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微弱信号检测-1

微弱信号检测-1
干扰源电压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在干扰频率1MHz,干扰源电压5V, 在干扰频率1MHz,干扰源电压5V,寄生电容 1MHz 5V 0.01pF的情况下 干扰输入电压为31.4mV 的情况下, 31.4mV。 0.01pF的情况下,干扰输入电压为31.4mV。 3.14V 100倍 100倍
电场耦合 对放大器的干扰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4、磁场耦合干扰的抑制
(a)双绞线相邻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互抵消 )
(b)利用大面积的地线减少互感 )
(c)减小干扰源 di /dt )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高导磁材料
图11 利用铁磁物质屏蔽抑制磁场干扰 (a)屏蔽干扰源; 屏蔽干扰源; (b)屏蔽敏感电路 屏蔽干扰源 屏蔽敏感电路
d v = - ∫ B.dA dt A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3、经互感耦合
电磁耦合 示意图 等效电路图
互感 干扰电压
干扰源电流
U nc = j ω MI n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互感耦合对交流电桥的干扰
在干扰频率10kHz, 在干扰频率10kHz, 10kHz 干扰源电流10mA 10mA, 干扰源电流10mA,互 0.1µH的情况下, 感0.1 H的情况下, 干扰电压为62.8 62.8µV 干扰电压为62.8 V。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第一讲 干扰噪声及其抑制技术
工业现场干扰会造成检测电路失去测量精度甚至测量结 果失常。本章讨论常见的干扰类型、干扰传输途径以及干扰 果失常。本章讨论常见的干扰类型、干扰传输途径以及干扰 干扰类型 以及 抑制方法。 抑制方法。 把那些不需要的电压和电流, 把那些不需要的电压和电流,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危害电 路正常工作的电量信号(干扰电压和干扰电流),称为“噪声” ),称为 路正常工作的电量信号(干扰电压和干扰电流),称为“噪声”, 或者“干扰” 或者“干扰”。 通常,以干扰电量为对象进行研究时,多使用“噪声” 通常,以干扰电量为对象进行研究时,多使用“噪声”这 个词;以干扰电量所造成的危害作用为对象进行研究时, 个词;以干扰电量所造成的危害作用为对象进行研究时,多使用 干扰”这个词。 “干扰”这个词。 我们把设备或系统中除去有用信号以外的所有电磁信号称 为电磁噪声(简称噪声)。由电磁噪声引发不期望得到的结果, )。由电磁噪声引发不期望得到的结果 为电磁噪声(简称噪声)。由电磁噪声引发不期望得到的结果, 称为电磁干扰(简称干扰)。 称为电磁干扰(简称干扰)。 噪声是原因,干扰是后果。 噪声是原因,干扰是后果。

CH15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胡向东授课教案

CH15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胡向东授课教案

第15章 微弱信号检测(知识点)知识点1 概述微弱信号是相对背景噪声而言,其信号幅度的绝对值很小、信噪比很低(远小于1)的一类信号。

微弱信号检测的任务是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数学的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被测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对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进行提取和测量。

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噪声中提取出有用信号,或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提高检测系统输入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知识点2 噪声噪声是影响微弱信号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微弱信号检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克服噪声,就可以提高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噪声无处不在,而且总是与信号共存,在进行微弱信号检测时,应首先设法尽量抑制噪声,然后再提取出噪声中的有用信号。

噪声是对有用信号的某种不期望的扰动,包括非被测信号或非测量系统所引起的噪声和来自于被测对象、传感器、测量系统内部的噪声两种情况。

前者可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电磁干扰或人为引起的开关电火花、较强的广播信号、市电的干扰等,这些外界干扰的影响通过适当的屏蔽措施是可以减小或消除的;后者是由组成电路的器件材料的物理性质及温度等引起电荷载流子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自然扰动,是存在于电路内部的一种固有的扰动信号,这些噪声是随机的,不能精确预见,也不能彻底排除,只能设法减少或控制。

