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染料2
偶氮染料结构

偶氮染料结构偶氮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皮革、塑料、油墨和染料墨水等领域的染料。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团(-N=N-),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结构。
本文将介绍偶氮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偶氮染料的结构通常由两个苯环通过偶氮基团相连而成。
偶氮基团的结构为-N=N-,其中两个氮原子通过双键相连。
这个结构具有共轭体系,使得偶氮染料分子在可见光范围内吸收和发射特定的波长。
这也是偶氮染料具有鲜艳颜色的原因之一。
偶氮染料的结构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来控制。
通过改变苯环的取代基或改变偶氮基团的结构,可以调节染料分子的吸收和发射波长,从而获得不同的颜色。
例如,若在苯环上引入电子吸引基团(如-NO2),可以使染料分子吸收和发射较长波长的光,呈现出红色或橙色;而引入电子供给基团(如-NH2),则可以使染料分子吸收和发射较短波长的光,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偶氮染料具有很强的染色性能和良好的耐光性能,这使得它们在纺织和皮革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染料分子能够与纤维表面形成氢键或离子键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同时,偶氮染料的分子结构稳定,不易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褪色,使染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偶氮染料还可用于染料墨水的制备。
染料墨水通常用于打印机和标签打印等领域,偶氮染料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实现快速的染料溶解和均匀的染料分散,从而确保打印的质量和稳定性。
偶氮染料的结构还为其在光敏材料和光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光敏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材料。
偶氮染料的分子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吸收特性,可以用于制备光敏材料。
光伏领域是利用光能产生电能的技术,偶氮染料可以作为光伏材料的组成部分,用于捕获光能并产生电流。
总结起来,偶氮染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通过改变取代基和偶氮基团的结构,可以实现染料颜色的调节。
偶氮染料的结构特点赋予其在纺织、皮革、塑料、油墨和染料墨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偶氮染料的结构还为其在光敏材料和光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偶氮染料的分类及用途

偶氮染料的分类及用途偶氮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涂料等工业领域的染料。
它们以其艳丽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能而闻名。
偶氮染料可以根据其结构和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分类。
以下是对偶氮染料分类及其用途的详细解释:一、偶氮染料的分类:1.基于化学结构的分类:2.基于应用领域的分类:偶氮染料也可以根据其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偶氮染料可以分为纺织染料、皮革染料、油漆颜料、塑料染料等。
二、偶氮染料的用途:1.纺织染料:偶氮染料是纺织品染色中最广泛使用的染料之一、它们具有艳丽的色彩、稳定的染色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
偶氮染料可用于染棉、染麻、染维纶等纤维材料,可染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2.皮革染料:偶氮染料也被广泛应用于皮革染色领域。
皮革制品往往需要具备耐久性和色彩稳定性,而偶氮染料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它们能够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并且具有较高的染色效果。
3.油漆颜料:在油漆颜料中,偶氮染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偶氮染料作为颜料的色素成分,可以赋予油漆艳丽的颜色。
同时,它们还能提供良好的耐候性和色彩稳定性,使得油漆颜料能够长时间保持鲜艳。
4.塑料染料:在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偶氮染料来染色。
偶氮染料具有极高的耐温性和耐候性,它们可以在制造过程中添加到塑料中,使塑料制品具备艳丽的颜色。
偶氮染料还可以赋予塑料材料耐高温、耐紫外线等特性。
综上所述,偶氮染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油漆和塑料等工业领域的染料。
它们以其稳定的性能和艳丽的颜色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根据化学结构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偶氮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染料、偶氮染料等。
无论是在纺织染料、皮革染料、油漆颜料还是塑料染料中,偶氮染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产品赋予丰富多彩的颜色,并提供稳定的染色效果和良好的耐久性。
新型偶氮染料中间体2—氨基—5—氮甲基—1萘磺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浓盐 酸 均 为 市 售 分 析 纯 试 剂
2 1 N 羟 甲 基 邻 笨 二 甲 酰 亚 氧 的 合 成 .
