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三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盐水2.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碳B. 氧C. 钠D. 硫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NaClB. CaOC. HClD. MgO4.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

A. 无关B. 成正比C. 成反比D. 无关5.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B. 化学平衡是静态平衡C. 化学平衡是完全反应D. 化学平衡是不可逆反应6.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B. 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二氧化碳C. 酸和碱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氧气D. 酸和碱反应不一定生成盐和水7.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C.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氧化态变化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还原态变化8. 根据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核由质子和原子组成D. 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组成9.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只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B. 共价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C. 金属键只存在于金属元素之间D.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10.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盐类都能溶于水B. 所有盐类都不能溶于水C. 盐类的溶解性与离子的极性有关D. 盐类的溶解性与离子的大小有关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是______。

2. 根据化学键的类型,氯化钠中的化学键是______。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两种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 N B. M C. L 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 s能级B. p能级C. d能级D. 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K+ 1s22s22p63s23p B. F 1s22s22p C. S2- 1s22s22p63s23pD.Ar1s22s22p63s23p6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三ⅦA1s22s22p63s23p5ClHClO4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Ca Ca21、下列说确的是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ZB. X2YZC. X2YZD. XYZ3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易形成-1价离子C. 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氰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 最外层电子书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教师版含解析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教师版含解析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6B。

1s22s22p63s23p63d54s2C.1s22s22p63s23p63d5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1解析:根据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0;B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C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6;D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答案:C2.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 B。

单质具有还原性C。

是单原子分子 D.电子数为10解析:1s22s22p6为10电子微粒,可能为Ne、Na+、F-等,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A.Na+的电子排布图:B。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C。

碘化铵的电子式:[H H]+I-D。

H2O电子式:H∶∶H解析:Na+的2p能级中每个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不能相同,A项错误;S2—的电子排布式3p 能级应排6个电子,即1s22s22p63s23p6,B项错误;碘化铵的电子式中I—的电子式书写错误,C项错误. 答案:D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A。

3种 B.4种 C.5种 D.6种解析:第一周期有H:;第二周期有C:,O:,第三周期有P:,Fe:,共5种。

答案:C,其中一组所形成化合物类型与其他三组不同,该组是()A。

1s22s22p63s1与1s22s22p5B。

1s22s22p4与1s22s22p63s23p4C。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a A n+、b B(n+1)+、c C n-、d 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B.原子序数:b>a>c>d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D.A、B、C、D四种元素处在同一短周期中2.下列能级能量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3s 3p 3d 4s B.4s 4p 3d 4dC.4s 3d 4p 5s D.1s 2s 3s 2p3.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或运动状态的描述中,不完全是专指碳原子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有六种运动状态B.L能层p能级只有一个空轨道C.L能层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D.最外层p能级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属于()A.ds区B.p区C.d 区D.s区5.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A.Fe [Ar]3d64s2B.O2-1s22s22p4C.Ca [Ar]3d2D.P [Ne]3s23p5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推知该原子的周期序数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原子的周期序数C.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就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7.现有A、B、C、D、E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一半;B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1,而两者的原子序数之比为1:2;C元素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碱又能溶于强酸溶液。

化学选修三基础练习册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基础练习册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基础练习册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基础练习册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化合物不是有机化合物?A. 甲烷(CH4)B. 乙醇(C2H5OH)C. 氨气(NH3)D. 丙酮(C3H6O)2. 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以下哪种物质是路易斯酸?A. 氢氧化钠(NaOH)B. 硫酸(H2SO4)C. 氯化氢(HCl)D. 氨气(NH3)3. 以下哪种反应是加成反应?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的反应B. 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C. 乙烯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D. 丙酮与水反应生成丙酮酸#### 二、填空题1. 根据化学键理论,共价键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

2.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和sp3。

3.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能够________的物质,碱是能够________的物质。

#### 三、简答题1. 简述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区别。

2. 描述路易斯酸碱理论的基本要点。

#### 四、计算题1. 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6O,求其最简式。

2. 计算1摩尔葡萄糖(C6H12O6)在完全氧化时产生的能量。

#### 五、实验题1.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鉴别乙醇和丙酮。

2. 简述合成乙酸乙酯的实验步骤。

#### 答案#### 一、选择题1. C(氨气是无机化合物)2. D(氨气是路易斯碱,可以提供孤对电子)3. C(乙烯与氢气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二、填空题1. 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原子的轨道重叠2. sp;sp23. 给出质子;接受质子#### 三、简答题1. 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分子中两个相邻的原子或原子团同时被移除,通常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2. 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 四、计算题1. 最简式为CH2O2. 葡萄糖完全氧化时产生的能量约为2870 kJ/mol。

