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

合集下载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及剧目赏析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及剧目赏析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及剧目赏析舞蹈,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在中国,汉唐古典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舞蹈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一些经典剧目进行赏析,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一)形态之美汉唐古典舞在形态上注重线条的流畅与舒展。

舞者的身体线条犹如行云流水,轻盈而灵动。

通过手臂的舒展、腰部的扭转以及腿部的屈伸,展现出一种优美而自然的姿态。

例如,在“长袖舞”中,舞者运用长袖的挥舞和身体的起伏,营造出飘逸如仙的视觉效果,线条的美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韵律之美韵律是舞蹈的灵魂,汉唐古典舞在韵律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其节奏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明快有力,形成了丰富的变化。

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通过呼吸的控制和身体的律动,将韵律融入每一个动作之中。

这种韵律之美不仅让人感受到舞蹈的节奏之美,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起伏。

(三)文化之美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汉唐古典舞承载了这一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舞蹈的动作、服饰到表现的主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礼仪制度和审美观念。

例如,一些舞蹈作品展现了宫廷的奢华与庄重,一些则体现了民间的欢乐与质朴,文化之美在舞蹈中得以传承和展现。

(四)意境之美汉唐古典舞注重营造意境,通过舞蹈的表现将观众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

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氛围,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共鸣。

在意境的营造中,常常借助舞台布景、灯光和音乐等元素,共同打造出一个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的空间。

二、剧目赏析(一)《踏歌》《踏歌》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汉唐古典舞作品。

舞蹈通过一群少女在春天踏青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者们身着翠绿的长裙,手持彩巾,动作轻盈欢快,脚下的舞步错落有致。

在韵律上,节奏明快活泼,体现了少女们的青春活力。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中的精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点。

在古代,它是皇家贵族的表演艺术,而今天,它已逐渐扩展到广大群众中间,并与现代舞蹈相结合,演变成新的舞蹈形式。

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舞蹈技巧的传承。

古典舞重视身体力量的训练和技巧的提升,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形体控制和技术水平,才能完美地表达舞蹈的内涵。

这种严谨的训练方式也被应用到其他传统舞蹈中,传承了古典舞的技巧和舞蹈语言。

二是对舞台表演的传承。

古典舞强调整体的舞蹈形象,注重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它讲究舞者的舞姿、舞步、舞态、舞蹈面貌等方面的表现,使舞蹈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这种舞台表演的传承让传统舞蹈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三是对古典主题的传承。

古典舞的题材广泛,可以表现历史人物、古代传说、民间传统、诗词歌赋等多种主题。

这些主题都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与中国传统舞蹈有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对古典主题的传承,传统舞蹈在演变中融入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

一是形式上的演变。

古典舞的传统形式包括古代宫廷舞和民间舞蹈等,而现代古典舞则在保留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借鉴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

这种形式上的演变使传统舞蹈更加现代化,更具时代气息。

二是题材上的演变。

古典舞融入了更多的当代主题,如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现代科技等。

这种题材上的演变让传统舞蹈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生活,以及更好地诠释了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

三是风格上的演变。

古典舞的风格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在演变中又加入了不同的艺术流派的元素,如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等。

这种风格上的演变使传统舞蹈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它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创新了舞蹈的形式、题材和风格,使传统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中国古典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拥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属性及审美内涵为主题展开阐述。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宫廷舞蹈。

自唐宋以来,舞蹈艺术开始系统化、完善化,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中国古典舞注重表达情感、弘扬美德以及向人们传递智慧,这种表达方式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二、内外兼修的身体技巧中国古典舞不仅注重舞姿的优美和舞蹈动作的精确,更要求舞者具备内外兼修的身体技巧。

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柔韧性、力量和平衡感等,这些技巧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砺获得的。

中国古典舞强调舞者的整体形象和舞蹈技巧的高度统一,在舞台上展现出华美流畅的舞姿。

三、美学的精神追求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追求。

它强调和谐、平衡、秩序和内在意境的表达。

舞者通过运用精妙的身体控制和流畅的舞蹈元素,传达情感和夸张细腻的意象,使观众产生震撼和内心共鸣。

古典舞以其高雅的气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舞技,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独特魅力。

