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豆瓣博物馆

合集下载

关于非遗的双语对照

关于非遗的双语对照

关于非遗的双语对照在郫县豆瓣博物馆的显著位置有一副中英对照的《郫县豆瓣博物馆景点示意图》,示意图上标注了郫县豆瓣博物馆的主要景点。

比如文化走廊(Cultural Corridor)、展览馆(Exhibition Hall)、培训中心(Training Center)、满江红火锅体验馆(Hotpot Experience Hall)、迎龙桥(Bridge)、科创技术中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党建活动中心(Party Construction Activity Center)、非遗传习所(Non-genetic Institute)、集凤桥(J Bridge)、点酱台(Soy sauce table)、豆瓣茶馆记忆馆(Memory Hall )、制曲馆(Hall)、文物陈列馆(Cultural Relics Gallery)、创新馆(Innovation Hall)、蜀窖馆(Cellar Pavilion)、豆瓣印象馆(Impression Hall)、传统晒场(Traditional Drying Ground)、味道长廊(Taste Gallery)、红浪轩井(Red wave well)等。

通过笔者的实地考证,仅就该中英对照的景点示意图而言,其翻译主要由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第一,英文书写不一致,比如文化走廊、展览馆、培训中心、以及其他多数景点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均是大写,而点酱台(Soy sauce table)和红浪轩井(Red wave well)的英文表达的首字母却是大小写混杂。

笔者认为,博物馆的指示牌,英文首字母均大写为佳,这样既便于英文读者阅读也利于起到导览的作用。

第二,译文出现了明显不忠实于原文、悖离原文本义的错译。

比如非遗传习所,这里的非遗显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而不是指生物学上的非遗传。

因此,译者将非遗传习所翻译为Non-genetic Institute显然是不妥的。

爱上川菜·寻味郫都 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2021成都国际美食节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在四川郫都隆重开幕

爱上川菜·寻味郫都 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2021成都国际美食节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在四川郫都隆重开幕

爱上川菜·寻味郫都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2021成都国际美食节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在四川郫都隆重开幕作者:来源:《餐饮世界》2021年第10期十月的天府四川成都,桂花飘香喜迎八方宾客。

10月18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以秉承“让世界爱上川菜”为主旨、以“爱上川菜·寻味郫都”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川菜大会、2021成都国际美食节、第九届郫县豆瓣博览会”在四川郫都隆重开幕。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特聘专家张秋俭,国家粮食储备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高铁生,商务部駐成都特派员办事处副特派员邓德雄,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唐燕,四川省政协常委、省侨联副主席徐永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监事会主席武力,成都市侨联主席刘智慧,成都市郫都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赵继东,成都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文峰,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毛艳,成都市郫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洁,成都市郫都区政协主席李亦,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四川总经理黄蕾,绿城中国副总裁、绿城小镇集团董事长、绿城华南区域董事长郭晓明以及部分省市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餐饮企业代表以及媒体、企业家代表相聚在成都市郫都区川菜小镇——中国川菜产业城,共同见证这一高光时刻。

本次活动邀请大韩民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李光镐、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雷米乐做为特邀嘉宾参加开幕式。

邢颖常务副会长在致辞中代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媒体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郫都区委区政府、各协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他说,自2018年首届世界川菜大会在成都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这四年也是川菜产业高速发展的四年,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物质文化层面,川菜带动了四川特色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提振了大众消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美食博物馆(二)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美食博物馆(二)

地方美食|Local Foods中国川菜博览馆川菜源起古代巴蜀,商周萌芽,汉晋初成,唐宋发展,清末定型,当代繁荣,誉满世界。

感悟川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包容创新、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探寻川菜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内陆巴蜀盆地走向海外世界,是中华饮食代表性风味流派的文化内涵与精彩故事之一。

基于此,2021年10月18日,中国川菜博览馆正式开馆。

中国川菜博览馆地处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蜀安南路188号,占地面积约7亩,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会议中心面积约500平方米,公共配套及行政区域面积约2500平方米。

