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及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自从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国度常存,到今天也有无数百姓,各属各派。
这其中多家族规模大,有众多子孙,有唐之五代,晋之三朝,宋之分析,元之辩明,明之分统,清之万历,以及部分国家的变革更迭,史学上的记载未尽全穷。
原文:自古以来,中国内地的国家一直存在,直至今日,仍有无数人民,各具其特色,形成众多的家族,其中的一些家族拥有可观的规模,子孙众多,其间有唐朝的五代,晋朝的三朝,宋朝的分析,元朝的辩明,明朝的分统,清朝的万历,以及一些后来国家的变革,史学界对其记载并不完备。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
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
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
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
《伶官传》原文与译文

《伶官传》原文与译文《伶官传》原文与译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伶官传》原文与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将终:临死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背叛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等到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作乱的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难道是…吗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抑:还是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出处或作者: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立(1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4),而(15)皆背晋(16)以(17)归(17)梁(18)。
此三者,吾遗恨(19)也。
与尔(20三)矢,尔其(21)无(22)忘乃(23)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24),则遣从事(25)以一少牢(26)告庙(27),请(28)其矢,盛以锦囊(29),负而前驱(30),及凯旋(31)而纳(32)之。
方(33)其系燕父子以组(34),函梁君臣之首(35),入于太庙(36),还矢先王(37),而告以成功(3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39)已灭,天下已定,一夫(40)夜呼,乱者四应(41),仓皇(42)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43),君臣相顾(4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45)断发(46),泣下沾(47)襟(48),何其(49)衰(50)也!岂(51)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2)?抑(53)本(54)其(55)成败之迹,而皆自(56)于人(57)欤?《书》(58)曰:“满招损,谦得益。
(59)”忧劳(60)可以兴(61)国,逸豫(62)可以亡身(63),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64)天下之豪杰,莫(65)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66)国灭(67),为(68)天下笑(69)。
(70)夫祸患常积于(71)忽微(72),而智勇(73)多困于(74)所溺(75),岂独伶人也哉?[注释]①天命:天神的旨意。
古人常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兴亡盛衰说成是天决定的。
②人事: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
③原:动词,推究,追根。
④庄宗:即李存勗(892—926),李克用之子,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改元同光。
伶官传庄宗既好俳优原文及翻译

伶官传庄宗既好俳优原文及翻译:原文: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
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
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从马直,盖亲军也。
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
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
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
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
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
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
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
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
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
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
可不信哉!可不戒哉!译文:(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欧阳修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伶官传序原文的翻译,欢迎参考!伶官传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原文翻译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
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
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
”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
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
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
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
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
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
”庄宗大笑,乃释之。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籓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
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
”庄宗欣然。
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
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
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皇弟存乂,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
