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官评定方法

合集下载

感官评定概念、目的、方法

感官评定概念、目的、方法

.
一.感官检验的概念及目的
定义: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定食品质量的方法。

目的:解决食品化学成分分析(蛋白质、脂肪、食盐、糖等含量计算营养价值;粘性、弹性、硬度、酥脆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人们对食品的喜好程度。

简言之,主要目的有四个方面:
1.风味更好
2.降低成本
3.改善营养价值
4.市场调查(附上:对本产品的建议;本产品价格X元,你是否愿意购买?)二.方法
感官检验方法
1.分析型感官检验:把人的感觉作为测定仪器,测定食品的特性或差别的方法。

侧重内部
2.嗜好型感官检验: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程度评定食品特性的方法。

解决更喜欢
什么的问题?外部品评
常用检验方法
1. 差别试验(difference test)
2. 排列试验(ranking test)
3. 分级试验
4. 阈值试验
5. 分析或描述试验
6. 消费者试验
可编辑。

第3章食品感官鉴评的条件

第3章食品感官鉴评的条件
温度一般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保持在 45%~55%。
45
(2)噪声
感官评定试验区尽可能无噪声,无干扰, 并且力求周围区域保持安静或者将噪声降 至最低。
试验期间应控制噪声。 推荐使用防噪声装置。
46
(3)气味
试验区应清除异味,可安装带有活性炭过滤器的换 气系统,需要时也可利用形成正压的方式减少外界 气味的侵入。
X 27
训练的内容
① 感官分析技术培训(认识感官特性,接受感 官刺激的方法,感官检验设备使用);
② 感官分析方法培训(差别检验,标度使用, 设计和使用描述词);
③ 产品知识培训(讲解生产过程或参观工厂)。
28
4、考核
考核是检验候选评价员操作的正确性、稳定性 和一致性。
正确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是否能正确地评 价样品。
样品制备区还应配备贮藏设施,能存放样 品,试验器皿和用具。
根据需要还可配备一定的厨房用具和办公 用具。
53
54
3、样品制备区工作人员
样品制备区的工作人员(实验员)应是经过适 当训练,具有常规化学实验室工作能力,熟 悉食品感官鉴评有关要求和规定的人员。
工作人员最好是专职固定的。 未经训练的临时人员不适合作样品制备区的
稳定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对同一组样品先 后评价的再现程度。
一致性,考察各候选评价员之间是否掌握同一 标准作出一致的评价。
被选择作为适合一种目的的评价员不必要求他 能适合于其他目的,不适合于某种目的的评价 员也不一定不适合于从事其他目的的评价。
29
第二节 食品感官鉴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对食品感官鉴评的影响体现在: 对鉴评人员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 对样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感官分析3-视觉的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分析3-视觉的感官评定

04 视觉感官评定方法与技术
目视检查法
直接观察
01
通过直接观察食品的外观、颜色、质地等特征,评估食品的新
鲜度、成熟度、质地等指标。
对比观察
02
将相同或不同产品进行对比观察,以识别差异和优劣。
动态观察
03
观察食品在加工、烹饪或储藏过程中的变化,以评估其品质和
安全性。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采集
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或扫描仪获取食品的数字图像。
乳制品的口感应醇厚、爽口,无异味。如 鲜奶油应口感细腻、润滑;酸奶应口感酸 甜适中、爽口。
案例三
总结词
烘焙食品的外观与其口感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其外观可以初步判断其 口感和质量。
颜色
烘焙食品的颜色应均匀、自然,无焦糊或过浅现象。如面包的颜色应 为金黄色或褐色;蛋糕的颜色应与所使用的原料颜色相匹配。
形状
烘焙食品的形状应符合品种要求,无明显变形或破损。如面包应呈圆 形或长条形,无凹陷或凸起;蛋糕的形状应美观、规整。
表面质地
烘焙食品的表面质地应光滑、无裂纹或气泡。如面包的表面应光滑、 柔软;蛋糕的表面应细腻、无颗粒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大脑皮层对信号的处理和解释过程受到个体经验、文化背 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视觉刺激的感知可 能存在差异。
视觉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生理基础
眼睛是视觉感官的主要器官,其结构 和功能决定了人们对光线的接收和感 知能力。
心理基础
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感知和理解受到心 理因素的影响,如认知、情感、记忆 等。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对食品 外观、颜色、纹理等方面的评价和判 断。
纹理与口感
通过纹理判断食品的口感,如 细腻、粗糙等。

