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美国云计算产业百花齐放,孕育出众多千亿美元级别世界巨头与 PS 超过 40 倍的潜力新贵。

1)美国云计算产业在过去十四年间孕育出了众多市值涨幅超过十倍的千亿级别世界巨头,包括开荒者 Amazon、专注于 CRM 云解决方案的 Salesforce、通过转云突破增长瓶颈的 Adobe、云端 HR 管理软件企业 Workday 等等。

2)美国资本市场对云计算在近 10 年间认知不断加深,如 Zoom、Shopify、Okta、Crowdstrike、Snowflake、Zscalar 等高增长潜力新贵 PS 均超过 40 倍。

除了主流 IaaS /SaaS 公司之外,海外基于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成长认知、价值认知及估值极大领先于国内。

1)国内资本市场对云计算的认知主要聚焦在 IaaS 及 SaaS 上,而海外围绕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已诞生出一批超百亿美元级企业,收入与市值在近 1-2 年内大多至少翻倍。

2) 这些企业为 IaaS /SaaS 厂商提供安全、运维、数据交互、实施等服务,在第三方服务过程中也形成了平台和规模优势,PS 通常在 10 倍以上,不乏 Cloudflare、Datadog 等 PS 超过 50 倍的明星企业。五大优势奠定多云方向,国内政务云与诸多大型企业已走向多云。多云具有五大优势:1)成本缩减;2)风险分散;3)避免被单一云服务供

应商绑定;4)实现跨国跨地域业务部署;5)灵活优化企业整体 IT 性能。根据《RightScale 2019 云状态调查》在海外的调查,发现企业会平均使用近 5 种云,受访者表示已经在 3 到 4 种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组合中运行应用程序,总体上,84%的企业采用多云战略。国内多云逐渐兴起,12306、中国电信、广发银行等大型企业已进行多云服务采购,国内 IT 份额较大的政务云也已向云端演进,北京、重庆等地的政务云平台已由多家 CSP 共同中标。多云之下,第三方厂商比 IaaS 厂商本身更适宜做统一服务,并能在客户与合作厂商的更新迭代中形成平台与规模优势。不同 IaaS 厂商具有不同的账户体系、安全机制、虚拟化方式、运维方式等,单一厂商深度绑定的云安全/运维产品无法为整个系统提供完整的维护。同时,安全、运维、数据交互平台等服务都需要从外部深入各 IaaS 厂商内部,任一CSP 都不会让竞争方深入参与。唯有第三方独立厂商能在效果与商业关系上为多云提供有效管理,且在参与诸多客户的更新迭代中形成平台与规模优势。

一、美国云计算产业链:巨头盘踞,百花齐放

美国云计算产业欣欣向荣,孕育出众多涨幅超过10倍的千亿级别世界巨头。起步于2006 年,美国云计算市场起步最早,市场广阔,据 Gartner 数据,2019 年美国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接近 1220 亿美元,且未来 5 年年复合增长

率(CAGR)超过 14%。美国市场发展成熟,至今已有多家云计算企业成长为领军世界的巨头,包括开荒者 Amazon、专注于 CRM 云解决方案的 Salesforce、通过转云突破增长瓶颈的 Adobe、云端 HR 管理软件企业 Workday、一站式电商 SaaS 平台 Shopify 等等,2006 年至今涨幅大多超过十倍,亚马逊、Adobe、ServiceNow 等公司更是涨幅超过了 20 倍。

除了已被主流认知的 IaaS/PaaS/SaaS 厂商外,各衍生细分领域也百花齐放,发展出了众多百亿级别的云相关企业,近年新上市企业普遍在 1-2 年内市值翻 2-4 倍。随着多云的出现,一批服务于云计算企业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应运而生,为 IaaS/PaaS/SaaS 厂商提供安全、运维、咨询、迁移、运维管理等服务,云运维监控企业Datadog、Dynatrace、端点安全厂商 Crowdstrike 等都是个中翘楚,云原生数据仓库厂商 Snowflake 市值更是超过 600 亿美元。这些企业多是年轻创企,上市时间在 2018 年之后,但市值上涨迅速,自上市以来的 1-2 年间市值至少上涨了100%-300%,最高者如 Zscaler,其相对发行价涨幅甚至翻了 8 倍不止。

这些公司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网络安全厂商:基于云有别于传统网络的特性,为各类云端网络构架提供安全防护,例如 Crowdstrike 等。从 2013 年开始,软件即服

务(SaaS)开始得到广泛认同,安全产品被以 SaaS 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云安全服务获得更快的客户积累与收入增长,云安全服务厂商以技术实力和渠道拓展获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欧美网络安全巨头的必争之地。

2) ITOM:即一体化自动化的整体 IT 运维,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软硬件环境、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的持续性,典型代表公司为Servicenow。从 2010 年至今,全球 ITOM 市场不断扩大,2018 年市场规模达到 282.68 亿美元,预计 2019-2021 年间将稳定成长,2022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 392.98 亿美元。

3)数据交互平台:提供跨越多云系统的数据交互服务,代表企业为 Snowflake 等。随着数字化业务的增长,企业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从几个 BP 发展到上百 PB 级别,在多云部署下,企业内部不同云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数据治理难度更上一层楼,数据交互平台厂商基于该痛点应运而生。4)云实施企业:主要为 MSP(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提供云服务相关的咨询、迁移和运维管理,代表企业为埃森哲、Rackspace 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传统MSP 主要是企业用户的 IT 托管服务商,例如 IBM、HP 等。企业开始上云后,转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云端时代的

MSP 转而向客户提供平台选择咨询、系统迁移、多云管理、应用优化等一系列新服务。2017 年,Gartner 首次发布云MSP 魔力象限图,使得 MSP 厂商在云计算领域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二、多云之下,专业化的第三方公司脱颖而出

