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教案 -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合集下载

04年10月《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1-自学考试.doc

04年10月《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1-自学考试.doc

04年10月《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1-自学考试(△为填空题、□为选择题、◎名词解释、☆为问答题、★重点题)导论(整章△、□、◎)一、神经解剖学知识(重点掌握)△、□、◎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

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

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

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

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2011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

2011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

2011年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2.听觉失认症: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颞横回的41区)、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所见,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

词聋患者大多数左颞叶22区或42区次级听觉皮层受损所致。

乐音失认症患者,多为右颞22区、42区次级听皮层受损所致。

3.体觉失认症:顶叶皮层的中央后回(3-1-2区)躯体感觉区结构与功能基本正常,但此区与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脑结构间联系受损,引起皮层性触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等多种类型的体觉失认症。

实体觉失认症,多为右半球顶叶感觉区与记忆中枢间的联系障碍,引起左手触觉失认症状。

总结:从上述多种类型的失认症中得出结论——失认症是知觉障碍,不是因该感觉系统的损伤,而是由高层次脑中枢间的联络障碍所致。

证明知觉是许多脑结构和多种脑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

即使是以其中一种感觉系统为主的知觉,无论是视知觉、听知觉还是躯体知觉,也是这些感觉系统与注意、记忆、语言中枢共同活动的产物。

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1.视觉功能柱、超柱及超柱的特征提取(多模式感知细胞及生理意义) (1)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所以称之为功能柱。

功能柱是感觉的基础。

有两种功能柱理论: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功能柱。

(2)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就是超柱。

超柱是简单知觉的生理基础。

(3)多模式感知细胞:在颞-顶-枕区之间的联络皮层和额叶联络区皮层中,都存在着“多模式感知细胞”,可以对多种信息发生反应,实现着多种感觉的综合反应过程。

多模式感知细胞,是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4)总之,皮层中的超柱和联络区皮层多模式感知细胞,在知觉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是知觉的结构和功能单元。

生理心理学教案 -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生理心理学教案 -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
4、生物化学分析法
生化物质与心理行为关系
神经系统的活动与其内部的生物化学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神经系统活动外部表现的心理行为与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也必然存在着联系。因此,通过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探讨脑内生化物质与心理行为的关系。例如,在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可以测定脑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即以行为作为自变量,研究它对脑内物质含量的影响。国外学者海登曾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先强迫大白鼠以新的方法取食,等大白鼠学会后立即断头取脑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发现,大白鼠的这种学习过程伴随着脑内蛋白质合成的增加。
3.蛛网膜下腔脑和脊髓表面的小血管包含在这一层中。在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空隙叫做蛛网膜下腔.在这个空隙内充满了脑脊液。大的血管也在此空隙间穿行。
(三)脑室系统和脑积液的产生
1.脑脊液的作用
脑悬浮在液体之中,重力就可减到80克,这样加在脑底的压力也大为减小。包围着脑和脊温的脑积液出减轻了脑由于头部的突然运动而受到的震荡。在临床上,如果因特殊需要抽出过多的脑积瓶病人在摇动时常常感到头痛。这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丰满的脑积浓有吸收震动的作用。其三,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和代谢上是极为重要的。
教学章节: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生理机制,尤其是重点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生理心理学的发展新趋势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基本命题--心身关系
参考资料
部分相关内容
3.韦利斯氏环在大脑的底部颈动脉和基底动静脉连接成为韦利斯氏环。血管的这种连接使脑的供血有了更好的保障。因为任何一条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受伤或被堵塞,由于这个环路的存在,不会严重影响脑的任何部分的供血。

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

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

沈政、林庶芝《⽣理⼼理学》笔记及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导论——第3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理⼼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科学与社会价值⽣理⼼理学是⼼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是⼼理科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脑关系是⽣理⼼理学研究的核⼼命题,该命题的研究进展不仅对⼼理学其他分⽀学科的发展产⽣重⼤影响,对于认识论和哲学的理论发展也具有重⼤意义。

(⼀)⼼-⾝关系⼼⾝关系的科学命题不仅是⼼理⽣理学的基本命题,也是哲学的基本命题。

早期⾃然哲学式的⼼-⾝关系理论研究⽐较肤浅。

随着科学的发展,⼼-⾝关系的探讨逐渐为⼼-脑关系的命题所取代。

(⼆)⼼-物关系⼼⼀物关系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既是⼼理学的命题,也是哲学的第⼀命题。

⼼理学从具体的外界物质刺激与个体意识之间的制约关系中,探讨个体⼼理活动的规律。

随着新⽅法和新理论的产⽣,研究表明⼈类的意识活动是外界物质过程与脑这⼀特殊物质相互作⽤的产物。

(三)⼼-脑关系神经科学是近四⼗多年来形成的⼀门综合科学,它囊括了脑研究的许多理论和技术。

信息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综合科学,它的⼀些理论概念对现代脑研究产⽣了巨⼤启发作⽤。

