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豆瓣GC分析报告
郫县豆瓣安全隐患调研报告

郫县豆瓣安全隐患调研报告郫县豆瓣安全隐患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豆瓣作为一家知名的社交媒体平台,在郫县具有较大的用户群体。
鉴于社交媒体平台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对郫县豆瓣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豆瓣平台在隐私保护、信息泄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用户利益和平台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以及与郫县豆瓣用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用户对豆瓣平台安全性的关注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 隐私保护问题用户普遍对于豆瓣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缺乏信任,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
调研结果显示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2. 广告和推销问题许多用户反映在使用郫县豆瓣时经常收到不相关的广告和推销信息,大部分用户对此表示烦恼和不满。
3. 诈骗和冒充问题部分用户反映他们在使用豆瓣平台时遭遇过诈骗和冒充事件,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或被冒充者使用。
4. 虚假信息和恶意评论问题有用户表示在使用郫县豆瓣时经常遇到虚假信息或恶意评论,对平台内容质量产生了质疑。
四、存在的原因分析对于郫县豆瓣平台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分析了以下可能的原因:1. 平台监管不到位:豆瓣平台在对用户行为进行监控和处理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
2. 用户安全意识不高:部分用户在使用豆瓣平台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自身容易成为安全隐患。
3. 技术手段滞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手段也日益先进,如果豆瓣平台的技术手段无法跟上,就会产生安全漏洞。
五、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郫县豆瓣平台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强化平台监管:加强对豆瓣平台的监管力度,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2. 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提高用户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醒用户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识别虚假信息。
郫县豆瓣酱香气成分与感官评价

郫县豆瓣酱香气成分与感官评价
陈璟;任田;赵子龙;郑成斌
【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
【年(卷),期】2024(40)4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香气差异,建立豆瓣酱的品质评估和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以3种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采用SPME和GC-MS 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提取与定性分析,并参考现行有效的团体标准,对3种郫县豆瓣酱进行感官评价。
结果:品牌T、J、C郫县豆瓣酱中分别鉴定出57,90,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数据库分别识别出了46,70,60种;排除杂质峰和含量极低的碎片峰,品牌T、J、C的风味物质分别为32,47,43种。
品牌J的感官评分最高,品牌T的次之,品牌C的最低。
结合香气成分和含量分析,品牌J的3-甲基丁醛和2-甲基丁醛(均具有苹果气味,给人以愉悦的感觉)相对含量较其他两个品牌高,且仅在品牌C中检出了相对含量>3%的糠醛。
结论:SPME-GC-MS技术联合感官评价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的香气成分。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陈璟;任田;赵子龙;郑成斌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学学院;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红枣发酵酒香气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
2.乙醚萃取法分析郫县豆瓣酱重要香气成分
3.‘阳光’佛手柑特征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及感官评价
4.基于香气活性值的烟草提取物成分分析及感官作用评价
5.基于感官评价及电子鼻结合GC-MS技术的木香精油香气成分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郫县豆瓣陈述报告4

“郫县豆瓣”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陈述报告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的领导及专程前来参加审查会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郫县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位于成都市西北近郊,是国家级生态农业保护区,四川省全面绿化先进县。