中国川菜博览馆从历史维度、文化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美食博物馆(二)写川菜历史,解读川菜魅力,全面展示川菜发展历程及产业建设成就,打造面向世界的集川菜产业展示、文化体验、行业交流、会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川高度、产业视角出发,以“融合·创新”为主题,以川菜历史文化加产业发展为逻辑主线,利用声、光、影、景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度挖掘川菜发展精髓,叙文/竹迪飞 图片来源/网络在一座座城市中,博物馆以旁观者的视角不动声色地见证着城市各方各面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中国饮食文化博物馆的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国约有150余家饮食文化博物馆,还有很多在建的和将建的,有中规中矩的,也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更有出人意料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走进这一座座饮食文化博物馆吧。

地方美食|Local Foods菜产业博览中心和川菜文化交流中心。

博览馆共三层,一层展厅主题为“根植巴蜀·川香世界”,创设一纵一横套层式叙事结构,纵线以历史时间为轴,追溯先秦至改革开放时期,展示川菜从无到有,不断包容创新,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动力源泉;横线以地理空间为坐标,揭示川菜从内陆巴蜀不断走向世界成为中华菜系代表性菜系的发展历程。

二层展厅主题是“融合创新·产业繁荣”,通过“食材丰美”“以味见长”“艺韵群芳”“融创芳华”四大板块,展示川菜产业的发展成就、价值贡献、特色魅力,进而推动川菜产业持续发展繁荣。

四川博物馆名录

四川博物馆名录

四川部分遗址遗迹类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一金、二玉、三青铜”必须要看位于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是灿烂古蜀文明留存下来的一个奇迹。

该馆宣传人员林维介绍,到三星堆参观,“一金、二玉、三青铜”必须要看。

“一金”是指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的镏金杖。

金杖之上雕刻有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和两背相对的鸟与鱼。

专家们分析认为,这两个标志,其实就是鱼凫王朝的徽号、标志。

这种以杖象征权力的表现,还被专家认为是与西亚近东文明文化交流的产物。

“二玉”是两件玉璋。

林维说,它们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们分别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大和最小的玉璋。

其中一件玉璋,通体雕刻繁复图案,堪称璋中极品。

每幅图案又分上下两段:上段以人居上,其下为山。

山上还跪坐三人,展现了古时祭祀的场景。

“三青铜”是青铜立人像、青铜纵目兽面具和青铜神树。

这三件青铜器物,已经成为三星堆的标志。

青铜神树高3.96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青铜文物中,形体最大的一件。

青铜立人像就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者。

他是代表古蜀国集神、巫、王为一体的形象,是神力和权力的象征。

青铜纵目兽面具,创造出了抽象的人兽杂糅的神灵偶像,其出色工艺和流露的神秘气息,作为国宝当之无愧。

珙县僰人悬棺陈列馆神秘消失的僰人最终去了哪里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僰人,为什么最终要把棺木搁置在悬崖绝壁之上?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秘密。

宜宾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位于珙县洛表镇麻糖坝的珙县僰人悬棺陈列馆则是一个紧紧围绕僰人悬棺文化打造的陈列馆。

在麻糖坝的悬崖绝壁上仰望悬棺的神秘之后,再步入一旁的陈列馆,从展出的160多件器物便可窥这个神秘部落的历史气息。

僰人悬棺葬陈列馆里没有悬棺,但最具代表的展品当属与悬棺同一时代的悬棺木碗和铜鼓等。

陈列馆通过展出的形式,再现了川南“僰人悬棺葬”这一奇特的葬俗文化,让人不由为僰人为何消失产生诸多联想。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原貌保留最完整定格地动山摇的昨天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由北川老县城遗址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

四川八依军烹校探究川菜之魂—郫县豆瓣

四川八依军烹校探究川菜之魂—郫县豆瓣

四川八依军烹校探究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题记:川菜开始成为中国各大菜系的主导,今天让我们在四川八依军烹校的带领下一起探究“川菜之魂”。

关键词:四川八依,八依军烹校,川菜,郫县豆瓣如果你到了四川,随便找个人一问:你知道川菜之魂是什么吗?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郫县豆瓣。

