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高中生的读书笔记5篇

西厢记高中生的读书笔记5篇《西厢记》里的红娘形象也相当突出,她本受崔夫人之命,去监视小姐的一举一动,结果却成了帮助小姐追求自由爱情的好帮手。
她聪明机灵,有智有谋,周旋在张生和崔夫人之间,每每都会将强横的崔夫人逼得无言以对,说她是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军师,一点儿都不为过。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供大家参考。
西厢记高中生的读书笔记范文(1)“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这是《西厢记》里的一句名诗。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
这部作品实际上来源于唐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唐元稹作)。
传奇者,浪漫爱情故事。
元朝是中国剧本创作的一个高峰时期。
除了王实甫外,杰出的剧作家还有关汉卿,其代表作《窦娥冤》经久不衰。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其余为《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剧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生死恋情历来为人们传颂。
《莺莺传》本是以悲剧收尾,但在王实甫手下,张生(字君瑞)和崔莺莺却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生出身于上层阶级,父亲是礼部尚书,但因病早逝,从此,家道没落。
于是,前往投靠其父亲曾援助的同窗杜確,因为他镇守边疆,掌控十万大军。
张生想从那里谋个一官半职。
崔莺莺出身其实更优越。
父亲是相国,但也在她幼时早逝。
一家人只好举家迁移至浦东(今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
张生爱游山玩水,所以有一日特地去浦东普救寺游玩。
因为有缘,所以那天,崔莺莺及侍女红娘也碰巧去该寺上香(普救寺是崔相国生前主持捐建的),两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
迫于封建礼教,张生以读书为名,寄居于普救寺的西厢,希冀每天多望崔莺莺一眼。
后来,当地的地头蛇孙飞虎得知崔莺莺貌若天仙后,欲用其五万大军趁崔家上香的机会去普救寺“抢劫”。
无奈,崔夫人提出解围者嫁其女的说法。
值此危难之际,张生接下这一“光荣的任务”。
他派一和尚送信给杜確,最终在他的帮助下,压退了孙飞虎。
但是,“却道妇人心易变”,崔夫人瞧不起张生,嫌弃他无名无财,便生出返悔之心,因为有损名门。
《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读书笔记《<西厢记>读书笔记》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寻得了一本经典之作——《西厢记》。
起初,只是被它的名声所吸引,想着既然被传颂了这么久,定有其独特之处。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才发现这简直是一场奇妙的文学之旅。
《西厢记》里的人物,那叫一个鲜活。
崔莺莺,这位大家闺秀,既有矜持的一面,又有着为爱情勇敢抗争的劲儿。
张生呢,虽是个书生,却傻得可爱,为了爱情啥都敢做。
还有红娘,这个机灵的小丫头,在崔莺莺和张生之间跑来跑去,传递消息,促成好事,让人忍不住喜欢。
记得有一回,崔莺莺在花园中赏花,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
她身着一袭粉色的长裙,裙摆随风飘动,那姿态真是美极了。
她轻蹙眉头,眼中似有无限的忧愁。
这时候的她,心里正想着张生,想着他们之间那艰难的爱情。
她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轻轻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花开花落,如同我的心事,不知何时才能有个结果。
”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迷茫,让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纠结和不安。
再说张生,他为了见崔莺莺一面,那可是想尽了办法。
有一次,他偷偷躲在崔莺莺家的花园墙角,等着崔莺莺出现。
等了好久好久,腿都麻了,蚊子也在他身上咬了好几个包。
可当他终于看到崔莺莺的身影时,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那种急切又小心翼翼的样子,真让人觉得又好笑又心疼。
还有那红娘,每次她给张生和崔莺莺传递消息时,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刺激的冒险。
有一回,她差点被崔夫人发现,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她一边拍着胸口,一边小声嘀咕:“哎呀呀,可吓死我了,要是被夫人发现,那可就糟了。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坚定地要帮助张生和崔莺莺。
在《西厢记》里,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是一种勇敢的追求和坚守。
崔莺莺和张生面对重重阻碍,没有轻易放弃。
他们的爱情,不是那种一帆风顺的甜蜜,而是充满了曲折和磨难。
但也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的爱情变得更加珍贵和坚定。
书中的文字,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词句,反而都是通俗易懂,却又充满韵味。
西厢记读书笔记15篇

