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诗中的阴阳色彩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郭璞《游仙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郭璞《游仙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郭璞《游仙诗》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郭璞《游仙诗》原文及翻译赏析郭璞《游仙诗》原文及翻译赏析郭璞《游仙诗》原文【其一京华游侠窟,山林得道成仙栖于。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存有搞吏,莱氏存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短揖谢夷齐。

【其六杂县寓鲁门,风冷将为灾。

吞舟涌海底,高浪骂蓬莱。

神仙排云出来,但见到金银台。

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

娥扬妙音,洪崖颌其颐。

升降随长烟,飘摇戏九垓。

奇龄安五龙,千岁方婴孩。

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郭璞《游仙诗》译者注解【其一、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不象通常的游仙诗专写下想象中的仙山灵域,往往留世默默,言多无私。

其歌咏神仙实际就是歌咏得道成仙,而歌咏得道成仙的地方往往见到出忧生乖张之情。

2、京华:京师。

3、得道成仙:指归隐独守的人。

栖于:山居为“栖于”。

4、朱门:指豪贵之家。

5、篷莱:似当做“篷藜”,指隐者定居的地方。

此篇“藜”字与栖于、荑、梯、羝、齐为韵,于古音属于脂部。

《杂县寓鲁门》篇(《游仙诗十四首》之六)“高浪驾蓬莱”与灾、台、杯、颐、垓、孩为韵,于古音属于之部。

蓬莱就是海上仙山之名,本篇祗言得道成仙高蹈,不言求仙,“莱”字当是误字。

6、捐:斟。

7、荑;初生的草叫作“荑”。

丹荑:或是指赤芝,赤芝又名丹芝,菌类。

古人坚信芝是灵草,喝了可以延年。

8、灵溪:水名。

潜盘:隐居盘桓。

9、尼里云梯:指登仙。

仙人降生因云而上时,所以说道云梯。

这里文说目鹑潜隐,就是游仙。

0、漆园做吏:指庄周。

、莱氏:指老莱子。

逸:隐。

《列女传》:“莱于逃世,耕于蒙山之阳。

或言之楚。

楚王遂驾为至老莱之门,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

’老莱曰:‘诺。

’姜日:‘妾间位居江湖为人所新制,能够免遭患乎?妾无法为人所新制。

’投过其畚而去。

老莱乃随而锥果。

”2、进:指避世更远,入山更深,象老莱子夫妇那样。

《周易?乾九二》:“见龙在田。

郭璞《江赋》析论

郭璞《江赋》析论

郭璞《江赋》析论郭璞是两晋文坛上的一位奇才,他所涉猎的领域之多致使了对其身份认同的多样性,目前学界对他的研究多聚焦于语言学成就、生平思想和游仙诗等方面。

而他的辞赋则是个被大多数学者遗忘的角落,郭璞的辞赋流传至今的有十一篇,但是,除了《江赋》和《客傲》,其余均为残篇,资料的缺乏为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却不能消减郭璞的辞赋成就。

实际上,古人对于他的辞赋评价是相当高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论及魏晋赋家时,将郭璞、袁宏、王粲、徐干、左思、潘岳、陆机等人并称为“魏晋之赋首”。

他评价郭璞“赋景纯绮巧,缛理有余。

”萧统把郭璞的《江赋》,与木华的《海赋》一起选入《文选》之江海卷,《晋书郭璞传》云:“璞著江赋,其辞甚伟,为世所称”“词赋为中兴之冠。

”在木华之前已经有描写海的作品,如东汉班彪、班固父子的《览海赋》,建安时期王粲的《游海赋》、曹操、曹丕父子的《沧海赋》,西晋潘岳的《沧海赋》等等,而郭璞的《江赋》却是第一篇以长江为题材的赋,连镇标先生认为:“在辞赋史上,郭璞《江赋》作为我国第一篇专以长江为题材的山水赋,名垂千古。

”关于《江赋》的创作原因,文选李善注引《晋中兴书》云:“璞以中兴,三宅江外,乃著《江赋》,述川渎之美。

”郭璞于公元276年生于河东闻喜,在战乱之前,他在家乡度过了一段宁静美好的时光,兴趣广泛的郭璞,少年时便经常外出揽胜探幽,游历家乡山水,留下了《巫咸山赋》《盐池赋》《井赋》《登百尺楼赋》的一些饱含对故乡风物的喜爱之作品,在家乡生活了一段时间,约20 岁左右的郭璞来到三峡中晋属的建平郡郡治巫山,看望在此任太守的父亲,“父玻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玻多驭正之,以公方著称。