多云是世界 IT 的主流趋势84%的公司企业与多家云服务提供商(CSP)合作。根据《RightScale 2019云状态调查》,在 2019 年 1 月,Flexera 对广泛的跨组织的 786 名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采用云计算的情况。发现企业会平均使用近 5 种云: 受访者表示已经在 3 到4 种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组合中运行应用程序,还在尝试使用 1.5 种以上的其他云。其中,84%的企业采用多云战略,具有混合策略(结合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企业在 2019 年从2018 年的 51%增长到 58%,而具有多个公有云或多个私有云策略的组织数量略有下降。2018 年,在 IBM 一项调查中,98%的受访公司高管表示将在未来三年中采用多云架构,显示出多云是未来无可置疑的主流趋势。

多云在中国也逐渐兴起,从大型企业到政务云,许多国内重要政企单位都已经采用多云构架。

1、12306、中国电信、申万宏源等众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向多云演进。

1)铁道部的 12306 网站采用的就是多云方案,同时使用阿里云和天翼云为 12306 网站的余票查询系统提供云服务承载,可满足每秒几十万次的并发处理需求,应对海量票务查询需求及数据安全。自 2015 年起,12306 开始与阿里云合作,2016 年 11 月,12306 再度引入了另一家公有云平台,即天翼云,与现有公有云平台建立双活互备机制,共同承担余票查询业务,形成了多云的构架。

2)中国电信已在细分领域应用了多云。根据采招网信息,2020 年 3 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进行了多云交换平台新建项目的招标。2020 年 5 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信网部多云云连接服务项目比选,项目内容为提供通过共享端口接入多家云商公有云资源池内的多客户云资源内网的服务,配合比选人构建多云平台,共同为比选人最终客户提供入云专线服务,配合实现入云专线自动化开通、管理,配合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支撑。

3)申万宏源、广发银行、光大证券等金融企业也对多云管理平台进行了采购,证明其构架已经采用了多云的形式。

2、国内政务云快速发展,从“0 元中标”到行业合作,多云逐渐成为主导方案。在前期的 IaaS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个政务云服务商在招标时甚至愿意大量让利来“跑马圈地”;同时由于政务云从项目制招

标转向服务采购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晰,政务云项目“0 元中标”和“一分钱中标”的情形也逐渐增加。这挤压了政务云服务提供商的盈利空间。2018 年北京市级政务云,根据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发布《2018 年市级政务云(云服务商)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中标企业包括太极股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山云、优刻得五家公司,此外再加上首都信息、浪潮软件、中国联通此前也成功中标,一共 8 家政务云服务商中标。2019 年 9 月底,重庆市进行电子政务云平台招标,10 月底,阿里云、华为、腾讯云紫光云四家云计算平台同时中标,具体的分工方面,重庆市政府与阿里、腾讯都进行了合作协议签署,明确说阿里“助力重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而腾讯则“打造城市文化标签、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本地数字化人才培养”,显示出基建层与服务、应用层的区分。从 0.01 元低价中标厦门市政务云到 5000 万重庆市政务云项目被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紫光云 4 家瓜分,这种行业“偏好”的变化只用了短短 2 年时间。5000 万元的订单让 4 个头部厂商同时中标,也代表着政务云赛道秩序的重新建立。

多云成为主流的原因主要在于:1)缩减成本,2)风险分散,3)避免被单一云服务供应商绑定,4)实现跨国跨地域业务部署,以及 5)灵活优化企业工作负载。多云构架

可以缩减企业在基础构架以及业务运营方面的成本。根据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 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削减成本是受访者所在企业采用多云构架最重要的优势,66%的受访者认为采用多云可以减少运营成本,65%受访者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得构架成本有所下降。由于服务来自多个云供应商,企业本身议价能力有所提升,可以避免被单一供应商扼住喉咙、坐地起价。与此同时,采用多云的方式,企业可以更灵活敏捷地开展业务,带来了人工成本的缩减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例如,多云构架使得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OSRAM)能够随着需求的波动而调整产能,从而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令 IT 人员得以能够专注于创新,最终为欧司朗带来了每年 7%的成本下降。

云服务商故障事件层出不穷,业务部署在单一云服务商中风险过于集中。尽管多家云服务商承诺 99.99%的安全可靠性,但事故仍然不可避免,并且一旦出现就会为其客户带来可观影响。2017 年 2 月,亚马逊 AWS 旗下的 Simple Storage Service (简单存储服务,简称 S3)因为一名工程师手滑而掉线了 5 个小时,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服务中断,许多依赖 S3 的客户的网站和服务受到影响。2019 年 3 月,阿里云出现大规模故障,导致部分互联网公司和 App 运行不畅,甚至瘫痪。业务部署在单一云服务商时,风险过于集中;出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考虑,可以通

过多云部署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与流量柔性调整,有效避免因某一家云服务商出现事故而影响企业自身业务。

多云可以避免企业与某一单一云服务供应商深度绑定,从而避免过高的替换成本。云供应商和产品在不断快速变化,他们所支持和提供的技术也是如此。因此,最适合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会不断改变。若企业仅使用一家供应商的云服务,未来可能会面临无法选择来自其他厂商的、与时俱进的新服务的风险,并且由于云供应商的唯一性而使得公司业务与单一云系统耦合过深,带来过高的替换成本。

跨国企业需要通过多云的方式实现高效的跨地域业务部署。大型跨国企业构建全国乃至全球的 IT 支撑系统,自有的私有云无法覆盖所有地域、建设成本太高,而在不同地区也会存在当地更具性价比的公有云/私有云供应商,故而企业需要借助多云能力,来实现全局部署。

多云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灵活性,优化企业整体 IT 性能。不同的云计算供应商(CSP)在不同功能、应用、兼容性方面各有优劣,例如某些 CSP 更擅长备份和灾难恢复,某些 CSP 则更适合用于归档目的,而多云战略能够允许企业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 CSP,比如将应用层的业务部署在 A 云,而将数据库放在 B 云,最终实现最佳集成。进行多云架构时,通过对多个云提供商的访问,企业工程