四、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中国古典舞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舞者通过继承和创新,将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传递给后人。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使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古典舞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五、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中国古典舞作为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极高的表现力。

它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肢体动作和舞台机械的配合,将故事、情感和意境生动地表达出来。

古典舞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借助音乐和服饰等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六、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它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深受国际舞台的瞩目。

浅论中国古典舞

浅论中国古典舞

浅论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表现和内涵的探讨,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舞的魅力。

一、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及审美特征(一)风格根据中国舞蹈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历史舞蹈的古典舞,通常是指宫廷舞蹈,宗教舞蹈和在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走上商业舞台的,经过世代延传的舞蹈表演形式。

我国舞蹈家经过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二)审美特征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

“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1、形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

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

通过对传统艺术在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

2、神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

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

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中国古典舞的内在韵律在于一个”圆”字,身韵创建者提出了“三圆运动”的理论。

浅谈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独特之美,更传递着深沉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本文将从起源、表演特点以及发展状况三个方面浅谈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时期。

唐代是中国古典舞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宫廷舞蹈表演成为了社会盛事,为后来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以优美的身姿和舞姿为核心,强调手势、语言和动作的协调,通过舞者的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与其他舞蹈形式相比,中国古典舞注重气质和身体的均衡,并追求优雅和谐的美感。

中国古典舞的表演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含蓄细腻的表演风格。

中国古典舞通过舞者的细腻动作和面部表情,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在的思想。

其次是精妙的舞蹈技巧。

舞者在表演中运用各种手法和动作,如转身、跳跃和潇洒的旋转等,展示出他们的优雅和技术水平。

第三是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和服装。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台布景和服装的美感,通过色彩和图案的搭配来展现舞蹈的魅力。

最后是丰富的音乐伴奏。

中国古典舞常常伴随着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演奏,音乐和舞蹈相互呼应,共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典舞从宫廷舞蹈逐渐走向大众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支持者。

它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古典舞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现在,中国古典舞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国际上也备受赞誉。

中国古典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的独特文化,更是一种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古典舞的表演,中国文化得以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增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总之,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它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细腻的表演,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

浅论中国古典舞

浅论中国古典舞

浅论中国古典舞第一篇:浅论中国古典舞浅论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内容摘要]: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形神兼备和刚柔相济。

《千手观音》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将舞蹈《千手观音》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

其艺术魅力在于:千手观音》立意深远,弘扬了佛教崇尚慈悲为怀的情怀;优美的舞姿动作,选用了中国古代敦煌彩塑的舞姿动态;神形兼备;灵动的手指,变幻莫测。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千手观音艺术魅力“中国古典舞”概念的提出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作为我国舞蹈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和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的艺术实践检验流传下来的,是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是当代舞蹈家为创造与繁荣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斗技巧,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做出的新的创造。

李正一先生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

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它具有以下审美特征第一、中国古典舞是形神兼备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

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要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浅析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

以下将从舞蹈动作、舞蹈形态、舞蹈语言以及舞蹈意境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具有柔美、舒展的特点。

与西方古典芭蕾舞强调力量和瞬间爆发不同,中国古典舞更注重舞蹈动作的连贯和流畅。

舞者的动作通常以浑然天成的形态呈现,没有过多的肌肉张力,凸显出圆润、优雅的美感。

其次,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形态丰富多样。

古典舞是以身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蹈形式,舞者通过身体的延展、扭转、转身等各种动作形成舞姿,传达出特定的意境和情感。

古典舞在舞姿上通常追求线条的优雅和和谐,注重美感的呈现。

再次,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言丰富多样。

古典舞的语言不仅包括身体的动作,还包括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多种元素。

手势是中国古典舞中独特的表演手法,舞者通过手势的变化和组合来塑造角色形象和表达情感,颇具戏剧性。

眼神和面部表情则进一步丰富了舞蹈表达的内涵,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最后,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意境丰富深沉。

古典舞往往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舞者通过动作和表演来讲述故事,将观众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境界。

古典舞在追求优雅的同时,也强调了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舞蹈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的柔美舒展、舞蹈形态的丰富多样、舞蹈语言的独特性与舞蹈意境的丰富深沉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舞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浅析中国古典舞_身韵_的表现风格