西厢记读书笔记15篇西厢记读书笔记1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颠倒了多少风流文人!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是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编写的,但它的根本基础是唐代诗人元稹(元微之)的《会真记》。
据说王实甫写至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千古名句时,已是力竭心枯,呕血而死。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神奇璀璨,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作者用着如珠似玉的语言不着痕迹地将环境,人物,感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剧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词:“{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燕晋隘幽燕。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
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剑乍离弦。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当然也有绮丽婉转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
绎台高,金荷小,银镇尤灿。
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接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般的气氛。
读来余香萦绕。
而在剧中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写依然笼罩着诗般的气氛。
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其语言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离愁别绪的特有表现手法来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种诗意的浅浅哀愁和无奈的色调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苦的。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更表现在该作品语言的文采性。
西厢记可谓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这些绝妙好词在剧中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
西厢记读书笔记2《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的名著,有人把它和《红楼梦》一起提及。
西厢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西厢记读书笔记(精选10篇)西厢记读书笔记篇1今年春天,借着适宜的气候,读了几本书。
同时也趁着明媚的阳光出去疯玩了一个春天。
所以把读后感一拖再拖。
《西厢记》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邂逅,一见钟情,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西厢记》是部浪漫的爱恋书。
我很羡慕书中的崔莺莺。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婚姻缔结的基础应当是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而不在于门第的高低、财产的多寡、权势的大小、容貌的丑俊、才情的敏拙。
可见,它所表达的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层的呼声,而是世世代代人的理想和愿望。
读《西厢记》,有感于莺莺与张生的真挚爱情,欣赏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勇气;有感于红娘的聪明机智,敬佩她的胆识和智慧。
《西厢》剧情布置巧妙,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
以很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使得她格外动人:以眼游幸,满口余香。
“……频祝愿: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
谢天神,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
”“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这一祝愿是在大团圆喜庆的气氛中由主角的幸福而推及“普天下”,所以格外令人感动,这一主题也是就几乎成了《西厢记》所独有,从而使后世不知多少才子佳人在咀嚼这句话时,似痴如醉,无限向往!有人说《西厢记》是“天地妙文”。
说“《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
我只是做完了家务而读之,只能是粗读与浅见之。
西厢记读书笔记

中国的元曲与欧洲的歌剧,非洲班图人的皮鼓舞以及波尼里西亚的巫舞祭不同,是糅合了中国和西域的文学作品,既是歌,更是一个从散文,传纪体过渡到小说的中转站。内容严谨详尽,远比欧洲的歌剧如《罗密欧与茱丽叶》,《戒指王》,《十二夜》,《歌剧魅影》来得精细。可知真正的元曲,可以长到数天才能演完,亦可以短至区区一个时辰就结束。元曲兼有细致工笔,亦有言简意深的特徵。而西厢记亦是如此!对於张生与崔莺莺的相知相惜相恋相爱并没有花太多笔墨,但又达到传神的效果。而在两人的感情以至其相恋艰难的情节以及对自由恋爱的诉求却用不少笔墨所述。这亦是元曲比上述三者更能吸引我的缘由!音乐的引入,广义的「说唱」的引入,弥补了语言的局限性给戏剧造成的损失。《西厢记》中「说」与「唱」交叉出现,交相呼应,堪称「说唱」在戏剧中应用的典范:
初见: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娇羞花解语,温顺玉有香。
对诗: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春愁: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际近。
任。
西厢记读书笔记2
读完西厢记,总有一种时代感很接近的感觉。曲中崔莺莺,张珙,红娘等角色一点儿都不像古代人。这些人物的开放程度甚至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元代之所以出现如此开放的角色,应当是元代是外族统治,不太受旧礼教约束的结果吧!同时,这是因为中国在元代已进入传统礼教社会的中叶,年青的男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盲婚哑嫁已经唾弃,并对自由恋爱及婚姻响往不已吧!这份鼓动对身在现代自由社会的我都感到震奋!现今的社会当然比中古时代或近代更为开放和自由,但事实上现今社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排斥姊弟恋,同性恋和「男主外,女主内」,「夫尊妻卑」等保守敏感性强的规条仍是社会的主流。现今社会亦不是完全自由的!婆媳翁婿纠纷,政治婚姻等封建产物亦是屡见不鲜!「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显明的主见下,这些开明的主子翁变得英勇,进取。当中红娘更是一个代表性人物,红娘缔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胜利的奴婢形像。奴婢不再是俯首称臣,任人鱼肉,身不由己,软弱自卑的悲剧人物,红娘一身伶俐,直爽,泼辣,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少女形象完全推翻我心目中弱少无助,孤苦无依的奴婢形像!这种具开创性的人物形像确使人心悸!亦正因为这种划时代的人物风格,才能使西厢记历久而常新!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字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reading not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厢记读书笔记300字西厢记读书笔记3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西厢记读书笔记3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西厢记读书笔记300字(精品5篇)】,供你选择借鉴。
《西厢记》读书笔记