噪声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不同时刻可能出现不同的噪声值。

因此,对噪声的度量要分析噪声的统计特征。

(1)噪声的概率分布噪声电压在t 时刻的大小,只能通过概率分布密度函数()p n 表示,()p n 表示噪声电压在t 时刻取值为n 的概率。

知道()p n 后,就可以知道t 时刻噪声电压取值在1n 与2n 之间的概率。

()()2112n n P n n n p n dn <<=⎰ (15.1)表征随机过程特征的统计特征量为数学期望和方差。

①数学期望[]()E n np n dn ∞-∞=⎰ (15.2)②方差[][]()()[]222D n nE n p n dn E nE n ∞-∞⎡⎤=-=-⎣⎦⎰(15.3) 电路处于稳定状态时,噪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一般不再随时间变化。

《微弱信号检测》教学大纲

《微弱信号检测》教学大纲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弱信号检测技术与应用 Weak Signal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码:036002学分:3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适应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执笔人:孙士平审订人:熊晓东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介绍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方法和仪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运用领域,使学生理解微弱信号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微弱信号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微弱信号检测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噪声、干扰与微弱信号的概念2、微弱信号检测的意义、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3、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了解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理解噪声、干扰与微弱信号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 4学时第二章噪声、低噪声前置放大和屏蔽接地技术主要内容:1、噪声概述⑴与噪声相关的的几个基本概念噪声与干扰噪声的统计特性随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及相关函数放大器或线性网络的噪声带宽信噪比、信噪改善比与噪声系数⑵电子元器件的噪声2、低噪声前置放大技术⑴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等效噪声模型⑵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设计3、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屏蔽与接地技术基本要求:了解电子元器件噪声的产生机理;了解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了解系统的屏蔽与接地技术。

理解与噪声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掌握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等效噪声模型。

学时分配: 4 学时第三章周期性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主要内容:1、同步积分器2、门积分器3、旋转电容滤波器4、相关器5、数字式相关器6、数字式信号平均器基本要求:了解同步积分器、门积分器、旋转电容滤波器、模拟相关器的数学推导方法。

030242006-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刘晓阳

030242006-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刘晓阳

《弱信号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242006课程英文名称:Weak signal detec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微弱信号检测是将淹没在强背景噪声下的微弱信号,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抑制强背景噪声,从而获得信号的恢复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微弱信号检测”主要应用对象及主要实施方法有所了解,在掌握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并能完成较简单的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

(三)实施说明由于学时的关系,本课程着重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这一新兴技术分支能有较深入的了解,以便进一步深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1.模拟电子技术(A)(含高频部分);2.信号与系统;3. 随机信号分析;(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BOXCAR积分器的使用方法,可求出SINR,会调整LIA的参数。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出勤情况等)30%;开卷考试成绩70%。

(七)参考书目:1.《微弱信号检测(第2版)》曾庆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微弱信号检测》戴逸松吉林工业大学出版3.《微弱信号检测》高晋占清华大学出版社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介绍微弱信号检测的理论、方法和仪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该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了解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运用领域;帮助学生理解微弱信号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微弱信号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弱信号检测的一般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0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与意义2)噪声的基本性质3)噪声的统计特性4)器件噪声举例5)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概述重点:1)噪声的定义、种类、度量、电子噪声2)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的噪声3)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方法难点:1)噪声的定义、种类、度量、电子噪声2)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的噪声第02部分噪声与低噪声测试系统的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噪声系数、噪声因子和其他噪声度量参量2)低噪声前置放大器3)低噪声放大器匹配网络与变压器特性重点:1)噪声系数、噪声因子、放大器NF值的测量、NF图2)设计原则,最佳输入电阻难点:1)噪声系数、噪声因子、放大器NF值的测量、NF图2)理想变压器作匹配时的SNIR第03部分同步相关检测-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滤波器2)选频检测的局限性与相干检测3)相敏检波器电路4)非周期移相器5)锁相放大器及其主要性能指标6)锁相放大器的使用与应用7)提高锁相放大器性能的一些技术重点:1)有源LPF、HPF、BPF2)相干检测3)掌握相敏检波器的基本电路4)移相环工作原理5)典型的锁相放大器6)锁相放大器的使用7)PCM技术难点:1)相干检测2)移相环工作原理3)典型的锁相放大器第04部分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1)根号M法则与抽样定理2)取样积分器3)参数图解选择法4)取样积分器性能的一些重大改进5)BOXCAR信噪比改善的数学讨论6)数字平均器的特点及工作模式7)数字多点平均器8)BOXCAR与数字平均器应用举例重点:1)根号M法则、抽样定理2)门积分器、BOXCAR的工作模式3)参数图解选择法4)快速取样、基线取样5)BOXCAR信噪比改善的数学讨论6)数字平均器的特点及工作模式7)数字多点平均器原理、工作流程难点:1)根号M法则、抽样定理2)门积分器、BOXCAR的工作模式3)参数图解选择法4)快速取样、基线取样5)BOXCAR信噪比改善的数学讨论6)数字平均器的特点及工作模式7)数字多点平均器原理、工作流程第05部分光子计数技术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1)光子计数器的原理概述2)光子计数器中的光电倍增管3)放大器-鉴别器4)光子计数器的测量方法5)模拟输出的光子计数器6)光子计数器中的脉冲堆积效应重点:放大器-鉴别器、光子计数器的测量方法难点:模拟输出的光子计数器第06部分总结与考试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具体内容:应用实例总结、综合复习与考试。

