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新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新进展王浩然;王宏伟【摘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剧烈的短暂发作的面部疼痛性疾病。
病人常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对于初治病人作为首选,目前效果较好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等。
现就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及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376-380)【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治疗进展【作者】王浩然;王宏伟【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疼痛性疾病。
发作时疼痛剧烈,病人常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对于初治病人作为首选,目前效果较好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射频热凝术(Radio f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ar decompre-ssion,MVD)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 surgery,SRS)。
其病因尚未阐明,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进入区为最主要的原因。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依据改变神经电生理特性和解除血管压迫等方面发挥作用。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阐明近年来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进展情况。
电脑射频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患者常感到沿下颌有短暂放射性刺 痛 , 此 为刺 中下颌 神经 的反应 。部 分患 者 可见 C F流 出 。 然 后 测 温 针 插 入 穿 刺 针 内 。 S
另 取一 常规 8号 针 , 患 者 对 侧 或 同 侧 颞 在 部 皮 下 刺 人 4 m。 ② 热 凝 : 用 B 一9 c 采 R 9
一
固性三又神经痛 1 8例 , 0 并对其疗效 进行
评价 。
颅三叉神 经感 觉根大 部切 断获痊 愈 , 4例 虽经 2次 手术 仍有疼痛感 。
讨 论
般 资料 : 4 男 6例 , 6 女 2例 。年 龄
治疗效果 的关 键 , 取决 于穿刺部位准 确程度 , 以及优化热凝模式 控制靶点毁损 的程度 。在针尖 到靶点 , 波刺激定位之 方 后 , 以 用 下 述 三 种 方 法 来 确认 穿 刺 部 位 可
电脑 射 频 术 治 疗 顽 固 性 三 叉 神 经 痛
停 止 手术 。
王福 贵
实际热凝 温度 超过设 定温 度 2 ℃时 , 系统 将其视为 异常状态 , 立即作 出三种对 策 并 处理 : 自动报 警 , 时 降 温 , 止 热 凝 治 实 终 疗, 旨在保证治疗过程 中的确切疗效和安
入 少量局麻液 , 减 轻靶 点毁 损疼 痛 , 以 并 保 证治疗效果 。 预 防 并 发 症 , 了 防 止 邻 近 神 经 组 织 为 损 伤 , 高 穿 刺 的 精 确 性 非 常 重 要 , 部 提 面
工智能 技术 , 大地 提 高 了治疗 的精 确 极
度 、 定 性 、 全 性 及 可 靠 性 。例 如 刺 激 稳 安 电压 和 热 凝 温 度 的 设 定 误 差 在 该 技 术 中
A A B、 C连 线 。 1 利 多 卡 因 浸 润 局 麻 , % 用
三叉神经痛治疗新进展

三叉神经痛治疗新进展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常常表现为面部剧烈的疼痛。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微创治疗技术: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神经影像学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微波消融等。
这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痛药等。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也被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例如P2X3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等。
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缓解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神经调控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神经调节器植入等。
这些技术可以直接刺激或调节神经系统,从而减轻疼痛。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例如,蜂胶、麻黄等中药可以减轻疼痛,调节机体免疫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和选择。
