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防排烟规范--新旧规范总结

三、进排风井开口的间距要求
u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必须设在同 一面上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u 11.100m以内的住宅,50m以内的公建及厂房,靠外墙设置、且开窗面积 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烟楼梯间,当前室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 或 前室有 两个不同朝向且各朝向开窗面积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室,楼梯间可不做防 烟系统(可以不开窗)
新规:
旧规(消规):
影响:新规明确了不同朝向要分别满足开窗面积要求,老规执行时可按两个朝 向面积合计,新规的开窗面积比老规增加一倍(对内楼梯且想要规避做加压送 风系统时,影响较大)。
50<h≤100
37100~40200
20~32层
22000~27000
表2 楼梯间自然通风,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
风量对比 约1.8~2.3倍 约1.2~1.6倍
新规
旧规
备注
系统负担高度h (m)
24<h≤50
50<h≤100
加压送风量 (m3/h)
42400~44700
45000~48600
风量对比
约1.4~1.6 倍
约1.6~2.0 倍
约1.3~1.4 倍
约1.3~1.4 倍
结论:根据上述对比,不同部位新规加压风量约为旧规的1.5倍 以上,加压风井尺寸需相应加大到2倍以上(包括内衬风管)。
团结 务实 专业 创新
七、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u 7.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 m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 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差异与影响20180710

l 原国家规范要求部位:
• 楼梯间送风,前室可以不送。
影响:增设机房、井道及系统。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置部位
l 新规范应设置部位:3.1.6
• 地下一层封闭楼梯间首层设置有效 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 通室外的疏散门时,可不设置机械 加压送风系统。 。
29760 ~ 30960 0.84 ~ 0.87
33360 ~ 38640 0.93 ~ 1.07 50~100m
31200 ~ 33720 0.88 ~ 0.94
差异
风量变化
井道变化
增大至1.9~1.65 增大至2.22~1.88
倍
倍
增大至2.48~1.94 增大至3.05~2.04
倍
倍
增大至1.67~1.55 增大至1.9~1.87
l 新规范:3.3.3 增加楼梯间的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 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 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 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 高度的1/2;
2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规 范第5.1.1条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
地上建筑或部位设置机械排烟系 统时,其顶部或外墙应固定窗。
l 原国家规范要求: 无规定。
影响:门窗立面有影响。
新老规范的差异与影响——防烟系统设计风量
表格法和计算法
计算法(门洞风速L1、未开启门缝隙渗漏L2、未开启送风阀漏风量L3 )
加压部位
加压风量 加压送计风算计门算数取量 值表
新版防排烟设计要点对比

二. 新规范中暖通设计要求的修改而需要其它专业进行配合(或修改)的内容总结: 1.楼梯间前室送风
二. 新规范中暖通设计要求的修改而需要其它专业进行配合(或修改)的内容总结: 1.剪刀梯防烟
暖通专业相关
一. 新规范中涉及到暖通专业(或修改)的内容总结(主要内容):
变 更 挡烟垂 防烟楼 排烟口与补风口 防排烟 固定窗 风道 项 壁 梯 位置 风机 目 梁底或 每5层 老 吊顶下 2.0m2, 无固定 规 不小于 且顶内补 风口和排烟口间 距不小于5m 设置在 专用机 房或室 外 加压系 排烟系 剪刀梯防 楼梯间前室送 直灌式送 前室 统分段 统分段 避难走道 烟 风 风 送风 送风 分设前室 按照建 的剪刀楼 楼梯间送风, 筑层数, 梯加压送 前室可以不送 大于32 风可合用 风 层 风道 仅避难走 道的前室 设置防烟 措施
独立前室只有 一个门,可以 楼梯间送风前 室不送风;独 立前室有多个 门,楼梯间和 独立前室应分 别加压送风
根据避难 走道的长 度和安全 建筑高度 按照建 公建超 出口的数 小于50m, 50m, 筑高度, 量,不满 楼梯可采 大于 住宅超 足要求时, 用直灌式 100m 100m 避难走道 送风 和前室都 要加压送 风
暖通专业相关
二. 新规范中暖通设计要求的修改而需要其它专业进行配合(或修改)的内容总结:
1.挡烟垂壁
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 1.净高≤3m,净高1/2以上 2.净高>3m,1.6m+0.1净高 涉及建筑专业和精装
无要求, 可以采 用土建 风道
无
每5层 2.0m2, 增加固 室内排烟口设置 新 强调储 且顶层 定窗 在储烟仓以内, 规 烟仓厚 1.0m2, (机械 室内补风口设置 范 度 且间隔 加压系 在储烟仓以下 不大于3 统3.3.11) 层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完整版

