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信 审计案例doc资料
重大审计报告案例

重大审计报告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安然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吧,这可算得上是审计史上的一个“大炸弹”。
安然公司啊,以前那可是美国的明星企业,在能源界牛气得很。
大家都觉得它是个超厉害的公司,股票也是一路飘红。
这时候呢,负责审计安然公司的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安达信可是个大所啊,名声在外。
可是呢,他们在审计安然的时候,却出了大篓子。
安然公司为了让自己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搞了很多复杂的金融操作。
他们搞了一些特殊目的实体(SPE),简单说就是一些用来隐藏债务、虚增利润的小手段。
安达信的审计师们啊,不知道是被安然公司的高管忽悠了,还是自己偷懒了。
他们没有好好去审查这些特殊目的实体背后的猫腻。
比如说,按照规定,安然对这些SPE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不把它们的债务并到自己的财报里,但是安然根本没满足,安达信却没指出来。
还有呢,安然的高层和安达信的审计师关系好得有点不正常。
他们之间有太多的利益牵扯了,安达信既做安然的审计,又做咨询业务。
这就好比一个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教练,这比赛能公平吗?
最后安然的造假实在兜不住了,就像一个吹得超级大的气球,“嘭”的一下爆了。
这一爆可不得了,股票一文不值,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而安达信呢,因为这个审计失败,信誉扫地,最后也倒闭了。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啊,审计师一定要保持独立性,可不能被那些公司的糖衣炮弹给打倒了,不然就会像安达信一样,砸了自己的招牌,还坑了好多人呢。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篇一:美国安然公司案例】美国安然公司审计案例一、案件的起因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
它吸引了无数人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
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2001 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
2001 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 亿美元,从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2001 年11 日,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账:从1997 年到2001 年共虚报利润5.86 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账。
就在安然向美国证监会承认做假以后,又犯下了一次重大决策错误,同时遭受了一次收购失败的重大打击,最终导致崩塌。
2001 年11 日,安然在承认做假之际,预期美联储降息已近尾声,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利率的逐步上升,美国国债价格将持续下降,于是安然大量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欲通过杀跌国债,获取投机利润。
同时,由于2001 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安然还想利用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从11 月12 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一再下跌,安然在国债和原油市场上遭受双重损失。
就在同一时间,安然找到一家大的能源公司,希望通过兼并来摆脱困境。
这家能源公司叫迪诺基公司,总部也设在美国休斯敦, 2000 年在《财富》世界500 强排名中位于第139 位,是安然的主要竞争对手。
2001 年11 日,安然与迪诺基公司达成协议,迪诺基公司以换股方式用90 亿美元兼并安然公司,并承担130 亿美元的债务。
正在双方讨价还价时,由于市场传言和媒体压力,安然股价大跌,2001 安然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为由,向监管机构递交了停止收购的申请。
审计案例-文档资料

A15-423
李 清单
雅 雯
张
王
菁 芳
李敏 志
彬
一、案例背景
公司基本情况
主要造假事实
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二、案件结果
安然公司破产
安达信解体
三、案例评析
安然事件的启示
安达信的审计缺乏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道德
一、案例背景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 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 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 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 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 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 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 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 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 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
• 4.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
证券市场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制 度安排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震慑。然而,如果证 券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正直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 苍白无力。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相碰撞时, 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
• 5.不要迷信“五大”,“五大”的审计质量不都是值得信 赖的。
客观的说,“五大”在管理咨询、内部管理、公关能 力和业务培训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但“五大”并不是方方 面面都伟大。虽然监管管理制度很严格,但是铤而走险的 人同样是络绎不绝,违反独立性规定的案件不胜枚举。
企业合规典型案例:安然和安达信事件