感官评定的方法PPT精品文档

感官评定的方法PPT精品文档
一个区别检验只能同时比较两个样品,要比较 多于两个的产品,可以进行多重的区别检验。
区别检验方法包括多种方法:
3点检验 2-3点检验 成对比较检验
5
五、感官评定的方法
1、差别型检验
成对比较检验——定向成对比较检验
它要求测试者通过打圈或者其他类似方式在两 个产品当中选出具有更多特定特性(例如甜度、 柔软度或者光泽度)的那个产品
13
Roessler 表 在概率水平 5%和 1%下对于定向成对比较和 2-3 点检验(单侧,p=1/2)及 3 点检
验(单侧,p=1/3)显著性成立所需的最小正确判断数
成对比较和 2-3 点检验
3 点检验
实验次数
概率水平
实验次数
概率水平
/n
0.05
0.01
/n
0.05
0.01
7
7
7
5
4
5
8
7
8
6
五、感官评定的方法
按目的和用途进行分类
差别型检验 描述分析型检验 情感检验
1
五、感官评定的方法
1、差别型检验
概述
对于感官评定人员来说,差别型检验是可以使 用的最有效的分析工具之一。
当想要确定两个样品之间是否有可察觉的差别 时,应采用区别检验的方法。
在验证了两个产品之间具有可感知的差别之后, 就可以通过描述型测试来对差别的基础进行鉴 别了。
10
成对比较检验——定向成对比较检验
试验 试验方法 检验员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结果 ++++ -+++ ++++ ++-+ ++++ ++++ ++++ ++++ ---+++-

4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4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通常我们听不到一根头发落地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刺激量太低,不足以
引起我们的感觉。但若刺激强度过大,超过正常范围,该种感觉消失而 导致其它不舒服的感觉。把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
阈限的下限,又称刺激阈或觉察阈。低于下限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反
之,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的上限,高于上限 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感觉阈限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称为敏感性,亦称感受性。

每种感觉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 限。
(二)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 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


(二)二至三点试验法


(二)二至三点试验法:
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 品相同。要求评价员选出那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

此试验法是用于区别两个同类样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尤其是用于评
价员很熟悉对照样品的情形。常用于成品检验。

具体操作时,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在提供两个编码样品并告
(一)味觉

1、味觉的生理特点:可溶性呈味物质作用与味觉器官便产生味觉。人类 的味觉感受器是覆盖在舌面上的味蕾,这些味蕾分布在不同的味乳头上。 味觉的强度和出现时间与刺激物水溶性、温度有关。
2、四种基本味道:所有味觉都由酸、甜、苦、咸四原味组合而成。


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苦味由奎宁、咖啡 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咸味由氯化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 种基本味道。甜味由蔗糖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感官鉴评的方法

感官鉴评的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
排序检验排出一系列样品的方法。
可用于进行消费者的可接受性调查,也适 用与确定由于不同原料、加工、处理、 包装和贮藏等个环节而造成的产品感官 特性差异.而且此方法还可以用来对评价 员的选择和培训。
食品感官评定
检验前,应由组织者对检验提出具 体的规定,对被评价的指标和准则要 有一致的理解.比如:对哪些特性进 行排列;排列的顺序是从强到弱还是 由弱到强;检验时操作要求如何等。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评定
二、二—三点检验法
先提供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 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 要求鉴评员熟悉对照样品之后,从后者 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 同的样品的方法称为二—三点检验法, 也称一—二点检验法 。
食品感官评定
此试验法用于区别两个同类样品 间是否存在的感官差异,尤其适 用于鉴评员熟悉对照样品的情况, 如成品检验和异味检查。但精度 较差(猜对率为1/2)外观有明显 差别的样品不适宜此法。
食品感官评定
当评价员实在分不出某两种样品之间的差距时,可以 允许将这两种样品排定同一秩次,这时用F’代替F
… 令n1、n2、 nk为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若没有相同秩 次,nk=1,则:
E=(n13-n1)+(n23-n2)+ … +(nk3-nk)
F=10.25,F’ =11.17
查表得出在1%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0.20,可以判定在1% 显著水平下,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
实际检验时,分发给每个鉴评员的样 品数应相同,但样品“A”的数目与样 品“非A”的数目不必相同。
呈送顺序:AA, BB, AB, BA
食品感官评定
结果分析:
统计鉴评表的结果,并汇入表3—6中,表中 n11为样品本身是“A”,鉴评员也认为是 “A”的回答总数;n22为样品本身是“非A”, 鉴评员也认为是“非A”的回答总数;n21为 样品本身是“A”,而鉴评员认为是“非A” 的回答总数;n12为样品本身是“非A”,而 鉴评员认为是“A”的回答总数。N1·、n2·为 第1、2行回答数之和,n·l、n·2为第1、2列 回答数之和,n为所有回答数,然后用X2检 验来进行解释。

