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课件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课件
结直肠
黏膜与黏膜下层形成半月形皱襞,无绒毛;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夹有杯状细胞组成 ,柱状细胞表面有纹状缘;外纵肌集合成3条粗的结肠带。
陈季强主编.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M]. 科学出版社. 2004:559-587.
各吻合部位的组织特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heodor Billroth 首例胃切除 B-I式吻合
Halsted 将黏膜下层缝 合在内的消化 道单层吻合术 是安全的
美国首先推 出残端吻合 器
美国爱惜康公 司首次推出一 次性使用吻合 器普路善美
推出带切 割刀的侧 侧吻合器[2]
Ravitch 首例圆形吻 合器替代手 工缝合行胃 肠吻合术
我国研制 出的胃小凹;内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黏膜下层有较粗的血 管、淋巴管和神经;肌层较厚,可分为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外膜为浆膜,外覆间皮。
陈季强主编.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M]. 科学出版社. 2004:559-587.
各吻合部位的组织特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建立消化道重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规范的必要性
消化道重建是消化道手术中的关键步骤 重建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消化道重建技术规范》涵盖的术式
套入式吻合
胰腺空肠 导管对粘膜
端侧吻合
胆道 & 胰肠 重建
胆管空肠 吻合术
胆道端端 吻合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远端胃

《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机械吻合专家共识》-远端胃
[1] Rahbari, N.N., J. Weitz, W. Hohenberger, et al., Definition and grading of anastomotic leakage following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a proposal by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Rectal Cancer [J]. Surgery, 2010. 147(3):339-51. [2] Deguchi, Y., T. Fukagawa, S. Morit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ojejunal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gastric surgery [J]. World J Surg, 2012. 36(7):1617-22. [3] Markar, S.R., M. Penna, V. Venkat-Ramen, et al., Influence of circular stapler diameter on postoperative stenosis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ojejunal anastomosis in morbid obesity [J]. Surg Obes Relat Dis, 2012. 8(2):230-5. [4] 所剑等 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预防与处理
防止吻合口缺血。
完成切除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后,在Treitz韧带下约10-15cm处提起空肠,作一小切口并 荷包缝合,放入钉砧头,收紧结扎荷包线后从残胃插入圆形吻合器,行残胃空肠吻合
可用圆吻行侧侧吻合或端侧吻合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
理 功能 。 因此 , 行 全 胃切 除术 后 , 施 理想 的重 建 消化 道应
者 多数 出现 铁代 谢 障 碍 。另 外全 胃切 除后 , 释放 的 胃泌
素 主 要来 自十二 指 肠 的 G细胞 的“ 胃窦化 ” 胃泌素 合成 , 明显 增加 。重 建食 物 经 过十 二指 肠 通 道 , 能保 持食 物对 十二 指肠 粘 膜及 神 经 的刺 激 作 用 , 胃泌 素 的分 泌量增 使 加, 肠道 内的碱 性 环境 得 以维 持在 生理 水平 , 抑制肠 细 菌 的过 度 生长 , 并促 进 肠 道粘 膜 的生长 。 c w r l等 的研 S h or 4 z] 究发 现保 留十 二 指肠 通道 的 患者 术后 6个 月生活 质量 明
能够 同时 满足 上述 理想 原 则 要求 , 特别 是 胃的生化 功 能
显提 高 : 重开 始增 加 , 其对 照 组 体 重仍在 下 降: 留 体 而 保 组血 清 铁 、 红蛋 白水 平 明 显 高于其 对 照 组; 血 血糖 、 岛 胰
素分 泌 、 多肽 方 面都 比未保 留十二 指肠 通 道 的对 照 组 胰 患 者效 果好 。 者 认 为术 后 期望 生存期 在 6个月 以上 的 作
满足 以下要求: ①尽量恢复消化道连续性: ②具有一定存 贮食物 的功 能; ⑨尽量 维持 胃肠 道神经 、内分泌 的稳 态; ④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 症的发生; ⑤手术操作简便, 易推广 : ⑥近来, 有学者认为
在 消化 道重 建过 程 中 , 管 顺蠕 动 、 持神 经一 肉功 能 肠 保 肌 的连续 性等 因 素也 应 列入 考 虑 范 围。 是 目前 无一 术 式 但
中 的应 用 , 全 胃切 除术 直 到 19 年才 由 Sh t r 次 但 87 clt 首 ae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是一种在结肠癌手术中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技术。