高中化学选修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讲义及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3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讲义及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自范性:晶体的适宜的条件下能自发的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对称性:晶面、顶点、晶棱等有规律的重复各向异性: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导致的在不同方向的物理化学特性也不尽相同。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某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

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①晶胞顶角粒子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8②晶胞棱上粒子为4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4③晶胞面上粒子为2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2④晶胞内部粒子为1个晶胞独自占有,即为1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

二、构成物质的四种晶体1、四种晶体的比较(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

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晶格能:1mol气态阳离子和1mol气态阴离子结合生成1mol离子晶体释放出的能量。

(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已知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1)d an s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B.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d区C.该元素的族序数为a+bD.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云通常是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B.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相同C.能层序数越大,s电子云的半径越大D.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3.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A. MgI2B. KBrC. BaI2D. NaF4.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数C.不同能层中s电子的原子轨道半径相同D.不同能层中p电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相同5.22Na是制造核弹的主要原料之一,下列关于基态22Na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排布式为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D.22Na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6.下列电子层中,包含有f能级的是()A. K电子层B. L电子层C. M电子层D. N电子层7.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与Y形成的化合物,X显负价,Y显正价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D.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8.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I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下表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

杭州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杭州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C H Cl的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有1.5102A.20种B.21种C.22种D.24种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箭头为另一Cl原子的位置,、、、、、、、,共21种,据此解题。

解析:综上所述,故选B。

2.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B.用装置乙加热熔融的纯碱固体Fe OH胶体C.用装置丙提纯()3D.用装置丁可分离苯(沸点80.1℃)和溴苯(沸点156.2℃)答案:A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HCl。

碱石灰吸收HCl,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五氧化二磷吸收氨气,HCl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所以,装置甲可以检验氯化铵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

A正确。

B.高温熔融的纯碱固体会与瓷坩埚中的SiO2反应而腐蚀坩埚,因而不能用瓷坩埚。

B错误。

C.Fe(OH)3胶体中胶体粒子粒径介于1 nm-100 nm,能透过滤纸,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提纯该胶体。

C错误。

D .用装置丁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蒸汽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D 错误。

正确答案为A 。

3.1,3-丁二烯()与HBr 加成的能量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比a 稳定B .a 、b 互为同分异构体C .生成a 和b 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D .反应生成a 的速率比b 的慢答案:D解析:A .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

根据图示可知物质a 含有的能量比物质b 高,因此物质b 比a 稳定,A 正确;B .物质a 、b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 正确;C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a 或b 的能量高,发生反应放出热量,故生成a 和b 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C 正确;D .由图示可知:反应分步进行,在反应过程中反应产生b 的中间反应吸收的热量比生成a 吸收的多,导致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b 的比a 的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 N B. M C. L 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 s能级B. p能级C. d能级D. 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 K+ 1s22s22p63s23p B. F 1s22s22p C. S2- 1s22s22p63s23pD.Ar1s22s22p63s23p6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三ⅦA1s22s22p63s23p5ClHClO4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Ca Ca21、下列说确的是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p2表示3p 能级有两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ZB. X2YZC. X2YZD. XYZ3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易形成-1价离子C. 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氰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 最外层电子书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

A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

B位于A元素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A最外层电子数的1/2。

C的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元素原子相同。

D与C属同一周期,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A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根据上述事实判断:A是B是C是D是C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D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位于周期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酸。

NeSi Mg ClMg2+ 1s22s22p6Cl 1s22s22p63s23p三ⅣA SiO 弱7、化合物YX2、ZX2中,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属于同一周期,Z是X的同族元素,Z元素核有16个质子,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的2倍,则YX2、ZX2各是什么物质?CO2和SO2。

1、下表中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电子对,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完成下表中的空白处。

2、乙炔分子的碳原子采取什么杂化轨道?它的杂化轨道用于形成什么化学键?怎样理解它存在碳碳三键?在乙炔分子中,2个碳原子各以1个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形成1个碳氢σ键,同时又各以其另1个sp杂化轨道形成1个碳碳σ键,除此之外,每个碳原子通过2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形成了2个π键,因此,乙炔的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3、画出甲醛分子的立体构型,它的碳原子采取什么杂化轨道?说明分子中存在什么化学键。

碳原子采取sp杂化,甲醛分子中有2个C—H σ键,而C—O之间有1个σ键和1个π键。

、在酸的水溶液中,H+离子能与H2O分子结合成H3O+离子,试从配位键来解释H3O+的形成。

氢离子接受水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以配位键形成H3O+,电子对给予体是H2O,接受体是H+。