终于建平太守。

”并寓居于峡口之夷陵,潜心注释《尔雅》和写作。

此时长江三峡地区山水风物,特色的地方民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一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青年。

而正值年轻的郭璞,在亲自见识了长江的雄伟和辽阔之后,其视野的开阔启迪了他的灵感与神思,因此以高昂浪漫的笔调写下了这篇“其辞甚伟,为世所称”的《江赋,》,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郭璞作品中的神异记载

郭璞作品中的神异记载

郭璞作品中的神异记载郭璞“周识博闻,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况。

”他不仅知阴阳五行,懂天文地理,还会卜筮之术,能辨吉凶善恶,能测人鬼之事。

在《山海经图赞》中,有许多描写具有吉凶征兆之物,有的是《山海经》本身所提及的,但更多的是郭璞自己所占卜的。

这些征兆有时是吉凶未定的,“同出殊应,或灾或祥”(《东山经图赞·当康兽鱼骨骨鱼》)“祥虽先见,厥事非吉。

”(《中山经图赞·熊穴》),有时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旱涝征兆:“ 鼠如鸡,见则旱涸。

”(《东山经图赞·鳙鳙鱼纵兽鼠》)“见则岁旱,是维火祥”(《东山经图赞·合窳》)“至阴之精,见则水雨。

”(《东山经图赞·合窳》)其实,有些生物郭璞自己也许都未曾考察过是否真的存在,但却作出征兆之赞,使得神秘性增加,也使作品华美的同时不乏神异性。

他的依据也多是根据阴阳五行之运转及天文知识来推测,这些征兆与《易经》的征兆相类似。

有时这些生物的出现不是灾祥的前提,而灾祥却是导致这些生物出现的前提,但郭璞以一种征兆的方式作赞,使得赞文内涵丰富的同时又增加了神异感。

《晋书》上便有许多神异之事记载。

在西晋末年的时候,郭璞还在家乡河东居住,但政治局势渐趋改变,灵嗅于时事的郭璞为自己卜了一卦,并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就避地东南。

来到将军赵固的家,恰逢赵固死了匹心爱的战马。

郭璞自荐可以医活,便派几十个人拿竹竿向东行三十里,搅打林草,这些人照办以后,得到一只象猴子一样的动物,这个动物在死马头上吸了一口气,死马就活了,奋讯嘶庵彩即铌尤謦鸣,以示如常,众人皆以郭璞为神。

《南史·张裕传》记载,张裕的曾祖父张澄准备葬父,郭璞为占地说,“葬某处,年过半百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

”事实也如此。

在《晋书》、《太平广记》还记载了许多郭璞相似的例子。

但是对其可信度许多人都表示怀疑,刘知几曾云:“晋世杂书,谅非一族,……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鬼神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

郭璞《游仙诗》赏评-精选文档

郭璞《游仙诗》赏评-精选文档

郭璞《游仙诗》赏评郭璞,字景纯,两晋时人。

他博洽多闻,精通阴阳历算、卜筮之术,十四首《游仙诗》更是闻名于后世。

他的《游仙诗》的风格虽然与西晋诗风一样形式讲究,辞采华丽,却没有流于浮艳,而是借游仙来抒写自己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情怀。

钟嵘的《诗品》说郭璞是“宪章潘岳,文体相晖,彪炳可玩,始变中原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又评他的游仙之作是“辞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楫翼栖榛梗’,乃是坎?坝交常?非列仙之趣也。

”是十分中肯的。

自从钟嵘此论一出,后世关于郭璞《游仙诗》的主旨虽然也偶有异议,但绝大部分人的观点基本不出这层意思。

本文也就不再赘述,这里着重探讨的是《游仙诗》的艺术特征。

第一,郭璞的《游仙诗》辞藻富艳,善用华美的文字,形象地描绘瑰丽的山川风物。

郭璞的《游仙诗》中表颜色的字用得很多,而且以“绿”、“红”、“紫”等鲜明富丽的颜色为主。

最富有代表性的是《游仙诗》其三。

此诗的前四句“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茏盖一山。

”①色彩极为鲜明,翡翠戏于兰茎,花鸟交相辉映,鲜丽明艳;翠绿的藤萝缠绕在高高的林木上,郁郁葱葱的覆盖了整座山峰,不但使山峰更显深邃幽静,而且给景色增加了一层朦胧的仙气。

