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解说文案_《地心引力》:回归生活,回归地球

《地心引力》解说文案_《地心引力》:回归生活,回归地球英国| 美国剧情/科幻/惊悚电影《地心引力》,于2013年上映,由阿方索·卡隆导演,阿方索·卡隆乔纳斯·卡隆编剧,影片讲述了瑞安·斯通博士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医药工程师。
在第一次航天飞行任务中,她与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一同被任命。
但在看似常规的任务中,灾难发生了,两人孤零零地处在外太空……。
《地心引力》绝对是一部值得在电影院里好好欣赏的影片,虽然很遗憾没能在大屏幕上见证到这部“神片”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但电视机前的观影体验也已经给了我很大的满足。
相比现下动辄两个多小时的商业大片,阿方索·卡隆去芜存菁地将影片压缩至不到九十分钟(不算字幕),令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紧凑而充实地饱览了这场太空盛宴,实乃大智之举。
个人以为,此片倒更像是一部公路片。
“以一段旅程为背景,主角通过与他人或者自己内心的交流,完成对生命的体验、心灵的净化、抑或思想性格的重塑。
”对照看来,这些公路片的要素《地心引力》都能一一满足,只不过汽车换作了飞船、沿途的山川原野换作了浩瀚宇宙。
在更广袤的“公路”上,瑞恩·斯通博士于困境中重生,扭转了之前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我曾有个女儿……”,当斯通博士道出自己女儿身故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可知这必然将是影片会善加利用的一个包袱。
这一事件对她造成了相当沉重的打击,使她的生活过得浑浑噩噩、无精打采,与乐观不羁的马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于是,“科幻片”开始自然地向“公路片”过渡,与马特的分离、国际空间站的被毁、与“安宁刚”的对话、瑞恩孤独的自救等等,成了“公路”上一段段的“风景”。
宇宙是无垠的,可当只有一个人面对它时,那种无边无际的孤独感又会将其幻化为一间极小的密室。
在这种常人绝难经历的环境下,瑞恩体验到了各种情绪的迸发,从消极放弃到挣扎求生,她走过了一段既短暂又漫长的心路历程。
地心引力的探究

地心引力的探究地心引力是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它是使物体朝向地球中心的力。
几乎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物体,都会受到这股力量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地心引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都曾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地心引力的概念、历史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
地心引力的基本概念地心引力是一种性质独特的力,它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存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会互相吸引,而这种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时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公式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F = G ]其中: - ( F )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 ( G ) 是万有引力常数,约为6.674×10^{-11} N(m/kg)^2。
- ( m_1 ) 和 ( m_2 ) 是两个物体的质量。
- ( r )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地球表面的情况下,所有物体都会受到相同方向和大小相似的重力作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能够稳定地生存和发展。
地心引力的历史发展人们对地心引力的早期理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哲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认为,物体依据其性质下落,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而轻的物体下落缓慢。
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验证,直到伽利略的大量实验才打破了这种认识。
他通过倾斜平面等实验发现,不管物体的质量如何,它们落下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牛顿在17世纪建立了万有引力理论,并通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系统性地阐述了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推导出重力与物体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开启了近代科学的新篇章。
进入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对重力做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释。
爱因斯坦认为,重力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力量,而是由时空弯曲造成的一种现象。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大质量天体会导致周围时空局部弯曲,使得其他小天体沿着这条弯曲轨道运动。
地心引力常数

从法方程的制约性来讲,对椭园轨道的探测器是不利的。这时可改变观测量为平均角速度n及轨道长半轴a的 办法来达到目的。