它通过将小肠与结肠残
端之间进行吻合,恢复肠道的连通性,使消化道功能得以恢复。

本文将就三角吻合技术在
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可以保留更多的结肠长度,减少了结肠空肠吻合
的需要。

结肠癌患者由于肿瘤的存在,可能需要切除结肠的一段或者整个结肠,导致肠道
功能的紊乱。

而通过采用三角吻合技术,可以将小肠的一段与结肠残端进行吻合,使术后
的患者保留更多的结肠长度。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术后的排便频次和粪便的黏稠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肠癌手术
后的患者,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排便功能。

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和治疗费用。

而通过采用三角吻合技术,可以减少术后腹部的粟粒性腹膜炎、术后吻合口瘘等严重
并发症的发生。

这是因为三角吻合技术可以保留更多的肠道长度,减少肠道张力,降低吻
合口的张力,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它可以保留更多的结肠长度,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
索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不断优化手术技术,提高手术疗效,使患者能够
更好地受益于这一技术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三角吻合技术是一种两个断端不同直径的结肠端与消化道的直接吻合技术。

其主要优
势在于:一、手术操作简便,技术难度较低,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更容易掌握;二、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三、术后消化功能恢复快,肠道功能恢复率高;四、术
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痛苦减轻。

胃袢三角吻合是将胃大弯或胃小弯做成一个三角形的袋状结构,然后与结肠末段吻合。

这种方法可减少胃静脉曲张的发生,预防术后消化道出血。

胃袢三角吻合能够使胃肠道吻
合处的张力得到缓解,降低吻合口压力,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结肠吻合是将结肠的远段和近段以三角袋的形式吻合。

相比于传统的吻合技术,结肠
吻合具有张力较小,压力较小的优势,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结肠吻合术后恢
复快,术后胃管可早期拔除,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角吻合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手术切口应恰当选择,能够保持血管及
肠道解剖的完整性,避免术后梗阻和扭转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术经验
和技术水平,尤其是对于术中的肠管血运供应和张力的控制。

术后消化功能恢复的监测和
处理也需要重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和摄入方式。

三角吻合技术在结肠癌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前景。

由于其局限
性和手术的复杂性,临床医生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经验综合考虑,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探索更多优化手术技术和方法,
提高结肠癌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西藏医药2018年第39卷第4期 (总139期)治疗[4]。

郭尔斐等[5]报道称,对新鲜或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更容易达到医患期望效果,故需放宽患者的手术指征。

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应用较为广泛、成熟为克氏针固定钢丝皮下隧道捆绑修复方式,虽可加快患者指伸肌腱重建进度,但由于手术本身操作较为复杂,钢丝外固定物长期暴露在外,可增加患处感染风险,而钢丝穿透指腹并由纽扣固定时,极易拉扯损伤肌腱,造成二次伤害,而部分患者末节指腹处会出现压疮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患指的功能恢复及美观程度[6]。

故临床如何有效处理肌腱止点处断裂损伤,恢复患指功能及美观度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及锚钉固定原理,并逐渐应用全身各处腱性组织撕脱等外伤[7]。

现本文针对我院28例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应用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手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在89.29%,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与李骥等[8]报道的15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优良率(93.33%)略低,与郭尔斐等[9]的50例此病患者的优良率(66%)略高。

