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合集下载

传统婚礼文化的庆典和意义

传统婚礼文化的庆典和意义

传统婚礼文化的庆典和意义婚礼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庆典仪式,承载着两个人之间情感的升华和家族的延续。

在传统文化中,婚礼更是一个庄严而隆重的仪式,其过程和形式也因不同地区和民族而异。

本文将从传统婚礼文化的意义和庆典仪式两方面探讨婚礼的传承和现代演变。

一、传统婚礼文化的意义婚姻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意义不仅是一对新人之间的感情升华和家族的延续,更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传统婚礼文化将婚姻视为一种家族关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其仪式和规范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1、家族延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宗接代”视作家庭的重要使命。

传统婚礼仪式中,夫妻双方的祖先是必须要进行祭祀和拜神的。

这不仅象征着对祖先文化的尊重,也代表着将来夫妻双方的后代需要承袭家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家族、宗族和血缘的情感纽带,代代相传的家族文化也得以传承下去。

2、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婚姻既是一种家族传承,也是一个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

在传统婚礼中,新郎新娘的家庭亲友、朋友、同事等会聚在一起,参与到仪式和庆典中来。

结婚的意义不仅仅是新人之间的约定和承诺,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新人们以后生活的轨迹和未来的愿景。

在这个过程中,婚礼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使亲友们和新人更为亲近,更加紧密地连接了双方的感情。

3、社交活动和身份关系的体现在传统婚礼中,不仅仅是新人之间的约定和庆祝,更是促进社交活动的重要场合。

不同的人们会在婚礼上有着自己的社交圈子和身份认同,有助于不同圈子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新人和家庭的身份地位也会在婚礼中得到表彰和认同,进一步体现了家族、社会的层次和身份关系。

二、传统婚礼文化的庆典形式1、大喜之日大喜之日是传统婚礼庆典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一天,新娘会在配戴红色头纱的陪伴下,进入新郎家庭的门槛。

随后,双方会进行祭祀和对宾客的接待。

这一天,充满了喜庆和祝福,是家庭和亲友们的大团圆日。

2、洞房花烛洞房花烛则是传统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婚礼习俗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中国婚礼习俗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中国婚礼习俗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介绍中国婚礼习俗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中国婚礼习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礼俗,体现了中国人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尊重。

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婚礼习俗,而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这些习俗也会因为不同地域和风俗而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中国婚礼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婚姻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

2. 介绍中国婚礼习俗的基本流程和相关仪式中国婚礼的基本流程包括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和婚后新婚生活。

婚前准备包括婚前居所的准备、婚纱、礼服、首饰、婚礼用品等的准备。

婚礼仪式主要包括迎亲、过门、敬茶、交杯酒等相关仪式。

婚后新婚生活则是新人生活的开始,也是需要关注和维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3. 分析中国婚礼习俗的文化意义中国婚礼习俗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婚礼习俗是一种传统礼仪,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沉淀。

通过我们举办婚礼,可以传承和弘扬这样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理解和珍爱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婚姻家庭伦理观念的传承婚礼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和家庭的看重和重视。

从中国人举办婚礼的仪式和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讲究和规矩,这些规矩背后承载着深厚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规矩的传承,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此类价值观。

(3)社会稳定和谐的推进婚礼习俗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一场婚礼不仅仅是新人之间的事情,也关注着家庭和父母的利益。

尊重习俗、注重礼仪、重视形式,这些都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举办婚礼时,一定要遵循礼仪和规则,不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团结和谐的社会。

4. 分析中国婚礼习俗的社会意义中国婚礼习俗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婚姻稳定婚礼习俗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的婚姻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为了维护婚姻的稳定,我们不能对婚姻问题掉以轻心。

通过传统礼仪和规则,可以让婚姻变得更加稳定,让家庭更加和谐。

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和婚姻意识。

婚俗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或科学的验证,而是依靠惯势力、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

中国的婚俗因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呈现出更多的斑驳陆离、异彩纷呈,也越发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

XXX的《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是有关中国婚俗文化的第一本专著,他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婚俗,把婚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婚俗生物学和婚俗文化两方面展开论述。

他的研究包括男女的性角色意识、人类对婚姻的需要、婚姻与经济行为、婚姻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婚俗中的择偶艺术、嫁娶艺术、婚俗的宗教和社会心理等。