第一部份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PPT课件

第一部份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PPT课件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
实例一、深空探测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
实例二、生命探测仪
生命探测仪是借着感应人体 所发出超低频电波产生之电场(由 心脏产生)来找到"活人"的位置。 配备特殊电波过滤器可将其它动 物,诸如狗、猫、牛、马、猪等 不同于人类的频率加以过滤去除, 使生命探测仪只会感应到人类所 发出的频率产生之电场。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
第1节 微弱信号检测绪论
1.1 微弱信号检测概述 1.2 课程内容安排及要求 1.3 常规小信号检测方法 1.4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方法 1.5 微弱信号检测的应用成效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
1.1 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概述
(1) 当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极端条件下的测量,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
1.1 微弱信号检测方法概述
(5) “微弱信号”的含义 2
0
y(t) 2Asin(t ) n(t) -2 0
SNRV S / N A /
5
A 1
0
0.1 SNRV 10
-5
0
1.0 SNRV 1
50
10 SNRV 0.1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微弱信号检测—基础
1.2 课程内容安排及要求
(1)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微弱信号检测 (36学时)
课堂讲授 (24学时)
实验 (9学时)
研讨课 (3学时)
基础理论 (12学时)
检测方法 (9学时)
案例教学 (3学时)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代码:XZ8269总学时:48学时学分:3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与仪器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其涵盖的内容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噪声的概念及低噪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电磁兼容方面的知识与基本的技能,为毕业后从电子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与低噪声测试系统的设计、屏蔽与接地技术、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相关检测、自适应噪声抵消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微弱信号的概念、噪声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电子系统噪声的来源、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屏蔽与接地技术,了解电磁兼容的概念及相关技术、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一般了解相关检测和自适应噪声抵消。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噪声与低噪声设计(10学时)噪声的基本概念;电阻的热噪声和过剩噪声;半导体器件的噪声特性;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屏蔽与接地技术;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2.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16学时)相关函数和相关检测;锁定放大器概述;锁定放大器中的相关器;锁定放大器中的同步积分器;旋转电容滤波器;几种典型的锁定放大器;锁定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动态协调;锁定放大器的应用。

3.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10学时)取样的物理过程;取样定理;实时取样与变换取样的基本概念;取样积分器原理和工作方式;门积分器的原理分析;几种典型的取样积分器;取样积分器的参数选择及应用;多点信号平均及其发展。

4.相关检测(6学时)概述;相关函数的实际运算及误差分析;相关函数算法及实现;相关函数的峰点跟踪;相关检测的应用。

第十一章-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第十一章-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锁相放大器的工作过程
I 随时间缓变的信号
经过调制
λ(t)
I
信号恢复
输出信号 (与信号幅度成 λ(t) 正比,与相对相 位有关)
ωm
送入锁相放大器
信号输入
Lock-in
参考信号
ωm
互相关函数
两个具有确定频率和相位的周期性信号,它们的相关特
性可以用互相关函数来表达:
lim R12 ( ) T
1 2T
模拟锁相放大器
数字锁相放大器
锁相放大器
2. 锁定放大器抑制噪声的基本出发点
( 1 )用调制器将直流或慢变信号的频谱迁移到调制频率处,再进行放 大, 以避开1/f 噪声的不利影响; ( 2 )利用相关器实现对调制信号的解调,同时检测频率和相位,噪声
与信号同频又同相的概率很小; (3)利用低通滤波器来抑制噪声,低通滤波器的频带可以做的较窄,
1.锁相放大器概述
自从1962年,美国EG&G PARC公司制作了第一台锁相放大器(LIA)的 后,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模拟锁相放 大器(ALIA) 和数字锁相放大器(DLIA) 。对于数字锁相放大器而言,又 出现基于单片机的DLIA 和基于专用DSP的DLIA 。还有基于PC的系统级 模块化DLIA ,这种锁相的算法是采用C,C++等语言实现的。由于整个 系统运行在PC平台上,所以可以使用各种仿真软件对算法进行研究。
通常把由于材料或器件的物理原因产生的扰动称为噪 声。
把来自外部的原因的扰动称为干扰,有一定的规律性, 可以减少或消除。
锁相放大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很强的外部干扰环境 中检测弱信号。
通常干扰是可以减少或消除的外部扰动,而由于材料 或器件的物理原因产生的噪声则很难消除。

