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身韵和高度优雅的姿态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并探索其独特魅力的来源。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来自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和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舞蹈被视为一种通过身体表达内心感情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人们相信,通过优雅的舞姿和仪态展示出的身体美感和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可以实现身体与灵魂的和谐统一。
因此,中国古典舞在形态、动作和意义上都注重表达这种内外一致的韵律美。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不仅通过身体姿势和动作来表现,还通过服饰、音乐和道具的选择与运用来加强舞蹈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的舞者往往身穿华丽的传统服装,搭配精致的头饰和饰品。
这些服饰和饰品不仅能够凸显舞者的美感和身份,更能够通过颜色、图案和材质的选择来传达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舞者在表演过程中会配合不同的音乐,通过肢体语言与音乐的和谐配合,使舞蹈更加生动和动人。
此外,舞者在表演中还会使用各种道具,如绸带、扇子、剑等,来增加舞蹈的视觉效果,以及表达舞蹈的意境和情感。
受到优美的身姿和韵律的启发,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也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强调“中和”、“静谧”和“韵律”,这与古典舞所追求的身韵理念不谋而合。
舞者在表演中经常通过一系列曲线、圆弧和直线的组合来塑造舞姿和动作,这些图形元素的设计和运用都与中国古代书画中的线条和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外,舞者在表演中追求的平衡与对称也与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中追求的审美理念相契合。
由于这些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国古典舞在形式和审美上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不仅仅是表达舞蹈的外在美感,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舞蹈的故事情节和演绎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善和真的追求,以及对家国情怀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例如,中国古典舞中的一些经典剧目,如《红楼梦》《梁祝》和《白蛇传》等,都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体验,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灵。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舞的起源、表演形式、舞姿特点及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与历史中国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在古代皇宫中表演,是皇后、嫔妃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影响和发展,中国古典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传承至今。
二、表演形式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器乐舞、舞剧、民族舞以及花鸟舞等不同形式。
器乐舞是指通过乐器和舞蹈的结合来表现,配合舞蹈动作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剧则是通过剧情来展示古代故事或历史传说,以舞蹈的形式给观众展现精彩的剧情。
民族舞则以不同民族的特色为基础,表现其独特的舞蹈风貌。
花鸟舞则以花鸟昆虫为主题,通过舞蹈的方式描绘大自然的美景。
三、舞姿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舞姿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古典舞的舞姿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身体的协调。
舞者常常采取优美的姿态,展现出曲线和比例的美感。
舞者的手臂常常被比喻为“流水”,通过细致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古典舞的舞步则具有独特的特点,如飞天、高步、旋转等。
四、意境表达中国古典舞注重表达意境。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古典舞在表达情感时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动作和手势,例如手指的舞动、眼神的交流等。
通过这些表达手法,舞者可以传达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心情以及生活中的情感。
五、音乐与服装中国古典舞和音乐紧密相连,舞蹈动作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音乐的旋律往往通过器乐表现,如古筝、琵琶等乐器。
而舞衣和舞鞋也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者的服饰常常体现出古代的风格和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舞姿特点和意境表达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之一。
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方式,古典舞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欣赏和学习。
浅谈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及意义

浅谈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及意义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教学组合在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特性与意义两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进行探讨。
一、特性1. 多样性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之一是多样性。
古典舞包括了宫廷舞、民族舞、京剧舞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舞步和表达方式。
教学组合中的舞蹈作品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进行编排,如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民族传统等,形式多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古典舞蹈,拓宽视野。
2. 承载历史文化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的特性。
古典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深深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
通过教学组合的编排,可以将历史文化融入到舞蹈中,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承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提升整体素质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之一是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古典舞教学组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排练的过程,培养良好的专注力、记忆力、协调性等。
同时,舞蹈的表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传达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这种全面提升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意义1. 传承古典舞文化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意义之一是传承古典舞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被遗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的危险。
而通过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可以将古典舞蹈的技巧和精髓传递给更多的人,促进古典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培养审美情趣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典舞以其高雅、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通过学习古典舞,学生能够培养对优美舞蹈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提升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加文化交流与交融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意义还在于增加文化交流与交融。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独特而精华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身韵。
本文将从舞蹈的起源、表演形式、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浅出地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美。
一、舞蹈的起源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最早的舞蹈形式是宗教祭祀和宴会娱乐中的舞蹈形式,旨在祈愿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舞蹈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表演形式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闻名于世。
其身韵之美主要表现在舞姿的优雅和身体的柔韧性上。
舞者通过舞姿、手势、眼神等细腻的表演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将诗意、音乐与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典舞有丰富的舞曲和舞剧,包括《仙鹤展翅》、《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美感和内涵。