师可以选择最适合部署的工作负载的云架构,从而更好地控制不同的云服务平台,实现更敏捷高效的业务流程。

多云是导致第三方厂商竞争力突出的原因唯有独立的第三方厂商才能实现对多云的有效管理。多云体系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较多的集成需求,企业内部存在大量 IT 异构,与单一厂商深度绑定的云安全/运维产品无法为整个系统提供完整的维护。企业 IT 的演化和迭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不同阶段的 IT 产品及能力会长时间共存。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很多企业内部 IT 计算资源会同时存在有大型机、小型机、X86 服务器、X86 虚拟化、 IaaS 乃至容器云等。因此,非独立的 IaaS 厂商很难承担起整个企业 IT 能力云化/服务化的使命,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云管理服务会深度受限于底层平台的技术框架,演进路线注定会背上不必要的技术包袱。多云体系的整体运维需要深入每一个厂商内部,任一 CSP 都不会允许竞争对手深入。在进行安全防护、运营维护、数据交互之时,多云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在这个流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繁杂的指令交互与数据往来。这就需要运维方从外部深入各 IaaS/PaaS/SaaS 厂商内部,然而出于商业机密、市场竞争、数据安全等等方面的考虑,任何一个 CSP 都不会容许竞争对手深度参与。

事实上,企业IT对于独立第三方云管理服务的诉求也明显反应到供应商的产品矩阵中,印证了市场对独立云管

服务的强烈需求。其中,包括 X86 虚拟化平台领导者VMware 和开源软件商业化领先者红帽都纷纷在其产品组合中引入独立云管平台这一层产品。1)红帽云套件中有独立的云管平台 CloudForms,该云管平台提供对容器云、多家虚拟化平台、私有云及外部公有云的纳管,并实现 IT 能力的服务化。2)类似于红帽,VMware 的云管平台 vRealize 也在从原来定位于 VMware 自身技术栈的专用云管平台快速向独立通用云管平台演化,主要表现在对混合云的扩展支持。即使强大如 VMware、红帽这样的重量级企业 IT 服务商,都已经明确将独立云管平台作为其发展方向,足见企业 IT 对于独立云管服务的强烈需求和期待。

专业安全厂商能提供更完善的安全防护多云安全面临多项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多云,不同的云供应商快速增加其服务内容,同时试图提供尽量完整的安全服务。然而多云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与指令交互,需要统一全面的统筹管理,而单个云供应商在不属于自己的云构架领域毕竟兼容性有限,力有不逮。不同的 1)账户体系、2)安全控制组、3)虚拟网络行为模式对多云安全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第三方网安厂商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

因此,多云策略下,第三方独立安全厂商将更有竞争力。1)第三方独立安全厂商更了解客户的网络部署情况。对于很多企业客户和政府客户,第三方独立安全厂商相对云厂

商更了解他们的网络部署情况和安全的痛点,可以半定制化为其部署安全产品。2)客户需要在不同的云平台部署中切换,第三方安全厂商更了解客户的应用需求和使用习惯,可以通过将安全平台化对接多个安全组,实现正确模型的需求。企业需要专业云实施厂商指导多云迁移及具体实施1)许多企业上云缺乏前期规划,以至于上云后效率不高,需要专业的咨询规划。中国通信研究院《云运营支撑白皮书》显示,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未来形势的预判,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制定统一的整体规划,而是本着“先上项目,事后调整”的思想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导致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信息系统种类繁多、孤立建设和实施、不同厂商之间互不兼容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根据埃森哲一项调查显示,平均只有 35%的企业在上云后完全达到了其预期效果(成本、速度、业务可行性、服务水平等方面)。虽然 96%的受访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云的表现感到满意,但表示“非常满意”的受访者连半数都不到。为了避免这种混乱的状态,就需要来自 MSP 的专业咨询意见,进行完善的前期规划。

2)云端迁移周期长,过程复杂,需要专业辅助。多数企业的架构布局不仅数量大并且还非常庞杂,系统间的依

赖关系也错综复杂,即便是非常小的功能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向云端的迁移势必导致业务架构的大幅度变化,如果迁移时间窗口过长,服务商支持力度不够,安全保障不到位,将带来业务稳定性、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1)从物理到云环境以及异构混合环境,由于源端和目标端硬件存在差异,源端使用了多种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和应用,架构和应用之间的耦合度错综复杂,导致迁移方案和实施难度大;

2)迁移工期长,客户应用厂商支持力度不够,也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3)迁移过程中难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加密、完整性以及增量数据的同步,以保障在最小停机时间的前提下迁移持续变化的数据。面对这些企业在云化迁移中遇到的问题,亟需来自云 MSP 的专业支持。

多云时代,企业需要专业第三方数据交互平台来提供高兼容性的服务多云构架下,企业需要统一平台完成多个云系统间的跨体系数据交互。在多云构架之下,企业同时使用来自多个 CSP 厂商的云服务,而这些 CSP 厂商各自的数据管理能力只能辐射到自己的服务范围内,无法进行跨系统、跨厂商的数据交互,不利于公司的整体的数据流通与业务开展。只有专业的第三方厂商能够以中立的身份兼容各个云计算厂商,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汇总交互,而不论数据的位

置。以 Snowflake 为例,相比于 AWS、Azure、谷歌云等公有云之上的云原生数据仓库,Snowflake 能够提供非厂商绑定的、兼容多种公有云的、使用体验一致的数据管理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在多云之上提供容灾备份能力,在多云时代下,其中立性优势更加凸显。

第三方厂商拥有更专业、更安全的数据交互能力,甚至可以成为购买云服务的入口。当今商业世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只有拥有专业安全能力和数据交互能力的第三方厂商,例如安恒信息、Snowflake 等,才能为企业完成多云之间的数据交互任务。也正是因为它们拥有这样的能力,才使得它们甚至可以成为购买云服务的入口与动因:事实上, AWS、Azure、GCP 这三大巨头会从客户对 Snowflake 的使用上,来增加他们自己的计算、存储和其他服务的销售,Snowflake 也是 AWS EC2 销售增长的重大推动力之一。

云服务厂商需要 ITOM 厂商提供专业的 IT 整体运维管理由于 1)多云网络构架的复杂性以及 2)部署在不同云端的应用的监控需求,单一云服务供应商无法完成对 IT 系统的整体运维管理,需要专业第三方的介入。1)多云网络构架复杂,运营存在难度,需要专业的运营管理。企业应用上云后,面对海量的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服务,传统运营管理方式极其吃力。根据埃森哲调查显示,阻碍企业获得预期云成果的因素中,复杂性是排名名列前茅的重要因