相信郫县豆瓣大家都吃过,但是这豆瓣又蕴含了哪些文化呢?今天在四川八依军烹校师生的带领下来到四川川菜博物馆,一起探究“川菜之魂”郫县豆瓣。

川菜博物馆合影进入川菜博物馆之后大家在解说员的带领下一路来到了郫县豆瓣历史文化展区,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郫县豆瓣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

它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却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细的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灵魂”之称。

川菜之魂——郫县豆瓣相传明末清初,一移民在入蜀途中,其赖以充饥之蚕豆遇连日阴雨而霉生。

不忍弃,遂置于田埂晾干就以鲜辣椒拌和而食,竟鲜美无比,余味悠长,其后竟以此为生。

此概为郫县豆瓣之最初起源。

时至今日,“郫县豆瓣”已愈三百年历史,世事沧桑,时移俗易。

多少传统之文化风俗和土特名产早已随风而逝,而唯“郫县豆瓣”延续至今,此乃川人之大幸也。

同学们正在分析豆瓣的用料和制作过程在听完解说员讲述郫县豆瓣的历史之后,四川八依军烹校学员现场对郫县豆瓣的制作、配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一场激烈的同学辩论赛也在这里展开。

在听他们准确的分析后笔者可是学到不少的烹饪知识,比如:四川的郫县豆瓣酱同省外生产的豆瓣酱在质的方面差异较大,无论在色、味、香、淀粉含量等方面都有差异,而生产工艺也会不同。

中国菜系相关博物馆(三)

中国菜系相关博物馆(三)

地方美食|Local Foods中国湘菜博物馆湘菜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1974年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一批《遣册》竹简中便有不少湘菜菜谱,可以看出汉代湘菜饮食烹调方法已发展到炙、豉、曲、糖等12种,所记录的菜品已有一百多种。

今天湘菜的一些传统烹饪方法,大都是由此继承发展而来。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为进一步彰显和传播湘菜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强大竞争力,继发起成立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后,湖南一批餐饮业有识之士决定创建中国湘菜博物馆,并经数年的多方搜寻,投入重金保护豫湘阁、玉楼春等一批湖湘餐饮老字号,收集幸存民间的明清餐饮器皿等各类历史文物、文献和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制作工具等文物实证及名优特产,着力将该馆打造成中国餐饮产业的湘菜领导型品牌,湘菜原辅材料的标准化产业基地和湘菜产业链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2009年12月,以展示湖湘地区饮食文明为主题的中国湘菜博物馆在长沙劳动路正式挂牌。

湘菜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湖湘地区饮食文明史的文史资料和各类文物实证,分湖湘饮食器具、餐饮烹饪器具、酒楼厅堂器物、餐饮文史资料中国菜系相关博物馆(三)文/竹迪飞 图片来源/网络地方美食|Local Foods等七大类文物展藏品,其中不乏唐、宋时期的长沙铜官窑彩瓷碗、罐等珍贵文物。

该馆高贵典雅、融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于一体的装修风格,别具特色。

展品中那些唐代望城的彩瓷罐、明代耒阳的石磨、清代长沙府的紫檀木包银筷,直到文革时期的食堂饭碗,几乎就是一部活的湘菜发展史。

成都川菜博物馆川菜以独特的麻辣味道和丰富的烹饪技巧闻名。

明末清初,辣椒传入,直至清末,川菜的风味特点逐渐定型,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创新发展。

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融汇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和创新。

郫县川菜博物馆观后感

郫县川菜博物馆观后感

郫县川菜博物馆观后感第一篇嘿,朋友们!我刚从郫县川菜博物馆回来,这一趟可真是太有意思啦!一进博物馆,那扑鼻的香味就把我给勾住了。

各种各样的川菜展示,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那些精美的菜模,就像是真的摆在我面前一样,馋得我口水直流。

