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变色龙》教学案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
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课时新授1.作者名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出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余两位是:欧亨利、莫泊桑),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2.背景介绍《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
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情节,体会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难点: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简要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
请学生复述故事,互相补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变色龙》,感受其讽刺意味,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请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的词句。
请学生交流对“变色龙”的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就课文复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的情节进行概括,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3.深入研读:请学生朗读“奥楚蔑洛夫断案”一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比如,“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潜台词。
再如,“裹紧大衣”和“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从中可见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态。
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有如此善变的特点?究其原因,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性所致。
4.总结与拓展:请学生结合小说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说说类似的人和事,探讨社会问题。
也可以从人性角度出发,谈谈“人性的弱点”或“人的趋炎附势心态”。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典型人物,注意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字数不少于300字。
6.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主要教学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变色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明确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作家。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讨论明确: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是警官。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学生发表见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等。
3、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
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板书:四、局部探究: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要求学生从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
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恶性统治的产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及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小说中对比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表现出说话者的表情、语态等。
三、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对小猎狗的态度多次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不同态度的语句。
提问: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这样多变说明了什么?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这样多变说明了主人公是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
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场面作为索材,经过提炼与加工,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腐朽反动的本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设计
一、课题:《变色龙》
二、教材分析:
1.《变色龙》是一篇讽刺文,内容比较简单,可以激发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文章比较短,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
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通过阅读变色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a) 用图片引出变色龙的故事,让学生猜测变色龙的故事;
b) 通过讨论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讲授:
a) 让学生仔细阅读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故事;
b) 让学生分析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3. 活动:
a) 小组讨论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
b) 小组活动,培养。
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2.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和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们对变色龙有初步认识,并且进行讨论。
2. 阅读及理解(20分钟)1.学生先自己阅读《变色龙》这篇文章,了解其大意;2.然后分小组讨论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难点,并解释彼此不理解的地方;3.最后再整体课堂探讨。
3. 练习环节(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答题。
4. 讲解及评析(15分钟)1.老师讲解班级中出现错误的答案,并指出其中的问题;2.老师提供更为准确的答案,形成对孩子的引导和补充;3.教师和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反思及总结(5分钟)1.指出本节课中出现的难点;2.发掘学生存在的问题;3.促进学生思考并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的理解;2.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主题: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2.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阅读及理解3.练习环节4.讲解及评析5.反思及总结教学重点:1. 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的理解;2. 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九下语文《变色龙》教学案例

九下语文《变色龙》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于1884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案例分析:《变色龙》是部编版九下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通篇小说的线索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文章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欺软怕硬、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统治下的走狗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本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戏剧性强,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以幽默、讽刺的笔法,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场景。
同时,本文的语言也极具特色,人物语言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语言简洁明了,对话紧扣主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变色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变色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它的主题深刻,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也能够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但是,对于这篇小说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对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太熟悉,对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心理活动理解不透彻,对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此外,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他们喜欢阅读小说,也喜欢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6《变色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6《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有一种动物,它的皮肤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它就是——变色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变色龙》,那么课文内容与变色龙有怎样的联系呢?课文的主要人物身上有哪些“变”?这些“变”中有没有“不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2.写作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曾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