感官评定方法

感官评定方法

感官评定方法摘要:一、感官评定方法的定义与作用二、感官评定方法的分类1.主观评定方法2.客观评定方法三、常见的主观评定方法及其应用1.描述性分析2.差别检验3.偏好排序四、常见的客观评定方法及其应用1.物理测量指标2.生理测量指标五、感官评定方法在产品研发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六、提高感官评定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的措施七、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感官评定方法的定义与作用感官评定方法是一种通过人类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产品进行评价和检测的方法。

它旨在了解和量化产品的品质、特性以及消费者对其的喜好程度。

感官评定方法在食品、化妆品、纺织品、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产品研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市场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二、感官评定方法的分类1.主观评定方法:通过招募具有代表性的评定人员(消费者或专业人士)对产品进行描述、评价和排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描述性分析:对产品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如颜色、口感、香气等,以便了解产品的整体特性。

2)差别检验: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样品,检验评定人员是否能区分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的程度。

3)偏好排序:评定人员对多个样品进行喜好程度的排序,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趋势。

2.客观评定方法: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理测量指标对产品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物理测量指标:如硬度、色泽、密度等,可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2)生理测量指标:如口感温度、酸甜度等,通过生物传感器等设备测量。

三、常见的主观评定方法及其应用1.描述性分析:在食品领域,如糖果、饮料等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中,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感官特性,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2.差别检验:在化妆品行业,如护肤品、香水等,通过差别检验可以评估新产品与现有产品之间的差异,以确定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偏好排序:在纺织品领域,如面料、家居纺织品等,通过偏好排序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喜好程度,为产品设计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三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三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 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
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协同效应又称相 乘效应。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是拮抗效应。它是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使 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拮抗效应又称相抵效应。
❖ 4、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是通过人直接用眼观察、手触摸、鼻嗅、口尝和 耳听等感觉方式对食品质量进行综合性鉴别分析,最后按规定作出科学 评判。
❖ 第一节 食品感官评定基础 ❖ 第二节 食品感官评定的方法
第一节 食品感官评定基础
❖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二)感觉阈限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 食品的气味常常与该食品的质量和新鲜程度、制做水平等有很大关系, 如肉类食品表面发生轻微腐败变质时,其理化指标变化不大,仪器分析 方法不一定能检验出来,但人和动物灵敏的嗅觉能够察觉到异味的产生, 这种检验方法称为嗅觉检验。
❖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及平均误差法。
(三)感觉的基本规律
❖ 1、适应现象: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2、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
把一个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 映称对比效应。
(一)味觉
❖ 1、味觉的生理特点:可溶性呈味物质作用与味觉器官便产生味觉。人类 的味觉感受器是覆盖在舌面上的味蕾,这些味蕾分布在不同的味乳头上。 味觉的强度和出现时间与刺激物水溶性、温度有关。
❖ 2、四种基本味道:所有味觉都由酸、甜、苦、咸四原味组合而成。 ❖ 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苦味由奎宁、咖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目标:研究开发一种具有西番莲香气 特征的产品。 试验目标:测量两种风味物质赋予产品西 番莲香气特征的相对能力,即两种西番莲 风味是否不同。 试验设计:采用成对对比试验,将 α 值设 定为 0.05 (5%),试验由 40 人参加,因为 只关心两者是否有所不同,所以这个检验 是双边。