”乃囚而杀之。
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
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
”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
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史彦琼者,为武德使,居邺都,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自留守王正言而下,皆俯首承事之。
是时,郭崇韬以无罪见杀于蜀,天下未知其死也,第见京师杀其诸子,因相传曰:“崇韬杀魏王继岌而自王于蜀矣,以故族其家。
”邺人闻之,方疑惑。
已而朱友谦又见杀。
友谦子廷徽为澶州刺史,有诏彦琼使杀之,彦琼秘其事,夜半驰出城。
邺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因惊传曰:“刘皇后怒崇韬之杀继岌也,已弑帝而自立,急召彦琼计事。
”邺都大恐。
贝州人有来邺者,传引语以归。
戍卒皇甫晖闻之,由此劫赵在礼作乱。
在礼已至馆陶,邺都巡检使孙铎,见彦琼求兵御贼,彦琼不肯与,曰:“贼未至,至而给兵岂晚邪?”已而贼至,彦琼以兵登北门,闻贼呼声,大恐,弃其兵而走,单骑归于京师。
在礼由是得入于邺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
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从马直,盖亲军也。
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
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
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
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
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
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
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
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
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
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
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
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
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
可不信哉!可不戒哉!译文啊!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与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庄宗父亲)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然后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但是都背弃晋而归顺粱。
这三个人是我遗留下的怨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庄宗接过箭并把箭藏放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取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自己背负着箭走在队伍前面,等到胜利归来时又把箭藏在祖庙里。
当他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皇帝和大臣的头颅,进入祖庙,将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告诉给先王的时候,他那骄盛的意气,可以说是雄壮啊!等到仇人已被消灭,天下已经平定,有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匆忙向东出逃,还没等看见乱贼,士兵们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道回到哪里,以至于对天发誓,割断头发,这是多么衰颓啊!难道得天下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天下所有的豪杰没有人能与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命丧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祸患常常是由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人的才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宠幸伶人才这样吗?于是写《伶官传》。
庄宗既喜欢杂戏,又知晓音律,能作曲,到现在汾州晋州民间的人还常常能唱他写的曲调,被称为“皇帝创作”的歌都是这样。
庄宗小字亚子,当时有的人也有称他为亚次。
又另起了艺名自称,叫做李天下。
从他当梁王到做天子,经常与俳优在庭中演杂戏,伶人从此当权,于是导致国家灭亡。
皇后刘氏原本地位卑贱,她的父亲刘叟买药而且擅长占卜,号刘山人。
刘氏性情蛮横,她与各姬妾争宠时,经常以自己家世为耻,并且特别忌讳这件事。
于是庄宗穿着刘叟的衣服自己背着药箱,让他的儿子继岌拎着破帽子在后跟随,到刘氏的卧室去,说:“刘山人来看望女儿。
”刘氏及其生气,追着继岌打他。
宫中把这件事当作笑料。
庄宗在胡柳打仗时,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国抓去,后来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汴州,周匝拜于马前,庄宗得到他特别高兴,赐给他金帛慰劳他的艰辛苦痛。
周匝回答说:“我身困敌人手中,没有死反而生还,是因为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
希望求得二州来报答这两人。
”庄宗许诺让他们做刺史。
郭崇韬进谏说:“和陛下一同攻取天下的人,都是豪杰出众忠心英勇之人,现在夺取天下刚刚成功,还没有给哪一个人封官赏赐,却先任用伶人做刺史,恐怕要失去民心。
不可以啊。
”于是便搁置了这个任命。
过了一年,伶人周匝多次为陈德二人请求,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这样使我愧见他们三人。
你劝谏我的话虽然正确,但也应当为我委屈意愿而执行。
”最终任用陈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喜欢打猎,到中牟打猎时,践踏了百姓的田地。
中牟的县令挡在马前急切的劝谏,为百姓请求。
庄宗大怒,呵斥县令离开,并要把他杀掉。
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于是率领众伶人跑去追赶县令,把他抓到马前责问说:“你身为县令,难道不知晓我们天子喜好打猎吗?为什么要纵容百姓种地供给赋税,为什么不使你县里的百姓挨饿而空出这片地来满足我们天子打猎呢?你罪该万死!”于是上前请求该快处死县令,众伶人一同应和。
庄宗大笑,县令才得以免死离开。
庄宗曾经和众伶人在庭院中演戏,环顾四周大喊:“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新磨立刻上前用手打庄宗的脸,庄宗大惊失色,身边侍候的人都惊恐万分,众伶人也极其震惊害怕,一同抓住新磨诘问他说:“你为什么打天子的脸啊?”新磨回答说:“李天下这个名字只有皇帝能说,其他人谁敢说?”于是侍从们都笑了。
庄宗特别喜悦,赠给新磨丰厚的赏赐。
新磨曾经在殿中禀奏事务,殿中多有凶猛的狗。
新磨离开时,一只狗起来追他,他倚靠着柱子大喊:“陛下不要放纵儿女咬人!”庄宗家是北方少数民族,忌讳狗,所以新磨以此讥讽。
庄宗大怒,要拉弓射箭,新磨急忙喊道:“陛下不要杀臣,臣与陛下是为一体,杀了我不吉利!”庄宗惊奇,问他缘由。
新磨答道:“陛下开国,改年号为同光,天下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并且同就是铜,若杀掉敬新磨,那么同就没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