《西厢记》读书笔记《<西厢记>读书笔记》说起《西厢记》,那可真是一部让人陶醉其中的经典之作!读《西厢记》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爱情之旅。
故事里的张生和崔莺莺,他们的爱情那叫一个曲折又动人。
崔莺莺,这位大家闺秀,生得那是花容月貌。
书中描写她出场时,“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边。
”哎呀,光这几句,就能让人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形象。
她的性格也是十分有趣,表面上恪守着封建礼教的种种规矩,心里头却有着一团追求爱情的烈火。
面对张生的追求,她一方面心动不已,另一方面又因为身份和礼教的束缚而犹豫不决。
这种矛盾的心理,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为她揪起心来。
张生呢,一个穷书生,但是才情出众。
他对崔莺莺一见钟情,那股子痴迷劲儿,简直让人觉得又可爱又好笑。
为了能见到莺莺,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什么翻墙啊、装病啊,活脱脱一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傻小子”。
但也正是他的这份执着和勇敢,最终打动了莺莺的芳心。
还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张生在普救寺第一次见到崔莺莺,“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
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 张生这眼睛都看直了,心也跟着飞走了。
他回去之后就茶不思饭不想,满脑子都是莺莺的倩影。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想这张生也太没出息了,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爱情的魔力啊!还有红娘,这个机灵聪慧的小丫鬟,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一会儿帮着张生传信,一会儿又要瞒着老夫人,忙得是不亦乐乎。
她的嘴巴也是厉害得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把那些个封建礼教批判得是体无完肤。
我特别喜欢她的性格,直爽、泼辣,又充满了正义感。
说到这老夫人,那可真是个顽固不化的封建家长。
她一心只想着门当户对,根本不顾及莺莺的感受。
明明之前答应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后来又出尔反尔,差点就拆散了这对有情人。
西厢记读书笔记4篇_读书笔记_

西厢记读书笔记4篇人们谈起文学中的经典爱情,就不得不说梁祝、罗密欧与茱莉亚、牡丹亭和西厢记了。
而《西厢记》作为反封建礼教的代表,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谈起古人的爱情观,今人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古板”“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诚然,封建传统中礼教的力量之大是不容反抗的,我国古代多少痴男怨女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扼杀,只得饮恨终生含恨而终。
但《西厢记》让我们耳目一新,精神一震。
张生与崔莺莺相遇,相会,相恋,相爱,一波三折,最终越过那堵封建礼教之墙,步入婚姻的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我们现代所谓的“屌丝”看到了癞蛤蟆迟到天鹅肉的熹微之光,不得不说《西厢记》是一部很好的书籍。
先来说说张生与崔莺莺的相遇。
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一日,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
一段美丽的爱情就从游玩开始了。
好的爱情都有一个好的开始,悲剧的爱情是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张生很幸运,猜中了结尾。
当然那傻小子的傻气很令今日我辈的羡慕,现在你敢跟街头一不认识的美女要电话号我不奇怪,你要是敢一直跟着人家不被当做变态那我就要拜你为师了。
再来说说相会到相恋的过程。
一天,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傻气又犯了,硬着头皮溜了进去。
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夫人和小姐准备进香了。
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
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
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读书笔记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颠倒了多少风流文人!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是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编写的,但它的根本基础是唐代诗人元稹(元微之)的《会真记》。
据说王实甫写至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千古名句时,已是力竭心枯,呕血而死。
西厢记之境界: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神奇璀璨,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作者用着如珠似玉的语言不着痕迹地将环境,人物,感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剧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词:“{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燕晋隘幽燕。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
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剑乍离弦。
”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当然也有绮丽婉转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
绎台高,金荷小,银镇尤灿。
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接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般的气氛。
读来余香萦绕。
而在剧中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写依然笼罩着诗般的气氛。
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其语言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离愁别绪的特有表现手法来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种诗意的浅浅哀愁和无奈的色调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苦的。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更表现在该作品语言的文采性。
西厢记可谓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这些绝妙好词在剧中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
如第一本第一折张生的唱词:“[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
”便是化用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里化用宋苏东坡词《蝶恋花》中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还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
读完作品后,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部“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大作。
西厢记之爱情:
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的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
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
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尾,我觉的过于通俗化,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才会促使人
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西厢记之精神:
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还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自在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
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