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三 鸟和哺乳动物(教案)

三 鸟和哺乳动物基础主干梳理一、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项目 特点 意义外部 形态身体呈流线型 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体表覆羽 能搏击空气,使鸟高飞,或平稳滑翔前肢变成[①]翼 内部 结构 [②]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强劲动力骨骼[③]胸骨上有高耸的龙骨突轻、薄 减轻体重生理消化 直肠短,排便快 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呼吸:有[④]气囊辅助[⑤]肺呼吸循环:心跳频率快二、鸟的主要特征 1.体表覆羽; 2.前肢变成翼; 3.有喙无齿;4.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三、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项目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特点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举例鸟和哺乳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体温恒定的意义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分布的范围四、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体表:大多数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2.体温: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3.生殖发育: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牙齿:(1)分化: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意义: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特点: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意义: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五、鸟、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鸟与人类的关系(连线):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有益:①作为食物: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③经济价值:一些哺乳动物的皮毛等,如貂皮等。
④其他用途:如导盲犬、警犬、军马等。
(2)有害:如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归纳提升】 脊椎动物的特征比较类群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鱼 鳞片鳃变温卵生两栖动物 皮肤裸露、有黏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动物 鳞片或甲 肺鸟 体表覆羽 肺,气囊辅助呼吸恒温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肺胎生【辨易错】1.鸟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内。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

透过去的,物镜和⽬镜都是透镜,还有放⼤镜,眼镜等。
反射光,透镜是,光可以透过7、镜⼦是反射8、从⽬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相关的题相关的题:1、看字母:把卷⼦倒过来看,看到的字母效果,那就是答案。
2、物象在某个偏的位置,⽐如在左上⾓,那么要移动到视野中央,应该怎么移动?答案是题中的⽅向。
就是左上⾓。
9、⼀台显微镜的⽬镜与物镜放⼤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倍数。
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倍数视野范围就越⼩。
物象就越⼤,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10、显微镜的放⼤倍数越⼤倍数越⼤,观察到的物象就越⼤少,那要选择倍⼩的,相反要看得少多的细胞,那么就要选择显微镜的倍数⼩我们要在视野内看到更多⼤的。
⼤的细胞,那么我们要选择倍数⼤⼤的。
如果、我们要看到更⼤数⼤移动(⽬镜,玻⽚标本)看看,例如,想确认污点是否在玻⽚标本上,可11、判断污点在哪判断污点在哪,可以移动(⽬镜,玻⽚标本)以移动玻⽚标本看看,如果随着移动标本,跟着动,那么污点在标本上,如果不随着移动,那么污点肯定不在标本上,如果想确认污点是否在⽬镜上,可以转动⽬镜,如果随着⽬镜的转动,污点随着动,那么污点在⽬镜上,如果不跟着动,那么污点肯定不在⽬镜上,当能刨除污点肯定不在标本和⽬镜上时,我们能肯定污点在物镜上。
(物镜是不能试着转动的,如果总转动物镜,容易松动。
)12、我们⽤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是,可见光能穿过的物体。
所以我们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透明的。
液体的13、根据制作⽅法,玻⽚标本的种类有切⽚(⽤从⽣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制成)、涂⽚(⽤液体的⽣物材料⽣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物材料制成)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临时的和永久的。
14、制作洋葱鳞⽚叶内表⽪细胞临时装⽚擦(⽤纱布纱布擦载玻⽚和盖玻⽚载玻⽚和盖玻⽚)滴(清⽔清⽔)撕(⽤镊⼦镊⼦撕洋葱鳞⽚叶内内表⽪)展(⽤镊⼦展平展平)盖(⽤镊⼦,⼀边先接触载玻⽚上的⽔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缓缓地放下,为了避免出现⽓泡避免出现⽓泡所以才这么操作)染(⽤稀碘液碘液,滴在盖玻⽚的⼀侧)吸(⽤吸⽔纸吸⽔纸在盖玻⽚的另⼀侧吸)制作黄⽠表层果⾁细胞擦 这两个临时装⽚不染⾊不染⾊,滴 因为我们要观察的是叶绿体叶绿体,染⾊是刮(⽤⼑⽚刮取去表⽪的黄⽠表层果⾁) 为了让颜⾊不明显,不易观察到的结涂(均匀涂抹在载玻⽚的⽔滴中)构易于观察,⽽叶绿体在显微镜下是盖明显的绿⽔晶状,⽆需染⾊。
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精选知识积累的越多,掌握的就会越熟练,店铺为大家编辑了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中学常用的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2、镜筒1、目镜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遮光器7、反光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镜臂11、通光孔大光圈小光圈平光镜凹光镜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的调节12、压片夹13、镜柱14、镜座1298310456127111314普通光学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方法步骤]: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的构造机械部分光学部分镜座、镜柱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镜筒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遮光器(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目镜:物镜:5×、10×、16×10×、40×、100×(油镜)2、目镜、物镜的比较及放大倍数的计算物镜:无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短有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长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50×100×200×400×160×640×目镜:注意事项: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一只手提起显微镜。
2、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光轴发生弯曲。
3、转动粗、细调节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取镜和安放对光一对物镜二对遮光器三对反光镜对光一路畅通观察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取镜安放:二)对光三)放置标本:五)善后整理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轻拿轻放,并略偏左;3、装好目镜和物镜。
1、扭动转换器,使镜头、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2、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四)调焦观察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1、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2、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旁边,并下调镜筒至最低,送回镜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作业:教学反思:教案序号 9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二章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4页共4页
4、你所喜爱的生物科学家是谁?
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
5、为什么喜欢他?
研究。这年 12 月,英国政府组织了
教师引言 “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
新课导入:
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
《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
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的环球考察活动。在历时五年的环球
要概念或主要词汇。
学生小结 3、R 仔细阅读这节课文。
4、背诵有关问题的答案。5、R:复
习这段课文,找出先前忽略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灵活性较强,且无固定答
进化学说改变了神创论。
案,因此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自
三、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己的意见。
这些知识非学贴近于生活,所以易于
理解。
第2页共4页
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 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 了血液循环。 四、对上述问题继续进行全班交流。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
一、教学目标:
第 1 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1、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
4、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

