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一起认识西尼罗病毒
《西尼罗病毒李青》课件

症状及治疗
1
症状表现
西尼罗病毒感染可导致发热、头痛、肌肉痛和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神经系统并 发症。
2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西尼罗病毒感染,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3
预防措施
个人保护,避免蚊虫叮咬,使用驱蚊剂,以及维持良好卫生习惯等措施是预防西尼罗 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病例分析
李青感染病例分析介绍
《西尼罗病毒李青》PPT 课件
西尼罗病毒李青是一种引起疾病的病毒。本课件将介绍西尼罗病毒的传播途 径、特点和症状,并分享病例分析,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病毒传播
1 蚊虫传播
西尼罗病毒主要通过叮 咬传播的蚊子传播给人 类。
2 相关疾病传播
3
西尼罗病毒与其他疾病 (如登革热)共同传播, 加大了公共卫生风险。
介绍一名患有西尼罗病毒的患者李青的感染情况 和治疗过程。
李青的个人经历
分享李青感染西尼罗病毒后的个人心路历程,以 及她对公众防范意识的呼吁。
结束语
总结病毒特点及预防措施
回顾西尼罗病毒的特点,强调个体和社会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提高公众疫情防范意识
呼吁公众加强对西尼罗病毒的了解,重视个人保护和预防措施。
推广相关科研成果
推动科学研究,寻求更有效的西尼罗病毒治疗和预防方法,保障公众健康。
预防疫情传播
通过采取蚊虫控制措施、 疫苗接种和公众教育等 方式预防疫情传播。
病毒特点
病毒结构
西尼罗病毒具
病毒基因组
西尼罗病毒的基因组具有高 度变异性,这使得其对抗药 物和疫苗开发构成挑战。
病毒感染机制
西尼罗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 胞来复制自身,并在宿主体 内引发炎症反应。
西尼罗病毒的病原学

——△室苎璺堕墨塑堕塑!窭堑堕墨笙塑西尼罗病毒的病原学魏荣王志亮(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山东青岛南京路369号266032)西尼罗河病毒分类上属于黄病毒科。
在黄病毒科中,本病毒与日本脑炎病毒、墨累河谷脑炎病毒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同属于抗原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病毒群。
其所引发的疾病为西尼罗河病毒病,包括西尼罗河热和西尼罗河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1.病毒形态学:病毒里球形,有二十四面体的核衣壳;直径大约45nm;有囊膜,囊膜为单层结构,在囊膜上有一薄层突起,这些突起呈棒状结构,是以基底端嵌入囊膜的囊膜糖蛋白分子。
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的衣壳被来源于细胞膜的囊膜所包被,囊膜上又插入了病毒RNA编码的糖蛋白E(53KDa)和一结构蛋白prM.(18—20kDa)。
病毒成熟后期,prM被切割成M蛋白,M蛋白组装于成熟的病毒粒子中。
其基因组还编码七个非结构蛋白:NSI,NS2a,NS2bNS3NS4aNS4以及NS5。
糖蛋白E为最重要的免疫学结构蛋白。
为病毒红血球凝集素并介导病毒一宿主的结合。
2.病毒基因组:线性单股正链RNA,大小为3.8×i0"至4.2Xi06道尔顿,11029bp长,病毒RNA3、端没有poly(A)。
3病毒型别:世界各地的分离毒株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分离到的毒株也有差异。
西尼罗病毒现在分为两型,I型包括的毒株为来源于北非、欧洲、以色列、美国的所有毒株,以及来源于澳大利亚的昆京病毒。
II型包括的毒株为:来源于西非、中非、东非和马达加斯加的毒株。
西尼罗河病毒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群,一个称作非洲一中东群,包括源于刚果、埃及、法国、以色列、巴基斯坦、乌干达、前苏联和南非的毒株,另一个为独立的一群,系来源于印度的毒株。
病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阐明了毒株问的亲缘关系。
以色列于2000年从临床感染的人的血清中分离到四株病毒,其中两株完全相同。
这两株与俄国斯1999年从人脑中分离到的毒株和罗马尼亚1997年从尖音库蚊群分离到的毒株高度同源。
蚊子再传新恶疾西尼罗病毒病

