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合集下载

防排烟规范--新旧规范总结

防排烟规范--新旧规范总结

三、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u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必须设在同 一面上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u 11.100m以内的住宅,50m以内的公建及厂房,靠外墙设置、且开窗面积 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当前室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或 前室有 两个不同朝向且各朝向开窗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室,楼梯间可不做防 烟系统(可以不开窗)
新规:
旧规(消规):
影响:新规明确了不同朝向要分别满足开窗面积要求,老规执行时可按两个朝 向面积合计,新规的开窗面积比老规增加一倍(对内楼梯且想要规避做加压送 风系统时,影响较大)。
50<h≤100
37100~40200
20~32层
22000~27000
表2 楼梯间自然通风,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风量对比 约1.8~2.3倍 约1.2~1.6倍
新规
旧规
备注
系统负担高度h (m)
24<h≤50
50<h≤100
加压送风量 (m3/h)
42400~44700
45000~48600
风量对比
约1.4~1.6 倍
约1.6~2.0 倍
约1.3~1.4 倍
约1.3~1.4 倍
结论:根据上述对比,不同部位新规加压风量约为旧规的1.5倍 以上,加压风井尺寸需相应加大到2倍以上(包括内衬风管)。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七、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u 7.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 m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 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l 原国家规范要求部位: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影响:增设机房、井道及系统。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置部位
l 新规范应设置部位:3.1.6
• 地下一层封闭楼梯间首层设置有效 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 通室外的疏散门时,可不设置机械 加压送风系统。 。
29760 ~ 30960 0.84 ~ 0.87
33360 ~ 38640 0.93 ~ 1.07 50~100m
31200 ~ 33720 0.88 ~ 0.94
差异
风量变化
井道变化
增大至1.9~1.65 增大至2.22~1.88


增大至2.48~1.94 增大至3.05~2.04


增大至1.67~1.55 增大至1.9~1.87
l 新规范:3.3.3 增加楼梯间的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 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 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 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 高度的1/2;
2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 范第5.1.1条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
地上建筑或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 统时,其顶部或外墙应固定窗。
l 原国家规范要求: 无规定。
影响:门窗立面有影响。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计风量
表格法和计算法
计算法(门洞风速L1、未开启门缝隙渗漏L2、未开启送风阀漏风量L3 )
加压部位
加压风量 加压送计风算计门算数取量 值表

通风防排烟-新旧规对比

通风防排烟-新旧规对比

暖通供热、供燃气及通风与空调工程空调制冷通风供暖燃气地热盘管辐射供暖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热风供暖、热空气幕散热器供暖换热站、锅炉房户式燃气炉供暖局部排风过滤与除尘有害气体净化建筑防排烟中央空调全空气系统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新风分体空调氟利昂多联机空气源、地源、水源热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水蓄冷、冰蓄冷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冷藏冷库液化石油气人工媒气天然气建筑防排烟防烟排烟➢将烟气封闭在一定区域内,以确保疏散线路畅通,无烟气侵入。

➢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

自然通风机械加压送风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开窗部位:楼梯间、(合用)前室、避难层(间)、避难走道。

➢控制要求:手动开启。

➢开窗部位:防火分区内需排烟的场所。

➢控制要求: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开启。

1.自然通风旧规新规06低规05高规18新烟规2.机械加压送风旧规新规06低规05高规18新烟规3.前室自然通风图示4.楼梯间自然通风图示地下室地上部份06低规18新烟规Part 01防烟5.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旧规新规05高规6.机械加压送风图示(合用)前室楼梯间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计算风机安装:座地、吊装风机形式:离心、轴流风管净截面积BxH=计算加压送风量/3600/20土建风井净空:风管距后砌砖墙100mm ,距剪力墙150mm 。

