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高原病与血液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病与血液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急性高原病与血液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急性高原病(AMS)是指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影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

相关研究表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某些血液相关因子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西部大开发,可可西里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涌向高原地区,因此关于健康人由平原地区急进高海拔地区伴随的急性高原病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将有关急性高原病相关的血液学因子的变化作一综述,为急性高原病的早期的诊断和预测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标签:急性高原病;血液病学因子;高原地区;综述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可西里申请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高原地区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将会空前的发展起来,因此关于健康人由平原地区急进高海拔地区伴随的急性高原病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将有关急性高原病相关的血液学因子的变化作一综述,为急性高原病的早期的诊断和预测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1 急性高原病概述AMS是指机体由较低海拔急进高原地区并在数小时内起病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不适应,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反应综合征,包括头痛、心慌、食欲减退、倦怠、恶心、手足麻木和抽搐等。

2 诱因2.1 NO与急性高原病NO是已知的最强的舒张血管内皮的因子,是评定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999年Champion等人研究发现,在低氧环境下,通过敲除大鼠体内表达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发现,其肺动脉的压力较未切除大鼠明显增高。

2.2 VEGF与急性高原病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分裂的蛋白质,Gospodarowicz等人于1989年通过从牛的下垂体滤泡细胞屮分离出该种物质,并命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高原低氧环境可促使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和发展。

有研究表明发生急性高原病时其外周血VEGF的浓度降低。

2.3 ET-1与急性高原病国外研究者Sartori教授等[25]人通过检测由平原急进海拔4559 m并停留48 h后16名高山肺水肿倾向者和16名非高山肺水肿倾向者血液中ET-1浓度,研究发现肺水肿倾向者较非水肿倾向者有更高的ET-1浓度。

急进高原,认识“急性高原病”

急进高原,认识“急性高原病”

急进高原,认识“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疾病,尤其是对那些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进行活动或居住的人来说。

当我们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时,气压和氧气含量都会下降,这可能导致一些身体适应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发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疲劳和乏力、呼吸困难,以及失眠和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应高海拔环境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如快速升高海拔或个体身体状况较弱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尽管急性高原病可怕,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及早识别和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和风险。

与此同时,一旦出现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及早就医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计划前往高海拔地区,建议提前咨询医生或专业旅行顾问,了解有关如何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建议和措施。

此外,合理注意休息、饮食和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也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什么是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一种由于在高海拔环境下迅速暴露而引起的疾病。

当人们突然到达海拔较高的地区时,由于气压和氧含量的降低,机体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急性高原病可以影响到任何人在高海拔地区停留的人群,无论其年龄或性别。

然而,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急性高原病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的人群:对于那些没有适应过高海拔环境的人来说,他们在到达高海拔地区后可能会更容易出现急性高原病的症状。

当人们迅速升高到较高海拔地区时,他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海拔的变化,从而增加了急性高原病的风险。

那些已经有健康问题或慢性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急性高原病的影响。

例如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年龄较大的人可能对高海拔环境更敏感,并更容易出现急性高原病的症状。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受到急性高原病的影响。

大多数人可以通过适应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

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孙泽平;林建华;朱可;周晓梅;刘道福;唐丹;杨旭;李军;张尧【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04【摘要】目的了解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高原电网建设医疗保障技术标准”在预防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患者进行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的调查.结果危险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员原常住地海拔低,刚进入高原劳动强度大,进入高原速度太快,阶梯习服时间太短,心理因素(对高原环境有较重恐惧感等),年龄大.主要诱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能科学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总页数】2页(P460-461)【作者】孙泽平;林建华;朱可;周晓梅;刘道福;唐丹;杨旭;李军;张尧【作者单位】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610021成都,四川电力医院、国家电网高原病防治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9.5【相关文献】1.急进高原官兵对高原及急性高原病的认知调查 [J], 冯英凯;杨庆华;张俊才;马勇;李丽;王琰;王引虎;田亚平2.急进高原新兵对高原及急性高原病的认知调查及防病建议 [J], 吴金春;刘杰;杨诚忠;陈建;高钰琪3.914例重型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分析 [J], 何晓;冯丽;杜玉开4.中国青年男性急性高原暴露后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分析:高原野外现场的队列研究 [J], 张来平;卞士柱;张辰;张继航;余洁;刘川;杨杰;高旭滨;黄岚5.高原习服与既往高原暴露对急性高原病预防的作用 [J], 唐绪刚;张学森;姜大春;薛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病的症状与预防

