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生产实习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生产实习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生产实习大纲

《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大纲

学时数:4周学分数:4学分

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1.实习性质

生产实习是在三年级终了,学习完井巷工程、开采方法及矿井通风等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次实习是学生以现场为课堂,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继续深化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及专业业务的重要关键。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向工人阶级学习,增强工人阶级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矿山热爱矿山热爱煤炭事业的思想,培养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及辯证唯物主义观点。

(2)理论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术。

(3)参加掘进与回采工艺的劳动,学习工艺方法、劳动组织及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

(1)煤矿生产系统实习:熟悉煤矿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供电、供水、通风、排水等子系统的组成、设施和设备,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了解影响各子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及主要解决办法。

(2)回采工艺实习:掌握回采工作面的设备类型、型号和性能,熟悉各种设备的布置位置及其对回采工作的影响,掌握各工序之间的时间、空间配合关系及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情况。

(3)掘进工艺实习:掌握掘进工作面的设备类型、型号和性能,熟悉各种设备的布置位置及其对掘进工作的影响,掌握各工序之间配合关系及支护类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情况。

(4)通风与安全实习:掌握测定风量、瓦斯、的方法,了解瓦斯、煤尘、煤矿火灾等灾害防治内容。

2.实习要求

1.在实习中、学生必须把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劳、与工人师傅保持“三同”(同上下班、同劳动、同班前班后会)、要形成以勤为乐、以赖为耻的风尚。

2.认真专心听取各类报告、记好笔记,在劳动、参观中做到腿勤、手勤、口勤、多干、多问和多记。

3.在采掘劳动中,要做到多动、亲手干,学会一种以上的工艺操作方法。

4.加强安全教育意识,处处、事事讲安全,一定要安全实习。

5.指导教师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将学生分组下放到班组及其轮换管理工作,并随时出要求及注意事项。

三、生产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写实习日记,定时交实习教师检查,在实习日记中,记录每天主要的资料收集情况、讲座内容、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及提出的问题,画出必要的图纸。

实习结束时,学生每人必须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它是学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的完成情况,实习内

容及收获、体会、建议等书面材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实习报告参照实习报告提纲编写,在实习时期内按质按量完成。

要求用统一的实习报告用纸书写,资料要准确,图表清晰,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要求装订成册,封面注明:报告名称,实习地点,实习日期,学生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名。要有目录,正文,正文要有页码,图和表格要有编号和图名、表名。

四、生产实习报告提纲

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地点、时间及过程等。

第一章矿井概况

1.矿井地理位置,交通条件;

2.地形及气候条件;

3.矿井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条件;

4.煤的品种、用途;煤的硬度,容重;煤的含瓦斯性及沼气等级;煤的自燃性及发火期等。

本章要求的图表

1.矿井交通位置示意图

2.地质综合柱状图;

3.煤层埋藏特征表。

第二章井田境界、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1.井田边界确定的依据;

2.矿井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

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与现状;

本章要求绘制井田境界关系示意图。

第三章井田开拓

1.井田开拓方式

(1)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通风方式;

(2)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划分、位置与数目;

(3)开采水平的布置: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及主要石门等的位置和数目;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峒室;矿井延深方式等;

(4)采区的划分及开采程序

2.矿井生产布局

(1)矿井同时生产的开采水平数目及采区数;

(2)矿井回采工作面的数目与位置。

矿井的三量可采期;采掘工作面的配备;实现采掘关系平衡的有关指标。

本章要求有井田开拓平面图及剖面图

第四章采煤方法

1.采煤方法的选择

2.采区巷道布置及要素

(1)采区上(下)山、区段平巷的位置及数目;

(2)采区上、中及下部车场的形式;

(3)采区尺寸、煤柱尺寸、工作面长度及工作面月推进度等。

(4)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面数目及备用工作面情况。

3.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1)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配备、型号、能力、有关参数及数目;

(2)回采工作面工艺方式;

(3)劳动组织及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4.采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1)采区内各类巷道的断面形状,规格及支护方式;

(2)巷道的掘进顺序、掘进月进度、掘进出煤率、万吨掘进率及采掘比;

(3)采区内回采工作面的接替顺序及掘进工作面数目及位置。

本章要求的图表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及剖面图;

(2)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4)工人出勤及劳动组织表;

(5)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五章井巷工程

1.岩石巷道施工

(1)巷道断面的确定:断面形式、净宽、净高、支护方式的确定;

(2)一次成巷与作业方式的选择;

(3)巷道钻眼爆破作业:爆破参数的确定,有炮眼深度、炮眼直径、炮眼数目及炸药消耗量;掘进工作面炮眼布置,有掏槽方式及布置 ,周边眼布置及光面爆破,底眼布置及抛掷爆破;在钻眼作业中如何保证钻眼质量及如何适应快速掘进施工;装药、联线及爆破网络;巷道掘进的通风方法与降尘措施。