在利用激光测月定位技术中,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两个质点之间是互相吸引的,这就是说,在地-月系 统中,不仅地球吸引月球,使月球具有加速度a,同时月球也吸引地球,使地球具有加速度A。设地球质量M,月 球质量m,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所以月球加速,同理,地球加速度。
通过近十几年来较为精确的测量,发现GM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得到表征这种变化的规律,利用 1963~1979年由各种方法测得的、标准误差小于0.8km3/s2的GM值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其变化如图《地心引力 常数随时间的变化所示。
特点及原因
特点及原因
近年来,通过对飞向月球的火箭加速运动的观测分析,发现地心引力常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表列出了国际 天文协会(IAU)给出的一些年份的GM值。
由以上观测数据可知,GM值的变化有以下2个特点: (1)GM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果令K=GM,则有:,或。 (2)GM值每年的下降值各不相同,即逐年下降值是不均匀的。 地心引力常数值变化的原因:地心引力常数值逐年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质量两者联合变化 的结果。
测定
测定
地心引力常数的确定最好是用无线电测距法、激光测量法、多普勒法和射电干涉等方法对已发射的离地球甚 远的其它行星的空间探测器在其轨道的被动段测定,这样可以使观测更好地接近二体运动条件。如果利用地球人 卫观测方法确定地心引力常数,必须要足够准确地顾及地球引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特别是对卫星运动的平均角 速度n和轨道长半轴a的影响。
地心引力线及公式

地心引力线及公式2009-08-06 16:09投资人问:(胡立阳)我曾经在腾讯网的视频访谈中,看到老师由苹果掉到头上而发明了“地心引力”原理,我们全家人当时笑得前仰后翻整整三分钟,没想到却因此错过了后来的补充说明,只仿佛听到“连牛顿都要佩服三分”。
总之,老师所说的“地心引力”真是精彩,可不可以将它公布?既然你已经开口要求,我就再幽默一次好了。
我记得那是在28年前的一个炎热下午,我在家中后院的苹果树下睡着了,突然有一颗苹果掉在我的头上,就这么一掉,却促成我发现了曾经令许多美国投资专家认为不可思议的“股市地心引力”!事实上,我的这则故事早已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会中成为最受听众喜爱的主题,也成为全球许多著名基金经理人操盘时的秘密武器。
来吧,让我跟你说!大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它总会出现一波来势汹汹、向上或者是向下的“突破行情”,这种行情有时发展快速,不是涨得发疯成为“超涨”,便是跌得要命变成“超跌”。
此时此刻,投资人若是做错了方向,真会把头发都急白了。
但是,不用过度紧张,不论股市如何凶悍地飙涨或是残酷地暴跌,它迟早还是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被强制拉回整理。
牛顿因苹果坠地发现了地球上的地心引力,我则是经过了长达5年的追踪统计,证明股市在冥冥之中也有它的“地心引力区域”。
在刚开始的统计中显示,大盘指数的“50日移动平均线”的吸力颇为强劲,指数的涨跌只要过了头,都会被这条地心引力线乖乖的吸回,而涨跌是否过大则是以“50日移动平均线”的上下10%为标准。
举例说,指数的“50日移动平均线”位置若正是在5000点,那么只要上涨超过10%,也就是当指数爬升到5500点以上时,它在3个交易日之内被向下吸回整理的几率高于八成;若改成5个交易日的话,这个几率会更大于九成。
下跌时也是同样情形,当指数下滑到4500点以下时,它被迅速向上吸回的机会便来了。
指数进入地心引力区会被立刻吸回,在大牛市行情中指数会进入外太空10天左右的时间接着,为了找出比“50日移动平均线”对指数起伏更有牵制作用的地心引力线,可是煞费苦心。
各星球的地心引力

各星球的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宇宙对运动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它连接着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也是我们研究的宇宙的重要内容。
每一颗星球都有自己的地心引力,它们的大小是不同的。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星球,它的容积是99.86%,重力引力强度比其它星球强。
根据牛顿定律,它的重力引力是由它的质量和容积决定的,太阳的质量为332,946 AU,其重力引力强度为27.942m /
s²。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4879公里。
它的质量只有0.0554个太阳的质量,它的重力引力强度为3.7m / s²。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直径为142984公里,质量为318个太阳质量,重力引力强度为24.79m / s²。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它的直径为120536公里,质量为95个太阳质量,重力引力强度为10.44m / s²。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后一颗行星,它的直径约为49528公里,质量为17个太阳质量,重力引力强度为11.15m / s²。
以上就是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地心引力的特征。
虽然它们的大小和质量都不同,但其重力引力强度都很大,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各行星的重力引力也构成了太阳系的整体结构,牢牢地把它们固定在它们各自的轨道上。
胡立阳-地心引力理论

地心引力理论2008年05月09日胡立阳:大胆买进政策维护股市决心显现无遗2008年5月2日,北京的最高气温已经达到29摄氏度。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投资者的热情则因为胡立阳先生的到来而显得更加高涨。
被誉为“华尔街股市神童”的他,在这一天与广大投资者共同分享他的《股票投资100招》。