新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术语符号3 防烟系统设计一般规定自然通风设施机械加压送风设施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4 排烟系统设计一般规定防烟分区自然排烟设施机械排烟设施补风系统排烟系统设计计算5 系统控制防烟系统排烟系统6 系统施工一般规定进场检验风管安装部件安装风机安装7 系统调试一般规定单机调试联动调试8 系统验收—般规定工程验收9 维护管理附录A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附录E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附录F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附录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 总则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通风防排烟-新旧规对比

暖通供热、供燃气及通风与空调工程空调制冷通风供暖燃气地热盘管辐射供暖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热风供暖、热空气幕散热器供暖换热站、锅炉房户式燃气炉供暖局部排风过滤与除尘有害气体净化建筑防排烟中央空调全空气系统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新风分体空调氟利昂多联机空气源、地源、水源热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水蓄冷、冰蓄冷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冷藏冷库液化石油气人工媒气天然气建筑防排烟防烟排烟➢将烟气封闭在一定区域内,以确保疏散线路畅通,无烟气侵入。
➢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
自然通风机械加压送风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开窗部位:楼梯间、(合用)前室、避难层(间)、避难走道。
➢控制要求:手动开启。
➢开窗部位:防火分区内需排烟的场所。
➢控制要求: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开启。
1.自然通风旧规新规06低规05高规18新烟规2.机械加压送风旧规新规06低规05高规18新烟规3.前室自然通风图示4.楼梯间自然通风图示地下室地上部份06低规18新烟规Part 01防烟5.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旧规新规05高规6.机械加压送风图示(合用)前室楼梯间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计算风机安装:座地、吊装风机形式:离心、轴流风管净截面积BxH=计算加压送风量/3600/20土建风井净空:风管距后砌砖墙100mm ,距剪力墙150mm 。
风机房净面积10~15平方(约3.0m x 4.0m)同是送风或排风风机可合用机房,面积相应增大。
送风风机和排风(烟)风机不能合用机房。
风机房加压风井7.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计算楼梯间(合用)前室楼梯间自垂百叶风口(常开):风口截面积BxH=计算加压送风量/3600/7/N前室电控多叶送风口(常闭):风口截面积Bx(H+250)=计算加压送风量/3600/7/31.自然排烟Part 02排烟旧规新规06低规05高规18新烟规18建规2.储烟仓清晰高度挡烟垂壁3.防烟分区挡烟垂壁低高规新烟规4.机械排烟量计算Part 02排烟旧规新规低高规18新烟规走道房间中庭高大空间5.机械排烟系统计算Part 02排烟主风管净截面积BxH=计算排烟量/3600/20土建风井净空:风管距后砌砖墙100mm,距剪力墙150mm 。
完整版新老防排烟规范的对比及图文解析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 重重点。
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 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红色部分是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1、防烟分区老规,防烟分区<500m2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恆边的要求净高<3m T防烟分区<500m2,长边<24m 亦净高<6m r防烟分区<1000m2,长边幻6m 净高>6m,防烟分区<2000m2,长边w60nn 走道宽度<2.5m?长边MOm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2. 挡烟垂壁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烟仓厚度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净高s3m,净咼1/2以上净咼>3m, 1.6m+0.1 / 争咼ZL3. 房间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烟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4、走道排烟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自然排烟,走道两侧各开窗2.0m2机械排烟,不小于13000CMH②走道和房间都排烟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3且不小于13000CMH5. 中庭排*老规,自然排烟5%,机械排烟根据换气次数4 次/h 或6次/h新规,根据周围场所排烟情况①周围场所都是机械排烟周围场所最大防烟分区120CMH/m2 ,且不小T107000CMH注:排烟量基本上就是107000CMH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②周围场所仅回廊排烟排烟量不小于40000CMH白铁裔而玉□未曰士侄州吐田□玉口呵彳圭G 堆概念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摘要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现场人员逃生和消防队救援提供很大的时间保障。
本文详细解读了新出台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通过对新老规范对比方法,研究新规范对现在新建建筑的防火要求,并总结防排烟系统在未来建筑消防的领域的位置和发展趋势,对从事消防通风设计人员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防排烟技术规范;消防通风;规范研究无数火灾事实告诉我们建筑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调试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新的防排烟技术规范GB51251-2017(简称新规范)已于2018年8月实施,原GB50016-201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老规范)中防排烟部分正文只有四五页,现在正文不含施工部分就有近30页,变化很大。
本文通过新旧规范对比,总结新规范对新建工程的要求变化,以及未来建筑领域,暖通专业在新建建筑的消防系统的重要趋势和要求。
1 新旧规范对比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区分了规范变化。
1.1 防烟分区老规范规定的防烟分区是500平,新规范中防烟分区的面积跟层高有关系,并增加了防烟分区长边的长度要求:净高H≤3m,防烟分区≤500平,长边≤24m;3<凈高H≤6m,防烟分区≤1000平,长边≤36m;净高H>6m,防烟分区≤2000平,长边≤60m;且老规范规定净高大于6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新规范要求净高大于9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