(4)装岩与调车:装岩机类型及生产能力的选择;调车与转载(指调车器具、调车方式与转载设备),要求有调车平面布置图;如何提高装岩机的生产效率。

(5)支护方式:巷道支护以锚喷支护为主,特别指出的是必须把光面爆破锚喷支护看作一套整体,否则单是锚喷支护其优越性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其中,包括施工机具的选择,搅拌喷射设备布置方式,喷射参数的正确选择。

(6)劳动组织。

(7)主要技术安全措施。

2.其它井巷施工

(1)砌碹巷道施工工艺简况;

(2)交岔点断面变化情况与道岔关系;

(3)采区巷道断面形式及支护方式特点;

(4)视条件参观立井、斜井(特别是皮带机斜井)断面布置。

3.掘进支护施工机具的构造、动作原理、工作方法等。

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1.了解矿井通风系统、通风设备、通风构筑物、扇风机、反风装置和通风技术管理。

2.掌握测定风量、瓦斯、相对湿度的方法;

3.了解瓦斯、煤尘、煤矿火灾的有关内容。

4.参观矿山救护队、了解煤矿救护的有关内容。

第七章井下运输与提升

1.运输系统:由回采工作面到井底车场运输系统的叙述;

2.运输方式:各运输环节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型号;

3.矿井提升方式:提升方式及提升设备型号、能力。

第八章矿井排水及动力供应

1.井下涌水情况:井下最大、最小和正常涌水量;水管直径及数目、扬程高度;水泵型号及数目;水泵电机容量。

2.供电:矿井供电系统;电压系列;井下中央变电所变压器的类型和数量;采区变电所的功率、变压器的类型和数量、各种电缆的截面及牌号;采区变电所的位置;移动变电站概况。

四、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成绩的考核,主要由以下内容:

(一)实习中的表现:即:劳动态度及表现、出勤状况及实习纪律等。

(二)实习报告的质量(包括各个报告的笔记等)。

(三)指导教师的面试。

根据以上内容,全面考核后给定成绩。

成绩以五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

五、生产实习纪律

1.一切活动要在实习队领导下进行,有事请假,不准擅自离开实习矿井和工作岗位;

2.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认真学习下井安全须知,保守国家机密,妥善保存和爱护一切技术资料;

3.尊重老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虚心学习,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按计划完成实习任务;

4.要积极开展文明礼貌活动;

5.凡实习天数不足总实习天数三分之二或下井天数不足规定下井天数的三分之二者,均以不及格论;凡无故擅自离队的按不及格论;三天以内的假期,由实习指导教师审批,三天以上的假期应经系办公室审批,并办理请假手续。

六、其它

(一)实习队长与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实习队长职责

(1)全面负责实习工作:实习之前组织指导修订实习大纲,编制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煤矿,制定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指导、检查实习完成情况;实习结束前进行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返校二周内向教研室做出汇报,实习总结上报学院备案。

(2)听取现场技术人员及矿上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协调厂校关系。

(3)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队长有思想教育、批评、警告、制止停止学习的决定权,对违反纪律,工作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队长有批评,直至停止其指导工作的决定权(停止工作期间,不计算教学工作量)。

(4)队长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接受工厂、教师、学生的全面监督,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共同协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指导教师职责

(1)执行实习大纲,实习计划,提前认真准备,完成实习队工作任务。

(2)实习前指导学生进行思想、组织、物质准备工作。

(3)实习期间,带领、指导学生实习,引导学生深入向实际学习;检查实习日记;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实习效果,掌握实习进度,进行日常考核;组织专题技术讨论,进行现场直观教学活动;协助队长组织技术报告,讲座等。

(4)实习结束前协助队长进行成绩考核,搞好实习总结。

(5)实习结束后,审阅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写出简要评语。(返校一周内完成)

