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指南

合集下载

ICU营养支持的指南

ICU营养支持的指南

生长激素
• 重症病人应用生长激素后死亡率增加,与病人选择〔 严重应激、大剂量生长激素和血糖没有良好控制有 关
• 对于应激状态趋于稳定、分解代谢与低蛋白血症难 以纠正的延迟期重症病人,尤其是生长激素水平较低 的老年重症病人,小剂量使用rhGH,有助于改善病人 的代谢状态,纠正负氮平衡与低蛋白血症等
• rhGH用于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需持谨慎态度
养支持〔B级 • 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
联合应用肠内营养〔PN,PN+EN〔C级 • 推荐意见6:急性应激期——"允许性低热卡"原则〔20 - 25 kcal/kg•day;
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适当增加〔30-35 kcal/kg•day〔C级
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2、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的病人,可促胃肠
动力药物;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使用动力泵控制速
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
的耐受.
ICU常见疾病的营养支持
• Sepsis和MODS • 创伤 • 肝功能不全 • 急性重症胰腺炎 • COPD • 心功能不全
• 推荐意见3: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45度〔D级
• 推荐意见4: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E级

1、经胃营养病人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误吸的危险,通常需
要每6小时后抽吸一次腔残留量,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如
果潴留量≤100ml增加输注速度20ml/hr,如果残留量≥200ml,应暂时停
ICU患者的营养支持
为何营养支持如此重要?

TPN营养支持指南

TPN营养支持指南

04
TPN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无法通过口摄入足够营养
由于疾病、创伤或手术等原因导致无 法进食或消化吸收不良,需要补充营 养。
严重营养不良
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营养不良,无法 通过常规饮食满足营养需求。
肠道功能衰竭
由于肠道疾病或损伤导致肠道功能衰 竭,无法正常进食和吸收营养。
高代谢状态
如严重感染、烧伤、重症胰腺炎等, 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大量能量 和营养素支持。
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
导管相关感染
定期检查导管接口的清洁度,及时更换 敷料,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肝功能损害
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保肝措施,减轻肝功能损害。
代谢紊乱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电解质等代谢 指标,及时调整TPN配方,预防代谢 紊乱的发生。
其他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停 止TPN输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VS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营养需求,计算 并调整TPN的剂量,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 营养支持。
输注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定期监测
在TPN输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调整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TPN 的输注方案,包括输注速度、剂量和配方等, 以优化营养支持效果。
个体化营养支持的探索与实践
01
基因检测与营养指 导
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患者的代谢特 点和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 TPN配方。
02
动态营养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 变化,调整TPN输注方案以满足 患者动态需求。
03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 理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一、背景新生儿是人类生命的起始阶段,其健康发育离不开适当的营养支持。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二、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它具有完整的营养组成和免疫因子。

中国指南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新生儿应进行独家母乳喂养,即前六个月内只喂母乳。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使用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同时,指南提醒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加强营养,以具备充足的母乳供给。

三、蛋白质供给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指南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每天喂奶的频率和时间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能量供给新生儿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指南建议母亲通过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新生儿。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配方奶粉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新生儿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中国指南推荐给予新生儿适量的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营养素的补充。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这些营养素应在配方奶粉中得到充分补充。

六、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早产儿出生时健康水平较低,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促进其生长发育。

指南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肠内喂养,并逐渐增加进食量。

对于早产儿,应特别关注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

七、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新生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尤其是在需要静脉输入的情况下。

指南建议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状况,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量,并密切监测血钙、镁、钾、磷等电解质的水平。