企业合规典型案例:安然和安达信事件本文长约3000字,阅读需时10分钟安然和安达信事件在美国企业合规制度的发展史上,有两个企业的破产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中,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导致美国行政监管机构开始建立实质性的企业监管机制,加强了对企业的内控机制和合规管理体系。
而安达信公司的破产事件,则导致美国联邦司法部对企业刑事起诉政策的重大调整,使得检察机关大规模使用暂缓起诉协议和不起诉协议。
行政机关则大规模使用行政和解协议,以取代过去长期实行的“严刑峻罚”政策。
其最终结果是企业在建立有效合规计划方面具有强大的激励机制,企业以自我监管、自我报告、自我披露和全力配合的方式,换取宽大的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罚。
企业合规机制逐渐成为美国执法机关普遍使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一家大型能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和电讯公司之一,一度位列美国500强公司的第七位。
2000年营业额达到1010亿美元,拥有员工21000人。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6.18亿美元,同时透露因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交会要求公司提交交易细节,并对安然及其关联公司展开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两家机构的10亿美元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1997年以来共虚报盈利6亿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证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0美元,市值从高峰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同日,安然欧洲分公司申请破产,两日后美国安然公司也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公司留守人员负责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产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安然公司破产后,其多位原公司高管相继受到刑事调查和起诉,涉嫌犯有内部交易犯罪。
重大审计报告案例

重大审计报告案例
安然公司啊,曾经那可是个超级明星企业呢,在能源界那是风光无限。
不过呢,这背后可是隐藏了一堆见不得人的猫腻。
安然的那些高层啊,就像一群贪婪的魔术师,变着法儿地把公司的财务状况弄得乱七八糟。
他们搞了好多复杂的金融工具和特殊目的实体(SPV),简单来说,就像是在财务报表里藏了好多烟雾弹。
这时候,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就登场了。
安达信可是当时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呢,本应该是财务界的“神探”,把安然的账目查得明明白白的。
但是呢,安达信却在这个审计过程中出了大岔子。
安达信的审计师们啊,就像是被安然的高层给忽悠瘸了。
他们没有真正深入去挖掘那些特殊目的实体背后的真相。
你想啊,安然把一些亏损的业务偷偷塞到这些SPV 里面,让自己的报表看起来盈利状况超级好。
安达信呢,可能就只是看了看表面,没有去把这些隐藏的关系彻底扒开。
比如说,安然和这些SPV之间有一些看似正常的交易,但实际上是在转移债务和虚增利润。
安达信在审计报告里却没有揭示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这就好比你去看一个房子,只看到外表粉刷得很漂亮,却没发现墙里面全是烂木头。
最后呢,安然的泡沫破了,轰然倒塌。
这一倒可不得了,投资者们血本无归,员工们也丢了工作。
而安达信呢,因为在安然审计中的严重失职,也跟着完蛋了。
他们的信誉扫地,这个曾经辉煌的会计师事务所最后也解散了。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啊,审计可不是个走过场的事儿,审计师得像个超级侦探一样,不被那些公司高层的花言巧语和复杂的财务手段给骗了,不然的话,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呢。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

审计案例个人作业—“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失败会计学(双学位)2011-2009级张宁2009049225考勤序号:45“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失败案例分析一.事件陈述“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作为华尔街的“宠儿”,总以证券市场的“明星”而自居,鼎盛时期的股票价格达到每股64·50美元,公司市值一度高达1800亿美元。
不过,“花无三日红”,2002年3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后,华尔街众多评级机构逐渐疑惑丛生。
特别是当闻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前任CEO伯尔尼·埃贝斯从公司拿到了4·08亿美元个人贷款的消息后,投资者大失所望地纷纷抛售手中的“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
这一次次负面的利坏事件,直弄得“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风光不在,一路下跌到2002年6月24日的每股1美元。
2002年6月26日,“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一暴光,当即引发起美国股市的大动荡——“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价格由每股83美分,狂降为每股9美分,跌幅高达89%;纳斯达克不得不停止了“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交易;标准普尔也急忙将“美国世界通信公司”降为“垃圾股”;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盘中一度下跌140点……“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股票崩盘象点燃了一根导火索,把全球各大股市烧得全面下跌,股指下跌到2001年11月以来新低。
在亚洲——东京股市跌了4%,韩国股指跌了7·2%,台湾股市跌了3·6%,香港恒生指数下滑2·4%,新加坡股市跌了2·15%,马来西亚主要股指下滑1·7%;在欧洲——伦敦股市下跌2·9%,巴黎股市下跌3·8%……二. 审计机构根据世界通信2002年4月22日提供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440万美元、税务咨询760万美元、非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外包的内部财务审计)160万美元、其他咨询服务320万美元。
安达信案例

分析:好的职业素质更能保证好的工作质量,防止 分析:好的职业素质更能保证好的工作质量, 不道德的行为滋生。 不道德的行为滋生。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 的加强业务交流,有利于内部监督。 的加强业务交流,有利于内部监督。劳逸结合有 助于员工身心的全面发展, 助于员工身心的全面发展,民主型领导的导向行 为更能指引员工做正确的事。 为更能指引员工做正确的事。德勒公司的文化更 谨慎,稳健和全面。 谨慎,稳健和全面。