高原病的症状与预防

体质
体能储备
体能储备充足的人更容易适应高原环境,降低 高原反应的风险。
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较好的人在高原上更容易获得充足的 氧气,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水分代谢
水分代谢能力强的人更容易适应高原干燥的气 候,降低脱水的风险。
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良好的人抵抗力更强,能更好地适应 高原环境。
既往高原病史
曾患高原病
心跳加快
心脏负荷增加
高原环境氧气稀薄,身体为了获取足够氧气,心脏需更努力地工作,导致心跳加快。
代谢加速
身体为了适应低氧环境,代谢速率会加快,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跳频率上升。
血液循环变化
高原环境下,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会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脏需要更强劲地泵血,导致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
高原环境氧气稀薄,身体为了获取更多氧气,呼吸会变得急促频 繁。
在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可根据医生的建 议,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例如,缓 解头痛、恶心等症状的药物。
正确用药
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 进行,避免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 伤害。
高原病的治疗方法
补充氧气 1
减轻缺氧症状
药物治疗 2
缓解高原反应
及时撤离高原 3
必要时,迅速下山 高原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进行,轻度高原反应可以通过休息、补充水分和氧气缓解。 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高原反应药物、止吐药物等。 对于重症高原病患者,必须及时撤离高原,并进行专业的治疗,以避免发生意外。
水源选择
建议选择纯净水或矿泉水,避免饮用生水。高 原地区水温较低,可将水温加热至适宜温度。
均衡饮食
营养充足

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诱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关键词】新兵;急性高原病;预防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 是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常见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ild altitude disease,AMAD)、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和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其中以HAPE和HACE最为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1]。

新兵初进高原,在各种外因和内因的诱发下,极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因此,预防和减少新兵AHAD的发生是部队医疗部门非常关心的课题,本文调查了新兵进藏急性高原病的诱因,并探讨了相关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为54名患AHAD到我院就诊或住院的新兵,分别来自川、黔、鲁、豫等地,全部为男性,年龄17-20岁,均由成都(海拔400米)乘飞机至林芝(海拔2950米)。

1.2 方法统计门诊和住院病例,通过问诊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各病例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3 AHAD诊断标准按《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和《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1]为诊断标准。

2 结果2.1 AHAD住院病人分类门诊和住院的54名新兵患者中,AMAD有50人,占92.6%,HAPE有2人,占3.7%,HACE有2人,占3.7%。

2.2 AHAD发病诱因 54名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有明确诱因的有49人,占90.7%,其中上感作为诱因所占比例最大,达57.1%,受凉和心理预激分别为24.5%和18.4%。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预激所占比例虽小,但日益社会化的心理问题还是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各型AHAD发病诱因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各型AHAD发病诱因3 讨论每个人对高原缺氧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过度缺氧和对缺氧反应迟钝者可发生适应不全,即高原病,高原适应不全的速度和程度决定了高原病发生的急缓和临床表现。

最新急性高原病

最新急性高原病

2.临床表现 (1)症状:许多病例早期有高原反应的先兆症状, 如过度疲劳感、静息时呼吸困难、干咳、头痛、 头昏、心悸、失眠、厌食、恶心等,随后出现明 显气促,紫钳,端坐呼吸,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或咯血,多数为大量,1~2 h内可达200~400ml, 甚至从口鼻涌出。部分病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一般无发热,部分病人体温过高,提示合并感染。
(2)体征:体征以两肺布满湿性罗音为最突出。呼 吸增快,可达30~40次/min。部分病人面色苍白 或呈灰色,口唇、耳垂、指甲及颜面不同程度的 紫紺。严重者可有皮肤及四肢苍白、冰冷,血压 下降,甚至昏迷。心率加快可达120~140次/min, 部分病人在心尖部或肺动脉瓣区可闻Ⅱ~Ⅲ级收 缩期吹风样杂音,P2亢进。少数病人可有收缩期 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及颜面浮肿 等右心衰竭体征。
3.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10×109/L以上,中性 粒细胞的比例增大,并出现核左移。
(2)心电图: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Ⅱ、Ⅲ导 联和V1至V3导联P波高大,也可出现右束支传导 阻滞、早搏、右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改变。
(3)X线检查:多数病人呈一侧肺或两肺片状 或絮状模糊阴影,亦可呈斑点状或结节状阴影, 以肺门旁最为显著,向外呈扇形伸展。肺尖及肺 底常不受累,右侧常较左侧为重。重症可伴胸腔
1.氧疗 强调早期、大流量(约6~8 L/min)、加压给氧。 应用消泡剂能提高氧疗效果,鼻塞吸氧用50%~95%乙醇 于பைடு நூலகம்化瓶中,面罩给氧时用20%~30%乙醇蒸气吸入,用 1%硅酮或甲基硅油喷雾吸入,效果更好。重者可使用机 械通气,采用IPPV或CPAP,有条件者可使用高压氧舱治 疗。
二、治疗 (一)AMAD 症状轻者可不予特殊处理,症状较 重者酌情给予对症治疗,如休息、口服鲁米那、 安定、索米痛、胃复安、氨茶碱等,一般在5d至 半月内病情缓解或痊愈。