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再不能像果戈理时代一样随意用拳头揍人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警察,还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和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3.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
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
所作中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寓意深刻。
19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戏剧创作,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革新。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是人教版新版九年级下第二单
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中外小说,主要描写人物的悲欢离合、喜
怒哀乐和成败荣辱,以此来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学习本
单元课文,要求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文中契诃夫通过一段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
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 对话描写生动传神,戏
剧性非常强。
小说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小说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注重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提升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教学时笔者考虑到了小说
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自主阅读和整体把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侧重学生情感体验和个性解读,深化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同时,以读带练,以写促读。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两年的学习,对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应该能够自主概括故事内容,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
性格。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九年级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
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
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看,本次新接的两个班级语文基础尚可,对小说阅读
也比较喜欢。
但是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够拓展。
或许这就是农村学校
孩子的特点,淳朴有余而拓展不足。
因此在教学上准备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
圈划、讨论来完成故事情节的把握;通过朗读、品析、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
式完成人物形象的赏析,尤其是细节描写上的作用;通过朗读、换词、换标点
等方式了解本文在标点运用、反复手法运用上的作用;通过师生讨论、教师讲
解来完成对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本教案的设计在充分研读文本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侧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写促说。
【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问答方式使学生了解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变化,
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初步认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变色龙”形象(100%)
2.通过朗读、换词、分角色朗读、换标点、表演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奥
楚蔑洛夫媚上欺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的特点,同时了解
省略号的用法。
(85%)
3.通过查找、讨论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的目的,分析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
用,明确小说于细微之处见深义的写法,领会契诃夫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70%)
4.通过朗读社会环境描写(第一段),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从而揭示出产生
主人公“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根源。
(90%)
5.以读促写,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70%)
【教学环节】
一、图片导入:
1.由变色龙图片导入,请学生介绍变色龙。
2.然后老师明确: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皮肤的颜色
能随着四周的物体的颜色而改变。
3.提出疑问:这是一篇小说,问什么契诃夫要以“变色龙”为题呢?变色
龙与本文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变色龙指的就是文中的奥楚蔑洛夫,他一直在变。
二、整体感知,理清故事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
(人物) +(事件)
2.这只狗到底有没有咬人?明确:咬了。
3.对于这个案子,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怎么判断的?明确:一直在变。
怎么变?根据什么?明确:狗的主人是谁。
三、整体把握,品读人物形象
1.针对狗主人的变化,奥楚蔑洛夫对于狗的态度和对受害人赫留金的态度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哪儿?我们从书中找找看。
请学生根本问题在书上圈点勾划,找出关键的语句。
可作提示:
(1)文中表明狗主人身份变化的语句划直线 ________
(2)奥楚蔑洛夫对狗评价变化的语句划曲线 ~~~~~
(3)奥楚蔑洛夫对狗处理意见变化的语句划双横线
(4)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变化的语句划中括号[ ]
2.学生回答。
PPT呈现,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其多变的特点。
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快速找出来。
如果稍有出错,其他学生也会迅速补充,一般都能在最短时间内理清情节。
在讨论中明确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判定、五次变化,特别关注奥楚蔑洛夫对狗称呼的变化、对赫留金的态度的变化。
听赫留金申诉疯狗肯定被狗咬,把它弄死好了听说是将军家的狗它那么小被钉子弄破后想嫁祸于人
不是将军家的狗下贱胚子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育他们一下
是将军家的狗名贵的狗不用把你那蠢手指伸出来
不是将军家的狗野狗弄死他算了
是将军哥哥家的狗还不赖,怪伶俐的早晚收拾你
四、深入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1.句子品读
说说你最欣赏的句子。
大家一起品读一下。
通过品读和赏析、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身份的不同来断案的媚上欺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的特点。
2.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靠什么变色?是不是每次变色他都能理直气壮面不改色?
赏析细节描写。
明确:全文一共有四处。
其中有两处是起到了辅助变色的作用。
中间的两次,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3. 多变中看不变
小结:以鲁迅的“巴哈狗”:见了所有的富人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做小结。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下的产物,媚上欺下,专横跋扈,对待将军奴性十足,对待民众,官气十足。
是两面派的真实写照。
五、了解环境,明确变色原因
1.奥楚蔑洛夫反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话,结合具体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么的社会。
“沙皇专制依旧,人民没有起码的政治权利,甚至连家庭聚会,娱乐消遣都要受到警察的监视”。
——《世界史纲》
2.浏览全文,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
3.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篇小说?
通过对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写作原因。
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碰到将军的哥哥发生的事,100字以上,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用上下面的词语:洋溢荒唐伶俐无缘无故异想天开无精打采
通过写作,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媚上欺下、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变色龙特点,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
【案例反思】
基于学情,精心细化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是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
在省特级教师、区教研员吴丹青老师的引领下,我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