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图案设计教案共4个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图案设计》教案

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知识与技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设计组合图案.【过程与方法】在应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同时进行独立的数学创造,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在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图案设计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美与创造的同时获得自我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学重点】利用各种图形变换设计组合图案.【教学难点】将基本图形创造性地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一、知识回顾,活动预备教师演示一个三角形分别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其对应图形的变换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归纳出三种图形变换的共性.【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三种变换的基本过程,并回顾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为进一步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辨析组合图案奠定基础.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演示时的注意力;(2)学生归纳特征是否准确.二、图案分析,整合知识问题1 观察下面的图形(教材书中P72图23.3-1),分析它是由哪种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问题2 观察下面的图形,分析它是由哪种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问题3 继续观察上述图案,感受简单图案的丰富变形.【教学说明】教师演示课件,突出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图形变换后得到组合图案的过程,让学生在组合图案中辨析出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图形变换,再现组合图案的设计过程,感受图形变换的奇妙、美丽、生动与灵活,调动学生创造的热情.教学时,应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基本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基本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图案.三、图案展示,合作交流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的图案.同学间分小组继续进行图案分析.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交流,并提出问题“进行图案设计的步骤是什么?”【教学说明】教师应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合适图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否体会出图案设计的方法.四、图案设计,升华知识教师给出一个基本图形(如月芽形、一叶花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基本图形),让学生自主设计图案(应以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为基本方法),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看看谁设计的图案最美,并由设计者说说图案设计中所运用的图形交换有哪些?【教学说明】让学生进行图案设计,可增强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图案设计的关键是什么?(2)欣赏图形变换所产生的美.【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图案设计的关键在于选取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的图案,在欣赏收集的组合图案或教师出示的课件中组合图案,进一步增强图案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通过反思图案设计的过程和欣赏变换产生的美,展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是图形变换的根本,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第二课基础图案-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副页)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副页)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它来源于自然.也是图案构成法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变化即多样性、差异性;统一即同一性,一致性。
图案的变化是追求各部分的区别和不同,图案的统一是追求各部分的联系和一致。
变化是指图案不同的构成因素:大小、方圆、长短,粗细、冷暖、明暗、动静.疏密等;一是指这些因素之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副页)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
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副页)人类对对称的形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并创造了无数具有对称形式的物体,如:建筑、器物、家具,交通工具等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副页)对称与均衡是图案最基本的两种组织、构成形式。
对称体现了静感与稳定性,具有端庄,安定的美;均衡则表现了动感和变化性,具有生动、活泼的美。
图案的对称是以假设的中心点为依据,向左右、上下两方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的纹样,使图形产生整齐、庄重、平稳的效果。
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副页)图案的均衡是以假想的重心为支点,在视觉上保持重心周围纹样量的均等,由形的对称变为量的对称,变化中求稳定。
均衡运用纹样的虚实、疏密、动势和色彩进行对比照应处理,在组织上有较大自由度,变化更为丰富。
三、条理与反复自然中的万物看似繁杂纷乱,实则井然有序,从植物的生长、构造(如谷物的排列、花叶的轮生构造)到动物的皮毛斑纹(如斑马条纹、鸟类羽毛、鱼鳞罗列).以及田园的分布、山峰的脉络等,只要细细观察,随处可发现它们极具规律性,秩序化和循环反复的美。
图案设计教案-图案基础概念与基本设计方法

课程教学方案(教案)20/20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图案设计任课教师姓名:授课班级:课程归属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编制时间:20 年10 月 2 日学习单元课堂教学方案(教案)设计一、本单元学习任务导入东西方图案艺术简介1、中国传统图案(陶瓷纹样、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漆器纹样、染织纹样等)2、外国经典图案(欧洲、美洲、非洲、日本、印度、阿拉伯)二、本单元学习内容(含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第一章概述一、图案的概念二、图案的起源三、图案的分类四、图案设计的形式美规律1、对称与均衡2、变化与统一3、对比与调和4、节奏与韵律第二章生活与生产中的图案设计一、珠宝饰品中的图案设计二、工业产品中的图案设计三、服装中的图案设计四、包装中的图案设计五、环境艺术中的图案设计第三章图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一、表现技法1、图案的骨式2、图案的构成——图案的点、线、面3、图案的色彩二、材料的准备1、颜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丙烯颜料2、画笔:毛笔、勾线笔、水溶铅笔、色粉笔、油画棒、铅笔、针管笔、底纹笔3、纸:卡纸、高丽纸、宣纸、水彩纸4、其他工具与材料:圆规、尺、曲线板、笔洗、调色盘、镇纸等一、表现技法1、图案的骨式1.1单独纹样骨式1.2适合纹样骨式1.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1.4四方连续骨式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简要小结东西方图案艺术简介,对比与分析中西古典家具的精美的雕刻纹样是家具作为传统手工艺形式的主要装饰手法,蕴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