而在两天前,胡立阳先生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他表示,作为研究股票的,如果我们每天提心吊胆无病呻吟的话,股票根本做不下去。
神奇的“地心引力”理论“地心引力很有趣,我有一次在美国的家里的后院睡午觉,睡的时候有一个苹果掉到了我身边的地上,我发现了一只很大的股票‘地心引力’”。
对胡立阳先生的采访就从“地心引力理论”开始。
“这个‘地心引力理论’是非常神奇的。
我相信冥冥之中股市的上蹿下跳也被一个‘地心引力’所引导。
指数涨太高就吸下来,跌太多了就收上来。
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就是说这个线是哪一根。
很多人喜欢看3日线、5日线、10日线,10日线也是很重要的移动线。
真正的那根线,是30日线,加上72日,加起来除以2,就是30日指数的均价,加上72指数的均价,加起来除以2,就可以得出这个数字。
”胡立阳先生简单介绍着他的“地心引力理论”。
假设这个指数是4000点,就是“地心引力”4000点,在它上方,要被吸下来的区域是10%,就是4400点,这个需要小心谨慎,只宜卖出,不宜买进。
突然有一天利空消息来了,4000点下10%,下方就是3600点,记得胡立阳提醒大家:“这个地方卖出的话,就真的是非常可怜了,因为你会卖最低点,这个地方应该是买进的。
每天都在移动,现在“地心引力”是缓缓上升的,我觉得有这个所谓地心引力指标可以帮助大家看这个股市究竟是在高档还是低档区域,或者是不上不下正中央。
”胡立阳先生继续说着神奇的“地心引力理论”。
“这条线用到今天,我仍然发现依然很准。
只有一种情形不准,就是往上进入外太空,不听使唤,吸不回来了,进入外太空超过10个交易日,通常只要进入这个物极必反区域,就像风筝脱线一样,就代表着一个大波动行情,大牛市来临。
地心引力的定义与基本原理解析

地心引力的定义与基本原理解析地心引力是指地球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引力作用。
它是由于地球质量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吸引作用,使物体朝地心方向运动。
在物理学中,地心引力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天体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力之一。
本文将对地心引力的定义与基本原理进行解析。
一、地心引力的定义地心引力是描述地球引力作用的物理量。
地心引力的定义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而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引力作用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即:F = m * g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引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重力作用产生的加速度,其数值约为9.8米/秒^2。
因此,地心引力可以理解为地球对物体施加的重力作用。
二、地心引力的基本原理地心引力的基本原理是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方向相反。
当一个物体的质量较小,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时,地球对该物体的引力可以近似为:F =G * m * Me / r^2其中,F表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Me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物体与地心的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地心引力受到物体质量、地球质量以及距离的影响。
从地心引力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可以解析地球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受到地心引力作用而自由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地心引力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可以描述为:F = m * a = m * g由此可知,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同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质量无关,只与质量和距离有关。
三、地心引力的应用地心引力在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地心引力的一些应用示例:1. 人类活动:地心引力使我们能够保持在地球表面上,行走、跑步、跳跃等活动都是地心引力作用下的结果。
地心引力和地球磁场

地心引力和地球磁场
地心引力和地球磁场是地球最重要的两个物理性质之一。
地心引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
地球磁场是指地球周围的磁场,它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影响。
地心引力和地球磁场都是由地球的内部热力学活动产生的。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活动导致了地球的自转,这又导致了地球磁场的生成。
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不断变化,这是因为地球内部的流体运动会不断改变磁场的结构。
地心引力和地球磁场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地心引力使我们能够站稳在地球上,地球磁场则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在现代科技中,我们也利用了地球磁场来导航和定位。
总的来说,地心引力和地球磁场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们的研究和理解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9月25日
我国航天事业的明天 一定会更加光辉璀璨!