素,在大型公司中其重要性尤为突出,超过 60%百亿级别企业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影响企业云表现的最重要因素。企业需要整体的 IT 运维管理平台,进行基础设施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容器资源编排调度、业务系统容量管理、平台可用性管理及快速弹性扩缩容等,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服务的统一纳管,降低云上运营管理复杂度。

2)应用部署在不同云端,单一云服务商无法提供整体的监控,唯有第三方 ITOM 产品可在系统中迅速定位问题和故障所在。多云时代,企业的多项应用可能会分别部署在不同的云端,同一应用的计算量甚至都可能分布在不同云端进行计算(比如 12306 的余票查询就由阿里云和天翼云共同分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单一云服务商都无法监控到部署在其他云端的应用的运行情况,唯有第三方的ITOM 才能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一款优异的 ITOM 监控产品应可以对企业所有应用(网页、APP、服务器等)进行实时、全栈式(IT 系统构架的体验层、业务层、服务层、进程层、系统层等)、全生命周期(开发、测试和运营)的监控和管理,可以追踪、分析每一位用户每一次访问时的系统运行情况。如航空公司的运维人员可以通过 APM 软件随时知悉订票系统是否发生响应缓慢、系统宕机等问题,以及

何时发生的,且新一代智能 APM 产品还可以在系统发生性能问题时自动定位问题代码,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排障。

三、投资建议

网络安全:关注在多云及云安全方面有所部署的厂商云安全服务将成为细分潜力最大的安全市场。根据赛迪统计,2018 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37.8 亿元,同比2017 年增长 44.8%,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增长和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来的日趋严峻的安全问题,以及云计算、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针对于环境的虚拟化安全产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中国云安全整体的市场规模会随云计算市场增长而快速崛起。预计到 2021 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115.7 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为 45.2%,行业正处爆发式增长趋势。

因此,关注在云安全及多云部署方面有所布局的头部网安厂商,例如已经为阿里云等十多家国内外主流公有云平台提供安全服务的安恒信息、在云安全方面已有布局的网安领军企业奇安信等。安恒信息的云安全主要专注于公有云安全、私有云安全和 SaaS 安全服务三个部分,并最新推出了战略升级的一站式多云安全与管理产品“安恒云”。

1)公有云领域: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AWS 亚马逊、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联通沃云等十多家国内外主流公有云平台提供安全服务。

2)私有云领域:推出天池安全管理平台,结合自身在安全领域多年的经验及技术积累,打造的专门针对云上安全的安全产品,覆盖了云检测、云防御、云审计、云服务等一系列模块,可以为私有云用户提供一整套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和城市级云安全运营方案。目前,天池安全管理平台已经在 50 多个省市的政务云、警务云上运行,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3)SaaS 云安全服务业务增长迅速。公司积累了大量活跃在线试用用户群体,形成了以玄武盾为核心的云防护、云监测服务、以安全数据大脑为核心的情报订阅、行业监管SaaS 服务模式,成功的为多个省市的政务云、政府网站群、政府在线系统提供了 7*24 小时云安全服务。

4)进一步升级云安全战略,推出多云安全与管理平台“安恒云”。9 月 9 日,安恒信息云安全战略升级,主题为“让云安全腾飞”的安恒云战略发布会成功召开,会上正式发布集多云管理和多云安全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安恒云。安全方面,安恒云可以提供多云场景、混合云场景的一站式安全防护服务;管理方面,多云、混合云场景在未来是大部分大型客户面临的场景,用户从一个公

有云迁移到另一个公有云困难巨大,很难实现一键迁移,公司期望通过安恒云平台帮助客户“公平选云、安全上云、便捷管云,让云安全腾飞”。目前,安恒云的客户已经覆盖了宁波银行、厦门航空、厦门大学、人民网、长江电力等众多大型企业及学术机构。

奇安信提供云安全管理平台、云堡垒机、虚拟化智慧防火墙/安全管理系统等产品,2018 年在中国云安全市场市场份额第一。奇安信的云安全管理平台融合多种安全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可面向云上租户和业务提供可运营的安全服务。产品整体设计由“防范”为中心的,基于边界防御的传统网络安全,升级为由“预防—防御—监测—响应”立体的安全防护架构。根据赛迪咨询数据,2018 年在中国云安全市场上,奇安信市场份额名列第一,其云安全管理平台产品被评为 2018-2019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年度优秀产品。近年来,公司云安全管理平台营业收入高速增长,2018 年较 2017 年同比增长 900.06%,2019 年较 2018 年增长了年增长了 373.98%,实现了量价齐升。

中国网安厂商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参照欧美经验,云安全时代网安公司收入将有加速,极端者如Crowdstrike,在过去三年间的年均增速甚至超过了 100%。而这种高成长性为欧美网安公司带来了较高的 PS,普遍在50-60 倍左右。反观中国的网安公司,哪怕属于行业翘楚

的安恒和奇安信,目前 PS 也仅在 20-25 倍左右,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最新版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1.1设计方案 1.1.1平台架构设计 **高新区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按照需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和计算平台层。 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部门可能有所不同,云数据中心中一般有公共信息服务区(DMZ区)、运行管理区、等保二级业务区、等保三级业务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 计算平台层中分为计算服务区和存储服务区,其中计算服务区为三层架构。计算服务区部署主要考虑三层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存储服务区主要分为IPSAN、FCSAN、NAS 和虚拟化存储。 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和存储支持的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云计算平台整体架构 图平台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

云计算的发展史(DOC)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12-10-31 14:47:51) 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3c8562946.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

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 分析爱好者 百家号18-12-0813:31 一直对云计算市场比较感兴趣,正好有时间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份PPT,内容主要包含:云计算发展史,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分类,公有云分析——IaaS、PaaS、SaaS与细分行业。对于厂家的分析略显薄弱,后续有时间会重点把每个厂家的优劣势对比出来。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是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云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站网)。 ——————维基百科