在! jm1 口烧 瓶 中加 ^ l m【 及 5 1g邻 苯 二 甲酰 亚 氨 ( 3 oo) 然后 在搅 拌 下 加 人 们 甲醛 溶 液 2 6m1逐 渐 三 O 水 . 0 05t 1, . 升 温 至溶 液沸 腾 并 透 明 . 持 加 热 至 少 5mi 保 n=然后 将 反应 物 倾 人 到 烧 杯 中 , 冻过 夜 , 液 中析 出 白色 晶 体 。滤 出 晶体 . 用 狰 溶 并 球 水洗 涤 数坎 =将 滤 饼 在 空 气 中 干 燥 , 得 羟 甲基 邻 苯 二 甲 酰 亚 氨 5 9 . . 5g 收率 9 , 6 熔点 17 C~ 1 l 3 4 C
对谩化合物 的合成条件进 行了研究 , 提出了不再进行氨基酰化保护 , 不再采用 高压 反应釜操作等相对简单的合成方法 =
关 于该 化 合 物 的 合成 路线 , 表 示 为 : 可
HC oH 。
常压 催化 荆 c N 2 H
邻 苯 二 甲酰 亚 氨 N 羟 甲基 邻 荤 二 甲酰 亚 氟 2氨 基 1萘 磺酸 ~ 2氟 基 5氨 甲 基 1萘 磺 酸 ~ 一ຫໍສະໝຸດ 哿 1 实验 部分
1 1 仪 器 和 试 剂 .
熔 用 S NYO C L N MP( 国造 ) 点 仪 测 定 ( 校 正 ) 。NMR 用 D 3 0核 磁 共 振仪 测 定 红 外 光谱 用 P A AL E KS 英 熔 未 。H RX 0 E
10 红 外 光 谱 仪 测 定 。 C 7
中 图分 类 号 : 2 . 7 O6 5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2氨基 一一 甲基 l萘 磺 酸 ( 甲基 吐 丝 酸 )作 为一 种 新 型 的 偶 氮 染 料 中 间体 , 5氨 氨 已在 偶 氮 染 料 和 染 料 助 剂 中 得 到 广泛 应 用 。它 可 “与 吡 啶 三 嗪 等 化 合 物 进 行 重 氮 化 、 均 偶合 等 反应 而 生成 一 系 列 的偶 氮粪 染 料 , 泛 应 用 在 纤 维 素 纤 维 、 胺 类纤 广 酰 维 、 复基 甲酸 乙酯 纤 维 和 人 造 皮 革等 的 印染 中 。而 2 氨基 一一 甲基 l萘 磺 酸 与 均 三 嗪 反应 生成 的 活 性 染 料 , 子 中含 有 能 聚 ~ 5氨 分 与纤 维 索 纤 维 中 的 羟基 和 蛋 白质 纤 维 中 的 氨 基 发生 反 应 的活 性 基 因 染 色 时 与 纤 维形 成 化 学 键 结 合 , 成 “ 在 生 染料 一 维 ” 合 纤 化 物 , 分 展 现 了 活性 染 料 的色 泽 鲜 艳 染 性 良好 , 处 理 牢 度 好 , 艺 适 应 性 宽 , 谱 齐 全 , 用 方 便 和戚 本 较 低 等 特 点 ・ 充 匀 湿 工 色 应 广 泛 应 用到 棉 、 、 胶 丝绸 、 毛 等 纤维 及 其 混 纺 织 物 的 染 色和 印花 。 麻 牯 羊 关 于该 化 舍 物 的 合成 , 关 文 献 。 报 道 的 方 法 , 采 用 高 压操 作 , 在 工 业化 生产 中存 在 相 当 大 的 局 限 性 。本 研 究 l作 有 多 这 I _
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

冰染染料的特点: 色谱齐全,以橙、红、酱红、蓝、棕、黑为主(缺绿),其中尤 以橙、红、蓝、红酱、棕等的浓色见长,特别是大红色十分鲜艳 (国旗红)。 适用于染浓色,不适于淡色,淡色遮盖力小。 有些橙、红、红酱、棕色的日晒牢度可达6级或6级以上,水洗牢 度很高,但一般耐摩擦牢度很低,不耐氧漂,染色牢度不及还原 染料。日晒牢度随染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很多。 价格低廉。工艺复杂。 强碱条件染色,很少用于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
色酚的命名:
色酚的命名中没有颜色的名称,在“色酚”的后面都加 上“AS”。 在AS后面的字母有代表它们主要适用于染得某种颜色 或牢度的含义。 色酚AS-TR主要用于染红色;色酚AS-ITR中ITR三个字 母表示染色牢度可达到所谓阴丹士林(Indanthren)级 的土耳其红; AS-SG和AS-SR中SG和SR分别表示适用于青光黑色和 红光黑色等。(S为德语黑色) 酰基乙酰胺类都适合得到黄色,在尾注中都带有字母G。
N
CH3COCH2CONH
NHCOCH2COCH3
C2H5O
C S
NHCOCH2COCH3
色酚AS-G
色酚AS-L4G
色酚AS-G应用较广泛,它对棉纤维的亲和能力较强, 但生成的染料日晒牢度稍差。 该类色酚的偶合能力最强,最佳偶合pH值为3~4.5。
5.2.3 其他邻羟基芳甲酰芳胺类
CH3 OH C NH O
OCH3 OH O C NH O OCH3
2-羟基蒽3-甲酰邻甲苯胺 色酚AS-GR(C.I.偶合组分36) 3-羟基氧芴-2-甲酸的衍生物 色酚AS-BT(C.I.偶合组分16)
O H N C NH OH Cl
咔唑邻羟基甲酰芳胺 色酚AS-LB(C.I.偶合组分15)
偶氮染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偶氮染料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2. 掌握重氮化与偶合反应在染料合成中的应用。
3.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二、实验原理偶氮染料是由偶氮基(-NN-)连接芳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在染料分子结构中,偶氮基常与一个或多个芳香环系统相连构成一个共轭体系,从而作为染料的发色体。
