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课程与教学-优化版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DCWExperience Exchange经验交流191数字通信世界2023.111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简介1.1 课程简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习。

该课程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为导向进行学习。

该课程包括三个模块:设计任务准备(2课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8课时)、作品汇报(2课时)。

通过课前微课自学-提前预习、课中“学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课后“评”-优化方案与“拓”-丰富应用的教学模式,采用“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邀请附属幼儿园老师参与共同完成项目。

1.2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具备课件设计所需的操作基础和平面设计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但整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行分层教学。

(1)知识技能储备:通过前导课程学习,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PS 软件操作技能,并在本课程前期教学中掌握了操作技能和设计基础理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优化策略研究张 敏(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安徽 亳州 236800)摘要:2020年教育部制定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新时期,国家明确提出教育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要义,将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将核心素养融入该课程中,并达到预期教学成果。

以此为导向具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交互式功能、教学评价等方向对课件设计与制作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有效学习策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设计和制作课件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优化策略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3.11.062中图分类号:G 4,TP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3)11-0191-03Research on cours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Design andProd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ZHANG Min(Bozhou Preschool Normal School, Bozhou 236800, China)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orm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20, it is clearly proposed that the core litera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information awarenes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digit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w period, the state clearly puts forward that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qualities as the key meaning and implem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Design and Production"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core quality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and the expected teaching results are expected. Guided by thi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urseware design and production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interactive function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optimiz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design and make courseware.Key words: core literacy; multimedia courseware design and production; courses; pptimization strategy图1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示意图I G I T C W经验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192DIGITCW2023.11(2)实践能力不足:未进行过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流程的综合实训,不能完成交互式,主题式课件制作过程。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深度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版课改方案”)的颁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和政策主张。

仔细研读“新版课改方案”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全面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或“追求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鉴于学生学习机制对于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组织的重要影响,只有基于核心素养的特性及其学习机制的理解,才能深度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核心素养的特性及其学习机制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及其学习机制,是理解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及其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还应回到其首创者原初的理解。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最初是由经合组织(OECD)在DeSeCo项目中提出的。

DeSeCo项目关注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是:为适应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及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个人生活成功和社会健全发展。

DeSeCo项目在界定核心素养的含义时,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核心素养是指能够应对复杂情境中工作的要求并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即偏于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成功行动的角度界定素养概念和确定素养类型。

第二,核心素养是比知识、技能更宽泛的概念,它是成功行动或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要素如知识、技能、态度等的集合体。

据此,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概念从其最初提出的背景及其界定来看,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成功应对当今复杂情境中的某项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胜任力”(competency),它是由成功完成该种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各种素质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素质结构或整体性的素质面貌(记为C素养)。

一种核心素养是成功开展(或胜任、做好)一项工作或行动所对应的“工作素养”“行动素养”或“做事素养”,即围绕成功开展一项工作、行动或做事所形成的素质结构,而不是单一的素质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策略讨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策略讨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策略讨论摘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策略,是中职教师强化思政课程实施、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益和服务每个学生不断发展和提升的主动选择。

本文将结合笔者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就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策略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当前,积极强化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优化与实施策略探索,已经成为教师谋求思政课程教学效益提升、服务学生不断发展的主动选择。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突出的问题和瓶颈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思政课程实施效益的提升。

需要教师积极强化问题驱动,进一步立足当前思政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和策略,进而不断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益和质量。

一、把握学生特点,科学划分小组小组是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是否科学化、合理化,这些都会对后续的议题式思政课程教学实施产生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而从目前的小组划分情况来看,还存在互补性不强、实力均衡悬殊、没有动态调整等突出问题,制约着后续思政课程教学实施效益的提升。

需要教师理解科学进行小组划分和中职思政议题式课程教学实施之间的重要关系,进一步结合需要进行更为科学化与合理化小组划分,真正服务思政议题式课程教学效益的提升。

例如,在小组划分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能力、个人性别,并按照特质互补基本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小组划分,并确保不同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性,明确各个小组的人员构成、不同小组的职责定位,还要积极结合后续的议题式课程学习需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灵活性和动态性调整,确保小组划分是合理的与科学的。

二、结合思政内容,合理选择主题课堂要讨论那些议题、要解决那些问题、要明确那些任务,这些都是中职教师要开展议题式思政课程实施的必要基础和前提,而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还存在议题选择不合理、不科学和针对性不强的突出问题,自然不利于通过议题式讨论来解决思政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例谈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例谈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例谈作者:张秋红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0年第09期[摘要]课堂教学剑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课堂结构、顺风顺水的教学节奏,在彰显课程定位、资源特质、具体学情的基础上,板块组建、策略遴选、流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可尝试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引入小古文的课程资源,借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调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朗读词串;悉心聆听;精准理解;积累内化[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81-02当下,语文教学改革倡导教师不仅要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者,更需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为此,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学设计的优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教材中的课文,更需要以广阔的认知视野开掘和整合多维的课程资源。

