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联想在话题作文写作中的意义

联想在话题作文写作中的意义

联想在话题作文写作中的意义作者:崔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9期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

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

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

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

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如:由美士兵在伊拉克的虐囚行为联想到美国政府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的可笑;由日本将韩国的独岛圈走联想到日本始终怀有独吞我国的钓鱼岛的妄想,贼性不改的无耻;由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联想到国共合作、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由衷地感到欣慰等。

二、相似联想,也叫类似联想。

有些事物之间本身并无直接联系,只是人们在认识上感到它们有某些相似,也会产生联想。

例如写《树木·森林·气候》这样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想到与之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树木、森林、气候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实质为量变到质变。

按照这种关系,我们可联想到“个人——单位——社会”:我们在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找到了可比点。

还可以论证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足球事业的振兴,社会风气的转变等等。

这类作文的写作关键是首先理清题目中几个概念间的关系,然后再类比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三、相反联想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

从高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文要写出符合话题要求而又有新意的作文来,就需要作者认真审视、细心揣摩命题意图。

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2002年关于登山者“心灵的选择”话题,如果学生不善于针对材料或话题进行联想,只停留在表层,就很难写出有意义、有深度的文章来。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

【写作方法】写作方法:联想生动造语_3000字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联想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联想是一种从已知事物出发,通过类比、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思考的方法。

联想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想方法。

1. 类比联想: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或强调某种特点或情感。

例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3. 夸张联想: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的能力无人能及,简直是神一般存在。

4. 联想场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画面,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温暖而宁静。

5. 想象联想:通过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或理念。

例如:我想象着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战争和贫困的美好社会。

联想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情感真实: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不要过于虚构或夸张。

2. 适度使用:联想是一种手法,使用过多可能会让作文显得夸张或失真。

应该适度地运用,力求贴近主题和情感。

3. 形象生动:联想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要选择具有形象力和感染力的联想方式。

4. 切合主题:联想要与作文的主题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作文的内容而独立存在。

5. 逻辑清晰:联想要符合逻辑,不能随意联想,要通过逻辑的推理和比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联想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来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方法。

通过联想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

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使其与主题和情感紧密结合,形成有力的表达。

【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

【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_语文论文】(四川欧阳杰)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作文离不开联想。

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

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

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小小露珠自生自灭,实在不起眼,但田晓菲同学却由它联想到平凡、纯洁、默默奉献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崇敬赞美的情感,写下了《露》这首清新优美的诗歌。

(见高中四册)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

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了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

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

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

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

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

诗歌鉴赏(作文)表现手法之联想与想象

诗歌鉴赏(作文)表现手法之联想与想象

诗歌鉴赏(作文)表现手法之联想与想象一、联想【定义】:联想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人、事、物的心理活动。

联想有两个要素:“有联系”;“另一个”。

【示例】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联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发离情的象征义。

【作文中的联想运用】在乡村,一到秋天,漫山遍野就会开满鲜黄的野菊花。

它们一枝枝挨在一起,像亲密的朋友;一朵朵小花骨朵簇在一起,像顽皮的孩童。

它们生在穷乡僻壤,但是从不寂寞,总是用它们的色彩映亮单调的天空,用它们的欢乐给山野增添美景。

人,应该像野菊花一样生活,耐得住寂寞,做得出奉献。

【点评】从物联想到人,提炼出了野菊花的精神品质,号召人们向野菊花学习,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二、想象【定义】:想象是指人们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但又合乎情理的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动。

【示例】(2015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作文中的想象运用】“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大师用他自己方式阐释出了宁静的深意,我们仿佛看到他闲庭信步,观庭外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含义及作用。

2.学会运用联想与比喻进行作文创作。

3.提高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联想与比喻的运用。

2.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联想与比喻,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知识讲解(1)联想的含义与作用师:联想是指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在作文中,运用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比喻的含义与作用师:比喻是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使读者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比喻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3.课堂实例分析(1)分析联想的运用师:请同学们看这篇作文片段:“那片云朵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轻轻地漂浮在天空中。