当事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英国、瑞典 当事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英国、 和芬兰的业务) 和芬兰的业务)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全球专业服务业处于领导地位。凭借自身在企业咨询、 审计、税务和企业融资等领域全面深入的专业技术、经验和知识,向客户提 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安达信在全 世界84个国家拥有85,000多名员工。多年来,安达信公司经常被世界主要媒 世界84个国家拥有85,000多名员工。多年来,安达信公司经常被世界主要媒 体及出版物评为“最适合工作的公司” 体及出版物评为“最适合工作的公司”,并在有关客户满意度的独立调查中 持续名列榜首。
组织文化差异合并影响
阻力:一是文化定位不准确和随之而来的冲突, 阻力:一是文化定位不准确和随之而来的冲突,变化 整合不足 缺乏组织的协同性。 缺乏组织的协同性。
不同的组织文化,如前所述员工产生了不同的组织文化 不同的组织文化, 差异,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改变的。并且, 差异,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改变的。并且,老员工和新 员工之间的“领地”斗争也在暗暗的进行着, 员工之间的“领地”斗争也在暗暗的进行着,怎样协调好 组织团结、组织凝聚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 组织团结、组织凝聚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成 为整合小组重大的挑战。 为整合小组重大的挑战。 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不同,这样的企业合并在一起将在 管理方式上或许形成冲突,容易导致企业在管理上不够明 管理方式上或许形成冲突, 从而使得企业目标不明确,战略失误。 确,从而使得企业目标不明确,战略失误。
安达信法律责任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安达信(Arthur Andersen LLP)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13年,总部位于美国。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安达信是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为客户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服务。
然而,由于安然(Enron)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安达信因涉及该事件而遭受重创,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本文将分析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的法律责任,探讨其法律责任的成因及后果。
二、安然事件概述安然公司是一家美国能源公司,成立于1985年,曾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被曝光,导致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宣布破产。
安然事件震惊了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会计行业、公司治理以及监管体系的关注。
三、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的法律责任1. 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的审计师,有责任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公允性。
然而,安达信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职行为,未能发现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
2. 安达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遵循审计准则,对安然公司的关联交易、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s)等复杂交易进行充分调查,导致审计结果失真。
3. 安达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对安然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评估,导致安然公司能够轻易地进行财务造假。
4. 安达信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对安然公司的高管进行充分调查,导致安然公司的高管能够操纵公司财务报表。
5. 安达信在安然事件发生后,未能积极配合监管机构进行调查,反而在内部进行掩盖,试图逃避法律责任。
四、安达信法律责任成因分析1. 内部管理问题: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的法律责任成因之一是内部管理问题。
安达信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部分审计人员与安然公司高管关系密切,导致审计工作失真。
2. 监管体系漏洞:安然事件暴露出美国监管体系存在漏洞,监管机构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会计行业存在违规操作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达信审计案例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
首先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
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
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
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
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
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
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
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
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
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
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
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
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
今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