其间更有飞泉、紫烟点缀,隐士清幽的琴声不时地回荡其间,真是诗画相配,人景相生。

又如《游仙诗》其六写蓬莱仙山的景色是“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仙山乘着吞舟巨浪而来,随着仙山一起出现的是富丽堂皇的金银台和滔滔云海,形象地写出了蓬莱仙境的宏丽壮阔。

第二,善于描绘出出尘绝俗的隐士境界和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并在浪漫色彩浓郁的背景中凸显所摹绘的隐士、神仙形象。

如《游仙诗》其二,写的是隐士情怀。

开头两句“清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一下子就勾勒出了这位摒绝荣利,弃绝世事,隐遁在清溪千仞之岗的隐士居处的清幽。

接着的“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两句,颇有仙意,白云在梁栋间自由地飘飞,徐徐清风从窗口吹来,仿佛是神仙居所。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鼻祖,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风水鼻祖郭璞的传奇故事说到风水,算命的话就不得不提两晋时期的郭璞。

他所注的《葬经》中说到: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一词也就是这么而来。

郭璞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除了家传易学之外还传承了道家术数,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的奇异方术。

下面开运神家就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位风水易学大师的传奇故事。

在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出现了骚乱。

当时郭璞卜卦之后长叹:百姓将要陷入异族统治,故乡也将受到匈奴蹂躏。

于是他联络了数十家亲朋,准备到东南避难。

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时,正逢赵固的一匹好马死了,将军都是爱马的,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郭璞他们。

郭璞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便对守卫说:“我能让死马复活”,守卫听了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也很好奇,于是马上出来见了他。

赵固问他如何能让死马复活,郭璞对他说:让二三十个健壮的士兵美人手持一根长竿,向东走三十里,然后在山丘树林里的土地庙用长竿拍打,之后会出来一物,迅速捉住带回来,马就可以复活了。

赵固将信将疑,不过也照办了。

之后果然捉到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此物一见了死马便对着马鼻子呼吸,过了一会马就站了起来嘶鸣,吃起草料跟没事一样。

但是那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却不见了。

军士们连连称奇,赵固也十分欣喜,还送了很多钱财给郭璞作为报答。

郭璞到了庐江时,但是江淮还太平。

当时的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召为军谘祭酒,胡孟康却不想冒险去江南。

郭璞为他占卦得到的结果是“败”,但他却不信。

郭璞便准备离开,但是当时郭璞看上了胡孟康的一个婢女,可是难于启齿对胡孟康说。

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便取了三斗赤豆,洒在了胡宅周围,第二天早上,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他家,可是一走进看久消失了。

一直都这样,胡觉得很奇怪便告诉了郭璞,郭璞乘机就说:这是因为你家中的那个婢女的原因,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就可以了,并且不能讨价还价。

郭璞《游仙诗》“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全诗赏析

郭璞《游仙诗》“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全诗赏析

郭璞《游仙诗》“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全诗赏析游仙诗·青溪千余仞郭璞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注郭璞(276-324)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今属山西省)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赏析郭璞的十四首《游仙诗》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歌咏隐逸,一类企求登仙。

而像这一首兼有两类内容的,并不多见。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青溪山时所作,诗中先后歌咏了鬼谷子、许由、灵妃这三位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贤人和女神,抒发了自己隐遁高蹈、企慕神仙的情怀以及求仙无缘的苦恼。

“青溪”,山名。

庾仲雍《荆州记》载:“临沮县有青溪山。

山东有泉。

泉侧有道士精舍。

郭景纯尝作临沮县,故《游仙诗》嗟青溪之美。

”郭璞为临沮县(今湖北当阳县西北)县令事,不见《晋书》本传,大约在王敦起之为记室参军时。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千余仞”,极言青溪山之高。