”这里作者把云朵比作花朵,运用了联想,使得云朵的形象更加生动。

(2)分析比喻的运用师:再看这篇作文片段:“他的心情像暴风雨过后的湖面,平静了许多。

”这里作者把心情比作湖面,运用了比喻,使得心情的变化更加形象。

4.实践演练(1)小组讨论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联想与比喻。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2)学生分享师: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联想与比喻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这两种手法,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2)作业师:请大家回去后,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修改一篇自己的作文,尽量运用联想与比喻。

明天课堂上,我们将进行分享和点评。

四、课后拓展1.收集一些经典的联想与比喻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2.尝试在作文中运用联想与比喻,提高作文的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实践演练等环节,使学生对联想与比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联想想象丰富我们的认知 高中作文

联想想象丰富我们的认知 高中作文

联想想象丰富我们的认知高中作文《联想想象丰富我们的认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联想和想象就像是一对神奇的翅膀,能带着我们飞到很多奇妙的地方,让我们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丰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天上白白的云朵,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它像不像棉花糖呀?是不是甜甜的,软软的?又或者想象它是一只大大的绵羊,在蓝色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吃草。

再比如,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能联想到一把金色的镰刀,还能想象那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去探索神秘的太空。

还有哦,我们读故事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让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比如读到《白雪公主》,我们可以想象自己也在那个美丽的森林里,和七个小矮人一起玩耍,帮助白雪公主打败恶毒的皇后。

所以呀,小朋友们,让我们多多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我们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学到更多的知识啦!
《联想想象丰富我们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联想和想象的神奇之处。

你们有没有试过,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就联想到它是一个美丽的小仙女,穿着彩色的裙子在跳舞?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颗大树,我们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巨人,守护着我们的家园;看到大海,我们能联想到那是一片蓝色的大绸缎,闪着波光。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有一天,小明在画画,他画了一个圆圈。

他看着这个圆圈,联想它是一个大太阳,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然后他又想象这个圆圈是一个大大的气球,带着他飞到了天上。

小朋友们,让我们都像小明一样,多去联想和想象,这样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趣,我们也能懂得更多的东西!。

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联想和想象就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所谓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从而建立起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心理过程。

联想是思维大厦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文章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就会在艺术天空中自由翱翔。

1.有助于独创。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独创,而任何一种创造性的产品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是重新组合表象,以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这重新组合带有极大的自由性,因此有可能创造出独特性的形象。

如有一首《“0”拾零》的小诗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把“0”放平/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我更喜欢竖起的“O”/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

这首诗从“0”横竖摆放的不同,运用想象来进行独创性的创造,并赋予它象征意义而写出来。

如果把作者的生活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感受多么丰富,倘若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

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感受活化,创造出生动新颖的新形象。

没有想象,文章就缺乏灵气,缺乏生气,缺乏才气。

没有想象,艺术将失去光彩,失去魅力,失去魂魄。

2.有助于开拓思路。

想象是对表象的改组,可以突破直接经验的限制,表现广阔的生活领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要“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意思就是说作者不要受眼前的现实所限制,要跨越时空,让想象的翅膀随意飞翔。

例如,孙犁的散文《新年悬新照》,说的是自己一张1946年的旧照片,以寻常眼光看来,一张旧照片,有什么好说的?作者却由这张旧照片联想开去:自己的中学生生活;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妻子的一片情意……一张照片,引起了作者的万端思绪。

正是联想,开拓了作者的思路。

3.有助于强化感情。

在写作中,感情与想象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

作文中的联想及其运用

作文中的联想及其运用

效应 ” 为情景作 文提 供了可能性 。
4借助 图画再现情景 。 . 在艺术 中诗 画同源 , 都源于生 活 ; 画同缘 , 诗 诗是无形 画 , 画是 无场诗 , 诗 中有 画 , “ 画 中有诗” 因此运用 图画来展 现情景 , , 能触发 学生 的想象 力 , 发学生把 画的语 言变成书 的语 言。如我在让 学生 启 写 以“ 爱生命 , 珍 拒绝毒 品 ” 为题 的作 文时 , 先让 学生 观 看禁 毒方面 的画展 、 录像 , 之后再作文 , 结果 收到 了 良好
( 责编
覃亮生 )
6 5
E mal x j@ 1 3t m - iz wky 6 . : o