古典家具的精品主要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其装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无疑有很丰富的装饰内容和题材,大凡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西洋纹样、喜庆吉祥等无所不包。
倘若仔细推敲,其中颇有一些规律可寻。
明清的装饰图案题材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动物纹样动物纹样包括蟠龙纹、蟠虎纹、凤纹、麒麟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大都选用人们崇拜喜爱之物,其中以龙纹、凤纹尤为突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设计图案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设计图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概念,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图案设计的概念及分类2. 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数学知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案设计的概念、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他们对图案设计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图案设计的概念及分类a. 图案设计的概念:图案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审美原则,运用图形、色彩、线条等元素进行有创意的组合,形成具有美感的视觉形象。
b. 图案设计的分类:按照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图案设计可分为装饰图案、实用图案和艺术图案。
(2)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a. 观察与想象: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美的元素,进行想象和创意。
b. 重复与变化:在图案设计中,通过重复使用某些元素,形成统一和谐的效果;同时,适当变化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增加图案的趣味性和层次感。
c. 对比与统一:在图案设计中,运用对比手法(如大小、形状、色彩等对比),使图案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保持图案的统一性,使整体协调一致。
(3)数学知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a. 对称性:利用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数学概念,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图案。
b. 比例与分割: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图案的分割和布局,使图案更加和谐美观。
c. 几何图形:运用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进行图案设计,展现数学的简洁美。
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幅具有创意的图案。
(2)动手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案设计实践。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图案设计的概念、分类、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数学知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基础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基础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图案的应用非常广泛:室内装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都为其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本课程通过系列的授课,使学生了解、熟悉国内外图案艺术的历史及其现况,获得有关图案设计工作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临摹、写生变化等多种方式的训练,逐步掌握图案的基本设计规律、胜任简单的图案设计工作。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一部分:图案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一)中国传统图案部份:1) 新石器时期彩陶装饰纹样;2)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3) 春秋呀国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与织乡;4)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瓦当、帛画、织绣等;5) 魏晋南北朝的装饰艺术;6) 唐代的装饰艺术;7) 宋、元时期的装饰艺术;8) 明清时期的装饰艺术;9) 当代民间图案。
要求:了解彩陶、青铜器、漆器、瓷器、民间图案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能说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的特征。
并在蜡染、剪纸、泥塑、陶艺课程中对传统工艺制作进行了解,作简单的图案设计。
二)外国传统图案风格:1) 埃及图案艺术2) 希腊、罗马图案艺术3) 波斯、印度图案艺术4) 日本、朝鲜图案艺术5) 非洲、美洲、大洋洲土著图案艺术。
要求:了解外国图案艺术的特色,能通过所提供的范图对比,能简叙世界几大区装饰图案艺术特点。
并在壁挂设计、纺织等课程中,对传统工艺制作进行了解,作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二部份:现代图案设计及其基本设计规律一)图案的基本构成形式1) 单独纹样:对称与均衡2) 适合纹样:形体适合、角隅适合、边缘适合 3) 连续纹样:二方连、四方连二)现代图案设计赏析1) 点视图案2) 线视图案3) 文字图案4) 维变图案5) 剪影图案6) 重迭图案7) 复合图案8) 换置图案9) 散集图案10)共生图案要求:把握图案设计的基本规律,结合现代图案设计赏析课程,制作命题作业。
第三部分:图案素材的收集、绘制、变化 1)写生图案2)临变图案3)技法与肌理的变化4)色彩配置变化要求:进行户外写生,之后进行变化、处理,能综合运用比前所学的课程进行图案设计工作。
初中花瓶图案设计教案

初中花瓶图案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3. 通过对花瓶图案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技巧3. 花瓶图案设计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花瓶图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精美的花瓶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让学生了解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演示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设计过程。