蚊子再传新恶疾西尼罗病毒病
史智扬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保健》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最近,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正在受乙型脑炎袭扰。
大家都知道,乙型脑炎
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
然而,你可否知道,蚊子还会传播另外一种脑炎病毒,叫做西尼罗病毒。
去年,这种致命的脑炎病毒在美国造成了大规模爆发和流行,有4000多人受感染,其中284人死于西尼罗脑炎,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总页数】1页(P5)
【作者】史智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
【相关文献】
1.西尼罗病毒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J], 郑小龙;朱来华;王群;孙涛;孙明君;邓明俊;张晓文
2.西尼罗河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J], 吕喆;于亚洲;胡桂学;赵哲
3.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野鸟和蚊子分布及其西尼罗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 张海冰;段晓冬;沈丹;郑丽兰;杨穗娟;谭诺;张海明
4.西尼罗河病毒病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及应用 [J], 常娓娓;王淑娟;吴晓东;刘华雷;赵永刚;王志亮
5.转基因技术让蚊子不再传染登革热——全球每年5000万人有望免受该病威胁[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尼罗病毒

西尼罗病毒性脑炎西尼罗病毒性脑炎中一种人畜共患病。
人感染了西尼罗病毒后大多数表现多为隐性感染,典型患者病情十分缓和,多伴有头痛、肌肉痛、皮疹的发热性疾病。
但是少数病人,特别是在老年人、幼童及免疫力弱的人、当中容易发病,严重时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和或脑膜脑炎。
病例的死亡率3-15%。
西尼罗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有囊膜,单链线形核糖核酸(RNA)病毒,RNA为正链,具有感染性。
病毒直径21-35nm,圆形颗粒。
对有机溶剂、酶、紫外线均敏感。
西尼罗病毒首次于1937年12月在乌干达西尼罗地区的Omogo,在一名发热症状的成年女性血液标本分离到。
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1957年在以色列西尼罗病毒引起的爆发流行中发现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的脑炎。
十九世纪初在埃及和法国西尼罗病毒爆发流行中发现可以引起马的脑炎。
西尼罗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有流行的趋势,它主要分布在非洲、欧洲、中东、西亚和大洋洲。
近几年在北美洲突然开始出现并且大面积流行。
通过近八年的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摩洛哥,1998年意大利,1999-2001年美国,2000年法国都出现了西尼罗病毒在马中的爆发流行。
1994年阿尔及利亚,1996-1997年罗马尼亚,1997年捷克共和国,1998年刚果共和国,1999年俄罗斯,2000年以色列曾爆发疫情,共有417宗病例,其中35人死亡。
1999年八月美国纽约市首次出现西尼罗病毒脑炎病例,其后数百人染病,其中7人死亡,截止目前美国已在36个州发现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病例,发病人数为185人,从1999年至今已死亡22人。
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的传播该病由蚊虫传播,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人畜而发病,不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科研人员已在越冬的蚊子体内分离到西尼罗病毒,证明蚊虫可能为该病毒的保虫宿主。
由于美国以前没有西尼罗病毒存在和流行的报道,所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从非洲或/和南欧带入感染西尼罗病毒的鸟类,蚊子吸了含有西尼罗病毒的鸟的血液之后再叮咬人类,从而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西尼罗病毒病流行状况及应对策略

