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乐

合集下载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19122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胡军(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000)0 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

随着如今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以及人们压力的逐渐增大,临床中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并且患者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好发的一种并发症状,对该症的治疗效果直接就影响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就对临床中盐酸胺碘酮在该症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计4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

对比组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2-62)岁,平均(58.78±3.14)岁。

研究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3-63)岁,平均(59.52±2.69)岁。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比组。

对比组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常规的生理检查以及临床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各项情况。

安排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在给予抗凝、吸氧等相关治疗,纠正其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情况。

然后在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一般情况中选择剂量为50 mg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但是药物剂量不得超过150 mg ,患者滴注时间持续24 h ,滴注速度为每分钟2 mg 左右,滴注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律进行监控,以免出现异常情况。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疾病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常见于冠心病患者。

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破裂形成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损害心肌功能,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速或室颤等,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

这些心律失常若不能及时控制,将会增加心源性死亡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起搏器等。

对于一些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有治疗措施往往效果有限,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盐酸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接受盐酸胺碘酮治疗后的心律失常情况,以及比较其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从而探讨盐酸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盐酸胺碘酮在此领域的治疗效果的数据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盐酸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我们希望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这些患者一般会出现胸痛、气促、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能显示ST段抬高及Q波形成等特征。

这类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预防心肌坏死的进展和减轻心脏损伤。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指标、左心室功能等参数,以评估治疗效果。

研究对象的选择应符合一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性。

胺碘酮的应用及观察

胺碘酮的应用及观察

胺碘酮的应用及观察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心脏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防治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它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的活性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首先,胺碘酮的主要应用是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即心脏负责心脏收缩的心室搏动不规则而快速,导致心脏无法正常地泵血。

胺碘酮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从而减慢心室率和恢复正常的心律。

其次,胺碘酮也可以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点起源于心室而非心房,导致心室搏动不规则、快速或缓慢。

胺碘酮通过抑制心脏细胞上的钠通道,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和维持。

此外,胺碘酮还可用于治疗其他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等。

它可以帮助控制这些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奏。

胺碘酮的应用还包括治疗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疲劳、呼吸困难和水肿等症状。

胺碘酮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心脏的节律来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观察指标。

首先,胺碘酮应用时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它会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甲状腺功能监测包括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和甲状腺刺激素水平等。

另外,胺碘酮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加重或新的心律失常的产生,因此需要监测心电图,特别是在初始治疗时或剂量调整时。

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加重的情况,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胺碘酮还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因此应监测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黄疸和血清胆碱酯酶等。

此外,胺碘酮也可能导致肺部损伤,如肺纤维化和肺炎等,因此需要注意监测肺部功能。

此外,胺碘酮还可能影响眼睛视网膜和角膜,导致视觉障碍和角膜上皮变性等。

因此,使用胺碘酮时需要监测眼部症状和视力。

总之,胺碘酮是一种重要的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它可以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其他心律失常,同时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方法: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可重复给药1~2次,改用静脉滴注维持并逐渐减量,同时可口服胺碘酮片0.2g,每天3次。

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有效(91.7%),3例无效(8.3%),其中1例发展为心室颤动,电转复失败死亡,死亡率为2.8%。

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效果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高达75%~95%,多发生在起病的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1],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均证明,对于AMI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死亡及心脏性猝死,降低总死亡相对危险性[2]。

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经验,我们在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们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9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9例,左心室前壁8例,前侧壁7例,前壁并下壁6例,下侧壁3例,前间壁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

1.2方法首先给予胺碘酮150 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入,依据转复情况可重复给药1~2次,随后以 1.0~1.5mg/min静脉滴注6~8h,再减至0.5mg/min维持静滴,24h总量可达20mg/kg。

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口服胺碘酮片0.2g,每天3次。

1.3观察指标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每日记录12导联心电图,疗效评判标准: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以上为有效,其它为无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研究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及心肌功能障碍所致。

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时
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盐酸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胺碘酮在治疗AMI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
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观察组给予盐酸胺碘
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功能指标、并发
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
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改善幅度较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对照组为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盐酸胺碘酮在AMI患者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盐酸胺碘酮可有
效控制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能够改善心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
疗总有效率。

这提示盐酸胺碘酮在AMI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可以作为治疗AMI后室性心律
失常的一种有效选择。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比照观察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比照观察赵川【摘要】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采取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参照组行胺碘酮治疗,实验组行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窦性心律维持总有效率为95.65%(22/2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5.22%(1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3/23),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3.48%(1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采取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前者治疗效果较优,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19【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普罗帕酮;胺碘酮【作者】赵川【作者单位】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房颤较为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会出现心房颤动情况, 患者会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律会发生不规律和不整齐情况, 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进而提高致死率[1, 2]。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予以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行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作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 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 各23例。

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2∶11, 年龄最小44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58.21±6.45)岁;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3∶10, 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 平均年龄(58.42±6.59)岁。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胺碘酮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室上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但若使用不当,亦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静脉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增加病人的烦恼和痛苦。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极为重要。

现就我院急诊科采用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且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3±13.5)岁。

1.2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加5% GS 20 mL,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心电图变化,若室上速复律,立即停止推注,记录用药剂量;若用药无效,则用胺碘酮300 mg加5% GS至50 mL以1 mg/min持续泵入。

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收治的患者均为急诊患者,突然发作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初次发作的患者,由于发生突然、心律太快,患者常有恐惧感和濒死感,并可导致心律进一步加快,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因此我们必须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尽快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用药前准备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给予床边输氧及持续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T3、T4等。