风机房净面积10~15平方(约3.0m x 4.0m)同是送风或排风风机可合用机房,面积相应增大。

送风风机和排风(烟)风机不能合用机房。

风机房加压风井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计算楼梯间(合用)前室楼梯间自垂百叶风口(常开):风口截面积BxH=计算加压送风量/3600/7/N前室电控多叶送风口(常闭):风口截面积Bx(H+250)=计算加压送风量/3600/7/31.自然排烟Part 02排烟旧规新规06低规05高规18新烟规18建规2.储烟仓清晰高度挡烟垂壁3.防烟分区挡烟垂壁低高规新烟规4.机械排烟量计算Part 02排烟旧规新规低高规18新烟规走道房间中庭高大空间5.机械排烟系统计算Part 02排烟主风管净截面积BxH=计算排烟量/3600/20土建风井净空:风管距后砌砖墙100mm,距剪力墙150mm 。

新版《建筑防火规范》图文解读+旧版对比

新版《建筑防火规范》图文解读+旧版对比

新版《建筑防火规范》图文解读+旧版对比源君为粉丝做出以下详细整理。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在2015年5月1日正式执行。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版的变动较大,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注意了!至于新版到底进行了哪些变化和调整?明源君为粉丝进行了详细整理:一、增加了两个章节,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新版《建规》合并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同时,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范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并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不仅如此,新《建规》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还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并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二、外保温系统的5个关注点1.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注释:A级材料属于不燃材料,火灾危险性很低,不会导致火焰蔓延,因此在建筑内外保温系统中,尽量选用A级保温材料。

2.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3.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4.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小时。

5.在保温系统中每层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毫米且燃烧性能为A级的水平防火隔离带。

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毫米,其它层不应小于5毫米。

三、独设的灭火救援设施专章1.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2.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并对消防电梯的技术指标等提出要求;3.补充的灭火救援设施内容:1)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米;2)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和场地的总长度要符合规范规定。

建筑装修内部设计防火规范新旧对比

建筑装修内部设计防火规范新旧对比

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顶棚、
墙面、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本规范表5.2.1的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5.2.3 除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场所和本规范5.2.1中序号为10-12规定的部位外,以及大于400m²的观众厅和100m以上的 高层民用建筑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本规范 表5.2.1的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地面为架空地板时,万一失火,沿架空地板蔓延较快,受到的损失也大。而在现代化的工业厂房中,大量存在架空地板的形式,因此明确
对架空地板的规定。
新增:对附在工业建筑内的办公、研发、餐厅等辅助用用房装修材料燃烧性等级的规定。 主要是考虑到一是办公、研发等辅助用房的装修失火不要波及厂房仓库,二是保障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三是考虑《规范》的可执行性, 所以要求厂房、仓库附设的办公、研发等辅助用房,其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按民用建筑的规 定执行。
5
主要修订内容概述
增加了对高层民用建筑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 除特殊部位以及大于400㎡的观众厅、会议厅和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外,当设自喷和报警时, 除顶棚外,可在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原规范表述为大于800座位)。
地下民用建筑
对地下民用建筑物及场所进行重新分类整合。 删除原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厂房仓库 增加设置自动消防实施的放宽条件。除规定的部位,设自喷和报警时,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可降一 级。 装修材料划分举例(以下表为准)
17
修订内容举例
工业建筑篇
参照2017版规范,1995版规范民用建筑章节变动内容如下: 新增:仓库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

解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

解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

解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在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过程中,各种消防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考生经常需要用到的规范,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熟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今天店铺整理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老版本的差别。

|避难走道|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对避难走道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最近直地面出口的距离≤60m。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避难走道的长度限制。

可能会使得购物中心一层出现大量避难走道占用商业面积。

|特殊场所的设置要求|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儿童用房、活动场所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电影院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儿童活动场所、电影院等特殊场所的加强要求。

独用楼梯增加了楼梯的数量。

|救援场地|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

对于建筑高度不小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5m;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救援场地的尺寸和间距要求。

对景观和场地设计有了很大的限制。

|救援窗口|旧规范:无明确要求新规范: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窗口的净高度和宽均不应小于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从严。

明确了救援窗口的尺寸和间距要求。

会对立面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防火分区|旧规范:一类高层:2000㎡营业厅:4000㎡(地上)2000㎡(地下)地下室:1000㎡新规范:一类高层:3000㎡营业厅:4000㎡(地上)2000㎡(地下)地下室:1000㎡地下设备用房:2000㎡对购物中心的影响:要求放宽。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 重重点。