本术式操作简便、灵活,不仅可有效完整复原解剖对合关系,缩小软组织剥落范围,而且可缩短手术时间,无需二次手术拆除锚钉,锚钉骨质相容性好,利于患者及早脱离外固定物,促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患指各关节活动,从而预防肌腱粘连、关节僵硬及降低其术后切口感染率等,减轻患者痛苦,促使其患指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及功能恢复,改善患指美观度。

但由于手指结构较为精细,将锚钉置入肌腱中央束、侧束止点处骨质中时仅有一次机会,若反复置入预钻口可增加骨锚钉松动脱落几率,且手术操作不当影响患指功能恢复,故医师需掌握精湛的手术技术及全面的伸肌系统力学及解剖学知识,从而可增加手术成功几率[10]。

综上所述,微型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患指及早愈合,提高其患指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医师需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标准及相关操作规范,方可提高治疗效果。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1. 引言1.1 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分析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胃癌、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

手术编码对于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准确记录和追踪手术过程,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以及医疗费用的准确报销。

在进行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手术编码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胃切除术的手术编码。

胃切除术通常使用ICD-10-PCS编码系统进行编码,根据手术部位和方式进行具体编码。

对于不同类型的胃切除术,如全胃切除、局部胃切除或幽门括约肌切除等,应选择相应的编码进行记录。

其次是消化道重建的手术编码。

消化道重建是胃切除术后的重要步骤,可以使用ICD-10-PCS编码系统中的肠膀胱术编码进行记录。

根据重建的具体部位和方式选择合适的编码,确保手术过程被准确记录。

在进行胃切除术并消化道重建手术编码时,还需要考虑术前准备编码和术后管理编码。

术前准备编码主要包括相关检查和准备工作的编码,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术后管理编码包括术后恢复、护理和随访等方面的编码。

2. 正文2.1 胃切除术的手术编码胃切除术的手术编码是在医学编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准确地记录和识别患者所接受的手术类型,为医疗保险报销、医院统计和病例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在胃切除术的编码中,根据手术的具体方式和范围,可以选用不同的编码,以确保准确和详细地记录手术过程。

胃切除术的编码通常包括手术的部位和方式。

对于全胃切除术,可以使用ICD-10-PCS编码0FT00ZZ(Excision of Stomach, Open Approach),而对于部分胃切除术,可以使用0FT04ZZ(Partial Excision of Stomach, Open Approach)等编码。