偶氮染料的制备通常采用重氮化与偶合反应,通过中间体制得。
重氮化反应是指芳伯胺与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重氮盐,偶合反应是指重氮盐与芳胺或酚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偶氮染料。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苯胺2. 亚硝酸钠3. 盐酸4. 硫酸5. 2-萘酚6. 氢氧化钠7. 碳酸钠8. 水浴锅9. 烧杯10. 玻璃棒11. 滤纸仪器:1. 研钵2. 烧杯3. 玻璃棒4. 滤纸5. 水浴锅6. 移液管7. 滴定管8. pH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重氮盐:将苯胺和亚硝酸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盐酸,搅拌溶解后转移至水浴锅中加热至50℃左右,维持30分钟,得到重氮盐溶液。
2. 准备偶合剂:将2-萘酚和氢氧化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后转移至烧杯中。
3. 偶合反应:将重氮盐溶液滴加到偶合剂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控制温度在30℃左右,维持30分钟。
4. 结晶:将反应液过滤,收集滤液,加入适量碳酸钠调节pH值至7-8,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5. 洗涤、干燥:将晶体用少量冷水洗涤,去除杂质,然后用滤纸吸干水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成功制备出偶氮染料,其颜色为红棕色。
通过观察染料的颜色和结晶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实验成功。
六、实验讨论1. 重氮化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重氮盐的生成有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重氮盐分解,影响偶合反应的进行。
2. 偶合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值对偶氮染料的生成有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pH值过低会导致偶氮染料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实验成功。
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关键词】偶氮染料;重氮化;偶合;染料禁用【摘要】偶氮染料是现染料市场中品种数量上最多的一种染料,由染料分子中含有偶氮基而得名。
其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过程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其反应过程并受多种反应条件的影响。
偶氮染料在应用上具有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但是其会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因此部分偶氮染料遭到禁用。
【正文】一、偶氮染料基本介绍(一)偶氮染料定义在染料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偶氮基的统称为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约占合成染料品种的50%以上,在应用上包括酸性、冰染、直接、活性、阳离子等染料类型。
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二)常见偶氮染料举例——苏丹红苏丹红是一类合成型偶氮染料,其品种主要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和苏丹红4号,主要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和地板等的增光。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05年三月,肯德基快餐厅的部分食品以及调料中发现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一号”成份。
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16日傍晚在上海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在15日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1号)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即刻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