(6)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参考资料

《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地下开采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煤矿开采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井巷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矿山供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运输与提升》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1.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有序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 3.系统学原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创造思维原理、验证性原理、反馈原理 4.系统工程是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技巧等的总称,它是以实现系统最优化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5.三维结构图:①时间维。对一个具体工程,从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程序可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转和更新七个阶段。②逻辑维。对一个大型项目可分为明确目的、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组合系统分析、最优化、作出决定和制定方案七个步骤。③知识维。系统工程需使用各种专业知识,霍尔把这些知识分成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把这些专业知识成为知识维。 6.安全与危险:①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它是一种使伤害或损害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状态。安全程度用安全性指标来衡量。②危险,是指存在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能力的状态。③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7.安全标准:①安全是一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评定状态是否安全需要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通过与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达到人们所期盼的安全程度。我们把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标准。②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危险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安全标准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危险度③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8.安全系统工程是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运用先进的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综合集成的安全防控系统并使之持续有效运行。 9.安全系统工程的任务:(1)危险源辨识(2)分析、预测危险源由触发因素作用而引发事故的类型及后果(3)设计和选用安全措施方案,进行安全决策(4)安全措施和对策的实施(5)对措施效果做出总体评价(6)不断改进,以求最佳措施效果,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10.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任何一个生产系统地都包括三个部分,即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必需的机器设备、厂房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人—机—环境”系统,每一部分就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称为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 11.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①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有五个基本要素和程序:安全目标、可选用方案、系统模式、评价标准、方案选优②系统安全评价: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安全评价往往要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③安全决策与控制: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出现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系统安全决策。 12.安全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首先可进行初步的综合性分析,再进行详细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3)如果对新建、改建的设计或限定目标进行分析,可选用静态的分析方法(包括初步分析和详细分析)。如果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则可选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如程序分析和逻辑分析等。(4)如果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复调整,使之达到较高的安全性水平,可以使用替换分析和逻辑分析等。(5)各种分析方法可以互为补充,使用一种方法也许不能完全分析出系统的危险性,但用其他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的部分。(6)进行分析时并不需要使用所有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特定的环境和资金条件,使分析能够得出正确的评价。 13.安全检查表的特点:①系统化、科学化,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②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结果③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④按照原因事件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⑤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对改进措施的要求,并进行检验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⑦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⑧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对象评价 14.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预先危险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系统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的方法。 15.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①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②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③如果必须使用上述技术路线时,应从工艺上或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事故。 16.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系统功能分解、分析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等级、制订措施、措施实施 17.危险性等级的划分:①1级安全的,不会导致伤害或疾病,系统无损失,可以忽略②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的损坏,但应予排除或控制③3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④4级破坏性的,破坏性的,会造成死亡或系统报废,必须设法消除 18.危险性控制:①直接措施:(1)限制能量或采用安全能源代替危险能源。如限速装置、低电压设备、安全设备,限制生产能量等(2)防止能量外泄,如自动温度调节器、保险丝、气体检测器、地面装卸作业、锐利工具等(3)防止能量散逸,如放射性物质的铅储器、绝缘材料、安全带等。②间接措施:(1)在能量的放出路线上和放出的时间上采取措施,如排尘装置、安全禁止标志、防护性接地、安全连锁装置等(2)能量放出缓冲装置,如爆炸板、安全阀、保险带、冲击吸收装置等(3)在能量源上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护罩、喷水灭火装置、禁入栅栏、防火墙等 (4)在能量和人与物之间设立防护措施,如玻璃视镜、 过滤器、防噪声装置等(5)对人体采取防护措施,如防 尘眼镜、安全靴、头盔、手套、呼吸器、防护用具等(6) 提高耐受能力,选用适应性强的人和耐久性材料(7)降 低损害程度的措施,如紧急冲浴设备、配置低放射线、救 援活动和急救治疗等。 19.故障是指系统或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在规定是时间和 条件内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 的状态 20.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的步骤:①调查情况收集资料② 危险源初步辨识③故障类型、影响、组成因素分析④故障 危险程度、发生概率、分析⑤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⑥按故 障危险程度与概率大小,分先后次序,轻重缓急地逐项采 取预防措施 21.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 系统中工艺过程的状态参数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 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22.鱼刺图法的步骤可以概括为:针对结果,分析原因; 先主后次,层层深入 23.