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急性高原病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急性高原病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急性高原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急性高原病(acute altitude sickness)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目前,关于急性高原病的命名和分型,国内外基本趋于统一。

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国际高原病专业会议将其分为轻、中和重型急性高原病。

轻型(I度):虽有症状但能正常活动,可以继续登山;中型(Ⅱ度):有严重症状,活动能力下降,不能继续登山,需要卧床休息;重型(Ⅲ度):病情进行性发展,并出现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要急救并护送平原或低海拔处。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

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大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

多数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小于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二、发病机制低压性低氧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

但它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目前的研究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相对性肺泡通气不足肺通气是氧运输过程的第一步。

高原缺氧可刺激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肺泡氧分压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从而使机体摄取较多的氧。

然而,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患高原病的人,对低氧刺激后的肺通气量并不明显增加,出现相对性肺泡通气不足(Hypoventilation)。

Hackett认为肺相对通气不足可能由于原发性呼吸驱动减弱(低氧通气反应),或由于继发性通气抑制(Ventilatory Depression)引起。

Moore等对8例曾出现急性高原病症状者(易感者)和4例无症状者进行低氧通气反应(HVR)的对照研究,发现前者的HVR明显低于后者。

当模拟4800m高原时,与对照组相比,易感者的肺通气量降低,呼气末PCO2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且出现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提示在平原通气反应低的人,进入高原后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在前往高原 地区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携带必备药品。在 高原地区,应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管理
提前治疗基础疾病
在前往高原地区前,应积极治 疗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等,以减轻症状和改善
肺功能。
携带必备药品和氧气
根据医生建议,携带必备的呼 吸系统药品和氧气,以备不时 之需。
03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低海拔地区,以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04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咳嗽、胸痛、混乱等 迹象,请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联系医生。
紧急情况下撤离方案制定
了解所在地区的撤离路线和 交通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 理安排撤离方式和时间。
确保撤离过程中有足够的医 疗资源和人员支持。
高原病的预防与应对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录
• 高原病概述 • 高原病预防措施 • 高原病现场应对方法 • 特殊人群高原病预防与应对 • 高原地区旅行安全须知 • 总结与展望
01
高原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高原病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急 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慢性高原病则包括 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防止感染疾病。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 。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及收获
成功研发高原病预防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因素( 计量资料) 与急性高原病相关性分析结果( n, x ± s)
急性高原病( n = 276 ) 非急性高原病( n = 924 ) 35. 80 ± 16. 85 24. 1 ± 3. 31 4. 75 ± 0. 87 4. 16 ± 0. 73 5. 69 ± 1. 67 83. 7 ± 2. 24 2. 71 ± 2. 12 24. 61 ± 22. 62 T值 0. 366 18. 16 23. 90 15. 36 9. 74 17. 05 22. 19 14. 74 P值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变量 BMI 指数 家族史 肺功能 SaO2 ST 段 呼吸睡眠 不良情绪 B 0. 001 1. 233 1. 118 1. 099 1. 115 1. 336 1. 638
P值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S. E 0. 000 0. 493 0. 483 0. 376 0. 482 0. 584 0. 421 Wald 8. 987 8. 101 8. 785 8. 882 5. 314 5. 112 13. 712 P值 0. 000 0. 011 0. 003 0. 003 0. 021 0. 024 0. 000 OR 值 5. 456 3. 014 3. 045 3. 001 3. 056 3. 756 4. 856 95 ( % ) 2. 016 1. 567 1. 283 1. 456 1. 189 1. 193 2. 189 CI 14. 482 8. 987 6. 234 6. 173 7. 866 11. 877 11. 012