⽣理⼼理学必须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中吸收新理论与新技术等新成果。

⼆、⽣理⼼理学的基本理论(⼀)脑机能定位论与等位论的统⼀性原理1.脑机能定位理论(1)1811年,贝尔根据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其分为⼤脑和⼩脑。

这⼀发现成为脑机能定位理论的发端;(2)1861年,布罗卡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语运动中枢”,1874年,维尔尼克发现了语⾔感觉区。

临床观察法、⼿术切除法、电刺激法、解剖学和组织学法,是脑机能定位理论所依靠的主要⽅法;(3)20世纪40~50年代,苏联关于⼤脑⽪层是条件反射暂时联系赖以形成基础的观点、现代神经⽣理学关于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中枢的理论以及60年代根据割裂脑研究提出的⼤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理论观点,都可以看作是脑机能定位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生理心理学笔记摘要

生理心理学笔记摘要

1、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揭示脑与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有以下:比较解剖法皮层刺激法毁损皮层法一侧麻醉法一侧电休克法反应时实验分耳双听技术分视野速示刺激法眼动研究技术斯佩里的“割裂脑”法计算机技术后新工具2、PET和FMRI的原理:正电子闪射脑扫描(positrum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H3探测脑细胞的活动情况,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维摄影机扫描,显示人在某种思维活动中同位素在脑内相应区域的分布图。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当人脑因在内外刺激作用下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脑激活区的血流、血容积及血氧消耗增加,这导致磁共振信号的差异,从而可反映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3、脑激活:脑激活是指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活动的快速增强。

当脑激活时,突触区域的能量需求是最高的,葡萄糖和氧的额外需求导致脑区域性血流量的增加。

4、大脑皮质机能定位:1. 第I 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2. 第I 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 视区:距状沟两侧的皮质4. 听区:颞横回5. 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端头面部代表区6. 味觉区: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7.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的后部8. 书写中枢:额中回的后部9.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的后部10.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11. 嗅觉区:海马回钩附近12. 内脏运动中枢:边缘叶5、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

a 、特点:1、只要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未受外来刺激,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固定水平。

2、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在-70—-90mV之间。

b、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2、细胞内液高K+ 和A-(有机负离子的总称),细胞外液中含3、有大量的的Na+、CL-等4、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Na+的50倍。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生物学基础上的人类行为和心理机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理学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以及这些系统如何与环境互动。

一、神经系统和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是控制人体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的主要系统。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了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了与肌肉和器官相连的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元接收到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从而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能够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如新陈代谢、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

这些生理过程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二、情感与情绪情感是情绪和心理体验的总称。

它包括了对外界刺激的感受、主观反应以及生理反应。

情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基因、环境、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有意识的主观体验,通常由生理和心理反应组成。

常见的情绪有喜悦、愤怒、悲伤、惊讶、恐惧等。

情绪可以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行为等方式进行表达。

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情感和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受到了大脑中的不同区域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例如,杏仁核是情绪形成和调节中的关键结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情绪调节中的重要神经递质。

三、记忆和学习记忆是人类对于过去经验的存储和回忆。

它包括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能够存储短期的信息,如电话号码、地址等;长时记忆则能够存储更为持久的信息,如个人经历、历史事件等。

学习是指人类通过经验和环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刺激之间的关联性来形成条件反射,如狗的唾液分泌和铃声的关联;操作性条件作用则是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增强或减弱某种行为。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超柱:在⼤脑视觉⽪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

因⽽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的反应,⽽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 注意 注意并不是⼀个独⽴的⼼理过程,只不过是⼀种⼼理状态,是某种⼼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活动的突然中⽌,头⾯部甚⾄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向。