事件树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用逻辑推理的 方法,设想事故发展过程;进而根据这一过程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其实质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 24.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 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 作图分析法。 25.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4)确定目标(5)调查原因事件(6) 绘制事故树(7)定性分析(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9) 分析比较(10)定量分析(11)制定安全对策 26.最小割集是指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 本事件的集合 27.最小径集是指凡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 基本事件的集合 28.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1)最 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求出最小割集可以掌握事故发 生的各种可能,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提供方便(2)最 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求出最小径集我们可以知道, 要使事故不发生,有几种可能方案(3)最小割集能直观 地、概略地告诉人们,哪种事故模式最危险,哪种稍次, 哪种可以忽略(4)利用最小径集可以经济地、有效地选 择采用预防事故的方案(5)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可 以直接排出结构重要度顺序(6)利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 集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定量分析。 29.用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①频率: 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不等时,基本事件少的割集中 的基本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 度大②频数:当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个数相等时,重复在 各最小割集中出现的基本事件比只在一个最小割集中出 现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重复次数多的比重复次数少 的结构重要度大③看频率又看频数:在基本事件少的最小 割集中出现次数少的事件比基本事件多的最小割集中出 现次数多的相比较一般前者大于后者 30.三中重要度系数中,结构重要度系数从事故树结构上 反映进本事件的重要程度;概率重要度系数反映基本事件 概率的增减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影响的敏感度;临界重要 度系数从敏感度和自身发生概率大小双重角度反映基本 事件的重要程度。其中,结构重要度系数反映了某一基本 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而临界重要度系数从结 构和概率上反映了改善某一基本事件的难易程度,概率重 要度系数则起着一种过渡作用,是计算两种重要度系数的 基础 31.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 量变到质变原理。①相关性原理: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 要恰当地分析和处理系统内外因素、各层次之间的联系 (相关性),以达到强化整体效应的目的。一个系统,其 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 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②类推原理:类比推理是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 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③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 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 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惯性。④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 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32.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格雷厄姆和金 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 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 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式(4-2)来表示,则为: D=L·E·C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3.安全决策是通过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的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 规律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 34.系统安全预测就要预测造成事故后果的许多前级事 件,包括起因事件、过程事件和情况变化;随着生产的发 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预测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危 险、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预测未来的安全 生产面貌及应采取的安全对策。 35.系统安全预测同其他预测方法一样,遵循如下的基本 原理:(1)系统原则(2)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3)惯性 原理 36.安全决策过程:(1)确定目标:从大安全观出发,安 全决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保证人们的生产安全、生活 安全和生存安全。应进一步界定、分解和量化。生产安全 是一个总目标,它可以分解为预防事故发生,消除职业病 和改善劳动条件(2)确定决策方案:拟出几个可供选择的 方案。将达不到目标基本要求的方案舍弃掉,然后对各个 方案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方案也称为备选决策提案。 备选决策提案做进一步的慎重研究。(3)潜在问题或后果 分析:“假如采用这个方案,将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假 如采用这个方案,可能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和错误?”① 人身安全方面②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③人的行为方面(4) 实施与反馈: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规划、落实实施机构、 人员职责,并及时检查与反馈实施情况,使决策方案在实 施过程中趋于完善并达到预期效果。 37.决策树是风险决策的基本方法之一。决策树分析方法 又称概率分析决策方法。决策树法是一种演绎性方法,即 是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法。 38.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成败关键:(1)对分析研究 所依据的制造过程图表及有关数据把握的正确性(2)小 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洞察能力(3)小组成员运用此方法 帮助其想象动作偏离、原因和后果的透视能力(4)小组 成员具备事故严重性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已指出的危害, 在评估其严重性之时能对危害可能引起的严重性大小,具 有衡量其轻重之能力。 39.安全系统工程的静态构架,由抽象到具体,分别由4 个层次所构成: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工 程 40.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手段:首先,在系统的研发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要求设置安全工程系统管理计划。从理论上 说,在产品最初的构想阶段,安全因素就应该被充分的考 虑到。其次,安全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保证系统安全: 安全设计、安全预警、安全生产、安全训练 41.事故树分析法的特点:(1)结果:系统可能发生的事 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2)原因:可能是其 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 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 基本原因事件。(3)优点: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 果关系。 42.事件分为事故事件和成功事件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试卷一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 1. 最高温度 2. PVm/(RT) 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程度 1 3. 绝热可逆或循环过程 4. -726.6KJ.mol-1 5. 3.16Kpa 6. PB=KxX B 稀溶液中的溶质 7. 混合前后分子的受力情况不变 8. ..()c T P n B V n ?? 9. A B a b y z Y Z μ+μ=μ+μ 10. ()()ln B P pg g RT P θB B μ=μ+ 11. = > > 12. 降温 加压 13. 纯物质的g s g 14. 浓度较低时,随浓度增大而增大;达一定浓度后,又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15. 1.9V 0.5V 二.证:(1)设 S=f(P,V),则有 ( )()()()()()(),()1()()V p V V P P V V P V p V P V P S S dS dP dV P V S T S T dp dV T P T V Q dS T C C S S T T T T C C T T dS dP dV T P T V δ??=+??????=+????=??==????= +??据得代入式得 (2)对于理想气体,PV=nRT