2 高精确到 0. 1cm。 体重指数 ( BMI ) = 体重 / 身高 。 o o 测 SaO2 时用 30 ~ 40 水洗手 ( 3 ~ 5 ) 分钟, 取 10 秒
、 一般情况、 家庭 等方面。
[2 ]
内稳 定 读 数, 重 复 3 次 取 均 值 为 最 后 数 据。 用 美 DateXOhmeda 公司生产的 Tuffsat 脉 搏 血 氧 饱 和 度 监护仪测量队员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 和 心 率 ( heart rate, HR ) , 意大利 COSMED 公司生产的 PONY 型便携式肺功能测量仪 ital测定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 用力肺活量 ( forced, capacity, FVC ) 、 1s 用力呼出量 (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 1. 0 ) 、 最大呼气流量( peak eXPEF) 、 1s 率( FE1. 0 / FVC ) 、 piratory flow , 用力呼吸中 FEF 25 ~ 75 ) 和 期流 速 ( forced expiratory flow ,
[4 ~ 7 ] , 高原地理环境与平原迥然不同 低氧和高 寒是其两大特征。在青藏高原玉树地区地处青藏高
原腹地, 属于高山峡谷气候, 平均海拔 4 000m 以上, 空气稀薄 ( 气压: 440mmHg, 含氧量约 12. 9% , 氧分 压 60mmHg, 肺泡沫氧分压 50mmHg, 动脉血氧饱和 度 85% ) , 寒 冷 多 风 ( 年 均 气 温 3. 1℃ , 气温年差 20. 2℃ ) , 昼夜温差大, 日照时间长, 紫外线强。 恶 劣的自然环境对人体影响极大。平原地区或中度海 拔地 区 的 人 群 进 驻 高 原 后 可 发 急 性 高 原 病 ( ADAH) , 影响人群的作业能力, 严重时出现急性高
[3 ]
性高原病的症状分度与评分表
遗传病史及艾森克问卷调查 2 . 2 调查时间 均为每年的 4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 24 小 时、 3 急进玉 树 地 区 ( 4 000m ) 后 的 12 小 时、 7 天各测试 1 次 SaO2 、 ST 段、 天、 肺功能、 心率、 血压 等指标监测, 并于第六天及第七天行呼吸睡眠检测 , 每次测试均选在相同时限内 ( 如晨起体力活动前 ) ; 被检者必须处于安静状态, 测试前 3 小时内禁止吸 烟、 房间温度在 16℃ ~ 20℃ 之间。 参试者空腹、 穿 简单的内衣测量身高、 体重, 体重精确到 0. 1kg, 身
青 海 医 药 杂 志201 2 年 第4 2 卷1 1 期
· 7·
急性高原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青海红十字医院( 810000 ) 摘要 魏春梅 罗银花 张 镇
目的: 探讨导致急性高原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2010 年 4 月—2012 年 10 月赴 玉树地区一线工作的救灾及建设人群共 1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 为 两 组, 一组是 患 有 急 性 高 原病 276 名人员, 二组为未患急性高原病者 924 名 人 员, 年 龄 均 在 ( 20 ~ 50 ) 岁, 对 他们 进行 回 顾 性 , : 、 、 、 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评分表 一 般情况 家庭遗传 病 史 家庭情况及艾森克问卷 24 小 时、 3 天、 7 天各 测 试 1 次 SaO2 、 调查等方面。并对他们急进玉树地区( 4 000m) 后 的 12 小 时、 ST 段、 肺功能、 心率、 血压等指标, 每次测试均选在相同 时 限 内 ( 如晨起 体力活 动 前 ) , 于 第六天、 第 七天晚连续行 12 小时呼吸睡眠检测; 被检者必须处 于 安 静 状 态。 结果: 急 性 高原 病 的 发 生与 患者 SaO2 、 ST 段、 的 BMI、 吸烟、 急性高原病家族史、 不良情绪、 肺功能、 心率、 血压、 呼吸睡眠 检测 等 多 个 因素相关。结论: 急性高原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急性高原病 相关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339. 5 4 急性高原病是一种高原低氧引起的神经源性疾 [1 ] [1 ] 病,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 。 相关研究 普遍 认为急性高原病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因此, 研究导致急性高原病发生的因素对于预防和 控制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 1 200 、 过对 名赴玉树地区工作 救灾的一线人员临 对可能导致急性高原病的 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 , 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 2010 年 4 月—2012 年 10 月在玉树 地区一线工作的救灾及建设人群共 1 200 例作为研 究对象, 其中将符合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 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标准的人群纳入急性高 [ 2 ] 原病标准 。研究人群包括有出身并长期生活在平 原地区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抢险工作的人群随机抽选 500 名; 同时包括长期生活在西宁地区( 2 260m) 的人 员共 700 名。 他 们 年 龄 在 ( 20 ~ 50 ) 岁, 平均年龄 ( 35 ± 15) 岁进行体检, 。 获取相关数据 他们均为第一 次进入海拔 4 000m 的高原地区工作, 在进入高原地 排除高血压、 糖尿病、 肺心病、 区之前进行全面体检, 哮喘、 慢性炎症等慢性病个体, 确认他们处于健康状 态。 2 研究方法 2. 1 1 200 例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 由专门培训过的专业人员完成。 调查内容包括: 急 问卷调查
各变量赋值表
赋值 无 = 0, 有 =1 具体年龄 具体指数 不吸烟 = 0 , 吸烟 = 1 无家族史 = 0 , 有家族史 = 1 பைடு நூலகம்高血压病史 = 0 , 有高血压病史 = 1 肺功能无异常 = 0 , 肺功能有异常 = 1 具体血氧饱和度 心肌 ST 段无异常 = 0 , 有异常 = 1 具体心率 无异常 = 0 , 有异常 = 1 有 =1 无 = 0,
[2 ]
表1
变量 Y( AHAD) X1 ( AHAD) 年龄 X2 ( BMI 指数) X3 ( 吸烟) X4 ( AHAD 家族史) X5 ( 血压) X6 ( 肺功能) X7 ( SaO2 ) X8 ( ST 段) X9 ( 心率 HA) X10 ( 呼吸睡眠) X11 ( 不良情绪 通过艾森克问卷调查)