县内属都江堰上游灌溉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
全县幅员面积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8万亩,总人口48万人。
郫县属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质量好,无污染。
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郫县豆瓣”这一具有明显地理标志特征的产品。
为保证“郫县豆瓣”独有的品质和地域特色,争创国际知名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向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公室提出了“郫县豆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
下面,我受郫县人民政府委托,代表“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领导小组作陈述报告,请专家们审议。
一、保护产品的名称“郫县豆瓣”。
郫县是地名,豆瓣是产品的通用名称。
二、保护的地域范围“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地域范围是指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第107号公告所确认的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郫县豆瓣”的历史渊源相传明末清初,一移民在入蜀途中,其赖以充饥之蚕豆遇连日阴雨而霉生,不忍弃,遂臵于田埂晾干就以鲜辣椒和而食,竟鲜美无比,余味悠长,其后竟以此为生。
此概为“郫县豆瓣”的最初起源。
清康熙年间(公元1688年),后人承传此道,于郫县开设作坊,取本地区原料与清水,以此法大量生产豆瓣,渐成气候,“郫县豆瓣”亦因此得名。
其间清咸丰年间创立“益丰和”,清光绪年间创立“元丰源”、“道生昌”、“三生义”、“德丰圆”、“合浦圆”等店号。
“益丰和”、“元丰源”豆瓣自成特色,几经发展,“益丰和”、“元丰源”两家酱园的规模逐渐形成鼎立之势。
“郫县豆瓣”色价和辣度的分析-论文

要 :以某 品牌特 、一 、二级 “ 郫县豆瓣 ”为样本 ,分别选 择索 氏提取 、丙酮超声波提取 以及 乙酸 乙酯超声波提
取其中的辣椒 红色素 ,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吸光度 ,对 比分析色价差异 ;采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 中辣椒素和
二氢辣椒素 的含量 ,采用 国际通用 的斯科维尔指数和辣度 来表示 “ 郫县豆瓣 ”的辣昧程度 。结果表 明:丙酮超声波 提 取法提取效果最好 ,可 用于 “ 郫县豆瓣 ”的色价测 定,各等级 “ 郫县豆瓣 ”的色价均高于0 . 4 ,随着等级 的降低 而减小,但各等级 间差异不显著;超声波提 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某 品牌特级 “ 郫县豆瓣”的辣度为2 3  ̄2 8 ;一
s h o wi n g a p o s i t i v e r e l a i t o n s ip h b e t we e n g r a d e a n d c h r o ma t i c i t y wi h t he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i n g n o t s i g n i ic f nt a m o a n g he t di f f e r e n t
要 求 ,但 对 “ 郫 县 豆 瓣 ” 的色 价和 辣 度 尚未分 级 ,表 述 模 糊 ,如 特 级 “ 郫 县 豆瓣 ”红 褐色 ,油 润 有光 泽 ;一 级 “ 郫县 豆 瓣 ”浅 红 褐 色 ,略 油 润有 光 泽 ; 二级 “ 郫 县 豆 瓣 ”浅 红 褐 色 ,有 光泽 ¨ 】 。 且 通 过 文 献 查 询 , 目前 关
g r a d e s . T h e p u n g e n c y o f P i x i n a c h i l l b e a n p a s t e wa s 2 3 - 2 8 t a he t p r e mi u m g r a d e , 1 4 _ 2 1 t a g r a d e 1 , a n d 1 3 -1 5 t a g r a d e 2 , a s
不同发酵时长郫县豆瓣酱香味物质的鉴定与对比研究

不同发酵时长郫县豆瓣酱香味物质的鉴定与对比研究马安妮,魏俊桃*,连梦瑶,张小慧,李 欢,张雪梅(内蒙古草原红太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 要:为对比不同发酵时长郫县豆瓣酱的香味物质差异,分别对发酵时间为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和60个月的郫县豆瓣酱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显示,发酵36个月的郫县豆瓣酱共检测出49种香味物质,种类最多。
5种豆瓣酱中共有的香味物质种类为烃类、醇类、醚类、醛类和酯类。