22 ()()ln ln V P T V T P nR P u T P T V nR V Cv T Cp T dS dP dV T P T V Cvd p Cpd V ??Ω==???==?∴=+=+得证。 三.解:1mol 理想气体, Cp m=52R Cv,m=32 R 1 1222(298)100298()(/2)m P P S S K n J K K P T P θ θθθ-==?=????????→(1)绝热可逆()外恒定绝热 (1)绝热可逆膨胀 1 21111221115/315/32120,0,1005,3()298()225.8/2 Q S S S J K P T P T P P T T K K P P γγ γθγθγ-----=?===?== ===据得 21,212 ,21,21121(ln ln 0)3()1(225.8298)900.42 5()1(225.8298)1500.72 ()[1500.7100(225.8298)]5719.3p m v m p m T P S nC nR T T P W U nC T T R J J H nC T T R J J G H S T T J J ?=+==?=-=?-=-?=-=?-=-?=?--=--?-=或据求

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h1022 课程名称:专业实训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总学时:45学时 总学分: 1.5 学分 先修课程:混凝土学、建筑功能材料 后续课程:无 课程简介: 专业实训是建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平台上,是一门涵盖建筑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学的学科,它具有涉及学科范围广,涵盖知识面多,应用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加强学校的本科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科学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选用教材: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伍洪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周永强、吴泽、孙国忠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2002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曲远方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课程总目标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安全制度,树立良好的学风,使学生了解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性及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认真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并加以分析,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材料基本性质实验(3学时) 通过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的测定,可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从而了解材料的构造特征。由于材料构造特征是决定材料强度、吸水率、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导热性及吸声等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对于掌握材料的特性和使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2水泥特性实验(10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水泥的基本性质,包括水泥的细度检验、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测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检验。粉体粒度粒形分析(2学时) 3. 混凝土用砂石性能实验(3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砂石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测定方法,砂石筛分实验方法。 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10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及混凝土的配制,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检验、混凝土拌合物密度测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 5. 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超声波法,回弹法等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 6.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2学时)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自考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学校要求,我到同煤集团同安煤业毕业实习,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通过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规范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将在四台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 一、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1、矿井位置及交通 大同煤矿集团同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约13km处的梁家庄乡高家坡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梁家庄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42′28”~111°45′25” 北纬:38°10′35”~ 38°11′59” 井田西部有规划中的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的干线公路(井田内娄烦—岚县段现为217省道)通过,西北距209国道岚县站约11km,距太—古—岚铁路岚县站约11km。由井田向北可至岚县县城、岢岚县、忻州市及大同市,向东南可至娄烦县、古交市、太原市,向西南可至吕梁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势及河流 同安井田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山脉与芦芽山南端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除井田西部零星出露基岩外,均为黄土覆盖,地貌类型以黄土梁、峁为主。现代冲沟与黄土梁呈相

间排列格局,黄土梁顶面起伏和缓,走向近南北,冲沟呈树枝状展布,坡面陡立,中下部见红土出露。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之前卯,海拔标高1390.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194.8m,最大相对高差195.6m。 本区地表水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之岚河支流。井田内沟谷均属季节性冲沟,平时干涸无水,沟谷宽100—200m、纵坡降0.062,沟底比较平坦,由于降水量偏少,地形坡度大,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的洪流,雨季汇聚各冲沟洪水,由南向北排出井田,汇入井田外东北部的岚河干流。 岚河属常年性河流,发源于岚县西白龙山,全长25Km,在娄烦县静游镇汇入汾河水库,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尤其是雨季,山洪汇集,水势很大,干旱时流量甚小,历年平均流量2.82m3/s。 3、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寒冷,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8.0℃,最低气温为-29.2℃、最高气温为38.9℃,1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16.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1.8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7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9.1mm,8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7mm,1月份年降水量最少,只有115mm。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02.3mm,一般最大蒸发量出现在5、6月份,最小蒸发量出现在1月份。初霜冻出现在每年11月上旬,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解冻,冻土厚度一般为1.17m 左右,最大可达1.46m,全年无霜期约189天,最大积雪厚度0.62m。本区盛行西北季风,沙尘瀑时有发生,有风时间占全年的70%,春、冬季节风力最大,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16m/s。 据山西省地震局1982年编制的《全省地震分布及破坏性地震(烈度大于Ⅶ度)预测图》显示,本区处于大同~太原~临汾地震活动带的北部中段。历史上有纪录的五级以上地震20多次,小震时有发生。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显示,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4、区域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层 宁武煤田的基底为一套古老的变质岩系,地层沉积总厚达2600-3500m以上,沉积中心位于煤田中南部宁武—静乐一带,地层厚度在3500m以上,而北部井坪-朔县一带仅几百米。中心出露最新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向周围依次为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元古界及太古界五台群。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在南部静乐盆地及北部朔县平原区堆积厚度达200m 以上,详见表1-4-1。