微弱信号检测教学

微弱信号检测教学
微弱信号检测教学
目录
• 微弱信号检测概述 • 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 微弱信号检测的常用方法 • 微弱信号检测的实验操作
目录
• 微弱信号检测的案例分析 • 微弱信号检测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微弱信号检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弱信号检测是指对幅度较低、容易 被噪声淹没的信号进行提取、测量和 分析的过程。
信号放大
信号放大
通过放大器将微弱信号放大,使其更容易被检测和处理。常用的放大器类型包括电压放大器和电流放大器。
放大器选择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是关键,需要考虑放大倍数、带宽、输入噪声、线性范围等因素。
噪声抑制
噪声来源
噪声是影响微弱信号检测的重要因素 ,主要来源于环境、电路和器件本身 。
噪声抑制方法
采用滤波器、消噪电路、数字信号处 理等技术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
ABCD
数据特征提取
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如幅度、频 率等。
结果评估与优化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微弱信号检测的效果,优化 实验参数和方法,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05
微弱信号检测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生物电信号的检测
总结词
生物电信号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检测这些 信号对于了解生物生理状态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信号滤波
滤波器类型
根据信号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陷波滤波器等。
滤波器设计
根据信号频谱和噪声频谱设计滤波器,以保留有用信号并抑制噪声。
相关检测
相关检测原理
相关检测是一种利用信号自相关或互相关特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噪声和干 扰。
相关检测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代码:XZ8269
总学时:48学时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与仪器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其涵盖的内容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噪声的概念及低噪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电磁兼容方面的知识与基本的技能,为毕业后从电子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与低噪声测试系统的设计、屏蔽与接地技术、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相关检测、自适应噪声抵消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微弱信号的概念、噪声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电子系统噪声的来源、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屏蔽与接地技术,了解电磁兼容的概念及相关技术、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一般了解相关检测和自适应噪声抵消。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噪声与低噪声设计(10学时)
噪声的基本概念;电阻的热噪声和过剩噪声;半导体器件的噪声特性;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屏蔽与接地技术;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

2.锁定放大器的工作原理(16学时)
相关函数和相关检测;锁定放大器概述;锁定放大器中的相关器;锁定放大器中的同步积分器;旋转电容滤波器;几种典型的锁定放大器;锁定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动态协调;锁定放大器的应用。

3.取样与取样积分原理(10学时)
取样的物理过程;取样定理;实时取样与变换取样的基本概念;取样积分器原理和工作方式;门积分器的原理分析;几种典型的取样积分器;取样积分器的参数选择及应用;多点信号平均及其发展。

4.相关检测(6学时)
概述;相关函数的实际运算及误差分析;相关函数算法及实现;相关函数的峰点跟踪;相关检测的应用。

5.自适应噪声抵消(6学时)
自适应噪声抵消原理;最陡下降法;最小均方算法;其他自适应算法;自适应滤波器应用。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
教学重点:锁定放大器的原理及典型锁定放大器;相关检测。

教学难点:噪声的数学分析方法;屏蔽与接地技术;电磁兼容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教学方法的原则建议:教学中应注意讲解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具体电路和基本技术要重点讲解,务求让学生掌握。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开卷
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考试7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微弱信号检测(第2版),曾庆勇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微弱信号检测,高晋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Howard R M .Principles of Random Signal Analysis and Low Nosie Design: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its Application . New Y 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2
2.刘俊张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戴逸松,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信仪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执笔人:郭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