浅析中国古典舞_身韵_的表现风格

浅析中国古典舞_身韵_的表现风格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华美的舞姿而享誉世界。

在众多的古典舞种中,身韵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舞蹈技艺。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进行浅析,探讨其独特之处。

一、舞姿优雅,姿态高贵中国古典舞身韵以其独特的舞姿和高贵的姿态而闻名于世。

舞者身姿挺拔,骨骼轻盈,每一个动作都流露着优雅和高贵。

舞者的手指柔韧、修长,舞蹈中的各种手势和指尖触地的瞬间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同时,身韵舞蹈中的各种转身、转体动作也展现了舞者的柔韧性和优美的线条感。

二、表情丰富,情感传递中国古典舞身韵重视表情的表达,通过舞者的面部表情传递舞蹈中的情感和内涵。

舞者眼眸含情,面部的微妙变化能够准确地表达情感的变化。

舞蹈情节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能通过舞者的表情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舞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三、优美的编排,精确的动作身韵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精确的动作编排而著称。

舞者的动作精确而流畅,每个动作都具有独特的舞蹈美感。

编排中的起承转合,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整体性,又突出了每个动作的独立性。

舞蹈中的各种跳跃、旋转和转体动作展示了舞者的身体控制力和舞蹈技巧的高超。

四、音乐和服饰的烘托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表演中注重音乐和服饰的烘托。

舞者配合着古典音乐的旋律,以舞蹈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服饰上,身韵舞蹈注重细腻的纹饰和华美的色彩,通过服饰的选择和搭配来营造出舞蹈的氛围和场景,提升观众的艺术享受。

五、历史文化的延续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舞蹈中的动作和形式多取材于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传统戏曲。

通过舞蹈形式的表达,让观众重温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在此,我们浅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身韵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舞姿优雅、姿态高贵、表情丰富、情感传递、优美的编排、精确的动作、音乐和服饰的烘托以及历史文化的延续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典舞——以《爱莲说》为例进行分析摘要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由编导赵小刚创作的《爱莲说》通过精彩的演出荣获古典舞表演一等奖。

舞蹈《爱莲说》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吸引了众多舞者的学习和模仿,如果说《爱莲说》是典范,那么古典舞则是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

中国古典舞也是我国的重要舞蹈之一,它有着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且逐渐走向成熟。

关键词:舞蹈;古典舞;爱莲说绪论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的提炼和加工,所创造出的艺术实践的检验,也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

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舞又融合了西方芭蕾舞的特性,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中国古典舞。

现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国古代宫廷舞蹈、中国民间贴近生活的舞蹈、中国的戏曲和西方的芭蕾舞等,有着我们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也是其他舞种训练体系所不能替代的。

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古风古韵的汉族古典舞舞蹈《踏歌》、有着婀娜飘逸的敦煌舞蹈《飞天》,也有着反映当代人风貌的《扇舞丹青》、《江枫渔火》,更有根据古诗词的古典舞《爱莲说》。

一、古典舞的起源中国汉族的古典舞,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还有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通过保存在我国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我国文史资料中也有大量的对过去舞蹈形象的具体描述。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则是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重要价值,并且着重从“形、神、劲、律”。

印度的古典舞,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

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

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

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

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芭蕾艺术传入中国,不过,那时还仅局限在少数人范围内。

后来我国舞蹈工作者通过正规地系统地向世界各国的优秀的芭蕾艺术学习,成立了专业的芭蕾舞剧团体,把世界优秀的芭蕾舞剧目献给我国的观众,并以芭蕾的形式创作了一批关于反映我国人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舞剧作品。

二、以《爱莲说》为例,对中国古典舞的进一步解读(一)《爱莲说》的创作来源古典舞《爱莲说》是以宋代诗人周敦颐的同名散文诗所创作出来的。

散文诗《爱莲说》是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的气质和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格,进而表现出自己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

而舞蹈《爱莲说》则不是对这首散文诗的阐述,而是通过散文诗中对莲花的描述和对莲花高贵品格的赞扬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升华,那朵高贵圣洁的莲花化身成为中国古代典雅的具有传统美的东方女性,把莲花拟人化,不仅也歌颂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坚强不屈、洁身自爱的品格,而且颂扬了东方女子洁身自爱、坚贞、洒脱的优秀品质。