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三)偶氮染料分类按分子中所含偶氮基数目可分为:单偶氮染料Ar─N=N─Ar─OH(NH2)双偶氮染料Ar1─N=N─Ar2─N=N─Ar3三偶氮染料Ar1─N=N─Ar2─N=N─Ar3─N=N─Ar4式中Ar为芳基。
随着偶氮基数目的增加,染料的颜色加深。
(四)偶氮染料特点⑴市场占有率大:市场上70%左右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合成的,产量大,品种多。
偶氮染料的测定

偶氮染料的测定
偶氮染料是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一种重要的染料。
其浸泡过程不完全或者使用不合适的方法处理都可能导致其在水体中
产生污染。
因此,对偶氮染料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针
对偶氮染料的常见测定方法及其优缺点。
1. 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是最为常见的偶氮染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根据偶氮染料在紫
外光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其浓度。
优点是准确性高、分析速度快,但
需要设备昂贵、对样品精度要求高。
2.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同样是常见的偶氮染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色谱柱在
一定的温度下分离偶氮染料并进行测定。
其优点是准确度高,但操作
复杂,需要专业知识。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标准曲线法对偶氮染料进行测定,常用的检测波
长为225-240 nm。
该方法优点是检测速度较快,准确性高,检查范
围广,但同时缺点是仪器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
总体而言,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都是常见的偶氮染料测定方法,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检测目标、检测范围、样品特性、实验室条件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确保偶氮染料的测定准确性,对保证环境健康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偶氮测试标准及限值

偶氮测试标准及限值
偶氮测试是一种检测水中偶氮染料的方法,其主要是评估水中是否含有Azo染料和苯胺类化合物,以判断其是否安全饮用。
相关的测试标准和限值,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测试标准:常见的测试标准包括ISO14362和AATCC20等。
其中ISO14362是一种适用于纺织品的偶氮染料测试标准,包括pH值、水洗、干洗、汗水和唾液等具体测试方法。
2.限值:在欧盟,应用于制造和销售纺织品的偶氮染料和苯胺类物质法规,限值分别为30mg/kg和20mg/kg(REACH 附录XVII)。
在中国,国家标准GB18401-2010《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了对不同类型纺织品中偶氮染料和其分解产物苯胺的最高限值,例如儿童服装和亲肤织物的限值为20mg/kg,常规纺织品的限值为30mg/kg。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偶氮测试标准和限值。
此外,低成本染料可能含有更高量的偶氮染料,因此应注意购买正规的、经过认证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氮染料【摘要】偶氮染料是现染料市场中品种数量上最多的一种染料,由染料分子中含有偶氮基而得名。
其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过程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其反应过程并受多种反应条件的影响。
偶氮染料在应用上具有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但是其会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因此部分偶氮染料遭到禁用。
1.偶氮染料的基本介绍1.1偶氮染料定义在染料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偶氮基的统称为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约占合成染料品种的50%以上,在应用上包括酸性、冰染、直接、活性、阳离子等染料类型。
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1.2偶氮染料的种类根据含有偶氮基的数目可分为:(1)单偶氮染料,例如酸性大红G;(2)双偶氮染料,例如直接大红4B;(3)多偶氮染料,例如直接黑BN。