此外,一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月 ~ 0 0年 8月 我 科 用 射 频 热 凝 治 疗 原 发 性 三 又 21
13 疗效 判断 标准 . 分 为 4级 。 I : 全 不 痛 ;I : 有 轻 微 疼 级 完 I级 偶 痛 , 是不 需要 口服 止痛 药物 ; 但 Ⅲ级 : 痛 明显减轻 , 疼
叉 神经 中传 导 痛 觉 的 A 8和 c细 纤 维 加 热 到 7 0~
7 5℃ 时即发 生变 性 , 而传 导触 觉 的 A t B粗纤 维 c和 则能 耐受更 高 温度 。利 用不 同神 经纤 维对 温度 耐受
V、 z 激 , 出现 眼球 颤动 表 明针 尖太 深 或偏 于 2H 刺 若 内侧 , 退针 或调 整角 度 。确定 穿刺位 置 正确 , 须 即可
及触 觉 变 化 , 仍 有 疼 痛可 升 温 至 7 若 5℃热 凝 1— 2 m n 最 高不超过 8 i, 0℃ , 直至痛 觉消失 , 触觉迟 钝 。术
生 活 。治 疗有 药 物 治疗 , 如卡 马 西 平 , 苯妥 英 钠 ; 神
经 阻滞 治疗 , 可采 用 无 水 乙醇 、 甘油 进 行 阻 滞 ; 酚 手
本组 1 3例 , 4例 , 9例 。年龄 4 8 男 女 2~ 1岁 , 平均 6 3岁 。病程 1—1 1年 , 平均 4 4年 。第 Ⅱ支 痛 . 9例 , Ⅲ支痛 2例 , Ⅱ、 第 第 Ⅲ支痛 2例 。
并 发症 : 出现 治疗 区皮肤 麻 木 , 嚼肌 肌力减 均 咀
弱, 随访 半 年后症 状 消失 。1例 术后 出现 恶 心 呕 吐 、
术 治 疗 , 叉 神 经微 血 管 减 压 术 。但 从 疗 效 、 发 三 并
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射频疗法-文档资料

无痛介入疗法,适用于其他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顽固 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各种原因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年龄大 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影像定位引导下, 针对神经根部需治疗的部位精准定位后,通过特定电极传感 器精确输出超高频微波,使神经痛觉纤维蛋白凝固变性,而 不影响正常神经感觉和温度觉的功能。治疗安全性高,全程 无痛治疗,疼痛即刻消失。精准定位治疗,无风险,安全可 靠,不易复发,无疑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疗法。
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射频疗法
射频治疗,是一种微创性神经毁损疗法,其利用可控温 度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不再传导疼痛。适用于全身重要脏器无严重疾患,身 体状况佳,能耐受剧烈疼痛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会出 现面部麻木,感觉的减退;面部运动支损伤而引起的面瘫等。
微球囊压迫治疗,将球囊导管置到神经节,再注入造影 剂,使球囊鼓起,通过压迫来导致神经坏死。对于身体状况 良好,能耐受治疗者可以采用微球囊压迫疗法治疗三叉神经 痛。但是通过此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率高。会引起永久 性感觉减退;咀嚼肌无力;角膜感觉缺失等。全麻下极易引起心 跳骤停,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您有任何疑问,可随时拨打全国免费三叉神经痛咨询热线:400-650-8208
三叉பைடு நூலகம்经痛手术治疗-伽马刀手术
伽马刀治疗,使用钴60产生的伽玛射线对颅内特 定部位进行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坏死或功能改变。 主要适用于因颅内肿瘤压迫或其它肿瘤原因引起的继发 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于原发性、其它原因导致的三叉 神经痛发作,治疗效果不确定,待观察。此疗法直接破 坏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时必须安装头架,治疗后 一般3个月-6个月后才知道有没有疗效,且不能立刻解 除疼痛。
如对三叉神经痛及其治疗有任何疑问,点击www sancha120 cn咨询权威专家。
DSA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t i e n t i n v li a d a n d o n e p a t i e n t r e c u r e d .N o o t h e r ma j o r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c c u r r e d d e s p i t e f o k e r a t i t i s , f a c i a l n u m b n e s s a n d w e a k n e s s c h e —
w i n g . Co n c l u s i o n I t i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u n d e r D S A ui g d a n c e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p ima r r y t i r g e mi n l a n e u r a l g i a i s s a f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w i t l 1 l o w r e c u re n c e r a t e .