《合唱表演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doc

《合唱表演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全校性公选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与基本 训练方法。切实提高演唱多声部歌曲及音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和音乐思维能 力,使自己有一个音乐的耳朵,通过有感情的歌唱,使同学们真正感受合唱声音的魅力,感受合作的美好,陶冶情操,增进团结,开阔音乐视野,使自己的身心 得到健康的发展,通过这种手段来提升大学生人格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达到塑造 大学生人格美的目的。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合唱艺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知识理论,了解多声音乐演唱的音律、音准、节奏、声部个性的统一平衡,音乐情感表现的律动变 化也基本手法,合唱声音训练、中外合唱发展史等合唱理论知识,使得他们对合唱产生一个真切的认知,对合唱的声音有一个正确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歌 唱能力及声部协调能力,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歌唱状态去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提高他们的歌唱兴趣,培养具有一定的合唱表演能力,进而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的 内容与品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合唱理论与表演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表演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单声部、多声部、传统与现代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非音乐专业的一门公选课,学生通过教务系统进行选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觉和嗓音条件的学生。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合唱与指挥》——于捷陈娟娟主编 2、参考书:《中国合唱歌曲选》——胡德风主编 课程进度表 八、 第一学期

太原理工大学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实验项目:《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实验地点:行逸楼B114 专业班级:软件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孟东霞 2015年11月4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完成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中的主要步骤,并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关应用软件,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规范,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完成,自选题目,班内题目不重复,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纸质版(A4)在课程结束后二周上内提交(12周)。 三、实验主要设备:台式或笔记本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 选题及项目背景 美食评价系统 背景: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评论越来越随意,希望可以规范化的进行。 2 定义 美食评价系统为用户提供美食指导和参考。任何人都可注册为会员,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收藏的餐厅以及口味爱好。会员可以收藏餐馆,浏览餐馆信息以及其他会员的评价。餐厅必须向管理人员提出注册并审核通过后才能显示。管理人员需到工商局和餐厅具体审查后才能通过。会员可以提供来自餐馆提供的小票在次日来对用餐进行评价,一张小票仅可提供一次评价。餐馆则提供当日用餐小票记录给管理人员,用以核对用户提供的小票是否正确,然后系统则会审核评价有无不良信息,审核通过发布在餐厅信息上,并根据会员评价次数对给会员评星(1-5)。个人信息和餐馆信息可被所有人访问,管理员信息只能管理员访问。 3 参考资料 1.GB8567-88 《计算机软件产品文件编制规范》 2.GB/T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3.GB 1526—89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4.GB8566-88 《软件开发规范》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运城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采矿1206班 姓名陈集峰 学号2012002888 指导教师刘正和 实习地点山西省运城市 日期2016年4月

目录 1.实习目的 (1) 2.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 (1) 3.实习内容 (1) 3.1地面实习 (1) 3.1.1副斜井及副斜井绞车房 (1) 3.1.2 主通风机 (1) 3.1.3 副立井 (2) 3.1.4 调度指挥中心 (3) 3.2. 井下实习 (3) 3.2.1 主斜井 (3) 3.2.2 胶带运输系统 (4) 3.2.3 综采工作面 (4) 3.2.4 回风大巷 (5) 3.3 主要地质现象 (5) 3.3.1 河流冲刷带(后生冲蚀) (5) 3.3.2 陷落柱 (5) 3.3.3 煤层分叉、合并及尖灭 (6) 3.3.4 火成岩侵入 (6)

3.3.5 断裂构造 (6) 3.3.6 褶皱构造 (7) 4.实习心得体会 (8)

1.实习目的 此次对教学矿井的实习,通过观看教学矿井宣传片,了解教学矿井的总体概况,参观煤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并深入地下参观井巷掘进,煤炭回采,矿井通风,煤矿机械,煤矿供电,煤矿支护,煤矿防治水,瓦斯抽放及地质编录等各环节的真实面貌,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系统化,进一步理解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了解矿井设备和基本工作,学会观测巷道煤岩产状,能判断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对岩巷中沉积岩的观测与描述,能熟练使用地质罗盘等。熟悉井下的一套完整化生产系统流水线,具备采矿工程的基本素养,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为服务矿山作业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时间及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2016年4月5日~10日 实习地点:山西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3.实习内容 3.1地面实习 此次地面实习,主要包括看教学矿井宣传片,了解教学矿井的总体概况,参观煤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参观副斜井绞车房,副立井绞车房,空压机房,主通风机房,回风立井等。 3.1.1副斜井及副斜井绞车房 副井是相对主井而言的,在地下采矿 作业的巷道布置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设 置有主井和副井两种井筒,主井主要是提 升矿石为主,而副井则是提升和下放人员 、材料、废石为主。与地面直接相通的倾 斜巷道,其作用与立井和平硐相同。不与 地面直接相通的斜井称为暗斜井,其作用 与暗立井相同。