三、传承发展中国古典舞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宫廷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代表形式,而今天,它已经成为一门传统艺术的代表。
随着现代舞蹈的兴起,中国古典舞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外来元素,注入新的艺术血液。
同时,各地音乐学院和文化机构也开设了相关的培训课程,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古典舞人才,以确保其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四、身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独有之处在于它的身韵之美。
身韵是指舞者在舞蹈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身体的韵律美和姿态的优雅。
中国古典舞要求舞者有优美的身段、敏捷的灵活性和独特的气质。
通过各种动作的流畅转换及身体姿态的变化,舞者能够展示出舞蹈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总之,中国古典舞凭借其独特的身韵之美赢得了世人的赞赏和喜爱。
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国古典舞仍然蓬勃发展,并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近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感受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浅谈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独特之美,更传递着深沉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本文将从起源、表演特点以及发展状况三个方面浅谈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时期。
唐代是中国古典舞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宫廷舞蹈表演成为了社会盛事,为后来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以优美的身姿和舞姿为核心,强调手势、语言和动作的协调,通过舞者的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与其他舞蹈形式相比,中国古典舞注重气质和身体的均衡,并追求优雅和谐的美感。
中国古典舞的表演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含蓄细腻的表演风格。
中国古典舞通过舞者的细腻动作和面部表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在的思想。
其次是精妙的舞蹈技巧。
舞者在表演中运用各种手法和动作,如转身、跳跃和潇洒的旋转等,展示出他们的优雅和技术水平。
第三是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服装。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的美感,通过色彩和图案的搭配来展现舞蹈的魅力。
最后是丰富的音乐伴奏。
中国古典舞常常伴随着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音乐和舞蹈相互呼应,共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典舞从宫廷舞蹈逐渐走向大众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支持者。
它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古典舞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现在,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国际上也备受赞誉。
中国古典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的独特文化,更是一种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古典舞的表演,中国文化得以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增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总之,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它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细腻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升舞者的艺术表现力,更可以传递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角度,谈谈古典舞中气息的意义和表现技巧。
一、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意义中国古典舞注重内在的气息运用,它是整个舞蹈表演中的灵魂所在。
气息的运用可以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出更加细腻和深沉的情感,使舞蹈更具有韵味和内涵。
气息的运用不仅可以让舞者在舞台上更加自如地展现出舞蹈动作,更可以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使观众更加容易被舞蹈所打动。
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意义还体现在它对身体的控制和呼吸的调节上。
古典舞注重身体的柔韧和力量的控制,而气息的运用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掌握身体的力量和轻重,使舞蹈动作更加流畅和具有张力。
气息的运用也可以帮助舞者调节呼吸,使舞蹈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影响舞者的舞蹈表现,更可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内核。
二、古典舞中气息的表现技巧1. 呼吸的控制在中国古典舞中,首先要讲究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它对舞者的身体和情感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舞的训练中,舞者要学会用腹式呼吸,通过深吸浅呼来控制气息的流动。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要根据不同的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来控制呼吸的深浅和节奏,使呼吸与舞蹈动作相融合,形成一种舒展流畅的气息感。
2. 气息的运用3. 情感的表达三、结语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升舞者的艺术表现力,更可以传递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在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者要通过对呼吸的控制、气息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来完美地展现出古典舞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核。
学习和掌握气息的运用是每一位古典舞者都必须要重视和努力的方向,它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舞蹈艺术修养,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舞的优秀传统,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韵味和气息是其与其他舞蹈形式区分开来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身体的表现方式,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相联系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出发,探讨其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气息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是一种内在的体验。
中国古典舞讲究内功修养,要求舞者要通过练习气功、调理呼吸等方式,来调和身体内部的气息。
在表演时,舞者需要将内在的气息与外在的身体动作相结合,以达到舞蹈作品所要求的形象和意境。
这种内在的气息运用,使得中国古典舞在表现力和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气息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舞者需要通过调整呼吸和控制气息,来达到身体动作的流畅和舞姿的优美。
这种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使得舞蹈作品在展现优美舞姿的更能够表现舞者内心的力量和情感。
气息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准确、流畅,更能使舞蹈作品更富有韵味和内涵。
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中国古典舞在舞蹈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让中国古典舞在世界舞台上独具风采。
气息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是一种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气息运用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在古代,中国古典舞曾是宫廷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曾广泛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
在此过程中,气息的运用一直是舞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艺之一。
今天,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在气息运用上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气息的运用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国古典舞在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典舞概念

中国古典舞概念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它通过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魅力。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概念。
一、历史渊源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古代宫廷舞蹈,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朝。