4.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花瓶图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花瓶图案设计的过程。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瓶图案设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培养美术人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花瓶图案设计的基本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初中数学图案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图案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案。
教学难点:1.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创作具有创意的图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案设计的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 学生准备纸张、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案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图案设计的理解和想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重复、对称、对比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图案设计的作品,理解并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主题,如“春天”、“欢乐节日”等,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出相应的图案。
2. 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的设计作品,可以使用彩笔、剪刀等工具。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分享设计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和技巧,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图案。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出相应的图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和评价能力。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图案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班级自然色彩图案设计教案

草稿:班级自然色彩图案设计教案引言美学的本质在于创造美的感觉。
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线条构成等艺术元素,都是美学的表现。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
班级自然色彩图案设计教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美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色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掌握基本的图案设计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4.提高学生使用设计软件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自然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关系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景观,分析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和景观特征。
课中:介绍自然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提取自然色彩,分析其特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美丽景观的感知和赞赏之情。
2.基础图案的设计与制作课前:设计师的职业介绍,讲解基础的图案设计要素和常用的设计软件。
课中:教授图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自行练习和掌握,完成自己的第一份作品。
课后:实践操作,制作图案挂件、手环等小物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
3.高级图案的设计与创作课前:设计师的职业规划,讲解高级图案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法。
课中:介绍高级图案的构成原理和风格要素,让学生掌握各类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并实践操作,制作自己的高级图案作品。
课后:评估学生的作品,讲解图案的评选标准和流程,鼓励学生交流和互动,相互欣赏和学习。
三、教学实验1.现场调查:要求学生走进校内外的自然景观,分析其颜色和图案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图案设计竞赛:分级评选学生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合作。
3.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意和成长。
四、教学评估1.学生评选:每个学生需要完成1-2份作品,学生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评选。
2.教师评估:教师需要审查学生作品的质量和美感程度,并给予评估和指导。
3.班级评比:组织班级内的评比活动,评选出最佳的作品,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教学计划本教案共计6节,课时长为4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础图案设计
第一节图案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图案的概念,类别和要素、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和欣赏图案作品,加深学生对图案类别、要素和风格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图案概述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了解图案的概念、类别、要素和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图案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课件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课前导入。
1、对新学期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
2、对新学期作业制度的设置,强调课堂纪律和作业要按时完成;对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获奖的学生期末总评进行加分等。
二、学习新课,图案概述。
1、了解图案的概念
(图案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美术形式。
)
2、图案的类别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先学会区分,然后教师总结。
)(1)从形式上分: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
(2)从造型性质区分:基础图案和专业图案;
(3)从构成形式分:单独图案、连续图案及综合图案。
3、图案的要素
(1)平面图案由纹样(造型)、构成(组织、排列、构图)、色彩、机理所组成,任何平面图案都超不出此范围。
但某些平面图案并不一定包括全部要素。
(2)立体图案由形体、结构、纹饰(纹样及组织、排列,图形与构图)、色彩和机理所组成。