安检实训教学大纲

《安检》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安检课程编 号: 总学时:32课时总学 分: 适用专业:民航服务开设时 间: 第四学期 主撰人:韦宏亮审核 人: 黄吉萍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安检服务是民航服务专业安检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 2、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检查证件的程序与方法;掌握人身检查的要领和程序和方法;掌握物品检查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安检服务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安检相关技能,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安检的岗位工作需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民航安检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中国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2)熟悉有效证件的种类; 3)了解人身检查的岗位设置与职责; 4)明确物品检查的范围和禁止携带的物品种类; 5)了解飞机与隔离区监护知识。 三、实训项目与类型

序号实训 项目 学 时 实训性质备注 验 证 综合设 计 研究探 索 必 做 选 做 1民航安检知 识基础训练 2√√ 2旅客人身检 查训练 6√√ 3旅客物品检 查训练 6√√4飞机与隔离 区的监护训 练 4√√ 5旅客候机区 的安全监护 训练 4√√ 合计22145 四、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安检门、手持探测器、安检通道、模拟行李物品、模拟飞机、对讲机等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核方法: (1)按时上下实践课,及是否有缺课现象 (2)可根据学生上课提问情况老师自行判断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程度 (3)学生能否在当堂实践课上有创新

(4)实验完成情况 2、成绩评定: (1)按时上下课及不缺席 10分 (2)实践结果评定 70分 (3)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领悟能力 20分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 《民航地勤服务》王建伟主编.中国民航出版社,2010.11

太原理工金工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金工实习报告 导语:金工实习是高等学校工科学生开始接受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我们看看下面的太原理工金工实习报告吧。 三月,在太原理工大学中校区校工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接触了锯、锉、錾、钻、车、铣、刨等7个工种,还简单地了解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每天,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并在6小时的实习时间里,对于各项工种从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在各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意外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顺利的完成了两周的金工实习。 说实话,刚开始去的时候,感觉两周真的很漫长,可时光就是这样,它永远都在和你作对,对于痛苦的时间,它让你感觉无比的漫长,一天就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而欢乐的时光却转眼间就飞逝了,现在回想这三周的工厂之行,我尝到了: 酸--严格的上下班和下班制度; 累--手持锉刀不停地锉呀锉; 辣--高速切削的精彩表演; 更多的甜--亲手制作精美的锤头。 我们去到中校区,第一周学习的是冷加工,首先是冷加工里的钳工,钳工是以手工工作为主的加工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

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人们常说:十年的好车工,一辈子当不了一个好钳工,由此可见,钳工技术的深奥,但是钳工应用的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适应性强,能完成某些车床加工所不便或难于进行的工作。因此,目前某些机械加工和修理工作中,钳工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第一天,钳工的师傅们给我们介绍了钳工的主要设备,让我们认识到了钳台、虎钳、划线平台、钻床以及各种量具、划线工具。机加工首先是要安装刀具,安装刀具应该注意的是: 1)刀尖对准尾座顶尖,确保刀尖与车轴线等高。刀杆应该与工作轴线垂直。 2)刀头伸出长度小于刀具厚度的两倍,防止车削时振动。 3)刀具应该垫好、放正、夹牢。 4)装好工件和刀具后,检查加工极限位置是否干涉、碰撞。 5)拆卸刀具和切削加工时,切记先锁紧方刀架。安装完刀并对好刀后,就开始进行车削加工了。 车端面的时候,应当检查车刀、方刀架及床鞍锁紧在床身上,用小滑板调整背吃刀量,以免端面出现外凸内凹的情况。由于在端面上,由外至中心直径逐渐减小,切削速度也逐渐减小,粗糙度值较大。所以最好由中心向外切削。 最后,便是将工件进行切断了。切断工件一般要注意的是: 1)工件一般装夹于卡盘上,切断处尽量靠近卡盘 2)安装时,刀尖与工件轴心线等高,经免切断处剩有凸台,

(完整word版)太原理工大学期末试卷1_物理化学

考试类型: 太原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一) 试卷A 适用专业: 考试日期: 时间: 120 分钟 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临界温度是气体能够液化的 ,超过此温度无论加多大压力均不能使气体液化。 2.压缩因子Z 的定义为Z = ,Z 的大小反映出 ; 对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Z = 。 3.使一过程的?S = 0,应满足的条件是 。 4.25℃时,1 mol CH 3OH(l) 在等容条件下完全燃烧放热725.4 kJ ,则25℃时CH 3OH(l) 的标准 摩尔燃烧焓 ?c H = 。 5.25℃时水的蒸气压力为3.17 kPa ,若有一个甘油水溶液中甘油的摩尔分数为0.002(甘油为 不挥发性溶质),则溶液的蒸气压力为 。 6.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之一为???????????????;其适用条件为 。 7.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微观模是 。 8.多组分均相系统中,组分B 的偏摩尔体积定义为V B ===def ????? ??????。 9.已知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aA+bB == yY+zZ ,则该反应的平衡条件若用化学势 ???????????。 10.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B 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 11.1mol 水在101325Pa 、100℃下向真空蒸发为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则该过程的 ΔG 0,?S 0,?H 0。(选填>,= 或< ) 12.反应 2NO(g) + O 2(g) == 2NO 2(g) 是放热的, 当反应在某温度、压力下达平衡时,若使平衡 向右移动。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或 。 13.方程2 ln RT H dT p d m ?=可适用于 。 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15.设阳极和阴极的超电势均为0.7V ,电极的平衡电极电势均为1.20V ,则阳极电势为 ,阴极电势为 。