地心引力的发现
后来他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 吸住。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
什么是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一切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产 生的互相吸引的作用力。地球对其他 物体的这种作用力,叫做地心引力。 其他物体所受到的地心引力方向向着 地心。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 球自转会产生一个叫地转偏向力的力。 在北半球它使物体在运动时方向想右 偏;在南半球它使物体运动是方向向 左偏。所以在北半球是逆时针,在南 半球的话就是顺时针。 根据牛顿的万 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质量的两种物质 之间都有引力。
图: 我国的第一辆工程登月车样机
世界上第一个空间探测器是1962年 8月27日前苏联发射的第一个金星探 测器“水手2号”。人们又多次发射各 种间探测器,对金星、水星、木星等 行星进行深入探测,甚至还实现了在 行星上软着陆。
我国航天大事记
时 间 大 事 1970年4月24日 1975年11月26日 1999年11月20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 功发射 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牛顿喜欢读书,喜欢 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 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 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 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 灯等等。 据说有一次, 他去郊外游玩,之后靠在 牛顿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 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 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 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 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 下往上升?他带着这个疑 提灯等等。 据说有一次,他去郊外游玩,之后靠 问回到了家里研究,后来 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 他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 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 来。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 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 理引力学》。 是从下往上升?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里研究,
图: 我国第一颗 气象卫星
图: 我国第三代 广播通信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前苏联于1957年 10月4日发射的PS-1号人造地球卫星,揭开 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见下图) 。
图: 前苏联PS-1号卫星
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 颗“探险者”-1 号人造卫星。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 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见下图)。 “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 月球探测器(见下图)。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 娥命名。
图: 东方一号中的加加林 的宇航员——加加林成为 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见:图)。
我国于2003年10月15日9:00成功发射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 航天第一人(见下图)。
图: 杨利伟在神 舟五号飞船中
从此,中国人圆了千年飞天梦!
图:神 接着,荷载着费俊 舟六号安 全着陆, 龙与聂海胜两名宇航 费俊龙与 聂海胜出 员的“神舟六 号” 舱 (见下图)于2005年 10月15日9:00点火升 空。 时隔不到三年,“神舟七号”又于2008年9 月 25日21:10成功升空,在飞行了2天68小时27 分钟后,于2008年9月28日17:37安全着陆。 驾乘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有三人:翟志刚、刘伯 明与景海鹏。在2008年9月27日16:35翟志刚 出舱太空漫步(见下图) 。
2001年1月10日
2002年3月25日 2002年12月30日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三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升 空,杨利伟成为我国航天第一人
2005年10月12日
费俊龙、聂海胜乘座神舟 六号飞船第二次上太空, 并在太空遨游5天 乘载翟志刚、刘伯明与景 海鹏的神舟七号再次胜利 升空;翟志刚出舱太空漫 步
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是美国于1981年4 月发射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见下 图)。不幸的是,这架航天飞机于2003年2 月1日在返航途中发生故障而焚毁,机上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前苏联也曾发射过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见下图)
图;美国的哥伦比亚号
图 前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4)
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
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 小型的空间站可一次发射完成,较大型的可分批 发射组件,在太空中组装成为整体。在空间站中 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 发射空间站分两步走,先用运载火箭把无人空 间站送入轨道,然后再用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把 宇航员送进空间站。隔一定时期可以轮换宇航员 或补充给养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有航 天员的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 桁架、太阳电池等部分组成, 试用期一般为5~10 年。
实施航天飞行需要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宇 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与空间探测器。
(1)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不载人的航天器。它是用火箭发射到太 空,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或其它星球运行的航天器。卫 星上的各种仪器仪表是根据卫星的不同用途和要求选 用的,故其相应类型也就不同。按用途分,人造卫星 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实验卫星与应用卫星,它 用于科学探测、军事侦察、气象信息采集与通信等等 (见下图)。
图: 前苏联“礼炮一号” 空间站
图: “和平号”空间站中 快乐的宇航员
美国在1973年5月14日发射成功一座叫 “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见下图)。
图: 美国“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我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 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重量有8 吨,类似于一个小型空间实验站,在 发射天宫一号之后的两年中,我国将 相继发射神舟8号、9号与10号飞船, 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我国有望 于2014年用“长征五号”把中国空间 站送上太空,中国最终将建设一个基 本型的空间站(见下图)。
这就是地球
是不是脱离大气层没有地心引力?