他结合中国实际揭示了中国婚俗的变革,并对中国社会未来的爱情和婚姻做出预测,让人更清晰透彻地了解中国婚俗的文化蕴含和社会意义。

XXX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婚俗与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渗透。

首先,中国婚俗受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如XXX 主张男女授受不亲,导致保守、落后的婚姻观念。

此外,门当户对、媒人撮合、寡妇再婚等传统婚俗也反映了中庸处世之道。

尤其是嗜好,女性被教育要保持贞洁,婚姻的缔结给女性的贞洁带来光荣的归宿。

这些传统婚俗的尊重和践行有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的婚俗承载着中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各种少数民族婚姻形式,如抢婚、表亲婚、转房婚等,完整地保存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俗。

这有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中国婚俗的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传统的包办婚和自主选择婚形成的冲突是艺术灵感的闪光点,启发了诗人、作家歌颂自由恋爱和批评包办婚姻。

美好的爱情成为美好婚姻的象征,被拿到艺术作品中当作题材,如《诗经》中的《关雎》,以及《绝代佳人》、《凤求凰》等作品。

最后,婚俗的社会意义体现在形成的婚姻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婚俗中的不公平待遇逐渐被排斥掉,尊重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和地位,认可了女性在社会上的身份和地位。

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

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

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姻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涉及到家族、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环节。

传统婚俗作为婚姻制度的具体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婚姻的认知和态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

一、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传统婚俗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岁月洗礼,代代相传的婚姻仪式和习俗。

这些婚俗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传统婚俗代表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在传统婚姻制度中,婚礼是一种严肃的仪式,旨在将两个家族联为一体。

婚姻的发生不仅意味着两个人的结合,也象征着两个家族的联姻。

传统婚俗中,往往有走亲戚、交换礼物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加强亲友之间的联系,使家族关系更加紧密。

其次,传统婚俗反映了婚姻的庄重和尊重。

传统婚礼通常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礼仪程序,如过堂、拜堂、交杯酒等。

这些礼仪不仅在形式上表达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认可,也体现了对婚姻的严肃态度。

婚礼的举行一方面彰显了婚姻的庄重性,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两个家族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望。

最后,传统婚俗传递了对婚姻的期望和价值观。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一种人生的责任和担当,需要双方共同承担和呵护。

传统婚俗中,往往包含有新婚夫妇的房屋布置、婚车的选定、婚庆队伍等细节,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对于婚姻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二、婚姻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反映婚姻制度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无疑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首先,婚姻制度的长久延续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传统婚姻制度中的习俗和仪式代代相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特点。

婚姻制度的延续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不断影响和塑造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其次,婚姻制度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社会秩序。

在传统观念中,家族是人们生活的核心。

婚姻制度将婚姻纳入家族系统,通过婚礼的仪式和程序,强调了家族的地位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婚礼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婚礼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婚礼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婚礼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蕴含的仪式,它代表着家族、社群和整个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和意义。

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一种社会推动力。

它承载着传统、道德、纪律和社会秩序的重要角色。

文化蕴含婚礼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代表着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礼具有独特的仪式、俗和符号,反映出当地社会的传统和惯。

比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中,红色象征着幸福和喜庆,鞭炮和龙舞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而在西方,拥抱和亲吻代表着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支持。

这些文化蕴含使婚礼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家族和社群婚礼是家族和社群的重要社会事件。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婚姻承诺,更是家庭和亲戚朋友们的彼此承诺和支持。

婚礼的庆典活动促进了家族和社群的凝聚力和团结。

通过参与和支持婚礼,人们传递了对夫妻的祝福和对家庭的重视,强调了家族和社群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会意义婚礼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和责任。

它代表着个人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

婚姻的稳定与幸福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幸福都有重要影响。

稳定的婚姻关系构建了健康的家庭基础,有益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婚礼也是社会秩序和纪律的象征。

它强调了家庭、忠诚和责任的重要性,对塑造社会价值观和规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婚礼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和社会意义。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更是家族、社群和整个社会的重要仪式和推动力。

婚姻的稳定与幸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尊重婚礼的文化蕴含和社会意义,为保护和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和谐作出努力。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婚姻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俗也各具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婚俗络绎不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及其象征意义。