根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2,602亿美金,其中公有云市场1,535亿美金,占比59%;预计2018年突破3,000亿达到3,058亿美金,其中共有云市场达1,864亿美金,占比61%。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计达到907亿人民币,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383亿人民币,占比42%,预计2021年云计算市场将达到1,858亿人民币,公有云903亿人民币占比49%,公有云三年复合增长率33%。 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总体保持高达41.0%的增速,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PaaS,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5.7%;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分析

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分析 摘要:通过对现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市场业务发展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模型,结合现阶段国内外云计算发展情况,给出企业、政府及电信运营商建设运营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议和意见。 1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定义 1.1 云计算与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计算的发展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种松耦合的关系。这一点目前是业界人士对云计算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认识有混淆的地方。云计算技术和业务的发展可以基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和传统的网络架构上发展,只是在此种基础和架构之上,云计算的发展较为缓慢,并且不能发挥云计算的最大优势。而云计算数据中心实际上是为达到数据中心的最大效能,设计出的符合云计算发展模式的数据中心,是一种后匹配方式。那么,在云计算时代我们怎样看待云计算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关系呢? 这里我们还是先回归到云计算的本质的思考。云计算本质从2个角度来讲,一是资源分配和分布格局的转变的方式。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带宽资源。二是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的转变。 从技术角度来讲,云计算是资源分配与分布格局转变的方式。传统IT发展模式下,资源(包含计算、存储等资源)分布是独立小系统的。虽然有可能很多IT 设备是在一个数据中心内部,但是他们之间各自用各自的CPU、内存和存储,绝对不会跨域使用资源。而云计算使得大家能共享计算资源,共享的层级可以是对应用系统而言,也可以是对客户而言,甚至在运营商整网而言都存在着共享。对大部分系统而言,共享提高效率是不争的事实。

从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角度来看,云计算所提供的是自动化的,高度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这与传统的IT服务的差别也是较大的。传统的IT服务是现成的套餐,除非付出较高的代价,否则无法获得细化及个性化的服务。当然,对于云计算,很多用户会有关于共享的安全性、数据的保密性等顾虑。这里面有一些观念需要大家重新认识,打个简单的比喻,大家都放心把现金存进银行,为什么会不放心把数据存进运营商呢? 一个企业要做云计算,如果这个企业本身就是信息服务提供者,那么她或许更看重的是在技术层面的云计算的先进性,而如果企业本事是客户服务提供者,那么她更可能看重的是云计算服务本身带给客户的价值。后者就是云服务了。 1.2 云服务与云计算数据中心 云服务的实现比云计算的实现要难很多。事实上,一种新型的服务对服务提供者和被服务者都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云服务接受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IT 设施或者IT信息化程度基础之上,才能较好接受云服务,其中信息化程度也包括客户对IT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依赖程度和认知程度等相关软性要素。 云服务的实现程度决定了提供云服务的运营商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积极性、能力要求和规模等。众所周知,云计算数据中心具有双重发展方向,一个是云服务,一个是企业内部私有云。前者主要面向客户,产生新收入;后者主要面向企业本身,节省原成本。但是,殊途同归,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与其发展方向关系并不大。对于承载主要面向企业内部的私有云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否需要有运营可能会被质疑。从宏观层面考虑,或者说从整个企业角度来考虑,内部私有云实际也是在“创造价值”。因此,运营目标是一致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提供云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1.3 云计算数据中心定义要素

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发展历程 .doc

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迅速兴起,并在个人和企业用户使用和运营计算的模式上发生了重要的演变。从概念上来说,云计算可以被视为在由虚拟化技术(虽然云计算并不总是需要虚拟化)提供的硬件抽离层上构建资源抽离层和控制。而且我们还发现云计算的好处不仅是能提升企业的效率,还能通过更快的IT资源访问和实现信息的轻松共享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全球协作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增长的关键因素。 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市场(不含日本)经过五年时间的飞速发展,到2015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58亿美金,这相当于令人吃惊的39%复合年增长率,尤其是与这个地区信息和通讯技术整体市场同期仅有7%的增长率相比。 经证明云计算能为企业用户提供颇具吸引力的价值回报和强大的业务机遇。技术深植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它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力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正如Forrester所概括的云自助服务和随需支付的特性不仅可以鼓舞用户和应用软件研发团队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使用,而且以高度共享,虚拟化和可利用的方式来运行IT基础架构,从而推动IT效率。按照Forrester的观点,云计算正在帮助企业用户降低能耗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电子废物。因此选择如何构建正确的云或许是IT领导者在这个十年当中需要做出的判断。 当云计算这个术语首次出现的时候,它描述的是一种计算效用。过去是由大型服务提供商通过网格按需付费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这些

公有云具有与某些企业IT传统应用相关的显著特性。但是同时,多数企业用户仍然对将他们的应用软件迁移到公有云提供商处充满疑虑。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用户对搭建混合云跨内外部资源来实现两种云的优势还是充满兴趣:即利用公有云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来优化诸如审计,风险管理和强大的协议管理等企业需求。 在选择是应该部署私有云,混合云还是公有托管云模式时,仔细评估需求是决策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企业和政府IT部门长期以来在他们的核心IT系统上使用的是价格高昂的专用系统。通常迈向云计算的重要一步就是对遗留系统实施标准化,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更现代化的标准硬件和软件。如果没有考虑到针对他们现有的IT基础架构和应用软件制定计划,那么企业用户就无法充分意识到云计算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从而将自己置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举例来说,选择诸如LINUX这样构建在社区驱动型创新技术开发的开放式架构化标准操作系统就有很多好处。这些企业级产品可以为新一代IT基础架构提供稳定的基础和世界级的支持,从而帮助企业用户获得更佳的业务能力和更大的成本优势。 一种开放的混合云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实现这种标准化。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替换他们现有的应用软件和基础架构并开始更新换代的选择。云还能提供比简单扩展现有专用技术和产品要更好的方式,比如在云上部署虚拟化平台。这么做可以防止企业用户被一家厂商锁定又转到被另一家厂商锁定,从专用的虚拟化变成专有的云计算。