宁夏 医学杂志 2 0 1 3年 4月第 3 5卷第 4期
N i n g x i a Me d J , Ap r . 2 0 1 3, V o l 3 5 , N o . 4
文 章编 号: 1 0 0 1 — 5 9 4 9 ( 2 0 1 3 ) 0 4 — 0 2 9 4 — 0 2
g e mi n l a n e u r l a  ̄ a .Me t h o d s T h e m o d i i f e d Ha r t e l me t h o d w a s u s e d t o p u n c t u r e t h e t r i g e m i n a l g a n g l i o n t h r o u g h .T h i r t y —n i n e p a t i e n t s
两种不同温控方法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l 三叉 神 经痛 患者 8 2月 0例 ,男 3 2例 ,女 4 例 , 8 年 龄 4 ~4岁 ; 08 右侧 5 4例 ,左 侧 2 6例 ; 2支 第 1 ,第 3支 2 6例 4例 ,第 2支 +第 3 3 例 ,三 支 7 支 均 有 3例 。病 程 13 。 所 有 患 者 均 详 细询 ~0年
・
9 0・ 6
临床医学2 1年8 0 月第 1卷第8 2 4 期
两种不 同温控方法射频热凝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比较
张晓磊 李恒平 胡咏兵
原发 性三 叉神 经痛是 一种 常见病 ,疼痛剧 烈 , 至今 尚无 十分 满意 的治疗 方法 。除传统 的药物 外 ,
有 三又 神 经干 切 断术 、微 血管 减压 术 等 ,但是 这
性质 一 致 ,有酸 麻 感或 异感 时表 明穿 刺成 功 ; 如
面部 感 觉 丧失 5例 ,角 膜 反射 消 失 1 ,并 发 症 例 发 生 率 22 %。二 种 方 法并 发 症 发 生率 比较 差 异 . 5
有统 计学 意义 ( < . 。 P O0 5)
无反 应 或者 疼痛 部 位 与平 时发 病 时不 一致 ,再 调
侧脑室 5 。 例 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G S3 5分 1 C - 5例 ,6 8分 2 - 4例 ,9 l ~ 2分 9例 ; 脑疝 2 例 ; 2 单侧瞳孑 散大 1 例 ,双侧瞳孑 散大 L 2 L l 。术前 均有 明确 高血 压病史 。 0例
1 治疗 方 法 . 2 本 组 患 者 人 院 后 及 时 获 得 手
4 邓 毅 勇, 云龙 , 冰 . 许 刘 CT定位 射 频 热 凝 术 治 疗 三 叉 神 经 痛 4 0 6 例 疗 效 分 析 中 国疼 痛 学 杂 志 , 1,61: - 9 2 01() 7 5 0 5
脉冲射频不同作用时间对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脉冲射频不同作用时间对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不同作用时间的前提下脉冲射频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位自愿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射频时间60s,第二组射频时间120s,第三组射频时间180s,用数字评分法给出不同时间下的评分,比较随访一年后的疗效评定。
结果 3组患者经NR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NRS评分降低,P<0.05,而3组间治疗后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三组的疗效测定结果也表示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时间点下的脉冲射频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且一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脉冲射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4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267-02三叉神经痛所产生的剧痛有短暂性、反复发作性和阵发性特点,发生年龄多是成年人及老年人,部位以单侧为主,右侧多于左侧,极少数双侧发病。
疼痛性质为闪电样,发作时有时出现咀嚼动作,甚至是“痛性抽搐状”,伴有灼热感[1]。
在颜面敏感部位稍有触动即可发病。
脉冲射频是新兴的一种治疗疼痛性质疾病的技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参数可供参考,本文通过设定脉冲射频不同的作用时间,观察其对三叉神经痛的控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以数字法抽选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神经内科的6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组设定的脉冲射频时间分别为60s、120s、180s。
患者年龄41-76岁,平均(53.4±15.3)岁;男35例,女31例。
患者中Ⅰ支疼痛4例,Ⅱ支疼痛22例,Ⅲ支疼痛26例,Ⅰ+Ⅱ支疼痛3例,Ⅱ+Ⅲ支疼痛4例,Ⅰ+Ⅲ支疼痛2例,Ⅰ+Ⅱ+Ⅲ支疼痛5例。
随机将其分入三组中,每组各22例:1组Ⅰ支疼痛2例,Ⅱ支疼痛9例,Ⅲ支疼痛8例,Ⅰ+Ⅱ支疼痛1例,Ⅱ+Ⅲ支疼痛1例;2组Ⅰ支疼痛2例,Ⅱ支疼痛6例,Ⅲ支疼痛7例,Ⅱ+Ⅲ支疼痛3例,Ⅰ+Ⅱ+Ⅲ支疼痛3;3组Ⅱ支疼痛7例,,Ⅲ支疼痛11例,Ⅰ+Ⅱ支疼痛2例,Ⅰ+Ⅲ支疼痛2例,Ⅰ+Ⅱ+Ⅲ支疼痛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6-01-20T10:23:08.41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作者:常绍忠
[导读] 昆明市延安医院射频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发展,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主要手术方法.