(二)通过《爱莲说》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古典舞《爱莲说》是一个女子的独舞,女子优美、洁廉的舞蹈情志和诗歌的意境相吻合。

通过独特的服装造型,由莲花的造型形成的服装样式。

整个舞蹈动态是靠古典舞的小五花、“拧”、“盘”、“旋”等来展现莲花的形状,给人一种莲花花蕊的想象。

整个舞蹈地面动作为主,高空动作特别少,是对莲花本身的生存状态的一种体现。

整个舞蹈是具有层次、结构鲜明的舞蹈作品,其音乐、舞蹈动作、节奏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在整个《爱莲说》中有一个动作精准地刻画出了莲花的形象,也是标志性动作。

在舞蹈刚开始时,一个涮腰之后,就出现了这个主题动作:舞者左腿跪在地上,右腿上抬(小腿不能过高,会看起来舞姿短,也不能过低,会使舞姿看起来散,抬四十五度就可以了),手在胸前打一个小五花,形成一个莲花的形态(手心正冲上方,不能向后倒,也不能向下栽),向后下胸腰。

这个主题动作形象表现出了莲花的姿态。

这个主题动作在舞蹈开始处就成功地吸引住观众的目光,将观众带入江南水乡的意境。

1.清晨初醒主要是表现莲花刚刚从睡梦中慢慢苏醒,含苞待放、慵懒放松的一种状态。

开头舞者一个流畅的涮腰伴随着如流动的泉水似的古筝刮奏声,将一朵含苞待放、娇嫩柔美的莲花映入我们眼中,悠扬的琵琶声紧接着响起时,舞者左腿跪地,右后腿勾翘,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形成一个宛若莲花的造型,将我们带入那如诗如梦的江南荷塘边,舞者仿佛是荷塘中一朵由睡梦中悠然转醒的莲花。

紧接着舞者优雅的由地面站起,仿佛莲花伸一个懒腰,抖落身上的露珠,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新一天。

这朵莲花娇媚害羞,在充满污泥的束缚下浮出碧绿的水面。

当这朵莲花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生丽质、婀娜多姿的美丽女子。

这一部分宛如莲花清晨初醒,点与点之间的连接都非常的轻盈、优雅、连贯,却又有点小心翼翼、含蓄内敛。

她是那么的害羞,没有像牡丹那样大肆宣扬她的美丽,而是娇羞的悄然的绽放自己,整个氛围清新、淡雅、恬静、舒适。

2.骄阳盛开这一部分所要表现的是莲花在清晨苏醒后,盛开在骄阳下的形态。

这朵莲花不再害羞,不畏惧世人的眼光,勇敢的盛开在荷塘中,想向周围的姐妹展现自己,却又有些害羞,经过一番挣扎,终于盛开在骄阳下,向世人展现自己特有的气质。

为了表现出这朵如女子般内心矛盾的莲花,好多动作出现了头和身体的顺势扭动,产生出拧倾的婉约体态,进退往复的变化,欲开先合的幅度,这些小幅度的动作细腻的表现出了莲花内心的矛盾,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显示出婉转中的修长。

3.秋雨摇曳《爱莲说》第三部分是整个舞蹈的主舞段,这一部分为了表现出莲花在风雨中摇曳的形象,大量的运用了跳跃和旋转等大幅度的动作。

莲花虽然深深扎根于淤泥之中,不受外界的污染,不怕艰难险阻,不惧风吹雨打,傲立于风雨之中。

此时,这朵莲花若是君子,它或许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的屈原;它若是女子,或许是为了国家和平、安宁而出使匈奴的王昭君。

在舞蹈动作设计上为了表现出这种不随波逐流、保持自我、为活出自己的价值的豪迈气概,大量运用“跳”、“转”、“翻”等大幅度的技巧动作,动作明快潇洒、干脆利落、刚柔并济、充满爆发力,舞者深厚的功力使这些技巧痕迹转化为无形,仿佛它们本就存在于其中,各个动作紧密、连贯,在“跳”、“转”、“翻”这些动作的交汇处看不出一丝的刻意与不协调,舞者邵俊婷深厚的舞蹈功底让人敬佩,同时也让我心疼,这样的舞蹈功底是要付出怎样的时间、精力与痛苦才能获得的,她对舞蹈的热爱,对舞蹈的理解犹如这朵坚强的莲花,无畏于风雨的摧残。