我还看到了好多古老的厨房用具,什么石磨啦、蒸笼啦,感觉一下子穿越回了过去。

想象着以前的大厨们就是用这些家伙事儿做出了一道道美味佳肴,真的太神奇啦!还有那个互动区域,我亲自尝试了做豆瓣酱。

捣啊捣,搅啊搅,虽然累得我胳膊都酸了,但是特别有成就感。

原来一份小小的豆瓣酱,制作起来也有这么多讲究呢!最让我开心的是品尝美食的环节。

什么宫保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每一道菜都好吃到让我想尖叫!那种麻辣鲜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感觉整个人都要飞起来啦!这次的川菜博物馆之行,让我对川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以后我一定要带着朋友们再来,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独特的魅力!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去郫县川菜博物馆的感受哟!哇塞,刚到那门口,我就兴奋得不行。

一进去,简直就是进入了美食的天堂!先看到的是那些陈列的川菜历史介绍,原来川菜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呀。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这儿瞅瞅,那儿看看,眼睛都不够用啦。

然后走到了厨师们现场做菜的地方,那刀工,那手法,简直绝了!看着他们熟练地烹饪,我在心里默默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啊!还有哦,博物馆里有好多可以体验的项目。

我去穿了穿厨师服,戴上高高的帽子,假装自己也是个大厨,哈哈,可好玩啦!对啦,别忘了说吃的。

尝了各种小吃,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

特别是那个糖油果子,甜甜的,脆脆的,咬一口,心情都好得不得了。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了好多小朋友也在参观,他们那兴奋的样子,就跟我一样。

看来大家都被川菜的魅力给吸引住啦!离开的时候,我真的是恋恋不舍。

心里想着,下次一定还要再来,好好再感受感受这让人陶醉的川菜世界。

怎么样,听我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心动啦?。

成都郫县旅游景点大全

成都郫县旅游景点大全

成都郫县旅游景点大全
1. 郫县博物馆:展示了郫县的历史和文化,是了解当地文化的好地方。

2. 古玩市场:可以淘到一些古董和文物,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3. 郫县大佛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是郫县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4. 李白故居:这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保存着他的遗迹和诗作。

5. 唐山石窟:位于李白故居附近,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唐代石窟,有着精美的佛教雕塑。

6. 秦岭山脉:郫县位于秦岭山脉北麓,可以进行徒步行走和登山活动享受自然风光。

7. 郫县书法长廊:汇集了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了郫县的艺术氛围。

8. 阆中古镇:虽然不在郫县内,但距离不远,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情的古镇,值得一游。

9. 蓉都水乡:郫县境内有一些水乡地区,可以欣赏古建筑和水上民俗。

10. 三圣花乡:这里是郫县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可以观赏到大
片的花海和农田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环境研究系列--------“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博物馆的建立形式研究[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环境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川菜之魂”的郫县豆工艺流程和其相关的环境形式研究,对"以厂成市场、以厂成街区、以厂成博物馆”的建立形式提出相关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环境研究概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反映人民大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

它是人民大众祖祖辈辈长期传续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虽然在文化领域里它属于非物质的下层文化,但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因此,民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祖先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真正源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编修“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十大集成志书”,到新世纪初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从我国昆曲、古琴成功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即将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

中国政府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不仅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且逐渐唤醒着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环境研究意义1、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的特性,使它在时间的长河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不断丢失,而失去过多的文化记忆,就会妨碍我们了解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也可能同时失去寄寓其中的宝贵的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关的文化空间等等,以精神性和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演变方式,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生产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城市建设一个城市在与其它城市的对比中显现出自己的个性,并且能够被认同这种个性,这是都市文化产生凝聚力、影响力和发展活力的社会心理基础。

城市的自然、人文环璄和传统形成了城市的个性。

当代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自然环璄由于被日甚一日地改造而逐渐失去特色,人文环璄则在当代的文化传播背景下走向同质化,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传统因此而在迅速消亡中。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

一些建筑设计过分强调个体的面孔与性格,追求形式上的独特和怪异,却很少考虑它与环境的文化关系,大部分设计既无历史文化内涵,也无建筑创作意境可言,导致历史地段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的逐渐失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

它与大传统所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重要的差别就是它是“活的”,即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和情感需要当中。