古代宫廷舞蹈主要有宴会舞、宗教舞、祭祀舞等,起初只在贵族阶层中传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中国古典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二、表演特点中国古典舞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其美在于舞者的身姿、动作和服饰的协调统一。
舞者的身姿端庄婉约,动作优雅流畅,充满韵律感。
中国古典舞注重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通过舞者的表演来展示情感和意境。
舞者以身体的舞蹈语言,诠释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善、忠、孝等价值观念。
三、艺术价值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舞蹈的表演要素,还融入了戏剧、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通过舞者的表演,将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中国古典舞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舞者的身姿动作,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礼仪风尚、人文思想和审美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
因此,中国古典舞在文化传承、历史研究和国家形象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和艺术价值都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中国古典舞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企设1011学号:1006303105姓名:魏倩雯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摘要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
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流派;身韵;发展目录1、中国古典舞的概述…………………………………… 4-52、中国古典舞的流派 (5)3、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 5-64、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6-75、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方向……………………………………7-81、中国古典舞的概述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
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
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
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
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
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2、中国古典舞的流派中国古典舞“身韵”学派,是具有中国古典舞“元老”意义的流派,其“身韵”脱胎于戏曲身段和中华武术。
“戏曲中舞蹈原有的动作逻辑被解构,动作被解析成零部件后安装到芭蕾的结构方法的框架上”。
“身韵”作为专业舞蹈演员的一门课程不仅自成体系,而且为中国古典舞学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汉唐舞学派和敦煌舞学派,主要是通过对汉画砖、敦煌壁画等人体形象的模拟和复活,找出其舞蹈形态和动律。
汉唐舞的《踏歌》,敦煌舞的舞剧《丝路花雨》就是其代表作品。
这二种学派更注重的是创作实践环节。
而昆舞是在对昆曲艺术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昆曲本质精神和神态韵味的提炼和加工。
它既是在昆曲的制约之中,又是以舞蹈的思路拓展开去的一种新的中国古典舞样式。
昆舞教学体系和小品舞蹈的建立虽然只经过了短短3年时间,但已经展露出其独特的视觉和方法。
3、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1、形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2、神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
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
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
“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
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
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
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
“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3、劲“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
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4、律“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
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
“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
“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4、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目的身韵的出现做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走向自身形式的规范化、舞种化。
它不仅是完整的训练体系,而且是训练与创作、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
就目前的教学而言,对古典舞身韵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应该说在观念上仍然处在模糊的状态,在教学中还没能摆正它的位置,更没有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中将“身韵”的教学渗透到基训课的“骨髓”中,真正的将其作为古典舞的“核”来加以正确对待。
现在的舞蹈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做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
表层的主与次不是内在的质,是“壳”还是“核”,应通过两门课程所体现的精髓来确定。
因此,关键问题不在设置的是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而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实质是什么。
假若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基训也就变成了只有技术的“壳”,而没有身韵的“核”,两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
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
由此发展到更深层次,就是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的每个动作,每个过程,每个细节,每个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术与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韵的神、形、劲、律来统帅,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而达到“壳”与“核”的完美统一。
即使是两门课的设置与安排,也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
那么基本功训练的标准和身韵的训练标准是什么?是统一于一体的两个阶段,还是将所要达到的目的自始至终地溶为一体完成整体训练的目的?就目前而言,两门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一个标准,就是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将身韵渗透到基本训练的全过程,在课堂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身韵的产生并非是简单的由“身段”到“身韵”的字面改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
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
身韵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
身韵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动作形态、古今适用的时代风格以及舞蹈性与民族审美特征相结合的特点,在发掘人体的表现力上,充实和发展了形体表演的功能。
不拘泥于已往古典舞中已有的人体动作的表现范围,而着重“以腰为轴”的人体中段部位的艺术语言,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
使人体潜在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创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赋予了新的艺术手段。
身韵的形成以及被引入舞蹈创作机制之中,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转机。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的舞蹈语汇,身韵深得众多年轻的中国舞编导、演员们的青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创作之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如舞蹈剧目《黄河》,大量运用了身韵中人体后背的表现,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烘托出震撼人心的气势,无论在地面动作还是空中技巧中,都充分地发挥了被发掘出来的表现区域,展现出人与大自然的抗争,与饥荒的搏斗。
《江河水》以水袖为表现手段,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那几尺的长袖,也不是繁杂的袖技,看到的却是充满无限情感的人体,表现了后背在呻吟,后背在哭泣、悲嚎,以情带袖,袖与人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运用身韵舞蹈语汇创作的优秀作品还有《木兰归》、《长城》、《梁祝》等,这些作品气势磅礴,形象细腻,舞姿流畅,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而且具有崭新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