2018年云计算之PaaS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云计算之PaaS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PaaS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6) 二、PaaS的概念、分类和技术演进 (8) 1、PaaS的概念和分类 (8) 2、从云计算技术看高控制PaaS的发展 (11) 3、企业向云架构升级促进PaaS发展 (14) 三、PaaS的需求侧分析 (18) 1、从企业规模看PaaS需求 (19) 2、从云计算的渗透阶段看PaaS的需求 (21) 3、从服务对象看PaaS的需求变化 (24) 四、PaaS的供给侧分析 (26) 1、公有云PaaS:IaaS和SaaS公司的战略重点 (26) IaaS→PaaS:多云时代,PaaS是IaaS提升客户粘性的主要方式27 SaaS→PaaS:由点及面,突破客户瓶颈31 公有云PaaS竞争力的评判指标34 2、混合云PaaS: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36) 混合云的发展背景36 PaaS助力应用上云37 3、专业型PaaS或行业PaaS:服务于应用 (39) 五、国内PaaS的发展现状 (40) 1、国内企业的PaaS平台介绍 (40) 用友Iuap平台:逐步构建生态41 金蝶云苍穹:助力公司走向大客户市场43 广联达BIMFACE·:打造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商43 科大讯飞:开发平台分发AI能力45 2、投资建议 (46) 风险提示 (46)

图表目录 表1:PaaS厂商的分布情况 (8) 表2:PaaS解决的问题 (8) 表3:高效能PaaS和高控制PaaS的比较 (10) 表4:云计算技术和模式不断升级,以应用为基础提供能力服务 (12) 表5:用友定义的企业前中后台 (17) 表6:不同规模的企业对PaaS产品的需求特点 (19) 表7:美国企业分布:中小型企业员工规模占比54%,大型企业占比46% (20) 表8:全球云计算渗透分成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核心价值点发生变化 (21) 表9:Salesforce的大客户收入占比提升 (23) 表10:微软的主要PaaS平台汇总 (30) 表11:仅IaaS层的全球市场份额 (30) 表12:Salesforce的PaaS产品 (32) 表13:Salesforce的PaaS平台为合作伙伴带来新增效率和新增收入 (35) 表14:部门PaaS平台的部分数据展示 (35) 表15:混合云IaaS层参与方 (36) 表16:专业型和行业型PaaS (39) 表17:国内具备PaaS业务的上市公司汇总 (40) 表18:用友网络云平台的数据情况 (42) 表19:讯飞开放平台的数据情况 (45) 图1:PaaS提供各类支撑平台,属于应用开发环境 (6) 图2:Gartner对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的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6) 图3:统一的开发PaaS架构和平台可以管理底层云资源和上层应用 (7) 图4:PaaS战略地位高,厂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7) 图5:PaaS大幅提升IT生产力 (9) 图6:高效能PaaS大幅节省开发时间 (10) 图7:高效能PaaS更接近SaaS层,高控制PaaS更接近IaaS层 (11) 图8:云计算技术不断演化 (12) 图9:虚拟化和容器比较 (13) 图10:广义的PaaS是IaaS和SaaS的中间层,狭义的PaaS包括容器、应用平台和FaaS (14) 图11:根据抽样调查,Serverless和容器的采用率增速较快 (14) 图12:云计算时代,企业IT架构发生深刻变化 (14) 图13:软件开发模式逐步变化 (15)

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几年来,云计算在我国可谓风生水起,热闹非凡。然而,云计算从概念到落地实际上只能从2010年算起。在此之前只能看成是云计算的市场引入阶段。 那么,云计算技术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和规模如何,未来数年就会有哪些明显的发展趋势?计世资讯最新的数据为我们梳理出了一些清晰的发展脉络。 云计算市场规模 计世资讯认为,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403.5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28.0%。2009年国内云计算市场受各细分应用的快速增长,保持着稳定的较高增速。 图1 2008-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底情况 2009年,SaaS占云计算市场规模的达87.8%,为354.2亿;PaaS、IaaS分别占到云计算整体市场的11.8%和0.4%,分别为47.6亿、1.7亿。 图2 20Q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产品结构 IaaS ■ 九7忆元 0.4% 元 its% 云计算发展阶段 目前,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Office Live Workspace 等在线办公软件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就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

件。 但是,从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的发展周期来看,尤其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 前的云计算还只能算是初级发展,或者说,还处于教育阶段。 3云计算发展阶段示意图 戟醋!十:::■;. 如果要对国内云计算市场阶段进行划分的话,那么2007~2010年为云计算的市场引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云计算的概念还不够明确,用户对云计算的认 知度还很低,云计算的技术和商务模式还不成熟等。此外重点厂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来看,当前恰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后期,尤其是随着2009年云计算概念的广泛普及,至2010年下半年,市场开始逐步具备了摆脱引入阶段的条件,逐步向着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2011~2015年为市场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应用案例逐渐丰富,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和认可,云计算商业应用概念开始形成等,此外,用户已经开始比较主动地考虑云计算与自身IT应用的关系。同时,云计算的发展速度会在这五年间得到迅猛的提升。 自2015年以后,市场进入成熟阶段,表现在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在软件方面,SaaS的应用模式成为主流,市场规模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固的水平。 除了从宏观角度观察,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与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源投入。新系统(特别是硬件)在建成后一般经历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关系全解读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关系全解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壮大,“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时代”一时受到热捧。那么,这究竟是谁的时代?数据中心碰上云计算,未来该如何? 一、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关系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它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而云计算是什么?一般说来,它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其实一直到现在,云计算仍然没有标准的定义。因为云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生活化一点,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地图导航等都属于云计算的范畴。 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不管云计算怎样去变化,必然需要依托数据中心实现落地。可以说,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根,云计算是数据中心“叶子”,云计算通过“光合作用”促进数据中心的发展,而数据中心得壮大又为云计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两者起到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作用。 据悉,国内每年数据中心的新增投资规模都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随着国内信息化社会的快速推进,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的崛起,数据中心作为终端海量数据的承载与传输实体,每年的投资增速也在日益加快。 二、云计算推动数据中心“云”化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迅速普及,传统数据中心也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建设周期长、投入较大,建成后弹性差,部署密度低,能源消耗较高等。据有关资料显示,云计算的服务效率是传统数据中心效率的5至7倍。加之云计算在绿色节能方面的出色表现,已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此外,云箱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数据中心的不良现状,使客户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快速、弹性、绿色地部署IT资源并提供服务。这种改变将使中国云计算事业加速发展,让更多的人成为丰富、便捷、绿色云计算服务与应用的直接受益者。 最后,云计算是显著特点是实现多平台的共享,云计算的规模化应用将促进数据中心内资源的集中、融合,推动数据中心的“云”化。 【编辑推荐】 云计算驱使数据中心演变 闪存技术对数据中心产生了哪些影响? 云需求推动托管数据中心市场的整合 “烧烤模式”来袭数据中心消夏攻略 Facebook全新数据中心将完全风能供电但障碍仍存