5种样品香型均体现为酒香味和水果香气,但每种样品的香型浓度不同,除此之外发酵24个月和36个月的样品还具有可可香、杏仁香,但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郫县豆瓣酱;发酵时间;挥发性风味物质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romaticSubstances of Pixian Broad Bean Sauce with DifferentFermentation DurationMA Anni, WEI Juntao*, LIAN Mengyao, ZHANG Xiaohui, LI Huan, ZHANG Xuemei(Inner Mongolia Red Sun Food Co., Ltd., Hohhot 01000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flavor substances of Pixian broad bean sauce 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ime, the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of Doubanjiang fermented for 12 months, 24 months, 36 months, 48 months and 60 month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9 flavor substances were detected in Pixian broad bean sauce, which had been fermented for 36 months. The types of aroma substances shared by the 5 types of watercress are hydrocarbons, alcohols, ethers, aldehydes, and esters. The five sample aroma types all reflect the aroma of wine and fruit, but the aroma concentration of each sample is different. In addition, the samples fermented for 24 months and 36 months also have cocoa and almond aromas, but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Pixian broad bean sauce; fermentation time;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经过300多年的积淀,郫县豆瓣不仅成为川菜烹调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而且在世界“发酵辣椒酱”中独树一帜[1-2]。
郫县豆瓣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及特征香气物质形成机理

郫县豆瓣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及特征香气物质形成机理林洪斌1,2,毕小朋1,方佳兴1,刘燕1,刘平1,丁文武1,车振明1,何强2,*(1.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2.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摘 要:利用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用和电子鼻研究郫县豆瓣中香气化合物形成过程及变化规律。
分析原料、制曲、甜瓣子发酵(保温发酵)、后发酵阶段香气化合物的变化,对特征香气物质形成机理进行探究,并对不同阶段的郫县豆瓣香气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发现:郫县豆瓣挥发性物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苯甲醇转化形成苯甲醛,糠醛主要来源于糖类降解,异戊醇由亮氨酸转化生成,4-乙基苯酚和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主要来源于椒醅,2,3,5,6-四甲基吡嗪来源于蚕豆,苯乙醇和苯乙醛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合成,3-甲硫基丙醛可能由甲硫氨酸的降解形成。
制曲阶段对香气贡献最小,保温发酵期间香气积累较多,椒醅对后发酵前期香气贡献较大,但后期大量椒醅会导致部分香气浓度下降。
郫县豆瓣从后发酵开始到后发酵6 个月的香气成分变化较小,在后发酵6~12 个月期间香气成分出现显著的变化,在后发酵1 a以后挥发性物质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前期和发酵后期香气物质差异较大。
关键词:郫县豆瓣;香气化合物;气相色谱-嗅闻仪-质谱联用;形成机理Pattern of Variations in Volatile Substanc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aracteristic Aroma Substances inPixian Broad-Bean PasteLIN Hongbin1,2, BI Xiaopeng1, FANG Jiaxing1, LIU Yan1, LIU Ping1, DING Wenwu1, CHE Zhenming1, HE Qiang2,*(1. 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2. College of Biomas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Abstract: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 (GC-O-MS) and electronic nose (E-nos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the aroma compounds in Pixian broad-bean Paste during its production process. The changes in aroma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raw material to the starter-making, fermentation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post-fermentation stag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aracteristic aroma substances was explore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aroma substances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volatile