八、其他注意事项指南强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个体化,要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临床特征进行调整。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02 03
详细描述
母乳喂养能够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同时还能提供免疫 球蛋白和抗体,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母 乳喂养还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和宝宝神经发育。
建议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至少在出生后头6个月内进行纯母 乳喂养,之后可以逐渐添加辅食。
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需要持续到婴儿2岁或以上,同时需要注意合理 饮食和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配方奶喂养
选择适合的配方奶
注意事项
配方奶是模拟母乳的食品,可以作为 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的补 充。家长应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 择适合的配方奶。
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便秘、 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因此需要注意 合理饮食和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详细描述
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新生儿总能量摄入 的40-50%,以提供足够的必需脂肪酸 和能量。母乳是新生儿脂肪的最佳来 源,配方奶中也会含有适量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需求与供给
总结词
碳水化合物是新生儿的主要能源物质,对其生长发育和脑部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生长速率进行个性化计算。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
对于早产儿,应根据胎龄和出生 体重情况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 如使用早产儿配方奶或进行静脉
营养支持。
患病儿
对于患有疾病的新生儿,应根据病 情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如使用高 热卡奶粉或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过敏儿
对于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应 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 粉作为替代品。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新生儿营养支持也向着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母乳库的建立和推广,母乳喂养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为新生儿营养支持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 效的选择。

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

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

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是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获得适当和有效的营养支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下是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的主要内容。

1.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骨骼肌量、血清白蛋白等指标。

2.定制营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营养风险和特殊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包括选择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途径,如口服、肠内营养和静脉注射。

3. 评估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哈里斯-本尼迪克公式和Schofield公式。

4. 评估蛋白质需求:根据患者的肌肉质量、肾功能和疾病状态,确定患者的蛋白质需求。

通常推荐每天摄入1.5-2.5g/kg体重的蛋白质。

5.营养治疗的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和方式,如口服、肠内营养和静脉注射。

同时,还需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营养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监测和评估效果: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相关指标,评估营养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指标包括体重、血清白蛋白、肌酐清除率等。

7.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营养治疗期间,需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肠梗阻等。

8.营养支持团队的建立:建立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营养支持团队,包括营养师、医师、护士等,协作提供和评估营养支持疗法。

总之,2024年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主要围绕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定制营养治疗方案、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营养治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效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建立营养支持团队等方面进行指导。

这些指南的落实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预后。

ICU营养支持的指南

ICU营养支持的指南

ICU营养支持的指南ICU营养支持的指南是指针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建议和指导。

在ICU内,患者的营养状况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疾病本身、创伤、手术等。

因此,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促进其康复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1.营养评估和监测:进行患者的营养评估,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

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评估方法,如体重、体重指数、血清蛋白和预蛋白测定等。

2.补充能量和蛋白质:患者在ICU期间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通常较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其每日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并通过合理的摄入补充来满足其需求。

3.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ICU患者的营养供给通常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如口服摄入、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

选择适合患者的营养途径,可以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预计的进食恢复时间和治疗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4.早期进食:尽早开始进食是ICU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患者的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口服或肠内进食,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防止感染。

5.维持血糖控制:ICU患者的血糖水平常常不稳定,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非常重要。

确保患者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方式下获得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积极监测血糖水平,并在必要时进行合适的调整。

6.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ICU患者往往伴有潜在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合适的补充剂量和剂型,如铁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7.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每个ICU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营养支持也应基于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要注重患者的个人喜好、禁忌以及特殊需求等。

总之,ICU营养支持的指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需要和特点,以提供个性化和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

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存活率。

营养支持指南

营养支持指南

2016 ACG临床指南:成人住院患者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言2016年3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Stephen A. McClave 等研究者,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布了最新的住院成年患者营养支持指南,指南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选择、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以及营养制剂的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更新与推荐。

在推荐意见中,对于临床医师最关心的问题,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指征、营养风险和营养状态的评估、能量需求与代谢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回顾,根据不同质量的RCT研究,总结出38条不同级别的推荐意见:A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征问题:何种住院病人需要进行专门的营养治疗,应该提供何种营养途径最合适?推荐意见:1. 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后,对于有高营养风险的以及口服饮食无法满足正常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2. 对于自主进食显著减少并且没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3. 对于营养风险低、营养状况好、以及预期在入院5-7天内能够恢复正常饮食的病人,无需进行特殊的营养治疗(无论肠内营养治疗或肠外营养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4. 对于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难以满足热量与蛋白质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考虑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B营养评估问题:住院病人营养治疗启动前如何进行营养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量如何确定?推荐意见:5. 在启动营养治疗(肠内或肠外)之前,应该先对病人的营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采用的评价工具包括NRS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a. 在启动营养治疗之前,应该对影响营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的可能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6b. 在营养评估时,应该避免采用“传统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人体测量学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6c. 感染指标或炎症指标不应该用于营养状态的评价(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本文将对这一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二、背景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生命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来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

