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 (双语)》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大纲编写人:吴敏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双语)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ilingual)课程号:40143420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内人力资源吸收、选拔、培训、使用、激励等的客观规律和具体方法。
在任何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一项关键的管理职责。
本课程以管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特征,重点探讨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招聘、甄选、培训、激励、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比较熟练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与方法,为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下划线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2学时)一、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三、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及环节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六、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第二章人力资源的规划(4学时)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二、人力资源预测技术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第三章工作分析(4学时)一、工作分析概述二、工作分析的实施三、人员配备第四章员工招募(4学时)一、员工招募流程二、员工招募渠道员工招募渠道的选择第五章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发展(4学时)一、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的制定二、培训方法三、管理人员的培训四、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五、职业生涯管理第六章绩效评估(6学时)一、绩效评估概述二、绩效评估流程三、绩效评估方法四、绩效评估中的问题五、绩效评估反馈第七章薪酬设计及管理(8学时)一、薪酬概论二、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三、薪酬管理策略四、薪酬设计四、教材《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英文版)》,劳伦斯.S克雷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五、主要参考资料1.《人力资源管理》,余凯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胡君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人力资源管理》,赵曙明、罗伯特•马希斯、约翰•杰克逊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Canadia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th Edition》, Schwind, Das, Wager, McGraw—Hill Ryserson, 1999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6.《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雷蒙德·A·诺伊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六、成绩评定十你若真见过那些强者打拼的样子,就一定会明白,那些人之所以能达到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全是因为他们吃过许多别人吃不了的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调查与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调查与思考摘要:推行双语教学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只能是试探性的,必然导致许多做法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为了解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学生在教材使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方面的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双语教学是目前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但均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无现成实用的教材和实用的经验可用,这必然导致许多做法与实际情况相去较远[1]。
因此,为了搞好双语教学,了解和探讨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很有必要。
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探讨双语教学中专业理论学习与英语学习的有机结合途径,构建符合双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
1调查目的、方法与对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我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前课程还覆盖我校国际班及创业创新班。
近年来,笔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地方高校学生的特点,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学会用英语去思考、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为主要目标,从2003~2012年在我校管理类专业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本次双语教学效果调查采用的是学生评价方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参加的活动,学生又是教学活动最直观的感受者,因而学生最有资格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及质量[2]。
通过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可反映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欢迎程度,教材的处理、双语教学的方式、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等。
本次问卷调查于2012年6月底进行,实发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94%。
调查对象涉及我校有双语交叉课程的2010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和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班学生。
被调查的学生英语基础扎实,其中约70%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HRM(8)(双语)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ge Mix
Establishing Pay Rates
Step 1. The salary survey
A survey that seeks information on pay rates offered by a firm’s competitors.
Aimed at determining prevailing wage rates.
Formal written questionnaire surveys ar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but telephone surveys and newspaper ads are also sources of information.
Linking Compensation
Practices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rove
Cost
Effective
Efficiency
Compensation Practices
Achieve Legal
Complian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包括各种福利、保险等。
The Structure of Compensation
Non-financial Compensation(非经济 性薪酬):Satisfaction that a person receives from the job itself or from the work environment. 指个人对工作或工作环境在心理上的或物 质环境上的满足感。
the same, more or less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双语式案例教学复合模式探索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双语式案例教学复合模式探索[摘要]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体现跨文化交流性、国际化视野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在该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形成双语式案例教学的复合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具体实施环节,应注意案例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的嵌入程度、教材问题以及如何控制好课堂节奏等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双语教学案例教学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门专业教育课,其最终培养目标是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并能分析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问题,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未来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要求。
该课程在教学中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强调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作为培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人力资源从业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培养学生对各地区文化差异的理解,还应注重学生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二)强调国际化视野该门课学习重点是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从学习的范畴来看,需要以更广阔的国际化视角来重新审视企业所遇到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运用一种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来理解跨国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三)强调实践性和具体分析问题能力与其他专业教育课程一样,该课程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何体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该门课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二、双语式案例教学复合模式的导入双语式案例教学是在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入双语教学,以期发挥两种教学模式各自长处。
根据前面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的分析以及近年来的教学体会,本文认为采用案例为主的双语式教学模式能够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优势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HRM(3)(双语)

A. Were the Forecasts Accurate? B. Did the Programs Meet the Needs?
Forecasting Demand for Employees
Definition Methods
Identify peoplerelated
business issues
Define HR strategies, objectives, and action plans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Implement HR process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Methods
Quantitative Methods /Managerial judgement /Judgmental methods
(经验估计法/主观判断法) Qualitative Methods /Statistical
approaches (统计预测法)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Demand Forecasting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Model
Ⅰ. Collect Information
B. From Inside the Organization 1. Strategy 2. Business Plans 3. Current Human Resources 4. Rates of Turnover and Mobility
Strategic Formulation
– What is required and necessary in support of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HRM(5)(双语)

Training & Development
Learning Objectives
Understand why effectiv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enhan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iscuss the systems approach to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Legislation
What is the Context?
•Lack of Basic Skills •Poor Performance •New Technology •Customer Requests •New Products
Organization Analysis
Person Analysis
–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requires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Benefits of T&D
Individual employee
– Increased employee marketability – Increased employee employability security
Selecting needs-assessment techniques
Five criteria:
– Employee Involvement – Management Involvement – Time Required – Cost – Relevant Quantifiable Data
Determining Training Objectives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课程HRM(4)(双语)

Achieve Cost Efficiency
Limit recruitment costs without lowering productivity
Attract Highly Qualified Applicants
Notification of job openings
HRM department must ensure that its recruitment efforts reach a sufficient number of qualified applicants.
1. Decide what positions you’ll have to fill through personnel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
2. Build a pool of candidates for these jobs by recruiting internal or external candidates.
Recruit HighQuality Applicants
Improved Chances Of Selecting Best
Qualifi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raining Needs And Costs Are Minimized
Recruitment
Locate applicants Attract applicants
Selectio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from a group of applicants the individual best suited for a particular position and an organization.
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作者简介:王文婧(1984-),女,河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双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双语教学方法论,项目编号:2013C201双语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定位鉴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本身的属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提高专业化水平,拓展学术视野,引领学生了解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环境,对于该学科采用双语教学既是顺应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利益。
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不同的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对于两种语言转换的程度和比例,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综合看来,主要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不鼓励任何形式的语码转换,对此给予严格的控制;二是主张课堂教学中进行语码转换,并且教师要增强语码转换的意识;三是接受两种语言的同时出现,但需要在教师的支配下系统地进行。
在这样三种观点的影响下,双语教学或者被认为是一种教学手段,或者被纯粹地认为是一种语言教学,抑或是两种观点的结合。
事实上,双语教学在课堂中应当如何设计须要同时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效用、学生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与其他国家为实现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的需求不同,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种背景下的双语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主要内容,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相关的基本专业外语,应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因此,我国所强调的双语教学还是以用外语进行学科教育为主,这也与CLIL “内容与语言相融合学习”的基本观点十分契合,即围绕着具有真正意义的主题概念,而不是通过显性教学来迫使学生学习第二语言。
在此过程中,语言和学科共同发挥作用,语言为学科学习充当媒介,同时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创造环境,最终实现学科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共同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双语教学策略2.1语码的转换上文在讨论双语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定位时,曾提到两种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转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