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 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红色部分是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1、防烟分区老规,防烟分区<500m2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恆边的要求净高<3m T防烟分区<500m2,长边<24m 亦净高<6m r防烟分区<1000m2,长边幻6m 净高>6m,防烟分区<2000m2,长边w60nn 走道宽度<2.5m?长边MOm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2. 挡烟垂壁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烟仓厚度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净高s3m,净咼1/2以上净咼>3m, 1.6m+0.1 / 争咼ZL3. 房间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烟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4、走道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自然排烟,走道两侧各开窗2.0m2机械排烟,不小于13000CMH②走道和房间都排烟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3且不小于13000CMH5. 中庭排*老规,自然排烟5%,机械排烟根据换气次数4 次/h 或6次/h新规,根据周围场所排烟情况①周围场所都是机械排烟周围场所最大防烟分区120CMH/m2 ,且不小T107000CMH注:排烟量基本上就是107000CMH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②周围场所仅回廊排烟排烟量不小于40000CMH白铁裔而玉□未曰士侄州吐田□玉口呵彳圭G 堆概念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 重重点。

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 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红色部分是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1、防烟分区老规,防烟分区<500m2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恆边的要求净高<3m T防烟分区<500m2,长边<24m 亦净高<6m r防烟分区<1000m2,长边幻6m 净高>6m,防烟分区<2000m2,长边w60nn 走道宽度<2.5m?长边MOm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2. 挡烟垂壁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烟仓厚度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净高s3m,净咼1/2以上净咼>3m, 1.6m+0.1 / 争咼ZL3. 房间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烟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4、走道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自然排烟,走道两侧各开窗2.0m2机械排烟,不小于13000CMH②走道和房间都排烟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3且不小于13000CMH5. 中庭排*老规,自然排烟5%,机械排烟根据换气次数4 次/h 或6次/h新规,根据周围场所排烟情况①周围场所都是机械排烟周围场所最大防烟分区120CMH/m2 ,且不小T107000CMH注:排烟量基本上就是107000CMH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②周围场所仅回廊排烟排烟量不小于40000CMH白铁裔而玉□未曰士侄州吐田□玉口呵彳圭G 堆概念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
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红色部分是重重点。

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
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
I J防烟分区
老规,防烟分区<500m2
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长边的要求净高<3m,防烟分区<500m2,长边w24m
3<净高<6m ,防烟分区<1000m2,长边w36m 净高防烟分区<2000m2T长边冬60m 走道宽度<2.5m,长边w60m
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
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
2. 挡烟垂壁
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
烟仓厚度
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
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
高■储烟仓厚度):
净咼<3m,净咼1/2以上
净咼>3m, 1.6m+0.1净咼
3. 房间排烟
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
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光
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 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

4. 走道排貝
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自然排
烟,走道两侧各开窗2.0m2 机械排烟,不小于
13000CMH ②走道和房间都排烟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且不小于
13000CMH
5. 中庭排%
老规,自然排烟5%,机械排烟根据换气次数4 次/h 或6次/h
新规,根据周围场所排烟情况
①周围场所都是机械排烟
周围场所最大防烟分区120CMH/m2 ,且不小
于107000CMH
注:排烟量基本上就是107000CMH
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
②周围场所仅回廊排烟
排烟量不小于40000CMH
白狱土非师口窗商王口炯土屋土非师黒和冈鴻€ 堆—
概念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
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
系统。

图文解析防烟系统>>>>
设置部位
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
2、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
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
方式
1、自然通风方式
楼梯间示例
前室示例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
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
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排烟系统
>> >>设置部位
1、较长的疏散走道;
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
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療信号
:cfrtech
中庭示例
走道示例
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分区示例
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中庭机械排烟示例
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
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
防烟分区3
防烟分区1 防烟分区2 送风机
排烟风机
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
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
送风駐不小于
排烟量的旳%
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排烟阴火阀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