在中国,尽管孕妇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系统的指南来指导新生儿的营养摄入显得尤为重要。

三、指南的主要内容1. 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对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指南强调,新生儿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最好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启动。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牛奶配方奶粉。

2. 婴儿配方奶粉在指南中,对婴儿配方奶粉的选择和使用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特定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奶粉。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正确配制和保存奶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喂养。

3. 蛋白质摄入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这对于他们的生长和器官发育至关重要。

指南建议,新生儿在前六个月的蛋白质摄入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无需额外添加蛋白质。

4. 能量摄入新生儿对能量的需求量也较高。

指南明确指出,前六个月的新生儿每日能量摄入应为100-110千卡/千克体重。

从六个月开始逐渐增加能量摄入量,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5. 营养素补充指南还提到了一些特定的营养素补充,如维生素D和铁。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而铁则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这些营养素,指南推荐了适当的补充方法和剂量。

6. 辅助食物引入在新生儿的发育过程中,从六个月开始逐渐引入辅助食物是必要的。

指南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建议,包括适当的食物种类、质地和摄入量,以及如何逐步引入新食物。

7. 饮食安全指南强调了饮食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必须保证他们的食物安全和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与营养素选择
应用肠外营养的成人患者配方中常规推 荐使用脂肪乳剂。(A)但对有高脂血症 或脂代谢障碍的患者,应根据患者代谢 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使用时权衡利弊、 风险与获益。(D) 对外科和危重病患者,推荐使用中、长 链脂肪乳以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 成。(B)可能对临床结局有促进(D)
能量与营养素选择
营养支持的指征
危重病人伴有营养不良或不能正常经肠 道给予足够的能量的患者(A) 营养支持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病人 生命体征平稳后按适应症规范和使用规 范进行(A) 有不可逆肠道功能衰竭的短肠综合征患 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A)
营养支持的指征
危重病患者APACHEⅡ>10存在着营养不 良风险需要营养支持(A) 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 临床结局。(A)危重病患者在入ICU后 24-72小时开始(C) 经胃肠道不能达到营养需要量的危重病 患者应考虑PN支持,或肠内肠外联合应 用。(A)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PN营养支持指南
天津市天和医院脑系科 张志明
中华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2006年“指南”及规范
营养支持的指征
手术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首先要进行营养不良 风险评估按照NRS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既 有营养不良风险,应给予进行营养支持(A) 围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连续5-10天无法经口摄食达 到营养需要量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A) 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前给予7-10天的营养支 持,术后有显著营养不良的大手术,或并发症 在一周以上及一周以上不能正常进食者(A)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给予肠外营 养支持的患者,推荐采用“允许性低摄 入”方案(A) 禁忌症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 胃肠道功能正常且可接受足量的肠内营 养者。
营养支持途径
周围静脉 适用短期应用(10-14天)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缺点:不能耐 受高渗液体,长期使用会引起静脉炎。 中心静脉 >10天营养支持 优点:留管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并发症较低, 可输入高渗液。缺点:护理不当,可能引起导管 堵塞、血栓性静脉炎发生。须严格规范护理。 锁骨下静脉置管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 液;缺点医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 血栓等。
能量与营养素选择
危重病患者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原则(2025kcal/kg.d)应激与代谢稳定后,能量供给适 当增加( 25-30kcal/kg.d)(D) 对有重度营养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如果没有特殊代谢限制,推荐选用含氨基酸种 类完整的平衡营养溶液(C) 需要PN支持的外科手术后患者,推荐使用谷氨 酰胺双肽。(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