根据溶解度可分为:(1)可溶性偶氮染料,指一般能溶解在水中的染料;(2)不溶性偶氮染料,包括冰染染料和其他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
1.3偶氮染料的用途偶氮染料用于各类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并用于皮革。
纸张、肥皂、蜡烛、木材、麦秆、羽毛等染色以及油漆、油墨、塑料、橡胶、食品等的着色。
制造偶氮染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重氮化和偶合两个步骤。
1.4偶氮染料特点⑴市场占有率大:市场上70%左右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合成的,产量大,品种多。
⑵应用广:纺织品、皮革、纸、食品⑶染料工业中的“老大”:直接、酸性、络合染料、活性、阳离子染料等,都含有偶氮结构,目前它在染料业中的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
⑷毒性:据报道,偶氮染料本身根本无毒,不含对人体产生危害。
所禁用品是在染料中含24种致癌或可能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的偶氮染料。
1.5常见偶氮染料苏丹红苏丹红是一类合成型偶氮染料,其品种主要包括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和苏丹红4号,主要用于溶剂、油、蜡、汽油增色以及鞋和地板等的增光,同时具有强致癌性,现在已经被禁止使用。
2.偶氮染料的合成2.1合成偶氮染料的一般原料主要有芳香烃,亚硝酸钠,以及芳烃的杂环化合物2.2偶氮染料的合成机理在偶氮染料的生产中,重氮化与偶合是两个主要工序及基本反应。
也有少量偶氮染料是通过氧化缩合的方法,而不是通过重氮盐的偶合反应合成的。
对染整工作者来说,重氮化和偶合是两个很重要的反应,人们常用这两个反应进行染色和印花。
3.2.1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基本过程如下所示:㈠.重氮化反应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方伯胺常称重氮组分,亚硝酸为重氮化试剂。
因为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时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方伯胺反应,避免亚硝酸的分解,重氮化反应后生成重氮盐1.1重氮反应的机理重氮盐(亲电反应) X : -C l 、-B r 、-N O 3、H S O 4,H X 常用H C l 、H 2S O 4A r N H 2:重氮组分亲电试剂在稀酸介质中: 在稀H C l 介质中: 在冷的硫酸介质中: 亲电试剂:在稀硫酸中:N 2O 3在稀H C l 中:N O C l 、N 2O 3在稀H B r 中:N O B r 、N 2O 3在浓硫酸中:N O +亲电性:N O +> N O B r > N O C l > N 2O 31.2反应历程(1)N -亚硝化反应:X :C l ,B r ,O N O(2)形成重氮盐:1.3.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1.3.1.酸的用量和浓度无机酸的作用:A :芳胺溶解(不溶) (溶解) (游离胺)B :与N a N O 2反应生成H N O 2酸用量不足时:发生自偶合反 重氮盐易分解酸用量过多时:影响游离芳胺的生成,反应速率降低。
酸应适当过量:通常芳胺与酸的摩尔比为A r -N H 2 : 酸=1:(2.5~4)亚硝酸不足时:发生自偶合反应ArNH2+HX NaNO 2Ar N N +X -NaX H 2O+++低温HNO 2N 2O 3H 2O +2+HNO 2H 2O+HCl NOCl +HNO 2H 2O+H 3+O NO +2ArNH 2+HX Ar +NOX NH NO 慢Ar N H +NH NO 快Ar N Ar N N +OH H +快ArNH 2+H +ArNH 3+H +ArNH 2+亚硝酸过多时:过量的H N O 2分解 产生其他副反应(使偶合组分亚硝化、氧化、或其他旁支反应)亚硝酸应适当过量。
H N O 2过量较多时,可采用尿素或氨基磺酸分解。
温度较高时:重氮盐不稳定H N O 2易分解一般控制在0~5℃;重氮盐稳定性好时,可控制在10~15℃芳胺的碱性强,有利于亚硝化反应;同时铵盐的稳定性提高,游离芳胺浓度低,不利于重氮化反应。
酸浓度低时,芳胺碱性强,重氮化反应快;酸浓度较高时,芳胺碱性弱,重氮化反应快㈡.偶合反应2.1反应的机理芳香族重氮盐与酚类和芳胺等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偶合反应。
酚类和芳胺等称为偶合组分。
重要的偶合组分有:(1)酚类:苯酚、萘酚及其衍生物。
(2)芳胺类:苯胺、萘胺及其衍生物。
(3)氨基萘酚磺酸类:H 酸、J 酸、γ酸等。
(4)活泼的亚甲基化合物:如乙酰苯胺、吡唑啉酮等。
偶合反应机理:偶合反应条件对反应过程影响的各种研究结果表明,偶合反应是一个芳环亲电取代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第一步是重氮盐阳离子和偶合组分结合形成一种中间产物;第二步是这种中间产物释放质子给质子接受体,生成偶氮化合物。