通过眼、⽿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随意注意的⽣理基础。

经典神经⽣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即停⽌,狗将头转向声源⽅向,两⽿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四肢肌⾁紧张,⼼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明显的负诱导,因⽽抑制了已建⽴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脑儿
空脑人
大脑移植
第一节什么是生理心理学
一、生理心理学研究和任务是什么?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其主要任务是大脑活动的方式
二、生理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三、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揭开意识之迷,提高心理素质;
有助于心理康复
服务于其他领域
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5.电记录法
把生物细胞பைடு நூலகம்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后输入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墨水笔记录器、磁带记录器等,便可把生物电活动记录下来。
最常见的是脑电记录,主要是脑的自发电活动记录和平均诱发电位记录。它可用于研究感觉刺激引起的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关的脑电变化,学习、记忆时的脑电变化和神经元的放电模式等。
一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自然哲学理论
基于对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间关系之表面观察
由哲学概念加以概括
当然其理论比较肤浅
是由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所决定,但他反映了生理心理学理论的萌芽
(二)脑的机能定位
1.1811年,Gall研究灰质
2.大脑皮层与精神现象有联系颅相学
3.1811年,Bell根据高等动物和人的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它分为大脑、小脑,又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这一发现成为脑机能定位理论的发端
(三)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
Sherrington、Pavlov用理学实验分析法发现
反射论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四)细胞神经生理学
电生理学技术
成果:状结构、射弧侧支、量反应
(五)化学通路学说
生物化学技术:60年代,脑内单胺类;70年代,脑内化学通路
研究到达分子水平
(六)当代神经科学
技术:
生物学技术
CT、ERP、PET等
教学章节: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3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生理机制,尤其是重点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生理心理学的发展新趋势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章生理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基本命题--心身关系
参考资料
部分相关内容
实验:Hyde’n(1964)实验,大鼠新方法取食RNA
脑片制备
1.准备样品。
2.取大鼠,断头,在60s内快速将脑取出并置于含95%氧和5%二氧化碳的冰冷生理盐水中冷却3-5min用清洁、锋利的解剖刀清除软膜等组织,在此过程中避免挤压和使脑变形的动作。
3.用氰丙烯酸盐胶将其按所需方向固定于切片装置的皿槽中,并放一块琼脂。即刻用冰水倾倒其上直到浸埋为止。保持脑组织在低温状态下以减小由于缺氧而损伤是至关重要的,并持续通气。
4、生物化学分析法
生化物质与心理行为关系
神经系统的活动与其内部的生物化学过程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神经系统活动外部表现的心理行为与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也必然存在着联系。因此,通过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探讨脑内生化物质与心理行为的关系。例如,在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可以测定脑内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即以行为作为自变量,研究它对脑内物质含量的影响。国外学者海登曾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先强迫大白鼠以新的方法取食,等大白鼠学会后立即断头取脑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发现,大白鼠的这种学习过程伴随着脑内蛋白质合成的增加。
一、途径
1.对正常人类被试给予精确控制的认知条件,令起完成某项作业,并记录脑功能的变化规律。
2、利用大自然提供的脑损伤病人,研究其脑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影响了那些心理活动。
3、利用灵长类动物,采用损伤性较小的实验方法研究。
4、利用低等动物给予损毁或刺激改变脑结构与功能参数,观察行为后果。
二、一般方法
1、对脑或整体施加的各种干涉(如,脑的局部破坏,电刺激,化学刺激,血液中激素水平的控制,以及外界的各种刺激)作为自变量,以行为的变化作为因变量,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4.用振动切片机切成400μm厚的切片,将切片移至内含32-35℃生理盐水的记录槽内,水中持续通以95%氧和5%二氧化碳气
5.脑片放于5% CO2和95%O2饱和的Krebs碱性缓冲液5ml,在37℃下孵育5-15min平衡。
6.在35℃生理盐水中孵育30-60min后开始记录电活动(也有不进入这步,而直接在SS中孵育30min以上。
生理心理学教案
教材: 生理心理学
授课对象: 08级心理本科
授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
生理心理学
教材李新旺生理心理学
参考教材
匡培梓,生理心理学
邵郊,生理心理学
沈政,生理心理学
杨雄里,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M.S.Gazzaniga主编,沈政等译,认知神经科学
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
4.1861年,Broca:言语运动中枢。
5.1874年,Wernicke:言语感觉区
脑等势学说心理学家拉施里研究的,起初是为了验证脑机能定位理论,用切除部分大脑皮层的方法,在大鼠身上研究大脑皮层的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与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关系,发现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程度与大脑皮层损毁的部位相关不大,而与损毁的范围有显著相关,因此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
2、以控制行为(如束缚、隔离、挑斗和训练某种技能)作为自变量,以脑内或体内的物质变化(包括神经组织的物质代谢,生长,和体内激素;训练某种技能的变化等)作为因变量,观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具体方法与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
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
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其中,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称为不可逆损伤
三、主流与趋势
1.心理生理学多道生理记录仪
2.神经心理学脑损伤
3.神经行为学动物生态行为
4.认知神经科学20世纪90年代迅速形成,主要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
MIT(麻省理工)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认识论
5、计算神经科学
脑功能规律的数学模拟人工神经元网络
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称为可逆损伤
3、刺激法
电刺激法
用无伤害性的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以确定该脑部位的功能;或者记录其它脑部位的诱发电位等,以推测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化学刺激法
这种方法是在脑的局部区域注射神经介质的激动剂等来观察它们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也可用于鉴定神经递质受体种类及活动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