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8月

目录 一、流量数据爆发,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6) 1、移动设备加速普及,移动流量正值爆发 (6) (1)移动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 (6) (2)高速网络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移动流量爆发可期 (7) (3)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流量需求巨大 (7) 2、固定宽带纵向横向同步发展 (8) (1)固定宽带逐渐普及,农村宽带用户增长明显 (8) (2)网络提速加快,高速宽带渗透率提升 (9) (3)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10) (4)大数据分析挖掘商机决定企业未来 (11) 二、摩尔定律或将失效,云计算成有力支撑 (11) 1、摩尔定律出现与失效 (11) 2、云计算成优秀解决方案 (12) 3、云计算优势明显,政府大力推动 (14) (1)云计算在商业应用上优势明显 (14) (2)云计算对社会发展贡献不可忽略 (16) (3)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助力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 (16) 三、云计算市场空间广阔,IaaS领域快速成长 (18) 1、公有云市场仍是主力军,混合云有望快速增长 (18) (1)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长趋于稳定 (19) (2)公有云市场仍是主力军 (19) (3)混合云有望异军突起 (20) 2、SaaS占据主要份额,IaaS快速增长 (21) (1)根据云计算服务类型可分为三种:IaaS、PaaS、SaaS (21)

(2)全球范围内SaaS占比最大,IaaS增速最快 (22) (3)IaaS成我国公有云主力军,云主机需求旺盛 (23) 四、西学东渐看我国发展趋势,并购外延时代拉开序幕 (24) 1、我国与美国云计算产业存在差距 (24) 2、并购持续活跃,补齐短板抢占份额 (26) (1)领先集团加速扩张布局 (26) (2)云计算领域并购活动持续活跃 (27) (3)场内场外并购抢占云计算市场 (27) 3、IDC设备需求增加,IDC成云计算公司竞争热点 (28) (1)IT巨头介入云计算产业拉动数据中心设备需求上升 (28) (2)基础设施服务价格战出现 (29) (3)数据中心资源成云计算公司竞争焦点 (29) 4、企业生态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 (30) (1)企业生态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 (30) (2)应用生态形成 (31) (3)业务拓展与整合 (31) (4)合作伙伴形成 (31) 五、透析云计算产业链 (32) 1、上游产业 (33) (1)通信网络运营 (33) (2)通信设备制造 (34) (3)数据运维产业 (34) 2、中游产业 (35) (1)IaaS:从全球的市场份额看,亚马逊排名第一 (35) (2)PaaS:微软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 (35) (3)SaaS:SAP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息管理体制解决方案提供商 (36) 3、下游产业 (36)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渐渐的成熟起来,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的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的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应计算阶段:在1960 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远非一般的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IT 界的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在1961 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的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的是当时的IT 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计算,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

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 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和并行是即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中国云计算市场数据分析及预测

云计算是一种以网络方式接入到一个可扩展,弹性的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和管理的方式来按需购买该服务。云计算用户只需要很少的管理手段或者与服务商间的交互,便能够快速完成计算资源的拓展和释放。根据云服务提供资源的类型不同,云计算服务模式分类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基础设备即服务(IaaS)三类。 目前,全球云服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26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5%,伴随着企业逐渐倾向于追求数字化商业战略,传统IT服务向云端服务转变,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088.6亿美元。 中国公有云市场高速发展,IaaS占比最高 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容器、微服务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着云计算的变革。随着云计算的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云计算的应用已深入达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等传统行业。当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市场规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亿元,同比增长34.3%。 在公有云市场方面,2014年以来,中国公有云市场高速发展,2014-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超4倍,复合年增长率为,随着云计算产业垂直行业的纵深场景化,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发展,预

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600亿元。 在公有云细分市场中,数据显示,IaaS市场规模为149亿元,SaaS市场规模为105亿元,PaaS市场规模为12亿元,与往年相比,不难发现,IaaS是公有云市场中增速最快的服务类型,伴随着IaaS服务商的大量入场,IaaS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私有云市场规模超400亿元,硬件占比超七成 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企业通过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特性来综合调整资源的分配。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29.8亿元,同比增长23.4%,安全性、可靠性和成熟度等方面的完善,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在细分市场中,2017年私有云市场规模硬件市场占比为71%,软件占比为16%,服务占比为13%。随着硬件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和软件异构能力的不断提升,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本文内容由北大青鸟佳音校区老师于网络整理,学计算机技术就选北大青鸟佳音校区!了解校区详情可进入https://www.360docs.net/doc/3c8562946.html,网站,学校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00号!