1、下列说确的是A. 在分子中,连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做键长B. H-Cl 的键能为431.KJ/mol ,H-I 的键能为298.KJ/mol ,这可以说明HCl分子比HI分子稳定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 键能越大,表示该分子越容易受热分解、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物质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A. CO B. Br2C. CaCl2D. H2O、下列共价键中,属于非极性键的是A. C-H B. C-ClC. C=OD. N三N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 CClB. COC. NH4Cl D. C2H4、下列能跟氢原子形成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A. F B. Cl C. Br D. I1、指出晶体与玻璃体的本质差别。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构成固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是否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1、BBr3的熔点是-46℃,SiC的熔点时2700℃。

根据熔点分析,BBr3可能属于晶体,SiC可能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2、BN和CO2分子中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BN的熔点高且硬度大,而CO2的晶体干冰却松软而且极易升华,由此可判断,CO2是晶体,BN而可能是晶体。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5、以下晶体是原子晶体还是分子晶体?2金刚石干冰冰硫磺C60 碘石英白磷苯甲酸金刚砂稀有气体的晶体氧的晶体氮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有:干冰、冰、硫磺、C60、碘、白磷、苯甲酸、稀有气体的晶体、氧的晶体、氮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的有:金刚石、石英、金刚砂。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 A. 易导电 B. 易导热 C. 有延展性 D. 易锈蚀、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A. 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 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 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A. 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较弱B. 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定向移动C. 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定向移动D. 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4、什么是电子气理论?怎样定性的解释金属晶体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电子气理论认为金属键是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有,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晶体里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金属具有导电性;当金属某部分受热时,该区域的电子运动加剧,通过碰撞,电子将能量传递给金属原子或离子,这样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递到温度低的区域,因此金属具有导热性;当金属受到外力时,晶体中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并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金属键并没有被破坏,所以虽然发生了外形的变化,但不会断裂,具有延展性。

5、有三种固态物质:Cu、Si、Ne。

下列三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各适用于哪种物质?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很低固体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晶体,熔点很高NeCuSi1、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A. KBrB. NaOHC. HClD. I2、下列各物质的晶体中,晶体类型相同的是A. O2和SiOB. NaI和IC. CO2和H2OD. CCl4和NaCl、下列性质中,可以较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A. 具有较高的熔点B. 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C. 可溶于水D. 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5、按构成晶体的结构粒子和粒子间的作用力的不同,将以下晶体进行分类:氯化铯石英金刚砂水蔗糖铁氯酸钾高锰酸钾分子晶体:水、苯酚;原子晶体:石英、金刚砂;金属晶体:铁;离子晶体:氯化铯、氯酸钾、高锰酸钾。

1、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是A. 离子键B. 分子间作用力C. 共价键D.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只含共价键B. 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C. 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其他化学键D. 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①二氧化硅②碘③镁④蔗糖⑤冰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②④⑤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 C和COB. NaBr和HBrC. CH4和H2OD. Cl2和KC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都是化合物B. 原子晶体都是单质C. 金属在常温下都以晶体形式存在D. 分子晶体在常温下不可能是固态6、具有下列原子序数的各组元素,能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并且该化合物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的是A.和B.0和1C. 14和16D. 14和87、X和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2,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比Y的少6个。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X的单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B. Y的单质为原子晶体C.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D. X与碳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或升华时,所客服的粒子间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 Na2O和SiOB. Mg 和S熔化C. 氯化钠和蔗糖熔化D. 碘和干冰升华在HX晶体中,HF的熔点反常,比HCl的高,这是由于HF晶体中有氢键存在,所以HF的熔点反常。

10、常用的硫粉是一种硫的小晶体,熔点112.8℃,溶于CS2、CCl4等溶剂,试推断它可能属于哪一类晶体。

硫粉为分子晶体。

11、干冰熔化或升华时,CO2分子的C=O键是否受到破坏?否12、则怒昂理解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水的这一特殊性对生命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冰的晶体中存在氢键,由于氢键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

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

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水分子间的空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当超过℃时,由于热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密度又渐渐减小,因此,《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同步复习练习题学科:高中化学选修轮次:《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子结构1、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___;.453是表示______ ____;35是表示___________ ____;5.485是表示_ __ ____ ___;24.23%是表示____ ______;答案:34.969是表示同位素Cl的相对原子质量;35.453是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是表示35 Cl原子的质量数;35.485是表示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24.23%是表示同位素37Cl在自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