她就是那朵坚强、纯洁的莲花,她从内心情感出发,让气息贯穿始终,情绪收放得如此自由。

使人陶醉其中,久久无法释怀!4.回归宁静这一部分篇幅不长,动作上与第三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如这朵莲花冲破重重阻挠,顶过风雨,成功的盛开在水面上,但在此时它没有选择向外界炫耀自己的优秀品质,而是选择了在荷塘中静静绽放,选择了回归宁静,就好像陶渊明回归田园,不贪慕功名利禄,不贪图荣华富贵,就好像王昭君深植于匈奴,真心帮助匈奴,却不为自己歌功颂德。

这朵莲花终究还是周敦颐笔下那个品质高洁喜于隐居的隐者。

这时,整个舞蹈的主题动作再次出现,如莲花花蕊般的形象再次浮现在人们眼前。

结束动作与第一部分的开始动作一致,形成首尾呼应,最后点题:这始终还是那朵寻常荷塘中的平常的莲花,不悲不喜、不卑不骄、洁白、美好、优雅脱俗。

(三)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在舞蹈中是必不可少的,影响着舞蹈情绪的表达。

因为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如果没有音乐,舞蹈的表现力就会大大减弱,难以充分表达出应有的感情,使观众失去欣赏的兴趣。

所以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选择好的音乐会使作品向成功更近一步。

一般中国古典舞所选的音乐都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古色古香、富含韵味。

《爱莲说》也不例外,它所选择的是史志有先生作曲的,由数十位著名国手演奏的专辑——《国色》。

这个民乐专辑是描写中国古代八位美人的。

《爱莲说》所选用的是其中《沉鱼·西施浣纱》和《落雁·昭君出塞》。

这两首从演奏形式上都是用民乐演奏。

《沉鱼·西施浣纱》以琵琶、二胡为主奏,弦乐的烘托宛转悠扬,又激昂澎湃。

在舞蹈的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都用的是这首乐曲。

琵琶与二胡与舞蹈三位一体完美结合在一起,描绘出莲花初醒的轻灵与清新。

《落雁·昭君出塞》以箫、柳琴和琵琶为主奏,舞蹈的主舞段使用的是这首乐曲。

洞箫在弦乐的烘托下传送出千古的哀怨,使人为那秋雨中摇曳的莲花诉出无尽的叮咛与祈祷。

舞蹈与音乐是相互依存的,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关系。

舞蹈离开音乐,无法充分的表达原有的情感。

在整个《爱莲说》舞蹈中,舞者的动作、气韵、和眼神都与音乐完美的融合,使得这两首优美的乐曲本来就是为这舞蹈而作,这舞蹈本来就为这两首乐曲而生的。

《沉鱼·西施浣纱》与《落雁·昭君出塞》这两首乐曲加强了《爱莲说》这个舞蹈的感情色彩,使舞蹈更加生动,更加富有魅力,直接用音乐打动了观众的心,也拉近了舞蹈同演员、同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在缠绵的乐曲中感受那如诗如画、品质高洁的莲花。

结论古典舞《爱莲说》是一个从舞蹈动作、舞蹈服装、音乐选取等的成功的完美的作品,在现今的舞蹈创作上可以说是一个堪称经典的创作之一,也是继《踏歌》之后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作品。

它有着中国古典的审美性质,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最初的如梦初醒,到垂帘欲滴,到秋雨摇曳,再到回归宁静,整个舞蹈在内容上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段与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不可分割。

舞蹈的配乐舞蹈演员不仅成功的表现出莲花端庄、高雅、圣洁的外表,而且表现出如莲花般高贵、坚强的东方传统女性;不仅展现出诗歌中如周敦颐隐士的君子品格,更是对诗歌的完美升华。

表演者就如莲花,使人和大自然和二为一。

它或许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它所描绘出来的意境之美却是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