笔者就尝试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引入小古文的课程资源,借助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调整,为学生核心素养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就以《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优化之基:朗读词串,在猜测故事中激趣引题虽然选入课堂的小古文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相对接近,但由于其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与当下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认知解读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优化,就决定了教师需要在学生认知和文本内涵之间架设认知桥梁。

比如这篇《王戎不取道旁李》在导入课题环节,教师就巧妙地设置了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词串和图片:第一幅图片(破翁救友)——捉迷藏、大水缸、砸;第二幅图片(孔融让梨)——兄弟、鸭梨、让;第三幅图(曹冲称象)——船、大象、称!借助学生先前阅读小古文所形成的认知经验,强化学生对古代少年智慧的感性认识。

随后,教师则出示了本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引领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描述,并相机猜测这篇小古文的内容。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策略曾坤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策略曾坤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策略曾坤发布时间:2023-05-10T02:16:35.22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5期作者:曾坤[导读] 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单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向各个学科渗透。

新普通高中英语课标清楚地指出,必须强调主题的重要性,并指出单元整体目标必须指向核心素养。

总体教学目标是由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有机组成的。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摘要: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单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向各个学科渗透。

新普通高中英语课标清楚地指出,必须强调主题的重要性,并指出单元整体目标必须指向核心素养。

总体教学目标是由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有机组成的。

因此,教师应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指导展开研究,提高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优化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引言:就初中英语而言,单元教学就是以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内容要贯穿各单元的主题,以使初中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与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单元整体式教学,整合完整的教学模块,以启发同学已有的知识,推动学生整合与建构自身已有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整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整体的单元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例如,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孤立,对教材前后语篇关联的忽视[1]。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概念阐述(一)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概念的界定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同学科的素养概念,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首要因素。

注重核心素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完善和标准的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指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把教材中的整体教学内容按照单元的形式划分出来,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单位,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展开的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关系问题

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关系问题
02
01
1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上的具体化。(具体性)
2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基于学科的特定目标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载体性)
3
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是在学生学习学科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过程性)
4
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同时又指向学生的一般发展,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兼顾性)
发展方向:全面发展强调身心发展的全面性,核心素养强调个体发展要求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1
2
3
价值取向:全面发展强调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反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强调为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服务,体现了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统一。
02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在课程价值实现上的差异
为何还要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双主渠道:课堂主渠道+学科主渠道
01
学科课程是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必然主要通过学科课程与教学来实现。
02
我国中小学课程以分科课程的设置为主,每一个学科有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只有跨学科和综合性能力,显然不足以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必然提出与学科特点相关的核心素养,即学科核心素养。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6期文 | 左璜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内容尽管各国或地区因本土情境脉络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主要沿着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都要诉诸学生学习的质量,因而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评价其内容与形式也必须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而进行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核心素养不仅可教可学,而且具有可测量性,即可以进行评价。

根据国际组织、各国及地区的经验,已有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需要根据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做相应的调整,包括测评内容和测评手段的改革。

单一核心素养的测评或某一类核心素养的测评都将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中,认知类的核心素养(如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语言素养等)更容易量化测查,并且国际上也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测评工具。

相对而言,对于非认知类的核心素养,例如一些态度价值观、情绪情感方面的素养等,其客观化评价与测量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未来在这部分核心素养的测评方式及工具开发方面,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丰富测评手段,弹性地运用观察、谈话、档案等多种方式,以探索出有效的测量与评价手段。

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创新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本质上就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而它必然也是指导课程改革的方针与根本导向。

目前,国际上将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改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指导型与互补融通型。

所谓直接指导型,就是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直接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框架,指导国家的课程改革。

此外,由于许多国家或地区在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未出来之前,已经启动了新课程改革,颁布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因此,在实现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主要以互补的形式将核心素养指标逐渐渗透进课程标准中,进而使二者达到融通的状态。

这一类型我们把它称之为互补融通型。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与评——浙江省教研室“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与评——浙江省教研室“教学设计与评价”

仿;Z弟%”i乂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与评——浙江省教研室“教学设计与评价”学术沙龙综述方凌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杭州,310012)“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反映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教育创新的新要求。