例:蜂蜜的口感 问题:某蜂蜜生产商想生产一种粘度比较 低的蜂蜜,现生产了 A、B、C、D 四种样 品,希望对这四种样品进行评价。

项目目标:评价四种蜂蜜口感的合适程度。 试验目标:对四种样品口感粘度进行比较。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成对排序试验,用 Friedman 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试验由 12 名品评人员参加,评价的样品组合为 AB、 AC、AD,BC、BD、CD,将这 6 组样品 随机呈送给品评人员。
pt 4



取 α = 0.05,查 q 值表,得出 q 值是 3.63, 计算出 HSD 值是 12.6,如果两个样品排序 总和 Ri 之间的差距大于 HSD 值,说明两 个样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各样品的排序总和分别是 71 (A)、52 (B)、 48 (C)、45 (D),因此样品 A 的粘性显著低 于 B,更低于其他产品。 结论:样品 A 是比较理想的产品。
(三)简单排序试验 1. 定义 略。 2. 参加人数 一般需要的人数不少于 8 人。



3. 试验程序 将样品随机、平衡呈送,要求品评员就指 定指标对样品进行排序。 4. 结果与分析 用 Friedman 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例:甜味剂甜味持久性的比较 问题:某试验室工作人员想比较四种人工 合成的甜味剂 A、B、C、D 甜味的持久性。 项目目标:确定这四种甜味剂之间在吞咽 后是否在甜味的持久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试验目标:同项目目标。 试验设计:选用 48 人参加试验,每人得到 四个样品,并就甜味的持久性进行排序。
一、总体差别检验 α,也叫 α - 风险,指错误的估计两者之间 的差异存在的可能性。也叫第Ⅰ类错误。
α值
10% ~ 5% (0.1~0.05) 5% ~ 1% (0.05~0.01) 1% ~ 0.1% (0.01~0.001)
差异存在的程度
中等 显著 非常显著
<0.1% (<0.001)
特别显著
试验结果:40 人中间有 27人认为原产品的 西番莲香气更浓,查表得知,α = 0.05 的 临界值是 27,因此两种样品之间存在显著 差异。 结论:建议慎重使用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 西番莲香味物质,应该继续寻找合适的替 代品。


例:啤酒的苦味试验 问题:某啤酒酿造商得到市场报告称,他 们酿造的啤酒 A 不够苦,该厂又使用了更 多的啤酒花酿造了啤酒 B。
品评人员 的回答 相同 不同 总计
品评人员得到的样品 相同的样品
AA 或 BB 17 13 30
不同的样品
AB 或 BA 9 21 30
总计
26 34 60
(17 13) 2 (9 13) 2 (13 17) 2 (21 17) 2 2 4.34 13 13 17 17



设 α = 0.05,查 χ2 分布表,df = 1,查到 的 χ2 的临界值是 3.84,4.34>3.84,所以 两个样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这两种设备生产出来的调味酱是存 在差异的,做出这个结论的置信度是 95%。 建议将这两种产品进行情感试验,以确定 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新设备生产出来的产 品。
Pd<25% 表示比例较小 表示比例中等
25%≤Pd≤35%
Pd>35%
表示比例较大
(一)三角检验 1. 定义 同时提供三个已编码的样品,其中有两个 是相同的,要求品评员挑选出不同的那一 个样品的试验方法。 三角检验也称为三点试验法。

2. 参加人数 一般人数在 20 ~ 40 之间。 如果试验目的是检验两种产品是否相似时, 要求参评人数为 50 ~ 100。

感官评定中通常选择 α = 0.05,即错误的 估计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的可能性是 5%, 也就是说正确的可能性是 95%。


β,也叫 β - 风险,指错误的估计两者之间 的差异不存在的可能性。也叫第Ⅱ类错误。 β 值的范围在表明差异不存在的程度上, 同 α 值有着同样的规定。

Pd,是指能够分辨出差异的人数比例。 Pd 值的范围意义如下:
第三章 感官评定方法
第一节 差别检验 第二节 描述分析 第三节 情感试验 第四节 感官评定方法选择原则及报告的撰 写
第一节 差别检验


差别检验分成两类: 总体差别检验 —— 笼统的回答两类产品是 否存在差异。 单项差别检验 —— 测定两个或多个样品之 间某一单一特征的差异。



差别检验的应用范围: 1. 确定产品之间的差异是否来自于成分、 加工过程、包装及贮藏条件的改变。 2. 确定产品间是否存在总体差别或单项差 别。 3. 确定产品间是否可以相互替代。 4. 筛选和培训品评人员。