2 . 1 . 1 传染源
鸟是 该 病 毒 的 主要 贮 存 宿 主 ,是
2 . 2 _ 3 地 区分布
好 发 于 温带 和亚 热 带 地 区 。 自
西尼罗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目前已在 3 3 2 种鸟 体 内检测到西尼罗病毒 ,其 中又 以雀形 目鸟类 为 主 ( 1 2 9 种) ,其 中有些 鸟 的死亡 率很 高 ,如 乌 鸦 、大乌鸦 、喜鹊 、蓝鸟和灰鸟 。另外 ,还有文 献报道 2 9 种哺乳动物也可感染西尼罗病毒 。
岁 ,7 8 %大于 7 0 岁 ,6 4 %为男性 ;职业分 布 以有 野
Hale Waihona Puke 亚 的广大地区 ,主要与人的疾病流行有关 ,谱系 2 仅局限于非洲 ,主要引起动物感染嘲 。
2 流行 病 学 2 . 1 流行 环节
外作业经历的人员为主 。 2 . 2 . 2 时间分布 多发 生在 夏季或初秋 ,尤其是
女 的血 液 中分 离 出来 ,并 首 次 被确 认 为不 同 以往
2 . 2 . 1 人 群分布 任何 年龄 均可感染发病 ,老年 人更 容易感染且 引起高血压 、糖尿病及心脏疾病 等 并 发症 而死 亡 。J a m e s J . S e j v a r 等 曾报 道 美 国
的病原体旺 ,根据氨基酸印记置换反应和对病毒包 膜糖蛋白的检测 ,可分为 1 和2 两个病毒株谱系 ,
度造成美 国民众 的恐慌 ,成为全球广 泛关 注的
公 共 卫 生 问题 。 因此 ,我 们 有 必 要 全 面认 识 西 尼
罗病毒病 ,了解该病的一些 重要 特性 ,更好地 制
定相 关策 略来 开展 预 防与控 制 。
1 病原 学
西尼罗热流行及其对我国的威胁与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防控

西尼罗热流行及其对我国的威胁与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防控徐云庆 刘文正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518045) 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 NV)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因1937年首次分离自乌干达西尼罗地区一发热妇女血中而得名。
西尼罗热以往仅在非洲、西亚、中东地区流行,20世纪60年代初传入欧洲,自1999年起在西半球登陆,并在美国传播,近几年疫情进一步严重。
西尼罗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引起了全球卫生界的关注。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W NV感染的报道,但同样面临西尼罗病毒输入和流行的严重威胁。
在国境口岸积极开展对西尼罗病毒的监测,对于防止疫病的传入、保护人群的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西尼罗热的流行特征与流行动态1.1 流行特征由于蚊子在鸟-鸟特别是鸟-其他动物或人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W NV的流行季节与蚊子的活动季节密切相关。
西尼罗热主要发生在夏末和初秋季节。
南方温暖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毒在嗜鸟性的库蚊中保存,并可在库蚊中垂直传播,且由库蚊携带过冬。
1.2 流行动态以往疫区为非洲、中东、西亚和欧洲南部。
迄今为止人类最大一次流行发生在1974年南非海角省,仅报告的临床病例就达3000余例。
1996年罗马尼亚发生的西尼罗热是欧洲首次大的流行,病毒感染率为12.4/10万。
1999年7~9月俄罗斯南部大范围爆发西尼罗病毒性脑膜炎,病例1000多例,其中至少40人死亡。
2000年8~10月以色列西尼罗热爆发。
近几年,西尼罗热在美国突然出现并且大面积流行,2003年8月中旬以来,西尼罗病毒在美国迅速蔓延,现已在美国34个州发现。
近年来W NF流行有四个趋势:一是人和马的爆发频率增加;二是严重病例明显增加,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等病例的增多;三是病死率显著升高,约为5%(以前)~15%(新近);四是在流行中发现大批鸟类动物死亡。
West Nile virus