壹、婚姻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家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婚姻不仅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牵涉到血缘关系和财产产权的传承。

因此,古代人们对婚姻非常重视,婚姻成为了一个严肃而庄重的仪式。

贰、婚俗的准备与婚礼的形式在中国古代,一场婚礼的准备工作是繁琐而庄重的。

首先,双方家族要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确定双方的婚姻意愿。

然后进行彩礼的交换,男方家庭会送一定数量的嫁妆(也称为聘礼)给女方家庭,作为婚姻的见证和祝福。

婚礼通常在新娘家中举行,而婚礼的形式也因地域、家族和时代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婚礼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迎亲、过门和举行婚礼。

迎亲是婚礼的第一个环节,新郎一般会带着婚礼队伍前去接新娘。

这一过程中,双方亲友齐聚,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接下来是过门,也就是新娘离开自己家庭,进入新郎家庭的过程。

过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嫁妆入府,新娘携带着嫁妆随新郎进入新家;另一种是新娘由新郎陪同磕头进门,表示对新家的敬重。

最后是举行婚礼,婚礼通常在新郎家中举行。

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家族的亲友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宴饮和交流活动。

婚礼上,踏红舞、红盖头等仪式,寓意着新人的喜庆和幸福。

叁、婚俗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传统婚俗中,许多细节都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是婚礼中常见的主色调,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新娘在婚礼上常常会穿着红色婚纱,新郎会系红色的喜带,意图保护新娘免受邪恶之物的侵扰。

红盖头也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用红色布料制作而成的,新人互相戴在头上,象征着双方一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互相扶持,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

此外,踏红舞也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新人手牵手踏过一条红绸,象征着步入了婚姻殿堂,表示了双方要共同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一起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婚嫁习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后习俗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文化意义。

婚前准备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庭的联姻,因此婚前准备十分重要。

首先,双方家庭会进行婚姻介绍,以确保双方家庭的背景和社会地位相当。

这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族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价值观。

其次,婚前还会进行相亲,以确保双方的性格和兴趣相投。

这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婚姻的和谐和相互理解的价值观。

最后,婚前还会进行婚约的签订,以确保婚姻的稳定和长久。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婚姻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婚礼仪式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包括迎亲、过门、拜堂、敬茶等环节。

首先,迎亲是新郎一家去新娘家接新娘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新娘的尊重和重视。

其次,过门是新娘进入新郎家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新娘的接纳和融入新家庭的价值观。

拜堂是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行礼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的价值观。

最后,敬茶是新郎新娘向双方长辈敬茶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的价值观。

这些婚礼仪式不仅是两个家庭的交流和融合,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

婚后习俗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延续。

中国传统婚后习俗包括新婚之夜、回娘家、过大礼等环节。

首先,新婚之夜是新郎新娘第一次共度夜晚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夫妻关系的重视和祝福。

其次,回娘家是新娘在结婚后回到自己家中探望父母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和家庭的重视。

过大礼是新娘在结婚后向丈夫家中的长辈行礼的仪式。

这体现了中国人对长辈的尊敬和传统家族观念的价值观。

这些婚后习俗不仅是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中国传统婚嫁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婚礼的社会学意义

婚礼的社会学意义

标志着个人从单身状态转变为夫妻状态,从而具备了新的 社会角色和身份。婚礼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通过婚礼,个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转变。
4.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婚礼是一种传统和文化的体现,通过婚礼,社会的规范和价 值观得以传承和弘扬。婚礼中的仪式、礼仪和习俗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社 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婚礼的社会学意义
5. 社会支持和社交网络的建立:婚礼是一个社交活动,通过婚礼,新婚夫妻可以得到社会 的祝福和支持,建立起与亲友、同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社交网络。这种社交网络对于个人的 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婚礼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涉及到社会认可与法律约束、家族和血缘关系的 延续、社会角色和身份的转变、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以及社会支持和社交网络的建立 等方面。婚礼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也是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礼的社会学意义
婚礼作为一种社会仪式和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以下是婚礼的一些社会学意 义:
1. 社会认可和法律约束:婚礼是一种公认的社会认可和法律约束的方式,通过婚礼,两个 人可以合法地建立婚姻关系。婚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对于社会秩序和家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家族和血缘关系的延续:婚礼是家族和血缘关系的延续,通过婚姻,两个家庭可以建立 联系和互动,实现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俗的文化蕴含到社会意义
---读鲍宗豪的《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和婚姻意识.婚俗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科学的验证,依靠的是习惯势力、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