宇宙任何地方都有引力。引力有大有小,小 到可以忽略但不会消失。
脱离了地球大气层照样有引力,月球还有人 造卫星不都围着地球转吗?
地心引力公式
牛顿: F=ma F是合外力 m是物体质量 a是物 体加速度
地心引力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 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地心引力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它解释了太阳的八大 行星绕着太阳作椭圆轨道运动(见下图)的原因;它在天 文学上和宇宙航行计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实际的 天文观测提供了一套计算方法,可以只凭少数观测资料, 就能算出长周期运行的天体运动轨道,科学史上哈雷彗星、 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取得重大 成就的例子;它还解释了月亮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引起的潮 汐等现象
航天技术
最先奔月的实践者是我国古代的一 个叫“万户”的木匠出身的官吏,他 期望利用风筝与土火箭把自己送上月 球(见下图),当然,最后以失败告 终。失败的原因何在?就是地球强大 的引力场不允许人类离开地球表面 “越雷池一步”!
我国古代的航天技术
现代的航天技术 1. 航天器(spacecraft)
I’M MADE IN CHINA
图:中国未来空间站想象图
(5)空间探测器
空间探测器是一种探索太阳 系中其他行星和行星际空间 的航天器。空间探测器飞行至行 星上软着陆,通过无线电发回大 量的照片和各种探测数据,为人 类认识行星和行星间直接提供真 实宝贵的资料(见下图)。
Long long ago I was made in china , too , 。
失重与超重对人体的生理与情绪都会产生极大 的影响。当航天器向上发射作加速飞行或减速返 回时,宇航员会超重,当航天器绕一星球作匀速 圆周运动时,宇航员以及其它物体都会失重。那 就是说,宇航员在航天器中要经受失重与超重的 严峻考验,因此,宇航员在平时需要进行严格的 失重与超重的训练(见下图)
图 : 宇 航员在载 人离心机 上进行超 重训练 图: 宇航员模拟失重训练
图: 神舟七号飞船中的翟志刚出舱并挥动五星红旗
中国就此成为了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太 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2)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一种具有动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 航天器。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宇宙空间提供 了很好的工具,航天飞机的问世是航天史上一个 重要里程碑。航天飞机既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 把卫星或飞船送上轨道,又能像飞机或滑翔机一 样,在完成航天运输之后,方便地下滑并水平地 着陆地面。航天飞机可以为轨道上的空间站轮换 宇航员和运送物质,也可以对航天器进行检查维 修,为航天器添加推进剂等。现在的航天飞机兼 有火箭、飞船、飞机的多种功能行星绕太阳公 转的轨道是椭圆
2. 失重与超重
通常所说的重量,是指当人站在静止于地面的磅秤 上所测得的数据,又称为视重。所谓的失重与超重 都是相对于视重而言的。 设想在一个电梯的地板 上放一磅秤,人站在磅 秤上称重量(如下图 所 示)。假如,电梯向上 作加速运动,此时测得 图: 电梯中的失重与超重 的重量就要大于视重, 这种现象称为“超重”; 反之, 如果电梯向下作加速运动,此时测得的重量 就要小于视重,这种现象称为“失重”。
图:“东方红一号”
图: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是一种靠火箭发送的载人航天器。它比人造卫 星复杂得多,它一般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对接舱 组成,登陆飞船还配有登陆舱。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 在拜克努尔发射场发射的 “东方1号”飞船。飞船连同 火箭总长7.35米,重4725 千克。飞船在绕地球飞行 一圈,历时1小时48分钟 后成功回收。飞船上乘坐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9座空 间站其中前苏联共发射8座,美国发射 1座。 按时间顺序,前苏联是首先发射 载人空间站的国家。第一个空间站是 礼炮1号,它在1971年4月发射(见下 图),接着前苏联发射了礼炮系列空 间站其中礼炮6号与7 号空间站相对大 些,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前苏联 又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入轨的和平号 空间站(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