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
在这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
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
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响。
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
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抬升股价。
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
安然鼎盛时期的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
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
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2.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问题。
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问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审计合伙人的定期轮换;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以避免与客户长期的关系导致审计独立性下降。
此前,美国只是要求审计合伙人实行7年轮换制,并未要求事务所进行轮换。
安然公司成立16年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
很多人怀疑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会“日久生情”,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建议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定期轮换制度。
尽管从理论上说,审视上市公司的任何重大恶性案件时都必须严格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安然大厦的坍塌,除了蒸发掉安然公司员工的血汗钱和众多无辜投资者的财富外,很有可能使安达信身陷绝境,并引发了对“五大”空前的信任危机。
目前披露的证据显示安然公司蓄意舞弊,但为其提供审计鉴证和咨询服务的安达信是否涉嫌与安然公司串通舞弊尚无定论,不过,美国国会的6个调查组,以及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SEC等部门对安然公司和安达信发起的规模空前的刑事调查所掌握的初步证据,足以表明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难辞其咎。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资料,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至少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1)安达信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其财务报表一直由安达信审计。
2000年度,安达信为安然公司出具了两份报告,一份是无保留意见加解释性说明段(对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明)的审计报告,另一份是对安然公司管理当局声称其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其财务报表可靠性予以认可的评价报告。
这两份报告与安然公司存在的前述重大会计问题形成鲜明的反差,已成为笑柄。
经过与安达信的磋商,安然公司2001年11月向SEC提交了8-K报告,对过去5年财务报表的利润、股东权益、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进行了重大的重新表述,并明确提醒投资者:1997至2000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不可信赖。
换言之,安然公司经过去达信审计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公允地反映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得到安达信认可的内部控制也不能确保安然公司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安达信的报告所描述的财务图像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严重偏离了安然公司的实际情况。
(2)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质量只能是一种奢谈。
安达信在审计安然公司时,是否保持独立性,正受到美国各界的广泛质疑。
从美国国会等部门初步调查所披露的资料
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看,安达信对安然公司的审计至少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
①安达信不仅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鉴证服务,而且提供收入不菲的咨询业务。
安然公司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社会各界纷纷质疑,既然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取回报丰厚的咨询收入,它能保持独立吗?安达信在安然公司的审计中是否存在厉害冲突?它能够以超然独立的立场对安然公司的财务报表发不偏不倚的意见吗?即使安达信发现了重大的会计问题,它有可能冒着被辞聘从而丧失巨额咨询收入的风险而坚持立场吗?面对诸如此类的质疑,即使安达信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辩解自己并没有违反职业道德,但社会大众至少认为安达信缺少形式上的独立性。
②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有损安达信形式上的独立性。
安然公司的首席财务主管、首席会计主管和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安然公司从安达信招聘过来的。
至于从安达信辞职,到安然公司担任较低级别管理人员的更是不胜枚举。
(3)安达信在已觉察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目前,美国国会调查组披露的证据显示,安达信在安然黑幕曝光前就已觉察到安然公司存在的会计问题,但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采取其他措施。
(4)销毁审计工作底稿,妨碍司法调查。
在沸沸扬扬的安然事件中,最让会计职业界意想不到的是安达信居然销毁数以千计的审计档案。
我们知道,审计最重证据。
以客观、真实的证据为依据的审计,客观、真实的证据也是他们提出的会计基本假设之一。
安达信销毁审计档案,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公然挑衅,也暴露出其缺乏守法意识。
安达信值得冒天下之不题而销毁审计档案吗?答案只有一个:被销毁的审计档案藏有见不得阳光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