一个城市如果保留着比较丰富的民俗文化,就意味着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具有更多共享的活动、习惯和情趣,就较易形成社会各文化群落之间的情感认同,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凝聚力。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进程中才能突出个性,保持活力。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发展旅游业,资源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资源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应具备的特点是:独特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区位性。

构成旅游资源的因素不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而在中国,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人文景观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而其中非物质文化资源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

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崛起,文化与经济的联姻已经开始显现出特殊的社会效果。

大量经济活动被冠以文化的内涵,使其原有的经济价值有了攀升的趋势。

于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汽车文化、旅游文化、家居文化、商业文化、医药文化、体育文化、交通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而这其中,旅游文化的影响又最为广泛,应用最为持久,效果最为显著。

可以说,旅游是最大限度和最广泛地利用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将经济与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产业优势。

从经济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无疑具有巨大的前景和魅力。

而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认识其,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游客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舒适周到的服务,能够达到愉悦身心、调适情绪、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锻炼体魄、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人文知识传播以及艺术审美享受等效果,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综合素质提高,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另外,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也可以增强游客以及当地政府对这一资源的重视与珍惜,并促使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

由此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恰当地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计治国良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环境形式活化石保护方式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

活化石保护方式就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恒定的、原初的文化形态。

如对京剧、昆曲等国粹艺术的保护就完整地保护了其传统的内容与形式。

一些地方艺术家用原初的舞美设计、原初的文本、原初的唱腔唱词演奏地方古乐,表演古传舞蹈,等也是遵循活化石的保护方式。

那些既无文化内涵又无严格的传承规则,其历史纪录与沿革也是模糊不清的文化就谈不上“活化石”保护方式。

活化石保护方式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最高境界,也是针对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方式。

博物馆式保护方式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整理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实物,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库、数据库,把资料展示与实物展示集合起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间艺术馆或专题展览馆等。

韩国为保护其茶道和韩服,设立了许多专门的礼节教育馆,在传统工艺和技艺的保护方面也设立了专门的“传授馆”,培养专门人才并准许游人参观。

我国浙江省也建立了许多类似管所,集中展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成为收藏、传承、研究、宣传民间艺术的中心。

个人、家庭、群体传承方式对于一些被特定的个人、家庭、群体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也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的。

相关部门可以授予这些保有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有证书、称号,建立传承人保证制度,对他们进行生活和其他补贴,并要求他们做好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鼓励他们带徒学艺,举办相关传习活动。

学校教育传承方式这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教育部应鼓励各地区编著介绍本地区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教材,在中小学教育中开设相关课程,从小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情感。

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给予一定奖学金,作为特长生选入艺术类院校等方法造就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

整体人文生态保护方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依赖性和非独立性的特征,它形成并依赖于特定的原生环境。

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作品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如淮河流域的花鼓,安庆地方戏黄梅戏,陕北剪纸等等,仍可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所以我们在保护某一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

有关文化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使其成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一项代表作,需要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

旅游与开发方式商品化、市场化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仅限于抢救、保护,有的还可以进行经济开发,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要重视积极开发具有民族民间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

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非物质文化资源整合,提高经营能力,加快形成富有特色和优势的民间艺术产品系列,推进民间艺术特别是传统工艺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经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

例如,当前国内一些民族村,就是借助旅游使一些民间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

其他保护方式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种类丰富,各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保护方式也会多种多样。

我们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保护和开发方式。

四、"郫县豆瓣博物馆"保护和传承环境规划与设计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产于成都市所辖郫县境内,是四川省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很早就已享誉神州内外。

博物馆的建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即是体现了它的文化传承价值。

郫县豆瓣博物馆以工厂为整体博物馆的建立形式,借助市场的力量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使之走向市场化,即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郫县豆瓣简介关于郫县豆瓣的起源,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风起云涌,福建汀州永定县翠享村移民陈益兼,在入蜀的艰辛旅途中,随身携带了一麻袋蚕豆充饥,但是由于路上连日阴雨,当他赶到郫县时,袋内的蚕豆大部分已经霉变发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