“道士”,有道行之士,诗中指鬼谷子。

壁立千仞的青溪山气势非凡,隐居其中的有道之士自然也非同一般。

开头两句以烘云托月之势,借隐者居所之高,以言隐者身份、德行之高,直抒赞美之情。

如果说,一二两句是对隐者的大环境作大勾勒,突出其险峻的话,那么,三四两句则是小环境的细描绘,强调的是奇丽。

风云变幻,飘飘忽忽,出入屋内,游戏身外。

隐者之居,俨然仙境神窟,为“千余仞”作了形象生动的注释。

在介绍了隐者神奇的居所,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之后,诗人始亮出了隐者的大名。

“鬼谷子”,战国时人,姓王名诩,隐于鬼谷,故号之。

他是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为“真仙”(《拾遗记》)。

诗中泛指隐士,并有隐以自比之意。

以上六句为此诗的第一层,从赞美鬼谷子居地之奇,来写隐居之乐,初露慕隐求仙之心。

接着,诗人又表露了对唐尧时代隐士许由的仰慕之心。

郭璞游仙诗多重意蕴解读

郭璞游仙诗多重意蕴解读

郭璞游仙诗多重意蕴解读XX的《游仙诗》,所以赢得众口交赞,还在于它在艺术上的创新。

多重意蕴解读:《游仙诗》与玄言诗在内容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都有道家思想的影响,都歌颂隐逸。

但玄言诗犹如老庄哲学的讲义,淡乎寡味,缺乏遒丽之辞和诗歌的艺术形象性,所以遭到许多人的批判。

郭璞的《游仙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诗品》卷中)郭璞用他的“灵变”打破了玄言诗的平淡,用他雕采艳逸的诗歌形象,打破了玄言诗的为老庄思想作义疏,“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的破坏诗歌形象的做法,所以郭璞的出现,玄言诗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不久便销声匿迹了。

明白了以上几点,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游仙诗》就比较方便了。

这首诗可以说是“坎壈咏怀”的代表作,他慨叹人世的才智之士在现实中受到压抑,有抱负未必能实现,只有山林隐遁,才是他们的归宿。

开头两句,便是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的。

他想让迅疾善飞的翅膀薄天拂霄而飞,如同大鹏鸟似的,扶摇直上,一飞戾天。

他自认为长着一双能够迅疾奔跑的双足,可以驰骋千里,远游四方。

但当时的社会,并没有给他提供施展才智的机会,他好像被世俗的尘网缚住了手足,捆住了翅膀,这如同在没有大波大浪的清浅流水之中,吞舟的大鱼又怎能在潜泽之中运行呢?“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两句,说明自己才德兼备,不借外助,但才德不为人识,犹如明珠暗投一样。

“珪璋”是玉器名,古代朝聘之礼要持玉器,一般玉器要用帛包裹,但珪璋可以独行,所以说“特达”。

古人常以玉比人的品德,比喻有才德的人不借外助。

“明月”即明月珠,“明珠暗投”用《汉书·邹阳传》的典故,后来常用此典比喻怀才不遇。

结合郭璞的身世来考察,便可明白这两句诗的含蕴。

郭璞不仅文章冠绝一时,阴阳算历卜筮之术无所不精,而且有政治远见。

南渡之后曾多次向晋元帝及明帝上疏献策,力主省刑大赦,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全力对抗外族势力的南侵。

但最终也无济于事。

他先在王导幕下当一个参军,又补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王敦又让他做记室参军,终生位末名卑。

围棋棋子为什么只有黑白两色

围棋棋子为什么只有黑白两色

围棋棋子为什么只有黑白两色围棋多为两人对局,有对子局和让子局之分。

前者执黑子先行,后者上手执白子先行。

开局后,双方在棋盘的交叉点轮流下子,一步棋只准下一子,下子后不再移动位置。

围棋下法复杂多变,通常分布局、中盘、收官三阶段。

那么,下文是由店铺为大家分享围棋文化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体育竞赛中“冠军”、“亚军”、“季军”的称呼是怎样来的?大家都知道,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成绩最佳者称“冠军”,第二名称“亚军”,第三名为“季军”。

这种称呼是怎样来的呢?早在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爆发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以后,“冠军”一词就应运而生了。

当时楚国有一位反抗暴秦统治的大将宋义,作战英勇,威风凛凛,秦兵屡屡败于他的手下。

由于他战功赫赫,位居诸将之上,于是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楚军诸将士称他为“卿子冠军”(见《史记·项羽本纪》)。

裴骃《史记集解》引文颖的话说:“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

上将,故言冠军。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荣获“冠军”称号的人。

到汉代,“冠军”一词继续沿用。

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因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作为官衔。

从魏晋迄南北朝各代,都设有“冠军将军”,唐朝有“冠军大将军”的官衔。

一直到清朝,护卫帝王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为“冠军使”。

亚军的“亚”与古代“亚圣”、“亚父”诸称中的“亚”同义。

学者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这是因为项羽很尊敬范增,把范增认作仅次于生父的长者。