1.2 挡烟垂壁老规范规定的挡烟垂壁是梁底或者吊顶下不小于500mm高的不燃体。
新规范中强调储烟仓厚度,需满足自然排烟时,20%净高高度且不小于500mm;机械排烟时,10%净高高度且不小于500mm;另外需要满足清晰高度的要求,清晰高度为空间净高减去储烟仓高度,净高≤3m,清晰高度不小于净高的一半;净高>3m,清晰高度不小于1.6m+0.1x净高。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下面就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图文解析:一、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加压送风1)自然通风方式前室示例楼梯间示例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二、排烟系统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排烟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中庭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具有较高耐火极限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
针对2018防排烟新规范的出台,现对排烟规范重点部分做如下梳理, 重重点。
今年防排烟部分的考试分值肯定会有增加的趋势。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 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款分布表
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 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
红色部分是
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
1、防烟分区
老规,防烟分区<500m2
新规,根净高有关,并增加了防烟分区恆边的要求净高<3m T防烟分区<500m2,长边<24m 亦净高<6m r防烟分区<1000m2,长边幻6m 净高>6m,防烟分区<2000m2,长边w60nn 走道宽度<2.5m?长边MOm
老规,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
新规,净高大于9m不划分防烟分区
2. 挡烟垂壁
老规,梁底或吊顶下不小于500mm 新规,强调储烟仓厚度
自然排烟,20%净高,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10%净高,不小于500mm 另需满足清晰高度(净高-储烟仓厚度):
净高s3m,净咼1/2以上
净咼>3m, 1.6m+0.1 / 争咼
ZL
3. 房间排烟
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跟净高有关
净高<6m ,自然排烟2% ,机械排烟
60CMH/m2,且不小于15000CMH
净高>6m,根据火灾模型计算排烟量
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
4、走道排烟
老规,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 新规,根据走道和周围房间排烟情况①仅走道排烟
自然排烟,走道两侧各开窗2.0m2
机械排烟,不小于13000CMH
②走道和房间都排烟
自然排烟2%,机械排烟60CMH/m23且不小于13000CMH
5. 中庭排*
老规,自然排烟5%,机械排烟根据换气次数4 次/h 或6次/h
新规,根据周围场所排烟情况
①周围场所都是机械排烟
周围场所最大防烟分区120CMH/m2 ,且不小
T107000CMH
注:排烟量基本上就是107000CMH
自然排烟开窗面积根据排烟量和风速反推
②周围场所仅回廊排烟
排烟量不小于40000CMH
白铁裔而玉□未曰士侄州吐田□玉口呵彳圭G 堆
概念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
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
系统。
图文解析防烟系统>>>>
设置部位
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
2、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
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
方式
1、自然通风方式
楼梯间示例
車f- ■r W ■
前室示例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
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
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排烟系统
>> >>设置部位
1、较长的疏散走道;
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
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中庭示例
走道示例
2、机械排烟方式
设置部位: 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 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
I
i
i ? ®
■ ■■ j i> ,>3
1 i
H 烟分区3
1
||
1 ||
t
「
f
Ps
排焰口
*
、
/ \排烟防 火阀
■
*
« ■ V ■ At
o-^
1 1 P 档烟建壁
;
防烟分区1
N 1 fi
\
N p
■
防烟分区2 搀啊风
外窗
― ------ 1-
1
*
■ J ■ p I 1
t
■
J ]1 " ~ 4|
•角0 證信薄二
r aicri-
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
分区示例
flint
ilH
臨>微信号:cotech
-Mh .HJJ I—r r~*~7 m -^=r H - 4 TT. t^f卄F' ■!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
中庭机械排烟示例
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
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
排烟防火阀示例
系统性能设置部位和作用
火防阀通氐
系疵
常开状态. W
C自动莪闭
「同Bt 锻动
关闭亲统
两火分隔物;
用于风着穿越防火分区、通风空调机房力X 要
勺乩电云消场壬和荃苇)或火灾危脸大的房閒
(如樂洎发电机房、锅庐房辑)、水平凤管与
垂直凤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烟火排防阀机械排
熠
常幵状态,2
妙C菲
同时嚴动关
協火分陽物:设■齡位基本与防火陶同h 选择
防烟分区’当裁用寒蜿《常见的是排凤和排烟
兼帘〉同时对寥个防烟分区诳行排烟时.由干
排鬼口是當开的非电动百叶鼠口 + 为避免同时
对所有防烟分区祥烟.在各个萍烟支背上设置
排迟肪火闵.发生火灾时联訪关闭非火灾部位
的防烟分4而馄证拱爛较舉:■:/■;刃言
号:
【附】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的区别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
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摊烟阴火阀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