按照安全用药程序,查看病历,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和方法,另外还需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药品、仪器设备,如除颤器,以便抢救时使用。

2.3用药时护理由于胺碘酮静脉给药对血管刺激大,易致静脉炎[1],因此应选择上肢较粗直、较固定的静脉或中心静脉[2],遵医嘱将胺碘酮150 mg加5% GS 至20 mL充分溶解后静脉推注,速度宜慢,不能超过10 mg/min,全程约为15~20 min。

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

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

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性质,那么你知道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胺碘酮注射液的说明书【药品名称】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通用名】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成分】本品主要成分:盐酸胺碘酮。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1. 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控制心室率。

2. 围手术期高血压。

3. 窦性心动过速。

【包装规格】3ml:0.15g【用法用量】1. 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心室率。

成人先静脉注射负荷量:0.5mg/(kg·min),约1分钟,随后静脉点滴维持量:自0.05mg/(kg·min)开始,4分钟后若疗效理想则继续维持,若疗效不佳可重复给予负荷量并将维持量以0.05mg/(kg·min)的幅度递增。

维持量最大可加至0.3mg/(kg·min),但0.2mg/kg/min以上的剂量未显示能带来明显的好处。

2. 围手术期高血压或心动过速。

(1) 即刻控制剂量为:1mg/kg30秒内静注,继续予0.15mg/(kg·min)静点,最大维持量为0.3mg/(kg·min)。

(2) 逐渐控制剂量同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3) 治疗高血压的用量通常较治疗心律失常用量大。

【不良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一过性。

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

有报道使用艾司洛尔单纯控制心室率发生死亡。

1. 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注射时低血压(63%),停止用药后持续低血压(80%),无症状性低血压(25%),症状性低血压(出汗、眩晕)(12%),出汗伴低血压(10%),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炎症和不耐受(8%),恶心(7%),眩晕(3%),嗜睡(3%)。

2. 发生率为1%的不良反应:外周缺血,神志不清,头痛,易激惹,乏力,呕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王乐发表时间:2017-04-24T15:42:44.8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作者:王乐[导读] 探讨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四川省会理县医院 615100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3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较常规药物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药物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盐酸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Hiulixian Hospital of Sichuan,Wang le 615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and July2016,our hospital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random indicator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case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lidcaine hydrochloride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pplied amiodar one treat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3cases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occurred in l case,adverse evn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bvi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vent ricular arrhythmia occurrenc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the conventional drugs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has obvious advantages,and drug application security is higher,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words】amiodarone hydrochlorid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Ventricular arrhythmia. Clinicalcuraive effect.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病死率,临床预后较差,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合并症以及临床表现,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病情,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2]。

为进一步提升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盐酸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经心电图、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为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已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脑卒中、精神疾病、脑死亡患者.8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35岁~68岁,平均年龄(52.9±4.9)岁,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Y)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心功能分级为II级43例,III级 37例,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频发性单源性室性早搏29例,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 31例,持续性心动过速11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9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根据实际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解除疼痛、应用 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性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性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再灌注心肌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072)治疗,应用剂量为50mg,静脉推注,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进行重复静脉推注,计量最大值为150mg,后1~3mg/min持续 24h静脉滴注,待患者心律稳定后方可停药;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应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0496)治疗,静脉推注150mg,推注时间控制在10min内,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可重复推注2次,后持续6h静脉滴注盐酸胺碘酮,速率为1.0mg/min,待心律稳定后仍需持续静脉滴注24h,然后停止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完全消失,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出现进展、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平均复律时间,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根据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见表1:通过表1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供血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患者一般预后较差。

盐酸利多卡因是临床上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作用于浦氏纤维和心室肌,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降低4相除极坡度,从而降低自律性,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兴奋性,减慢传导速度,提高室颤阈值,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利多卡因应用浓度对患者临床预后结局均有直接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要十分注意药物的浓度以及剂量,因而其临床应用普遍存在繁琐、麻烦的缺点[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表明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要明显高于常规利多卡因,并且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实验回顾分析可知,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胺碘酮是以III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I、II、III、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其具有显著的延长心室、心房肌纤维、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不应期的作用[4],并且盐酸胺碘酮还能够延长心房以及旁道组织传导的时间,进而发挥阻滞心脏折返激动的作用,同时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盐酸胺碘酮还具有延长QT间期、均匀心肌复极过程以及减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的功效[5],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β-受体阻滞剂以及盐酸胺碘酮均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6],但有学者却提出盐酸胺碘酮的应用可能导致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并且盐酸胺碘酮较传统 β-受体阻滞剂具有更强的心脏毒性与甲状腺毒性[7--8],而结合本组研究结果中却未发现盐酸胺碘酮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可能与药物应用方式、剂量、周期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较常规药物利多卡因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药物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但由于本研究例数少,随访时间短,而且未给予足够的信息以判断本研究的科学完美性,还有待于以后大样本的进一步临床观察证实。

参考文献:[1]莫志勋.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97-98.[2]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4.[3]余祖善,缪荣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4):4-6.[4]李巧春,李巧华,肖景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155-156.[5]朱战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7):18-19.[6]张萍,孟泽军,宋志宙.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3(4):273-274.[7]罗玮.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4(7):173-174.[8]宫兆滨.口服胺碘酮联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6):391-3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