这些编码可以反映手术的具体范围和程度,有助于准确记录手术过程。

胃切除术的编码还应该包括手术的指导方式和辅助操作。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吻合旳陷阱与对策
( 1)吻合器大小合适:研究显示,食管与胃肠吻合时使 用 25 mm 旳吻合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旳发生率。但这不 是绝正确,术者一定要根据食管内径大小决定吻合器型号。
( 2)食管无浆膜且肌层纵行,运针应对食管轴斜缝;全 层缝合要确保黏膜及黏膜 下层缝全,结扎时力度适中, 预防割裂;浆肌层应加固缝合,降低张力和出血。
( 3)食管切除范围:一般切除距离贲门 2~3cm左右食管。 但是,也要根据肿瘤位置来详细决定,确保肿瘤旳根治性 切除。
( 4)手工缝合:推荐食管胃吻合口设置在胃前壁小弯侧。 ( 5)机械吻合:①食管断端置入吻合器钉砧头( 25
mm),荷包线固定;②残胃前壁切开置入吻合 器,吻合 器旳尖端在残胃小弯侧内2 cm,断端2 cm 处贯穿与食管 钉砧头连接。③关闭吻合器旳残胃前壁切 口;④加固食 管胃吻合口浆肌层。
( 3)空肠离断部位血管:确保吻合部肠管旳血运良好, 同步确保系膜无张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壁浆肌层Lembert缝合,其后全层Albert 缝合,间断缝合 或全层连续缝 合。 前壁全层Albert 间断缝合或全层连续缝合, 其后浆肌层Lembert 缝合,间 断或全层连续缝合。 Jammer Ecke 部位旳缝合,全层缝合应 充分对合,荷包式缝合;浆肌层缝 合也应予以对合 缝合,采用荷包式缝合。
机械吻合旳组织愈合
1、早期:吻合器会造成组织压榨、血管网络破坏、引起微小 循环障碍。 2、 5~7d:伴随夹置旳 浆膜退缩,钉孔破损浆膜部位旳血管 再生,跨越吻合口旳血运再建,而由炎症期过渡到 纤维化 期、成熟期。 3、约3周完毕血管网络旳重建和 恢复胃肠壁各层旳连续性。
2、技术要点和并发症 旳防治
( 3) “危险 三角”或“叹息角”:残胃切断缝合线和 残胃十二指肠吻合线交叉部位。吻合口漏旳好发部位。术 中加固缝合,行荷包缝合或在该处吻合时,将缝线穿过胃 前壁、 后壁和十二指肠3 点,以加强此处单薄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经常发生返流性食道炎
食管胃吻合技术要点
1. 充分游离食道下缘,注意保留迷走神经。 2. 胃切除范围的确定:胃小弯侧应在病变远侧的2cm以
上切断,胃大弯侧要在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之间 切断。 3. 食管切除范围:一般切除距离贲门2-3cm左右食管。
1
组织特性和组织愈合机制
2
重建的基本原则
3
吻合方式、技术要点、陷阱与对策
4
常见并发症、影响因素、预防与处理
5
手术视频展示
胃切除术后重建的发展历史
胃切除术重建经历了130余年历史
Billroth 远端胃切除B-I式重建
Roux创建 Roux-en-Y重建术式
Volcker 近端胃切除 食管胃吻合重建
——胃切除术后重建技术
1
组织特性和组织愈合机制
2
重建的基本原则
3
吻合方式、技术要点、陷阱与对策
4
常见并发症、影响因素、预防与处理
5
手术展示
胃的组织特性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浆膜
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 和胶原蛋白,是胃肠道 吻合的关键部位
胶原纤维是维持消化道强度的主要成分。结构稳定,不被一般蛋白酶水解,只能被胶原酶 水解,其合成和降解的平衡 决定了消化道吻合愈合的强度[1,2]。
1881年
1885年
1881年
1893年
1896年
……
Billroth & Von Hacker 胃大部切除/B-II式重建
Schlatter 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吻合重建
胃肠重建的基本理念
1
最大限度的减少影响吻合愈合失败的因素,
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非常重要
2
遵循Halsted的外科六原则
3
吻合技术的提高,可降低
全胃切除术后重建
Billroth I Billroth II Roux-en-Y Roux-en-Y
外科医生应根据个人经验、病人情况和各术式的特点来选择重建方法
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
特点 操作简单、安全 对消化道生理功能影响小 能够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适应症 主要针对贲门部 2cm以内的早期癌,胃切除范围1/3以下,能保存2/3以上残胃者。