2、一个细胞在连续分裂 n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是多少?
3、下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请对应填入下图。
知识卡片:染色体是细胞中能被 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存在 于细胞核中,是由 DNA 和蛋白质 两种物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物 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基因是 DNA 上具有遗传效应的 有效片段。
示:请在教材中标记划线即可)
【预习我检测】
1、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3 对,人的皮肤能分裂产生新细胞,那么它产生的
新细胞所含染色体为多少条?( )
A.23 条
B.46 条
C.92条
D.43 条
2、细胞分裂过程如下: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
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③细胞核平分为二个,正确的分裂顺序是( )
下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过
知识卡片:细胞分裂时,染色体 在原细胞中先复制再平均分配,
分别进入新细胞。因此,新细胞
程
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及 DNA 保
持不变,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
稳定地延续。
(1)细胞分裂的定义:就是
分裂成
,分裂的结果使细胞
的数量增多了。
图 1 显示
细胞的分裂过程;图 2 显示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3、下列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越来越小 B、新细胞体积很小,从环境中吸收
养料逐渐长大
C、细胞的生长是有限的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
胞体积增大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门科学,也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点之一。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第二章内容涉及到很多的生物学知识点,其中许多知识是关键的,需要特别重视和掌握。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2. 怎样进行生物分类:共性、特性、亚类和种。
3. 青藻和细菌的特征:在原核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
4.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 细胞的功能:构成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保持生物的遗传信息。
3.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5. 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6. 蛋白质的作用。
三、遗传规律1. 现代遗传学的基础:DNA。
2. 生命的基础:遗传基因。
3. 遗传基因的分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4. 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基因重组。
5. 遗传规律:Mendel遗传。
6.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四、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生命的基础:细胞分裂。
2. 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花和果实。
3. 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根茎、分株、叶片生殖。
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 植物的休眠与恢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钻研,广泛阅读,多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1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2.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3.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4.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5.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对分裂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并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细胞是不能无限度生长的。
2.通过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视频,了解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相关资料,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细胞分裂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生物体是通过什么方式由小变大的么?细胞会生长吗,它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讲授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识记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定义。
3.能够概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4.知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二、学生自学:阅读课本P56-57,找到以下问题答案:(一)出示自学目标1.生物体的生长与什么分不开?什么叫细胞的生长?2.细胞能无限生长吗?为什么?3.说出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过程。
4.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5.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变化的?6.通过细胞分裂,新细胞与原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有没有变化?(二)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生(5分钟),教师提示用笔画出重点。
(三)学生汇报学习成果1.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参考答案见课件)2.教师讲解并对学生的汇报做出评价。
3.教师重点讲解染色体的变化。
4.学生相互之间复述细胞的分裂过程(5分钟)课堂小结1.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2.细胞生长:细胞增大。
3.细胞分裂:细胞增倍。
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1、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
2、(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是(须根系)。
3、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4、植物的根和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5、完整叶的结构:(叶片、叶柄、托叶)。
6、常见的变态茎:(土豆、藕黄瓜的茎卷须)、变态叶:(猪笼草、豌豆的叶卷须,仙人掌的叶刺槐树的叶刺)。
7、(虫媒花)以颜色鲜艳的花冠、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采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我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8、一枚完全叶由(叶脉)、(叶柄)和(托叶)组成。
9、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是(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多的植物是(木本植物)。
在木本植物中,(主干明显而直立,植物高大且分枝多的是乔木),无明显主干,植物较矮小,近地面处枝条丛生的是(灌木)。
10、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已知的高等植物就有(3)万于种,绿色植物有(吸尘、杀菌、消声、调节空气温度)等作用。
11、花的结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丝、花药);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重要结构。
12、果实成熟后不开裂,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这样的果实叫做(颖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沿着背腹的两侧的缝线裂成两片,少数不开裂,果实内生有许多种子,种子着生在果皮上,这样的果实叫做(荚果)。
果实的外果皮很薄,中果皮多汁,可食用,内果皮具坚硬的壳,里面包着种子,这样的果实叫做(核果)。
小麦水稻是颖果 ,豆类是荚果 ,苹果、梨、桃等是核果。
13、根系是直根系,叶脉网状脉,花的基数是5,种子的胚具有2片子叶,凡是具有这样物征的植物是(双子叶植物)。
如:大豆、花生、棉花、苹果、白菜、黄瓜、桃、梨等。
14、蔬菜的种类很多,包括(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等。
芹菜作用是(降压)、洋葱降低(血脂)、姜可以健胃,黄瓜美容,葱可以治感冒等。
15、根系是须根系,叶脉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种子的胚具有1片子叶,凡是具有这样物征的植物是(单子叶植物)。
如: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等。
16、粮食作物包括三大类;一是种子淀粉含量很高的(谷类作物),二是种了富含蛋白质、脂肪等多种成分的(豆类作物),三是块根或块茎富含淀粉的(薯类作物)。
17、裸子植物和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1、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2、自身条件:(完整的活的胚、贮存时间短)。
18、裸子植物的特征: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真正的(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皮)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19、被子植物的特征: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
20、肾蕨的植物体有(根、茎、叶 ) 等器官的分化,没有花果实种子,靠(孢子) 繁殖后代,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属于蕨类植物。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