云计算时代来临 传统数据中心面临三大挑战

云计算时代来临传统数据中心面临三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1-04-06 10:56:58 作者:CBINews编辑责任编辑:李征本文来源于ZDNet 在Gartner评出的2011年全球十大战略技术中,云计算位居首位。随着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云计算认知的不断增强,"云"逐渐落地,从曾经虚无缥缈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应用。IDC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14年云计算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云计算时代即将到来,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数据中心带来了挑战。数据中心是实现大规模计算的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物理架构和硬件平台。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客户将不得不面对激增的业务量、随时变化的业务模式,在数据中心建成后如何尽可能缩减能耗、运维管理成本等严峻的问题。 传统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时代面临三大挑战: 规模的挑战: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G)预测,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20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亿美元,未来将以接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4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 @云计算发展所带来的业务量、信息量及用户数量的快速膨胀,迫切需要规模化的数据中心来提供平台支持;就国内现实情况而言,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时代的基础平台作用将越发重要,同时大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的绝对主流--据IDC统计2009年中国地区的各类数据中心和机房的总数量达到519,990个。其中小于100平米的小型数据中心和微型机房,但到2012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数量将以复合年增长率为1.3%的增长速度达到约540,777个左右。其中,中型数据中心(约500平米到2000平米)和大型企业级数据中心(2000平米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增长率。 部署速度、弹性的挑战: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给用户业务模式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业务低谷期,闲置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需要智能化软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新业务、新应用(如SNS社交网站、团购模式)的出现,势必带来巨大的业务压力,考验商业用户必须提高部署速度,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扩容的能力,使数据中心更具弹性与灵活性(日前google退出中国,带来google香港的访问量突增,造成google数据中心将不得不同时面对这两方面的压力)。 成本的挑战 @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是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的必要因素,从运营者角度看,压缩成本是永恒的话题。最终,信息服务将同其他服务一样,都必须物美价廉。数据中心构建完成以后产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功耗及运维管理方面,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是保障用户享受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关键点。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数据中心带来了规模、弹性和成本上的挑战,也在催生着新的数据中心应用模式。能够快速搭建云计算支撑平台,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可管理性,并具有更

最新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10月

正文目录 引言 (5) 一、云转型先锋的启示 (5) 1、转型相通之处:产品架构调整先于上云 (5) 2、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之路 (6) 3、数据价值探索 (8) 二、软件企业为什么要SaaS化? (9) 1、概念的区分 (9) 1.1SaaS VS订阅 (9) 1.2DCF和LTV (10) 2、云促进订阅对企业LTV/CAC的提升 (11) 3、从ROE角度理解云计算的模式优越性 (12) 三、云计算重构软件交付方式 (13) 1、云重构IT模式 (14) 1.1云原生技术 (15) 1.2软件交付方式的变革 (17) 2、阿里的中台架构 (19) 3、云增强客户粘性? (21) 3.1云实际上降低了用户的转换成本 (21) 3.2生态的价值——协作及用户粘性 (23) 四、数据及商业智能的价值 (25) 1、计算机产业的本质 (25) 、近期海外三巨头的商业智能并购 (26) 2 分析建议 (28)

引言 在之前的云系列专题报告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云业务在商业模式上的优越性,指出预收账款这一财务指标对于云计算公司实际情况的领先表征意义,强调经营性净现金流对云公司而言有比净利润更关键重要的地位。我们的P/OCF估值法为使用便利性做的简化 处理虽有瑕疵,但有着比较强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市场已经基本理解和接纳了云计算,在这一篇报告中,我们先从Adobe和Autodesk这两家云转型成功的企业切入,从软件开发交付架构的角度着重分析“云究竟改变了什 么?”,藉此,相信也会对目前市场关注的公有私有部署,以及不同云计算公司间的差 异性等问题有一定的解答。 一、云转型先锋的启示 1、转型相通之处:产品架构调整先于上云 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真的是起于云么?ADBE和ADSK这两家企业几乎是公认 云转型非常成功的公司,这些年随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的确收获了不少的股价涨幅,但当我们回顾这两家企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两家公司股价的上涨并非开始 于上云,而是早在订阅阶段;公司的转型以及产品体系架构的调整也早于云计算的普及。 两家企业的转型成长之路可以说是近些年软件产业发展的缩影,也见证着云计算技术带 来的深远影响。 图1: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XXX市场研究部 Autodesk和Adobe在这些年的转型变迁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 1 )初期,公司都从单品销售改为套件的捆绑销售。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5-112)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二〇一五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各业务系统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本期项目主要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计原则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质监云计算平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体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计算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网络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存储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云资源自动调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地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地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地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地发展,云计算渐渐地成熟起来,云计算地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b5E2R。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地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地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地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地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地一种模式.p1Ean。 效应计算阶段:在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地价格非常地昂贵,远非一般地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界地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地想法.在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地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地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地是当时地界还处于发展地初期,很多强大地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地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DXDiT。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地一种计算,研究地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地计算能力才能解决地问题分成许多小部

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地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地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地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地成功.RTCrp。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地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地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地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5PCzV。 二、并行计算地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地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jLBHr。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地进程.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xHAQX。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地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地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地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地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LDAYt。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地.

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行业分析报告(27y)

【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行业】 分析报告 ‐‐‐ 2019年4月

目录 1.技术进步是全球IaaS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2) 1.1.IaaS技术进步:“大步迈进”与“小步快跑”并进 (2) 1.2.云计算市场扩大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事件 (10) 1.3.政策刺激为云计算发展提供土壤 (14) 1.4.IaaS公司的竞争是研发费用的“军备竞赛” (15) 2.期待中国云计算需求加速释放 (17) 2.1.中国云计算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17) 2.2.中国IaaS技术已达到一流水平 (20) 2.3.配合政策刺激,中国云计算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21) 3.投资建议:IaaS技术提升利好整个云计算行业 (23) 4、风险提示 (26)

1.技术进步是全球IaaS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1.1.IaaS技术进步:“大步迈进”与“小步快跑”并进 IaaS是云计算行业的“软件基础设施”。IaaS是建立于IDC数据中心上的软件设施,全称为“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提供的是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等底层设施资源,用户购买IaaS产品后必须自己完成环境配备和应用程序开发,使用对象大多是软件开发者,特别是PaaS及IaaS产品开发者。 IaaS的本质是减少硬件空置时间,以提升效率并减少使用成本,持续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云计算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IaaS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网络、数据库/存储方面,除去计算技术有里程碑式的 提升,大部分技术是缓慢迭代升级。 计算——“大步迈进”:计算具有里程碑式的技术提升——虚拟化、容器、Serveless。虚拟化是计算的基础,亚马逊AWS即是在虚拟化技术上发展而来;2013年容器技术开始普及,云计算进入“微服务”时代;之后Serverless服务开始发展,“微服务”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网络——“小步快跑”:网络技术是云计算虚拟化的难点,网络虚拟化技术不停在新的网络协议上提升,以提高网络速度。网络虚拟化在朝着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方向发展,由于云计算的计算/存储都需要通过网络实现,网络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定 了云计算运行能力的上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