(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分析)
4、图案的风格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流派,包括每个时代的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它可因时代,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传统图案分为:华丽风格、朴素风格。
三、思考与讨论
图案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八、板书设计
概念
第一节图案概述类别
要素
风格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授,通过图案欣赏、分析,思考讨论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第二节图案构成
一、写生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写生的步奏与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和讲解,学生掌握图案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图案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写生的步骤方法和基本规律。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生变化。
四、教具准备:课件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写生变化指通过对客观对象的状态、动态、神态等因素的观察、分析、取舍,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描绘写生,然后根据创作意图,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在不失其“真实性”的原则下进行艺术加工变化,形成纹样形象的一种造型方法。
(一)写生的作用:
一是收集素材;二是通过写生锻炼描绘能力与表现能力。
(二)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1、观察方法:由总体到细部,由外表到内里,从形态到神态。
2、写生方法:(1)线描法;(2)影绘法;(3)素描法;(4)色彩法。
(教师结合课本图片,进行分析讲解。
)
(三)写生变化的基本规律
1、简化
2、夸张
3、添加
4、规整化
5、适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运用不同方法变化后图案的美感,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变化。
部分图例:
二、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规格8开纸张,以一种花卉为设计素材,先用线描的形式写生,再绘制2种变形图案。
八、板书设计
观察方法:由总体到细部,由外表到内里,从形态到神态
写生变化写生方法:线描法;影绘法;素描法;色彩法
基本规律:简化、夸张、添加、规整化、适合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了解写生变化的方法和基本规律,知识点学生基本能弄懂。
作业上出现较大问题的是体现在学生写生能力上,因为缺少写生的训练,要求绘制的“写生线描稿”体现的学生在写生能力上的不足,反而变形的效果还算不错,学生都比较大胆,有想法,敢于变形。
二单独纹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单独纹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分析和讲解,掌握单独纹样的骨格形式,学生能独立完成单独纹样的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图案在生活中的装饰美,增强学生欣赏图案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单独纹样的两种骨式:对称式、均衡式。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独纹样的设计变形。
四、教具准备:课件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图案,提高学生对这些图案的认识和图案的意义、作用。
二、学习单独纹样。
从上面的图案中,利用多媒体放大一个单独纹样,引出:一个独立的个体纹样的造型表现形式,称为“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图案构成的基本单位,是组成其他图案,如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图案的造型基础。
(一)表现步骤
1、铅笔定骨格表现形式;
2、根据对象的造型特征,在骨格当中表现出细节纹样。
3、上颜色,调整完成。
(二)图例分析
1、在制作一个图案时主题一定要突出;
2、在空间处理当中可以采取分离、相触、覆叠、透叠等多种表达形式。
两种骨格形式:
(1)对称式单独纹样
(2)均衡式单独纹样
三、小结。
图案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美。
四、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单独纹样图案2幅,分别为对称式和均衡式。
规格:15cm*15cm
八、板书设计
对称式
单独纹样
均衡式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直观的图片赏析的方法进行讲授,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较感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对于设计制作单独纹样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方向,作业效果较好。
三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骨格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认识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能够运用适合纹样的设计原理为生活进行创作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适合纹样的骨格形式及设计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适合纹样要与特定的形状相适应,设计完整,布局匀称。
四、教具准备:圆盘子、用卡纸剪的圆形、方形、三角形、花型、课件PPT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通过欣赏,感受适合纹样的魅力。
1、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说一说第一感受。
(多媒体展示)
(通过欣赏图片,从而让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的魅力。
)
二、学习适合纹样。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欣赏不同的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是受一定外形轮廓至于的图案构成的表现形式。
(美丽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中,即使去掉边框,也仍能显现边框的形状,这种纹样叫适合纹样。
)2、出示课件,学习适合纹样的骨格形式。
(1)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整齐稳重。
(包括旋转式、放射式)
对称式旋转式
放射式
1、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3、学习适合纹样的表现步骤。
(1)铅笔定骨格表现形式。
(2)摆放造型对象,确定达的色调。
(3)上颜色。
(4)调整。
三、小结。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四、布置作业。
临摹、设计制作适合纹样图案各一幅。
规格:8开纸张,(宽度)15cm*(长度任意),外形可任意图形。
八、板书设计
旋转式
对称式放射式
适合纹样
均衡式
九、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我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适合纹样的特点以及创作适合纹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