中国的婚俗因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丰富,呈现出更多的斑驳陆离、异彩纷呈,也就越发地值得我们去了解、去研究。

鲍宗豪的《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是有关中国婚俗文化的第一本专著,他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婚俗,把婚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婚俗生物学和婚俗文化两方面展开论述。

包括男女的性角色意识,人类对婚姻的需要,婚姻与经济行为、婚姻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婚俗中的择偶艺术、嫁娶艺术,婚俗的宗教、社会心理等,又结合中国实际揭示了中国婚俗的变革,并对中国社会未来的爱情和婚姻做出预测,让人么清晰透彻地了解中国婚俗。

在鲍宗豪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婚俗与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主要体现在:一,中国婚俗受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婚姻涉及到男女两性的结合的道德方面,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中,孟子主张男女授受不亲,这种观念不仅是男女交往的道德准则,更渗透于男女的行为中,从而导致保守、落后的婚姻观念。

中国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媒人撮合、寡妇再婚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中庸处世之道。

其中,影响最深的是处女嗜好。

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不是处女能否保持童贞,重于她们的生命。

女孩子从小在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训就是,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贞操,否则就是可耻的。

而婚姻的缔结就给女人的贞洁一个光荣的归宿。

可以说,对婚俗的尊重和践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二,中国的婚俗承载着中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一点,我们从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婚俗中就可看出。

像我们所了解的抢婚、表亲婚、转房婚、入赘婚、服役婚、童养婚、指腹婚、共妻婚、试验婚、典妻婚、阿注婚、冥婚等婚姻形式,都完整地保存在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这些婚姻形式,我们可领略到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

从而让我们更尊重这些文化,也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和少数民资传统文化的传承。

再则,鲍宗豪在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婚俗的艺术价值。

主要体现于中国传统方式的包办婚和与其对立的自主选择婚中。

这两种婚姻现象的冲突是诱发艺术灵感的闪光点,是诗人、作家歌颂自由恋爱和鞭笞包办婚姻的素材。

美好的爱情成为美好婚姻的象征。

从男女的择偶标准到相互表白示爱都被拿到艺术作品中当作题材,《诗经》中的《关雎》,还有《绝代佳人》、《凤求凰》、《孔雀东南飞》、《秋江记》、《梁祝姻缘》、《风流千古》、《西厢记》、《红楼梦》等戏剧、小说都淋漓尽致的描写了爱情的酸甜苦辣。

值得注意的是,从鲍宗豪所讨论的婚俗具有的文化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可窥见到婚俗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而它的社会意义更多地体现在经过婚俗而形成的婚姻中。

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俗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婚俗中的精华部分被保留,而那些封建的、尤其是对女人来说不公平对待的部分渐渐被排斥掉。

这不仅是现代人们对传统的挑战,也是尊重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体现,同时也认可了女性
在社会上的身份和地位。

两性的冲突在婚俗中越来越少了,结成的婚姻也就越来越美满了,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就越来越多。

其二,满足社会整合的需要。

我们知道,习俗的形成离不开历史,婚俗也不例外。

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中,统治阶级的婚俗行为也对下层社会百姓的婚俗行为产生影响,门当户对的等级制,包办婚姻等,这样中国的婚俗就分为统治阶级和市民百姓两个层次。

这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冲突的表象之一。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婚俗在相互影响和渗透的过程中也是相互斗争的过程。

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婚俗,大多没有这种冲突,只是场面的大小。

也就是说,婚俗的不断演变,消融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冲突。

婚俗的不同不再受阶级差别的影响,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就越来越少了.
其三,婚俗还有教育和娱乐的社会意义。

是因为中国的婚俗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和悠久的历史基础。

人们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婚俗,不仅使本民族人了解自己的文化习俗还通过这些结婚仪式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结婚嫁人本来就是一件被大众所熟习的喜事,婚俗又常和饮食、宴请、社交、游戏等生活片断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礼仪之邦。

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婚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我们在把婚俗作为一种文化习俗研究的同时,更应看到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参考书目:
[1]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