传染源
处于病毒血症期的哺乳动物以及它们的天然宿主,比如说 一些候鸟,而病鸟是主要的病原和寄存宿主。 成年鸡也易被感染,但由于鸡产生的病毒血症水平较低, 所以不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一些研究表明家畜,特别是 马和猪也可能感染此病毒。 猫和猪也被实验证明可以被wnv所传染。 蝙蝠、 鳄鱼等也可作 为传染源。
1999年首次在美国纽约 大流行,随后短短几年 内在北美迅速传播,现 已传入中美洲,造成美 国和加拿大历史上虫媒 病毒感染的最大流行。 2002年西尼罗河波及美 国的44个州,共有4156 人感染,其中284人死亡。 2003年共感染7700多例, 死亡168人。
流行情况统计
1937年 50年代 1962-1964年 1974年 乌干达西尼罗河地区 埃及、以色列 南俄罗斯、地中海西部 南非
主要分布区域
二带喙库蚊 (麻翅库蚊) 白雪库蚊 致倦库蚊 凶小库蚊 尖音库蚊 淡色库蚊 伪杂鳞库蚊 惊骇库蚊 纹腿库蚊 三带喙库蚊 除内蒙古和青海以外的全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分布于北纬 30"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分布于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辽宁、 山东、 宁 夏、 甘肃、 青海、 新疆 分布于新疆 布于北纬 (",左右及其以北地区 分布于除黑龙江、 辽宁、 内蒙古、 青海和新疆以外的全 国各省区 分布于河北、 新疆 分布于安徽、 浙江、福建、 湖北、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分布于除青海、 新疆和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区
1994年
1996-1997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1999-2002年 2002年 2012年
西尼罗热病毒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西尼罗热病毒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系统测试与评估结果
系统测试与评估结果
▪ 系统测试覆盖率
1.系统测试覆盖了所有核心功能和模块,确保全方位的监测与 预警能力。 2.通过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的对比测试,验证系统准确性和可 靠性。 3.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有效识 别西尼罗热病毒。
▪ 预警准确率评估
预警模型与算法介绍
▪ 预警信息发布
1.发布渠道:通过官方网站、手机应用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信息内容:包括预警级别、防控建议等内容,以便公众采取相应措施。
▪ 预警系统评估与改进
1.定期评估:定期对预警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2.数据更新:及时更新数据,以确保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技术升级:关注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将其应用于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数据共享: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实现数据共享,共同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2.数据更新:定期更新数据,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数据交互: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数据,便于用户理解和操作。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数据加密: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安全。 2.隐私保护:严格遵守隐私保护法规,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3.权限管理:设立不同级别的数据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 移动应用开发
1.用户界面设计:开发易于使用的移动应用界面,便于相关工 作人员和公众查看预警信息。 2.实时更新:确保移动应用能够实时接收预警系统更新,以便 用户随时了解西尼罗热病毒的最新动态。
系统构建技术与方法
▪ 系统集成与测试
1.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和组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 高效的西尼罗热病毒监测与预警系统。 2.系统测试:对预警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其在各种情况 下都能准确、及时地发出预警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疾控中心——一起认识西尼罗病毒
时间:2012-08-29
西尼罗病毒最初是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一名发热的妇女血液中分离出来而被发现,因此得名为西尼罗病毒。
此后数年间,主要在非洲、中东、欧洲、西亚/中亚等地流行,主要引起人发热,并未引起重视。
1999年7~10月,在纽约和邻近洲人,马,野鸟和动物园鸟间发生的一次暴发流行, 造成数十人发病,7人死亡,上千只鸟死亡,数十匹马发病及死亡。
1999-2002年间迅速从美国东海岸蔓延至美国全境,造成大量人畜疾病。
目前,西尼罗病毒是全球危害最广的蚊传病毒之一。
1.西尼罗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西尼罗病毒为蚊传病毒。
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相似,病毒由蚊虫体内携带,通过叮咬人畜,使后者感染发病。
自然界中,鸟类是西尼罗病毒的贮存宿主。
病毒以蚊-鸟循环形式存在,即携带病毒的蚊叮咬易感鸟类后,使鸟产生毒血症,而易感蚊虫叮咬宿主鸟后进而参与病毒的扩散,以此循环。
目前美国已查明有60多种蚊虫及数百种鸟与传播该病毒有关。
人、马等哺乳动物是终末宿主,并不参与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
此外,极少数病例是由于输血、器官移植及母婴传播引起。
但该病毒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2.什么人群容易感染西尼罗病毒?
50岁以上老人,户外工作者。
3.感染西尼罗病毒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什么?
人感染西尼罗病毒潜伏期为3~14天。
80%为隐性感染,无明显不适. 20%感染者出现轻微症状,如发热,头痛,喉咙痛,背痛,肌肉疼痛,关节痛,疲劳,结膜炎,皮疹,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及呼吸道症状等.症状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不足1%的感染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等疾病,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麻木、定向障碍、昏迷、振颤、抽搐、肌无力、失明、偏瘫。
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
严重者造成死亡,多数死亡病例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4.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应该怎样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
隐性感染和轻症感染者多无需治疗而自愈。
重症患者需要及时入院进行支持治疗。
目前尚无疫苗。
5.怎样预防西尼罗病毒的感染?
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蚊虫叮咬。
在病毒流行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使用防蚊剂。
在黎明及傍晚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应注意穿长袖衣裤。
家庭中安装纱窗等防护措施,并注意环境卫生及清除废水,消除蚊虫滋生环境。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脑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