反应基本方程式如下所示:主要为亲电反应偶合组分上电子云密度高,偶合能力强2.2.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1.重氮盐组分偶合反应时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重氮盐芳核上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时,加强了重氮盐亲电子性,偶合活泼性高;反之,芳核上有给电子取代基存在时,减弱了重氮盐的亲电子性,偶合活泼性低。
不同的对位取代基苯胺重氮盐和酚类偶合时的相对活泼性如下所示:2.偶合组分 偶合组分中给电子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强,给电子取代基数目越多,偶合反应越快。
3.介质pH 值A. pH 值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N +Ar N Ar N N NH 2慢NH 2N Ar N N +H 2H pHlg υ酚芳胺酚:最佳反应pH 值9~10芳胺:最佳反应pH 值4~7吡唑啉酮:最佳反应pH 值7~9B. pH 值不同,偶合反应位置不同。
对于氨基萘酚磺酸,介质pH 值不同,偶合位置不同。
给电子性:-O- >-NH2 >-OH在碱性条件下偶氮基进入羟基的邻位;在弱酸性条件下偶氮基进入氨基的邻位。
合成双偶氮或多偶氮染料时,应先用弱偶合剂进行反应,然后再用强偶合剂反应。
如有些氨基萘酚磺酸类偶合剂,只能进行一次偶合,如 3.简单工艺流程1.合成步骤:氨基物打浆 (溶解)重氮化 偶合组分打浆溶解 偶合(皂化、二次重氮化、二次偶合、三次重氮化、三次偶合、转晶) 盐析过滤出滤饼(膜滤)2.后处理:滤饼打浆 加助剂 研磨 调整 喷雾干燥4.偶氮染料的发展现状(一)偶氮染料的优势偶氮染料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使其无论在品种或是在数量上均为最大的一类工业染料,据统计,在1998年,世界染料市场上偶氮染料约占60%~70%。
目前,偶氮染料除主要用于纺织材料的染色外,还可以用于化学纤维、纸张、皮革、食品、化妆品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的染色。
(二)偶氮染料的发展偶氮染料还具有光致变色特点,因此用偶氮染料掺杂高分子薄膜后,可以用作可擦重写光盘的记录介质。
利用其光变色原理,可以设计和研制高密度、大容量和耐疲劳度高的三维“海量”光存储元件。
也可以用偶氮染料与金属络合后制备三阶线性光学材料。
此外,偶氮染料还用于液晶显示、染料激光以及生命科学中的DNA 分子荧光标记等现代高科技领域。
OH H 2N SO 3H HO 3S OHH 2N HO 3S OHH 2N SO 3H HO 3S NH 2OHHO 3S因此,我们可愿意好不夸张的讲,没有偶氮染料,整个染料工业就失去主干,就会黯然失“色”。
(三)偶氮染料面临的挑战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或其他消费品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会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混合并产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被人体吸收,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体细胞的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
有鉴与此,1994年德国政府正式在"食品及日用消费品"法规中,禁止使用某些偶氮染料于长期与皮肤接触的消费品,并于96年4月实行之后,荷兰政府也于96年8月制定了类似的法例,法国和澳洲正草拟同类的法例,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亦于2002年拟草了"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5.【参考文献】[1] 尹志刚,宫国梁,赵德丰.非诱变性芳胺中间体及其偶氮染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⑵章杰.禁用染料和环保型染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⑶何瑾馨.染料化学[M].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⑷肖刚,王景国.染料工业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⑸周琪,赵由才,《北染料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的危害》A⑹李海燕,熊重铎《偶氮染料的光汗协同讲解及其生成芳香胺的测定》《安全与环境学报》Vol.10 No.1 Feb ,2010⑺刘显奎《关于着色皮革中的偶氮染料问题》,《中国皮革》第32卷第5期2003年3月⑻张丽娟,《禁用偶氮染料的危害及检测标准》A⑼《禁用偶氮染料现状的应对措施》,《印染》2002 No,11⑽《以对氨基偶氮本为中间体染料的生态问题》,《印染》2005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