相关因素与急性高原病相关性分析 见表 2 、 表 3, 赴高原者的体质量指数 ( BMI ) 、 急性高原病家族 SaO2 、 ST 段、 艾森克问卷 ( 不良情绪 ) 、 肺功能和 史、 ( P < 0. 05 ) 。 呼吸睡眠与急性高原病有显著相关性 , 年龄、 吸烟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
吸烟 家族史 ST 段下移 不良情绪
51. 9 6. 5 40. 4 12. 5
2
急性高原病合并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
青 海 医 药 杂 志201 2 年 第4 2 卷1 1 期
· 9·


有更多长期生活在低海拔人群赴高原工作建设 。因 研究有效且实用的可预测性易感急性高原病的 此, 指标, 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 综合分析认为急性高原病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急性高原病疾病的危险因素 为赴高原建设者的体质量指数 ( BMI ) 、 急性高原病 SaO2 、 艾克森问卷 ( 不良情绪 ) 、 心电图 ST 家族史、 段、 肺功能和呼吸睡眠等相关指标, 而这些指标也是 可作为判断赴高原建设者们发生急性高原病的无创 筛查预测指标之一。 1 血氧饱和度 ( SaO2 ) SO2 是反应人体血红蛋白 携氧能力( 即携氧血红蛋白分子占总血红蛋白的比
表3
单因素( 计数资料) 与急性高原病相关性 %) 分析结果( n,
急性高原病 ( n = 276 ) 非急性高原病 ( n = 924 ) 54. 2 1. 2 11. 6 3. 2 值 0. 50 25. 61 119. 79 36. 92
2
结果, 将变量进行 Logistic 非条件逐步回归分析, 最 7 , BMI 、 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 个变量 指数 家族史、 SaO2 、 ST 段、 肺功能、 呼吸睡眠、 不良情绪 ( 见表 4 ) 。 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