substances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Benzaldehyde was mainly converted from benzyl alcohol; furfural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sugars; soamyl alcohol was produced by leucine conversion;4-ethylphenol and 4-ethyl-2-methoxyphenol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fermented hot pepper; 2,3,5,6-tetramethylpyrazine was derived from board beans; phenylethanol and phenylacetaldehyde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microbial metabolism.Moreove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ionin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3-methionyl propanal. The starter-making stage contributed minimally to the aroma, which accumulated mostly during the constant-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stage. Fermented hot pepper made a large contribution to the aroma at the early stage of fermentation but resulted in reduced aroma concentration at the late stage. During the first six months of post-ferment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aroma compounds changed slowly, but dramatically from month 6 to 12; however, it gradually reduced after 1 year.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oma substanc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ferm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the late stage.Keywords: Pixian broad-bean paste; aroma compounds;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mass spectrometry; formation mechanism收稿日期:2019-01-04基金项目:成都市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2016XT000031NC);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18JY0189)第一作者简介:林洪斌(1985—)(ORCID: 0000-0002-1218-7074),男,实验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发酵。
郫县豆瓣酱中生物胺含量和种类分析

D0I:10.13995/ki.11-1802/ts.021086郸县豆瓣酱中生物胺含量和种类分析曾雪晴J李洪军V,袁琳娜J贺稚非V*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重庆市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5)摘要为评估市售郸县豆瓣酱产品中生物胺的含量、种类以及产品的生物胺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丹磺酰氯衍生检测了2大类21种郸县豆瓣酱中生物胺的含量和种类,并测定了样品中相关的品质指标。
结果显示,21种郸县豆瓣酱中生物胺的总量范围在%86.85±1.99)〜%611.83±7.16)mg/kg,腐胺、尸胺、组胺及酪胺是豆瓣中的主要生物胺°个别样品中的组胺、酪胺及$苯N胺的含量较高,超过了建议范围,特别是组胺和酪胺毒性较强,说明个别&牌豆瓣酱不完全在食用的安全水平之内。
另外,红油豆瓣酱的生物胺总量高于传统郸县豆瓣酱,21种豆瓣酱中生物胺含量与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或不相关,组胺与酪胺的含量%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郸县豆瓣酱;生物胺;高效液相色谱;食&安全;丹磺酰氯生物胺是一类非挥发性低分子量含氮的脂肪族、芳香族或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活性物质,可于微生及动植物细胞代谢期间合成与降解[1]o产生的氨基酸脱竣酶对氨基酸的脱竣作用,以及氨基:氨酶对的胺化和转氨作用都可产%发酵食品中常见的生物胺有色胺、卩-、腐胺、尸胺、组,主要来源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主要为细菌)产的外源性脱竣酶对特定氨基酸脱竣的产[S的对细胞增化,核功能调节等代谢起重要作用。
但当人累过多或由遗传、胃肠道疾病及酒致胃肠道上胺氧化酶活性不,便会引起一病,如头痛、腹泻、高血压及心%欧洲食品安全为,组胺和酪胺所有生物胺中毒性较大的,可能对食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特别和同促进组胺及酪胺的毒性,及尸胺还可与亚盐反应产生N-亚致癌物[3],细胞组织中的增多甚至可能发癌症的一个重[4]。
郫县豆瓣黄曲霉毒素B1污染调查与分析