核心素养的提出,契合我国当前教育变革的价值诉求和课改方向,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旨归。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具体化体现,其研究与实践都期待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新的突破。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育人的主渠道,承担着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该如何有所作为?7月10-11日,在省教研室的室本研修学术周活动上,浙江省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围绕“利用评价改进学教方式”“核心素养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举办沙龙,在智慧分享、观点碰撞中深入探讨核心素养时代的教与评方法。

本文对此做一简要回顾综述。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主渠道,学科课程该如何正确定位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价值与目标?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当下的学科教学改革对接?如何有效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如何重构课堂并引发学生有效学习,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大家从目标体系构建、素养培养路线图设计、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优化教学策略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1.厘清核心素养的学科具体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设计,要明晰各个具体学科中,核心素养所呈现的特点。

理解核心素养的学科具体表达,解析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王耀村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科学课程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建构模型。

喻伯军认为小学科学崇尚真知,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真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胜任力。 “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OECD “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即DeSeCo)研究项目(1997)
核心素养视野中的 课程与教学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国际发展
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框架
三、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引发的思考与挑战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国际发展
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ies。 “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
教科书对比: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实现情境中的胜任力
挑战3:教材如何体现“利用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解决 问题” ?
现实的上海信息科 技教科书:
内容 滞后
从内容来看,一 些内容选择过于 陈旧,与生活中 的应用存在较大 偏差
21
方法
缺失
从学科特征来看, 过于强调软件技 能操练,忽视软 件隐含学科方法 的学习。
欧盟
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了“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并认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 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2002)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以核心 素养促进终生学习》(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标志着8项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2006)
设计
5.问题拓
展:实现学 科方法和解 决问题工具 拓展展。
4.提供解决
问题的工具: 一种模块语言, 实现问题的自 动化解决
22
课堂分析:
例1、(360云盘教学)——换个“核心素养”的视角 重新看
例2、世外3D打印课堂: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挑战
挑战:移民与土著:数字时代的00后(见图)
概念
堆砌
从组织方法来看, 教材中还存在着大 学内容简单“下放” 的情况,用教大学 生的方法教中学生, 无疑会增加学生学 习负担。
1.创设 问题情 境:发 现最优
路径
案例:英国2014年新课程标的“计算”(Computing)教
3.分析利
用学科方 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
2.融入
解决问题 的学科方 法:算法
在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面前,许多以前对技术的假设都 不断被颠覆。那么,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 意味着什么?
挑战:“学科性”与“工具性”的矛盾
问题分解为: (1)“学科本体识别”问题(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大概念); (2)以技术作为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学要解决的问
题 (3)以技术作为工具的教学(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科中的落实
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国际理解
沟通与合作
全面 发展 的人
生命健康 学会学习 主动适应与创新
国家课程方案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语言、符号与表达 科学、技术与应用
人文与审美
文化修养
17
从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1)从平面到三维; (2)更深刻揭示人的发展内涵:to do——to be (3)从提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质性描述结构;到提供 贯穿课程的表现标准
信息域·具体素养·1.1浏览检索以及过滤信息—应 用目的举例(维度5)
信息社会责任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具备信息素养的人
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三、核心素养视野中的课程、教学与评价
1、核心素养统领并贯穿课程、教学与评价
2、从教学大纲(双基)到内容标准(三维)走向成就 标准(核心素养) 素养——胜任力,情境中的胜任力
欧盟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面向变化中的世界的核心 素养》( Key Competences for a Changing World) ,“Key Competences”一词竟然出现了381次 。(2010)
美国——“21st century skills” 联邦教育部领导成立了“21世纪素养合作组织”,组织制订了《21
学科发展的使命
信息技术课程的元问题:何以需要?即其专属的内容领 域是什么? ——课程发展
指向学业成就,并将知识、技能、价值观放在真 实情境中加以衡量
(举例:欧盟5维素养水平分级);
欧盟数字素养定义: 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
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域·具体素养·1.1浏览检索以及过滤信息——能力水平 (维度3)
信息域·具体素养·1.1浏览检索以及过滤信息——三维例解 (维度4)
推理: ➢ 在发达地区: “技术移民”如何教“技术土著”? ➢ 在欠发达地区:“技术老移民”如何尽快指导“技术新移民”? 不得不思考: ➢ “移民”在哪些地方比“土著”更专业?老移民又在哪些地方
优于新移民? ➢ 赖以支持“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身份的是什么知识或经验?
挑战:技术更新如此之快…… Magic leap
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使用了该词(2003)
《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 以增强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2005)
世纪素养框架》(2002);2007年发布了《框架》的更新版本。 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21世纪素养》(2010)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发布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
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报告,提出了日本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框架
国际因素比较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与构成 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体系在各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