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压强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四压强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四压强中考标高: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b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b3、能用压强公式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b4、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B课时安排:3课时一、 知识储备复1、 作用在物体 的力叫压力。
压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互相挤压时产生的,所以压力是 力的一种,压力的作用效果用 表示,它的符号是单位 符号 ,公式 它的大小与 有关。
例如:书包肩带很宽是为了 从而 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因为液体具有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 。
由此可知液体压强大小决定于 、 两个因素。
3、 开口 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里面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有许多如: 、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 。
4、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 Pa= mmHg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 ,大气压强还受 的影响。
5、气体和液体都具有 性,它们统称为 ,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通过的路程长流速 ,压强 ,下方空气流速 ,压强 ,故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 ,这就是向上的 。
二、例题讲解例1 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4—1),关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放时压力最大,压强最小B .侧放时压力最小,压强最大C .立放时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D .三种放法压力一样大,立放压强最大图1—4—1例2.如图22甲所示,小明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1)实验前检查压强计是否漏气,用手按压薄膜,观察U 形管中液柱是否出现明显的 。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使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掌握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踩在不同材质上的感觉、挤压肥皂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演示实验1.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压力越大,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海绵上放置相同重量的物体,但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积,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实验现象: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凹陷程度越大。
(二)学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重复教师演示的实验,验证实验现象。
2.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环节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讨论。
环节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调查生活中与应用压强知识的相关现象,撰写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教学,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压强公式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中考物理压强复习课教案

09中考物理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案执教者: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强。
2、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了解连通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实验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7、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物理现象。
重、难点:1、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要点:1、压力: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和()有关;压强越大,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
2、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
公式及单位:P=F/S 压力F---N(牛顿)受力面积S----m2(米2)压强P---Pa(帕斯卡)3、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或增大)。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或减小)。
4、流体的压强:流体(液体和)不仅对与之接触的物体施加压强,在流体的内部也存在。
5、液体的压强:规律:液体内部朝都有。
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
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6、连通器:定义:上端,下端的容器。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各液面。
应用:船闸、等就是利用的原理来工作的。
7、帕斯卡原理:内容: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应用:是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
人们利用帕斯卡原理发明了技术。
8、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施加的压强称为。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测量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标准大气压P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约合Pa测量工具:气压计大气压阻随高度的增加而。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4.1 压强

§14—1 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采集实验数据。
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
收集数据。
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学过程:㈠引入新课:1.放映图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
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
几乎寸步难行。
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P7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微专题(压强) 压强相关实验—(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微专题9-7 压强相关实验知识· 解读实验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地因素【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海绵,沙子或橡皮泥等容易发生形变地物体(不用木板:因为受力时不容易发生形变,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方式:①转换法(通过海绵地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地作用效果)。
②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地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地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通常采用叠加法)。
【实验结论】3.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地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关。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接触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
突破二 研究液体内部地压强【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指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
若有,说明良好;若高度差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要重新组装)。
2.实验方式:转换法(由U形管两侧液面地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地大小),控制变量法(①保持探头在液体中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地关系;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深度,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地关系;③同一深度,换用不同地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地关系)。
【数据处理和思路】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表格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地特点: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液体内部地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地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地大小还跟液体地密度相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地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地计算式:p=ρgh)典例· 解读例1,在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地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地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地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思路回答下面问题:(1)压力地作用效果地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地 程度来确定地。
(2)思路比较图乙和图丙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14.1压强学案(第1课时)

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14.1压强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1.认识压力①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用字母表示②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指向支撑面。
③压力的单位:用字母表示;④画一画下列图中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小组交流)⑤思考:压力等于重力吗?二者有什么关系?二. 合作探究1.压力的作用效果①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阅读教材P76第一节,用手指尖压一压另一手臂,或者用铅笔尖压一压纸面,可以看到树皮、沙地、手臂、纸面会发生②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交流)将铅笔一端削尖,用两个食指如图分别顶住两端,手指感觉一样吗?将铅笔尖轻轻压在手指上与稍重一点压,感觉一样吗?小结:根据体验,我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③分析P77图14.1--3三个实验,根据什么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比较甲与乙,结论:比较乙与丙,结论:2.认识压强阅读P77中间部分,完成下列问题:①在物理学中把叫做压强,它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用符号表示,单位:用字母表示。
1Pa表示②根据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其中F表示单位必须是 ,S表示单位必须是根据公式我能推导出F= ,S= .三. 展示反馈四. 课堂小结今天我学会了:五.达标检测 1. 芭蕾舞演员足尖对地面的压强比大象脚掌对地面的压强还大,约2.5×103Pa ,其含义是 2.下列对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B . 压力的作用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 .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D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压力 3.同一块砖头,要想对地面压强最大,放置的方式是。
4.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入口处耸立的“九龙柱”和前面一块卧碑,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体现了闽台之间独特的“五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全国“教学中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案设计宁夏石嘴山市第七中学寇惠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物理(九年级)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难问题。
(2)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三、教材分析:(一)“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物理量。
大气的压强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在教科书中安排在固体、液体压强之后,既是对压强知识的总结,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重点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材中重点是对大气压的测量,既有利用固体的压强,也有利用液体的压强来测量,同时突出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设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也突出了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 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4.了解气体的压强跟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4.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三)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四、教学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学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2.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3.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二、生成新知1. 教师解释压强的概念: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2.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如: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
3.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课堂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海绵的形变程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力作用效果的规律。
四、应用拓展1.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计算给定压力下的压强,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公式。
2. 学生能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学情分析] 对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
[教学目标] 1、掌握压强公式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灵活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
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4、知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1标准大气压(1atm)=1.013 105Pa=760mmHg=10.3m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
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由公式P= 进行变形得:P= = = = , 甲乙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
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
解: =大气压(76cmHg),得:
= =12.92m
[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
[作业布置]
1.能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2.圆柱体A B高相等,底面积之比4:1,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比为1:2,若把圆柱体A叠放在B上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3、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甲
乙丙
4.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
5.在水下50米深处的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帕。
6.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脚下的冰将破裂,应采取( )
A.站住不动
B.就地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赶快向岸边跑去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7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 )
A.是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是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是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
D.是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8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__米(外界大气压强P0=76厘米汞柱ρ酒精=0.8×103千克/米3 ρ水银=13.6×103千克/米3)
9.有两组同样的砖甲组一块乙组两块,每块砖长:宽:高=4:2:1,下列对地面压强不相等的是( )
A.甲组平放,乙组每块也平放
B.甲组侧放乙组每块也侧放
C.甲组立放乙组叠着侧放
D.甲组立放,乙组叠着平放
10.乌鲁木齐的大气压约0.9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___帕,这时水的沸点________100℃
11.放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体积为V, 密度为ρ, 重力为G, 对桌面压强为p,将它竖直切去一半则( )
A. V、ρ、G、p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ρ、G、p不变,V为原来一半
C.ρ不变,V、G、p为原来一半
D. ρ、p不变,V、G为原来一半
12._____________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4.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重是乙物重的4倍,而底面积是乙的1/2,甲对桌面压强为P甲,乙对桌面压强为P乙,P甲与P乙关系( )
A.P甲=8P乙
B.P甲=4P乙
C.P甲=2P乙
D.P甲=P乙/8
13.将浸有酒精的棉花球点燃后放入广口瓶中,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鸡蛋会被瓶口吞没,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测得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厘米可使这个高度减小的措施为( )
A.往水银槽中注入水银
B.使玻璃管倾斜
C.将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D.将实验移到矿井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