由于“亚”是“次一等”的意思,亚军也就是低于冠军的优胜者。

季军,指名次低于冠军、亚军的优胜者,是指竞赛的第三名。

在旧历中,春季的三个月分别叫孟春、仲春和季春。

现在,冠军、亚军等词在体育竞赛、文娱游艺等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2.为什么围棋的棋子只有黑白两色?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喜爱的娱乐游艺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阴阳学角度浅探郭璞十九首《游仙诗》唐星钟嵘认为郭璞的《游仙诗》“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与传统的“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飡霞倒景,饵玉玄都”的所谓正格游仙诗不合。

这话只对了一半,“知人论世”,考察郭璞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经历,可知诗人是有所感想要有所倾诉的,“游仙”是诗人理所当然的选择的符合个人身份的题材,但仅仅是题材而已,诗人更多的是要借诗歌来“表达”,这“表达”的最初层次便是抒情咏怀。

可是一个自小学术,洞晓天地人生之道的当时著名的占卜师、阴阳家①,他的诗歌怎么可能只是抒情这么简单,抒情咏怀而外,更有对现实的卜筮,对未来的预测,对宇宙天地自然万物的观察与领悟,对生命哲学的探讨等等。

因此,可以说就诗人的身份而言,他在诗中阐阴阳学说、发卜筮之辞似乎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

故本文着重从阴阳学的角度来探讨郭璞的游仙诗,深入细致地辨析其诗中的阴阳卜筮之辞,兼析其游仙列仙之趣和生活际遇之情。

所谓阴阳家,据《汉书·艺文志》云:“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而阴阳学,则在天①《晋书·郭璞传》几乎通篇全部记载郭璞的阴阳卜筮之事,其中有:“璞好经术”,“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当时位高权重者,如元帝、明帝、王导、王敦、温峤、庾亮、庾翼、庾冰、庐江太守胡孟康、宣城太守殷祐等皆请他卜筮,而他“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并且他屡次上疏也是多言阴阳卜筮之事。

详见[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郭璞》,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99页—1910页。

文历法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儒、道两家的相关学说,其中,“阴阳”的观点出自《周易》,如“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五行”的观点出自《尚书》,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的观点出自《孟子》,如“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贤君必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阴阳相和相生”的观点出自《老子》,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阴阳化成”的观点出自《庄子》,如“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等。

在此基础上,阴阳家们利用《易经》中“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生发出了“宇宙演化论”;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生发出“大九州”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说,“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夏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

殷得金德,银自山溢。

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

今秦变周,水德之时。

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史记·封禅书》),强调"因阴阳之大顺"而历史朝代发生嬗变等。

最终形成了“阴阳消长,五行转移”的学说观点。

下面笔者便将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探析郭璞的十九首游仙诗。

一京华游侠窟。

山林隐遯(遁)栖。

朱门何足荣。

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

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

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

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

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

长揖谢夷齐。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全三册)卷十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65页)诗中“京华”、“朱门”的显,“山林”、“蓬莱”的隐;“陵冈”则攀上高冈,地势升高,“临源”则下到河边,地势降低;“冈”的外露,“源”的潜藏;“游”、“登”、“进”律动强烈的行为,“隐”、“潜”、“退”安之若素的动作;“高蹈”的昂扬向上,“长揖”的谦恭低下;“傲吏”和“逸妻”中①,在“吏”与“妻”的原本对立基础上②分别加上了“傲”的刚露和“逸”的柔隐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强烈的阴阳色彩。

就阴阳属性来看每组对举的词语中前者均属“阳”,后者均属“阴”③,全诗深刻地体现了阴阳学说中“阴阳对立”的观点。

除之前提到的词语之外,再加上“挹”、“掇”等词语,见出诗人对于动作感的强调。

“云梯”、“风尘”有风云流动之感,“蓬莱”④之①“傲吏”指庄周。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尝为漆园吏,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周笑谓楚使者曰:子亟去,无污我。

”“逸妻”指老莱子之妻。

据《<文选>六臣注》:“《列女传》曰:‘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

或言之楚,楚王遂驾至老莱之门,楚王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

老莱曰:诺。

妻曰:妾之居乱世,为人所制,能免于患乎?妄不能为人所制。

投其畚而去。

老莱乃随而隐。

”② [明]万明英著《三命通会》中有“阳而健者成男”“阴而顺者成女”,详见[明]万明英著,陈明点校,李非注评《钦定四库全书·三命通会》卷一“造化之始”章,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③《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④“蓬莱”乃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中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地云气蒸腾,而“阴阳,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可以说这一切都是“阴阳交感”之后所产生的变动运转,正所谓“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①。