(昆明市延安医院 650041)
摘要:射频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临床发展,已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主要手术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射频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起源、机理、射频方法、复发率、并发症等现状作一个总结。
关键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进展
一、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起源
1931 年,Kirschn 介绍了半月神经节电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证实了射频电流和热凝对较小的Aδ和C 神经纤维的影响。
至1974 年,此项技术才真正为世界各地医师广泛采用。
sweet 和Wapsic 在设备和技术一系列改进后,使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近几年,随着影像医学、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介入引导下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条件。
目前,CT 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三维CT 的应用,射频热凝术变得更加精细和安全,显著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
二、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理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术的机理: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无髓细纤维(Aδ纤维和C 纤维)在加热后首先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粗纤维(Aα纤维和Aβ纤维)能耐受较高温度,通过温控加热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达到阻滞疼痛传导的目的。
三、三叉神经的应用解剖
三叉神经是人体的第V 对脑神经,也是人体最粗大的一对脑神经。
它含有感觉纤维(一般躯体传人纤维)和运动纤维(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是头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
其中,感觉纤维占大部分,其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内,由假单极神经元构成,其周围突形成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布于面部皮肤、牙齿、硬脑膜、眼、口腔及鼻腔的黏膜等部位,传导该部位的外感觉;另有一小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中脑核,主要传导咀嚼肌的本体感觉。
三叉神经节的中枢突形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由脑桥臂进入脑干,止于三叉神经的感觉核团。
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主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的纤维主要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起源于脑桥中部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形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臂出脑,与下颌神经一起,经卵圆孔出颅后分布于咀嚼肌、镫骨肌等部位。
三叉神经分三支,每支又可细分:眼神经细分三支:即鼻睫神经、额神经和泪神经;上颌神经卵圆孔出颅而入翼腭窝,发出颧神经、蝶腭神经和后上齿槽神经,延续为眶下神经;下颌神经穿过卵圆孔出颅而入颞下窝,细分四个感觉支: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和下齿槽神经。
掌握三叉神经的解剖是三叉神经痛检查、诊断和射频治疗的基础。
四、适应症、禁忌症、优点及手术方法
(一)适应症:经严格、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乙醇封闭、甘油注射或其它小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各种手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年纪大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
(二)禁忌症: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三叉神经病人;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三)优点:在影像学特别是三维CT 帮助下,定位精准,手术较为安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年老体弱、多病者有时也可施行治疗;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痛觉消失、触觉大部份存在;初次手术不成功或手术复发者,可重复治疗;手术费用低廉,治疗成功可停止药物治疗。
(四)射频治疗方法
1. 外周神经毁损:(1)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操作要点:病人取仰卧位,以眶上缘中、内1/3 交界处,扪及眶上孔(或眶上切迹)。
无菌操作后用1%利多卡因做皮肤浸润麻醉。
左手固定眶上孔周围的皮肤,右手将电极针刺入皮肤直达眶缘,小心改变针尖方向寻找异感,刺入眶上孔的深度不能超过1cm。