实训课程教学大纲4.2

《数控编程与实训》实训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控特别是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及数控机床的体系结构,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学习结束后需通过相关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的考核。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了解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 2、掌握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及数控机床的有关概念; 3、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 4、熟悉数控铣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 5、具备加工中心机床的有关知识 6、熟悉相关的CAM软件并用于加工的实际。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1、能熟练地用于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 2、对于车、铣床,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其操作时间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范围内; 3、能熟练地加工中心机床进行编程和操作; 4、能实现CAM程序与数控系统的顺利连接。 (三)素质结构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初步掌握普通机床的结构设计和加工操作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学习时要求学生已进行或正在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与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有:《数控加工实训》和《数控自动编程》,《数控加工实训》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高级层次,以本课程为基础,通过实训教学强化本课程的教学;《数控自动编程》与本课程联系紧密,本课程重在数控技术基础和手工编程,而《数控自动编程》单纯于计算机自动编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太原理工大学数电逻辑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课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张博 ……………………………………装………………………………………订…………………………………………线……………………………………… …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四路彩灯显示系统 一、设计目的 ⑴熟悉常用中规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⑵掌握计数、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⑶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典型应用和调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4路彩灯控制器,要求: 开机后可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演示。 ⑴开机后可自动从初始状态按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演示。 ⑵彩灯花形又3个节拍组成。 第一节拍:逐次渐亮,灯亮时间1S,共用4S。 第二节拍;4路彩灯按逆序渐灭,也需4S。 第三节拍;4路彩灯同时亮0.5S,然后同时变暗0.5S,要进行4次,所需时间也为4S,3个节拍完成一个循环。 ⑶彩灯用发光二级管(LED)模拟。 三、设计仪器与器件 ⑴数字电路实验箱。 ⑵器件:74LS04、74LS08、74LS10、74LS32(两片)、74LS161、74LS194

分析以上设计任务,该控制系统完成如图1所示的控制流程,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1:四路彩灯控制流程图 图2:四路彩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1)74LS161的功能表 74LS194的功能表

(2)根据电路图 根据74LS161的功能表310Q Q Q LD ??= 所以只要1=LD ,则芯片一直运行记数功能,132M Q Q =+,10M M = ,所以01=M 时,10=M 实现右移,10=Q 当11=M 时,00=M ,实现左移,03=Q 设161的输出分别为,0Q 1Q 2Q 3Q ,194的输出分别为A Q B Q C Q D Q 输出:n n A n A Q CP Q Q 31?↑+=+,n n B n B Q CP Q Q 3 1?↑+=+ n n C n C Q CP Q Q 31?↑+=+,n n D n D Q CP Q Q 3 1?↑+=+ 3Q 为1时,与CP 脉冲经过与门,随着CP 脉冲的变换,与门输出结果发生变 换,8种情况,即明暗各变换4次。 (3)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状态转移图

《教育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学分:156学时 / 6学分 课程类别:集中进行的实践环节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育实习是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良好途经,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小学、与教师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实习的基本任务是 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加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2.完成学校布置的教育教学实习任务,培养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够按照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上好各科实习课,学会做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和组织课外活动,并学会与学生家庭联系。 3.在课堂教学实践和班队工作实践中加强反思,并以反思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以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之发展。 4.全面检查本专业的教育和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教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积累教育实习管理经验。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教育实习,了解实习单位(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现状、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了解实习单位(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实习单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能够熟悉学科教学的流程,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实践研读教材,备课,组织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正确进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通过教育实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毕业实习期间,实习生要虚心向实习单位的领导、老师学习、求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爱学生,及时沟通,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习内容及进程安排 实习内容均是到各级学校临时承担学科课程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各实习阶段的任务如下: (一)实习准备阶段 按实习年级分实习训练小组,每组6-8人,选出组长,与实习校联系,并各自进行试讲训练。 于实习前一周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由系主任做动员报告,实训教研室具体部署实习任务。之后各带队老师与组员见面并安排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