2. 参加人数 一般要求参加评定的最少人数是 16 个。 3. 试验程序 与三角检验相似。 4. 结果与分析 与三角检验相似。
(三)5 选 2 检验 1. 定义 同时提供给品评员五个以随机顺序排列的 样品,其中两个是同一类型,另三个是另 一种类型。要求品评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 分成两组的试验方法。 2. 参加人数 一般需要的人数是 10 ~ 20 人。
(二)成对排序试验 1. 定义 与成对对比试验相似,适合于多个样品之 间的比较。 2. 参加人数 一般需要的人数不少于 10 人。


3. 试验程序 将样品进行所有可能的成对组合,随机呈 送,每个品评员每次得到一对样品,采用 强迫选择法。 4. 结果与分析 用 Friedman 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出T 值为 34.17,设 α = 0.05,查 χ2 分布表,df = 3,查到的 χ2 的临界值是 7.81,34.17>7.81。 所以四个样品之间在口感粘度上存在显著 差异。

为了进一步试验样品之间在口感粘度上的 差异,采用多重比较法,计算 HSD 值。
HSD q ,t ,df E

试验结果:统计答对的人数,12 个人中有 9 人做出了正确选择。查表,在 α = 0.05, n = 12 时,对应的临界值是 8,9>8,所 以这两种产品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表 3-1 三角检验中正确回答的临界值
n 11 12 α 0.05 7 8 0.01 8 9 0.001 10 10
13


3. 试验程序 样品组合的方式有 20 种,如果参评人数低 于 20 人,可在组合方式中随机选取,但含 有 3 个 A 和含有 3 个 B 的组合数要相同。 其余与三角检验相似。 4. 结果与分析 与三角检验相似。
(四)成对比较检验 1. 定义 品评员每次得到 2 个样品,被要求回答它 们是相同还是不同。 2. 参加人数 一般需要的人数是 20~ 50 人,最多可以用 200 人。
(五)A-非 A 检验 1. 定义 品评员先熟悉样品 A 及非 A,然后将样品 呈送给品评员,样品中有 A 也有非 A ,要 品评员区分哪些样品是 A ,哪些样品是非 A 的试验方法。 2. 参加人数 通常需要的人数是 10~ 50 人。


3. 试验程序 每次试验中,每个样品要被呈送 20~ 50 次。 每个品评员可以只接受 1 个样品,也可以 接受 2 个样品(一个 A,一个非 A),还 可以连续接受 10 个样品。 4. 结果与分析 根据 χ2 分布检验分析结果。计算方法与成 对比较检验相似。
14
8
9
9
10
11
11

结论:这两种咖啡是存在差异的,做出这 个结论的置信度是 95%。
(二)2-3 检验 1. 定义 首先提供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 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品评 员在熟悉对照样品后,从后提供的两个样 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试验 方法。 2-3 检验也称为 1-2 点试验法。



3. 试验程序 等量准备 4 种可能的样品组合(AA,BB, AB,BA),其余与三角检验相似。 4. 结果与分析 通过比较观察的频率和期望(假设)的频 率,根据 χ2 分布检验分析结果。




例:异同检验 问题:某调料厂要更换一批加工烤肉用的 调味酱的设备,厂方想知道用新设备生产 出来的调味酱和原来的调味酱是否有什么 不同? 项目目标:确定新设备是否可以替换原有 设备投入生产。 试验目标:确定用两种设备生产出来的调 味酱是否在味道上存在不同。

试验结果:见下表 稀(粘性低) A B C D
粘 ︵ 粘 性 高 ︶
A
B C D

12 11 12
0
— 6 10
1
6 — 5
0
2 7 —

计算公式如下:
4 2 2 T Ri 9 p (t 1) pt i 1
t

式中p — 试验重复的次数 t — 样品的个数 R i — 每个样品的排序总和(行的总和 加上列的总和的 2 倍)

例:咖啡试验 问题:现有两种咖啡,一种是原产品,一 种是用一批新种植的品种,这两种产品之 间是否存在差异?

项目目标: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试验目标:检验两种产品之间的总体差异 性。

试验设计:采用三角检验,将 α 值设定为 0.05 (5%),有 12 个品评人员参加检验, 一共准备 36 个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