刺入神经后可产生额部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此方法适用于第I 支神经痛。
(2)眶下神经射频热凝操作要点: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摸到眶下孔,右手持针,于同侧鼻翼偏外侧进针,刺入眶下孔0.2~0.5cm,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有时在寻找眶下孔时,因上颌骨较深可误针入上颌窦内,应于注意。
此法适于三叉神经第II 支痛。
(3)侧入路三叉神经第III 支射频热凝术操作要点:病人侧卧位,患侧向上,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浸洲麻醉,进针点在外耳屏前2~3cm 颧弓中点下约1cm。
进针方向向后下、于翼外板后方触及的颅低为卵圆孔附近,刺入下颌神经即出现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然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
此方法适用于三叉神经第III 支痛。
2.半月神经节毁损术:多用Hartl 前入路穿刺法:病人取仰卧位,在病人患侧口角下1cm 定为A 点,患侧外耳孔为B 点,同侧瞳孔为C 点,三点做AB 及AC 连线。
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1%利多卡因做皮肤浸润。
A 点为这针穿刺点,用绝缘电极针,针尖对向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
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卯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再进针0.5~1cm 即可到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如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上、下移动既可滑过骨缘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
针尖确实进入卵阎孔后,拨出针蕊,大多数可见脑脊液流出,结合影像学(包括X 光、CT、三维CT 重建等)扫描证实。
先用0.1~0.5V行脉冲电流刺激,如相应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证实电极己达到相应的靶点,否则应重新调整。
若需超过2V 的电刺激才能引起疼痛,提示针尖位置不理想,术后可能效果不佳。
刺激过程中出现眼球颤动,提示电极靠近三叉神经运动根或其它脑神经,也需调整电极,直至满意为止。
电极位置确定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逐渐加温,温度控制在60~75oC,分2~3 次毁损,每次0.5~1min。
对初学者,用孟广远教授研究及改进的卵圆孔定向仪以帮助确定位置,有很大的帮助。
五、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严格操作规程,慎重掌握穿刺方向和深度,前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时,穿刺深度控制在6~7.5cm。
过深可伤及颈内动脉,静脉或眶上裂,引起严重并发症。
对三叉神经第I 支疼痛者,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时,加热要缓慢,注意保护角膜。
对三叉神经第II 支疼痛者,从卵圆孔外侧进针较好。
对三叉神经第III 支疼痛者,从卵阎孔中间进针较好。
射频热凝时,可在三叉神经的相应皮肤支配区处现红
斑,系神经根受热损伤,痛觉丧失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红斑通常在低于产生热凝损伤的温度即出现,红斑的出现可作为观察射频治疗是否成功地限于受累三叉神经分布的客观标志之一。
热凝毁损后,如果痛觉消失,说明手术成功,否则应增加温度,延长时间30s,直至出现满意的感觉减运退为止。
如果电凝温度达80oC,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0s。
病人出现感觉减退后,应观察15min,以便确定破坏是否稳定。
六、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1. 并发症:国内相关报道约占17%,其中面部感觉障碍,94%,触觉减退或麻木;眼部损害,以角膜反射减退为主,发生率在3~27%,角膜反射一旦消失,应立即带眼罩或缝合眼睑,复视的发生率为0.3~3%;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主要表现为咬肌或翼肌无力,咀嚼障碍,6~9 周后可恢复;带状疱疹,一般经面部涂龙胆紫、或予以抗病毒等治疗;颈内动脉损伤,较少见,但危险。
一旦发生,应停止手术,密切观察,出血严重者应手术治疗;脑脊液漏,很少见,多在腮部形成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一般可治愈;其他还有迷走神经刺激症、脑神经麻痹、动静脉瘘、脑膜炎等。
2. 复发率:国内报导在43~80%,大部份在术后1~2 年复发,其原因与毁损的程度有关。
另外三叉神经后根中约30~40 条神经束间有丰富的迷走支,当某一束支被破坏时,可通过迷走支得到补充。
三叉神经中含有感觉纤维,其中15~20%为无髓鞘纤维,这都可以解释复发率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倪家骤,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408-439
[2]吴承远等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109 例报告神经外科杂志 2000,3:218-219
[3] 宋文阁等实用临床疼痛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374-377
[4]孟广远,马景孟编三叉神经痛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