_ _ _ _蓄 主教 盯 … : 鍪 ・_ 敷 肘 … … _ — _ —主 I 一 罕 空 学
到 白杨树 的挺拔 高大 ,联想到北方军 民的坚 强不屈 , 便 四、 运用联想可以为谋篇布局提供写作技巧
顺 , 真意切。 情 四、 重视评改 。 深化情 感 学生 了解学 习结果 比不 了解结 果更 能提 高学 生 的
f] 3 杨辛 , 杨霖. 美学原理 [ 】 M 北京大学 出版社 ,9 3 19
【】 4庄静 肃. 文教 育 学[ 北 京教 育科 学 出版社 , 语 M]
l9 9 8
文 教学 中 , 深体会 到这种 思维 活动 的灵 活与否 , 深 往往 是一 篇作文成 败 的关 键 , 因此 , 学生 了解 作文 中的联 让
想并引 导他们 在作文 中运用 , 是提高学生作 文水 平 的一
条重要途径 。
联想 的方式 , 归纳起来大致有 四种 :. 1 接近联想 。在 空 间和时 间上相接近 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 。 . 2 类似联想 。 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 。 . 比联想 。 3 对 由对立关 系的事物形成对 比联想 。. 联想。 因果关系 的事物 4因果 有 形成 因果联想 。那么如何在作文 中运用联想 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作者] 欧阳杰[内容]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作文离不开联想。

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

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

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小小露珠自生自灭,实在不起眼,但田晓菲同学却由它联想到平凡、纯洁、默默奉献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崇敬赞美的情感,写下了《露》这首清新优美的诗歌。

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
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

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了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

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

作者先着眼
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

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

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

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

通过对比,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

到这里,似乎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无路可走了”,但联想又使作者的思路拓展到更新的层次:联想到“轻盈的舞女”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

最后作者再联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眼前的绿和想象中小姑娘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完全的升华。

议论文写作可以纵向和横向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充实内容,
增强论说的力量。

比如《谈“开卷有益”》,如果只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再举几个事例证明它,就未免肤浅。

首先要联想到“开卷有益”的出处,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阐明它本身的意义。

再联想到文化知识对人类的推动作用,想到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特征,论述“开卷”的益处。

再联想到一些人读迷信、色情、反动的书而受害的实事,指出“卷”需选择,否则百害无益。

再联想到一些死读书,只贪多,不消化的“书呆子”,于是指出“开卷”要善于思考,注意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可联想到那些见书就读,读书就是目的的人,指出“开卷”要有计划,要目的明确。

这里的联想,很好地拓展了思路,对“开卷有益”这个不全面、不科学的论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三、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
动和检索。

其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了成百上千的文章,不应该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贮存在脑中的材料。

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比如写《雨中》这篇作文,先展开相关联想:①雨中的校园,雨中的田野,雨中的人们;②教室外,爸爸打着伞在雨中等我放学;③全组同学轮流背腿残的××同学回家;
④××同学追上雨中的×老师,把伞送给她。

由③④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与此相似的助人为乐的事情;⑤大街上,一个红领巾把伞遮到一位不相识的正在淋着雨的老奶奶头上;⑥某同学扶起摔在地上的小同学,用伞遮住她,把她送回家。

还可由③④⑤⑥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与“助人为乐”相反的事情:⑦某同学用雨帽遮住脸,与双手紧抱一叠作业本,又没带雨伞的某老师擦身而过;⑧几位大同学看到一位小同学滑倒
在泥水中却哈哈大笑。

经过这样的联想,不就得到很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了吗?再如写《勤能补拙》的议论文,首先从时间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吕蒙笃志就学而令人刮目相看;阎若璩“愚”而苦钻经史,终成学者;章学成“愚”而好学,终有所成;童第周刻苦钻研,获得第一个百分等。

再从地域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外国的威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少小反应迟顿,而后勤奋学习,终成大家的事例。

另外,展开相反联想,还可想到自恃聪明,不勤奋学习,结果变得平庸无能的方仲永等。

这样从时空上、正反方向上展开联想,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就会连绵不断地涌现出来,供你选择,听你调遣,从而写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四、联想能为借鉴写法架起桥梁学生作文常困于谋篇布局,困于开头结尾,难于寻求到恰当的表现手法。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联想。

如果展开联想,就架起了所作题目与[1] [2] 下一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