ZH AO Ho ng — y u¨ ,LI Ya ng - mi n g ,YANG Gu o — hu a ,LI U Yu a n— f u 。,
W ANG j i — mi n g ,DENG Mu — q i a n 。 ,ZHANG Li a n g
( 1 . Ke y L a b o f F o o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C o l l e g e o f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X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
形 势不容 乐观 , 但 大型 商超 和批发 市场可作 为城 乡居 民购 买首选之地 , 谨慎 对待 农 贸市场 中销 售 的非知瓣 ; 黄 曲霉毒 素 B 1 ; 污 染调查 ; 食 品 安全
中图 分类 号 : TS 2 1 4 . 2
文献标 志码 : A
Ch e n g d u 6 1 0 0 3 9 ,Ch i n a ;2 . S i c h u a n Da n d a n P i x i a n S o y b e a n Pa s t e Co ., Lt d . ,Ch e n g d u 6 1 1 7 3 2 ,Ch i n a ;3 . S i c h u a n Yo u l i a n Co n d i me n t F o o d Co ., L t d .,Ch e n g d u 6 1 1 7 3 1 ,Ch i n a ; 4 . C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Ba z h o n g,B a z h o n g 6 3 6 4 0 0 ,C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2-壬酮
27.580
0.014
40
苯甲酸甲酯
28.006
0.074
41
2-甲基丁酸异戊酯
28.145
0.053
42
芳樟醇
28.288
0.098
43
异戊酸异戊酯
28.492
0.090
44
苯乙醇
29.519
0.177
45
苯甲酸乙酯
33.548
1.552
46
对乙基苯酚
33.789
0.176
47
43.605
0.031
56
苯甲酸异丁酯
44.386
0.066
57
苯丙酸乙酯
45.732
0.011
58
壬酸乙酯
46.149
0.051
59
γ-壬内酯
46.689
0.031
60
α-古巴烯
47.691
0.021
61
癸酸乙酯
48.513
0.051
62
苯甲酸异戊酯
51.417
0.180
63
橙花基丙酮
52.141
郫县豆瓣GC分析报告
该样品经固相微萃取萃取后,将其顶空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定量、定性,共检出化合物85种。现将所检出化合物按保留时间先后次序列表如下,并附质谱图一份。
序号
化合物名称
保留时间(min)
百分含量(%)
1
乙醇
2.308
0.181
2
二甲基硫醚
2.689
0.027
3
异丁醛
2.987
0.049
4
乙酸乙酯
14
丙二醇
7.507
0.028
15
异丁酸
7.785
0.079
16
2,3-丁二醇
8.967+9.400
1.008
17
糠醛
10.689
0.027
18
2-甲基丁酸乙酯
11.405
0.321
19
异戊酸乙酯
11.572
0.383
20
异戊酸
12.202
0.352
21
2-甲基丁酸
12.816
0.156
22
2-庚酮
58.636
1.479
73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58.905
0.105
74
十三酸乙酯
62.186
0.035
75
十四酸甲酯
63.212
0.300
76
十四酸
64.815
1.560
77
十五酸甲酯
65.196
0.064
78
十四酸乙酯
65.462
4.708
79
6,10,1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甲基-2-十五酮
66.889
0.215
3.642
0.005
5
异丁醇
3.887
0.021
6
异戊醛
4.358
1.045
7
2-甲基丁醛
4.554
0.559
8
乙酸
4.746
0.535
9
丙酮醇
5.511
0.011
10
异戊醇
6.468
0.112
11
2-甲基丁醇
6.591
0.064
12
二甲基二硫醚
6.873
0.014
13
异丁酸乙酯
7.233
0.163
0.045
64
γ-雪松烯
52.150
0.015
65
α-慕萝烯
54.169
0.252
66
雅槛兰烯
54.517
0.059
67
α-瑟林烯
54.754
0.046
68
十二酸甲酯
55.629
0.071
69
二氢猕猴桃内酯
56.509
0.031
70
金合欢醇
57.535
0.042
71
十二酸
57.752
0.409
72
十二酸乙酯
80
十五酸乙酯
67.175
0.814
81
十六酸甲酯
69.098
2.193
82
十六酸
70.775
3.513
83
十六酸乙酯
71.200
22.555
84
亚油酸乙酯
75.498
33.259
85
十八酸乙酯
75.793
2.920
合计
85.090
0.022
31
异戊酸异丁酯
21.364
0.023
32
异丁酸异戊酯
21.805
0.036
33
柠檬烯
23.131
0.049
34
β-水芹烯
23.188
0.007
35
苯乙醛
24.313
0.095
36
β-罗勒烯
24.423
0.060
37
芳樟醇氧化物
26.345+27.462
0.024
38
四甲基吡嗪
27.298
13.736
0.013
23
3-甲硫基丙醛
14.787
0.007
24
异丁酸异丁酯
15.163
0.016
25
莰烯
17.629
0.005
26
苯甲醛
18.460
0.106
27
二甲基三硫醚
19.131
0.015
28
2-戊基呋喃
20.415
0.071
29
己酸乙酯
20.877
0.011
30
2-甲基丁酸异丁酯
21.155
苯甲酸
35.098
1.044
48
癸醛
35.752
0.020
49
苯乙酸乙酯
38.640
0.053
50
α-乙烯基苯乙醛
40.705
0.089
51
4-乙基愈创木酚
41.200
0.612
52
茴香脑
41.584
0.144
53
2-十一酮
41.838
0.020
54
辛酸乙酯
41.957
0.026
55
4-乙烯基愈创木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