此外,诗中提到的“夷齐”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当指商末孤竹君之二子②,《孟子·公孙丑上》又有:“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详参二人之事,可知二人身上有强烈的进退色彩,《周易虞氏义》有:“变化者,进退之象也”③,那么,诗人这里提到二人便有言“变化”之意,何况其已于前面“进则保龙见。

退为触藩羝。

”二句明确点出“进”、“退”二字。

而诗中“保龙见”据《<文选>六臣注》载:“《周易》曰:‘九二,见龙在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周易虞氏义》有:“《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注曰)阳始触阴,常升五为君。

时舍於二,宜利天下。

”④“触藩羝”据《<文选>六臣注》载:“《周易》曰:‘抵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

’”,可见诗人在诗中明言卦辞,《周易虞氏义》有“观变於阴阳而立卦”⑤,那么诗人便是观阴阳之变,感现实之累,思进退之事,以卦筮之,苦于只能进而难退,以诗来述其阴阳卜筮之事,兼而发其苦闷难言之意。

【备用资料】1“所以人生的最高生存法则是不争头不争尾。

可以免去祸端,平安一生。

”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此焉。

”①[清]张惠言著,刘大钧校点《周易虞氏义》卷之九《周易说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5页。

②详见[汉]司马迁撰,裴駰等三家注《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21页—第2123页。

③[清]张惠言著,刘大钧校点《周易虞氏义》卷之七《周易系辞·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6页。

④[清]张惠言著,刘大钧校点《周易虞氏义》卷之一《周易上经·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⑤[清]张惠言著,刘大钧校点《周易虞氏义》卷之九《周易说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2页。

2郭璞《游仙诗》之五:“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

”提到“苕”3“丹荑”据《<文选>六臣注》:“《本草经》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延年。

凡草之初生通名曰荑。

故曰丹荑。

”详见《昭明文选》(全一册)卷二十一,第293页,下同。

4《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犹龙”。

《周易》:“上六,抵羊触藩。

”5《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

《孔丛子·陈士义》:“夷齐无欲,虽文武不能制。

”⑩高蹈:远行。

风尘:人间、尘世。

6遯。

东邻嫁女,为王妃后。

庄公筑馆,以尊王母。

归于京师,季姜悦喜。

详《屯》之《观》。

庄当为桓,事在桓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

○王,汲古作主,非。

(《焦氏易林注卷十》《家人之第三十七》)7“朱门”红漆大门。

指贵族豪富之家。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

”8《说文》:“託,寄也。

”《楚辞·招魂》:“东方不可以託焉。

”《文选·张衡·思玄赋》:“託山阪以孤魂。

”9伯夷父《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郭璞注:“伯夷父,顓頊师,今氐羌其苗裔也。

”10伯夷【明】徐元《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伯夷首阳山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

《吕氏春秋·诚廉》商末孤竹君之二子。

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

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11游侠窟:游侠活动的处所。

这句是说京城是游侠出没的地方。

遁:退。

隐遁:指隐居的人。

栖:在山林居住。

这句是说山林是隐者居住的处所。

⑤源:水之源。

挹:斟。

冈:山。

掇:拾。

这两句是说渴了到水源掬饮清波,饿了登山采食灵芝。

12灵溪:水名。

李善注引庚仲雍《荆州记》:“大城西九里有灵溪水。

”潜盘:隐居盘桓。

登云梯:指登仙。

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所以叫云梯。

这两句是说灵溪完全可以隐居,何必升天求仙呢?作者本来是借游仙来抒发隐逸的怀抱,所以这里说潜隐也就是游仙。

13《周易》:“初九,潜龙勿用。

”“上六,抵羊触藩。

”二青溪千余仞。

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

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

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颍阳。

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

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

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

要之将谁使。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全三册)卷十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65页)“青溪千余仞。

中有一道士。

”二句,据庾仲雍《荆州记》载:“临沮县有青溪山。

山东有泉。

泉侧有道士精舍”可知此“道士”所处之位在东方;“颍阳”,则指颍水的北面,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在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居;“阊阖”乃阊阖风的简称,据《史记·律书》云:“阊阖风居西方”,而诗中写“阊阖西南来”,在这里便是由其一物而化兼西、南两个方位;这样“灵妃”便当在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