1827年Lembert曾提出吻合三原则: 1. 黏膜与黏膜缝合不愈合 2. 黏膜与浆膜缝合愈合不充分 3. 浆膜与浆膜缝合愈合佳。
手工吻合的创伤愈合
1
吻合后的初期,吻合部位的结合力是 依赖于缝合线的张力
2
3-5日后成纤维细胞增殖,毛细血管及 膜上皮新生,胶原蛋白的产生增加
3
术后7天胃肠道吻合部位的初期愈合基 本完成
圆形吻合器
线形吻合器
✓内翻吻合,类似Albert-Lembert法 ✓通过压榨组织中尚存的血运,浆膜退缩 以及金属钉孔破损浆膜的部位的血行再 生重建后开始愈合过程,延长愈合时间 ✓避开异常状态下的肠道部位实施吻合, 如水肿、炎症
✓外翻吻合 ✓外翻部位黏膜脱落后进入愈合过程 ✓外翻吻合的浆膜层缝合是有助于自 然生理的愈合过程
➢准确适量的组织对合,适宜的缝针缘距、间距,可靠适度的结扎 会降低➢手吻术合的口风组险织挫伤、血运不佳、吻合口张力、吻合口血肿,缝合不完善,
缝合线割裂伤等均是导致吻合口漏的要素
➢吻合、缝合时应注意准确判定吻合部位的血液循环状态,保证血运良好 条件下吻合
➢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膜性狭窄和疤痕性狭窄;可通过提 高吻合技术来预防和降低发生率
织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蛋 白分泌,Ⅱ型胶原蛋白增 加明显,毛细血管再生,
微循环建立
肉芽组织的重塑阶段
[1] 桥本一郎 中西秀树 創傷治癒と血管新生の基礎医学のあゆみ2006,219(7):497-501.
胃吻合手术的组织愈合
胃肠道吻合部位的愈合主要在富含血管淋巴管网,血流量丰富及大量胶原蛋白(Ⅰ型68% 、Ⅲ型20%、Ⅴ型12%)存在的黏膜下层进行。
吻合口出血、漏、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4
缝合材料及吻合器械的正确选择
吻合技术
吻合技术的缺陷可直接引发吻合口出血、漏、狭窄等并发症
➢吻合缝合的不完善与操作部位及组织的解剖学特征相关联, 如:水肿、管壁厚度等
➢吻合口出血是常见问题,出血部位应加针缝合或者Lembert拆除2-3针后, 全层Albert缝合,再Lembert缝合止血
4
重塑期,保持着组织间结合力,进行的 组织生理性的具有收缩功能的修复愈合
内翻缝合
从愈合方式比较, 层层对合的Gambee 比 Albert-Lembert 吻合方法更理想。
对端缝合
器械吻合的创伤愈合
器械吻合的吻合口愈合与手工缝合相似,吻合器会造成组织压榨,血管网络破坏、 微小循环障碍。但随着夹置的浆膜退缩,钉孔破损浆膜部位的血管再生,跨越吻 合口的血行再建(5-7天),由炎症期过渡到纤维化期、成熟期,21天完成血管网 络的重建和胃肠壁各层的连续性。
选择不利用细菌定植生长的缝合线
丝线易于将细菌带出胃肠道而引起局部感染, 形成窦道或局部脓肿,因丝线长期存留而不 易愈合
1
组织特性和组织愈合机制
2
重建的基本原则
3
吻合方式、技术要点、陷阱与对策
4Hale Waihona Puke 常见并发症、影响因素、预防与处理
5
手术视频展示
常见吻合术式
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
食管胃吻合
远端胃切除术后重建
[1] 黄从云,彭淑牖. 肠道吻合愈合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5,32(2):114-119. [2] 刘俊峰,白世祥. 消化道吻合口的愈合过程[J].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4(6):4-6.
组织愈合分期
凝血、止血、炎性渗出、 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细 胞释放多种炎性因子、组
缝合材料选择
❖理想的胃肠吻合缝线材料应该能提供吻合部位组织愈合过程中所需张力, 且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利于细菌生长;对组织的切割力小,易于操作。
可吸收,组织相容性好的缝合材料
水解吸收,并减少因炎症反应对胃肠组织 愈合过程中粘膜下层胶原纤维代谢的影响
针线一体的缝线 针线一体
胰腺组织质软而脆,丝针线线穿一针体的组针织眼损对伤胃小肠,道避软免组针织眼损瘘伤的较发大生, 易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形成吻合口溃疡或瘘
周围腺体扁平上皮覆 盖,变成立方和柱状 上皮,向腔面突起形 成腺体 [1]
粘膜的修复是由 上皮细胞增殖覆 盖完成。
浆膜层和肌 层通过纤维 化修复愈合
[1] 刘俊峰,白世祥. 消化道吻合口的愈合过程[J].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4(6):4-6.
胃吻合手术的组织愈合
胃肠道吻合中层层对合吻合至关重要,黏膜下层的愈合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