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采莲曲

合集下载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采莲曲》唐代: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赏析】《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

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

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

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

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

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作唐王勃者】: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三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三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三年级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40)1、*凉州词2、*江雪3、*鹿柴4、江南逢李龟年5、采莲曲6、绝句7、莲花坞8、雪9、对雪10、柳絮11、野望12、秋浦歌(二)13、观书有感14、小园15、过分水岭*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莲花坞唐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惊雪唐陆畅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柳絮唐雍裕之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浦歌(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园宋陆游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古诗诵读采莲曲教案

古诗诵读采莲曲教案

古诗诵读《采莲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采莲曲》,了解并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采莲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解析。

2. 朗读、背诵的技巧指导。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感受。

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与《采莲曲》相关的背景资料。

2. 课文录音或视频。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采莲曲》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采莲曲》,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 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意境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句中的意境美。

5. 背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采莲曲》,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的意境。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采莲曲》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3. 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中华诵国学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国学年级诗词部分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部分一年级下册击壤歌(夏商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卿云歌(先秦民歌)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送兄(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越女词(其三)(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明.毛铉)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鸭(元.揭傒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洞(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四年级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采莲词(清王淑)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5、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经典诵读古诗(五年级)

经典诵读古诗(五年级)

五年级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条山苍【唐】韩愈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日思归【唐】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江梅【宋】王十朋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有约【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丛梅【宋】杨万里山间幽步不胜奇, 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 恼人偏在最高枝。

黄花【宋】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调笑【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作者】: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衡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古诗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古诗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古诗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古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
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个 小 姑 娘,
坐 在 水采中莲曲央。
身 穿 粉 红 袄, 阵 阵 放 清 香。
谜底:荷花
一 个 小 姑 娘,
坐 在 水 中 央。
身 穿 粉 红 袄,
阵 阵 放 清 香。


谜底:荷花


季节: 盛夏 夏末初秋
食用:生吃、菜肴
药用:补脾益肾,养心安神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本草拾遗》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说 莲
1.组成:荷叶、荷花、莲蓬 2.颜色:墨绿、嫩绿、粉红、纯白 3.外形:像什么?(比喻、拟人句)



一、背诵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
写 莲
二、画一画荷塘的景色
三、写一写荷塘的景色
地域:江南吴、楚、越之地
民俗:采莲时唱采莲歌
赏 莲
听 莲
汉代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采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电视剧《甄嬛传》插曲, 演唱者:姚贝娜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乱入池塘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思考:
(1)诗人看到采莲女进入荷塘后,为什 么又说“乱入荷塘看不见”呢? (2)既然看不见了,又怎么“始觉有人 来”的?
品 乱入池中看不见, 莲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女混入了荷塘中不见 了踪影,听到这优美的歌 声,才觉察到她们正划着 船慢慢驶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莲
采莲曲
王昌龄
王昌龄
• 盛唐时期著名边塞 诗人。
• “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
• 代表作:《出塞》、 《从军行》
莲(lián) 莲花 莲叶 莲蓬 罗(luó) 罗裙 罗列 裁(cái) 裁衣 裁缝
罗裙:丝绸制作的 裙子
裁:裁剪
芙蓉:荷花
红脸蛋 绿裙子
荷叶罗裙一色裁, 品 芙蓉向脸两边开。 莲
采莲少女来到荷塘采莲, 穿着一身绿色的罗裙,与绿 绿的荷叶颜色一致,像是从 同一块布料上裁剪下来的。 采莲少女的脸颊红润润的, 与盛开的荷花相互映照在荷 塘里,人花难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