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东观汉记-朱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东观汉记-朱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东观汉记·朱晖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晖传朱晖,字文季,南阳人。

家世衣冠..,早孤,有气决。

年十三,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域。

道.遇群贼,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

”遂舍之。

朱晖为郡督邮,太守阮况当嫁女,欲买晖婢。

不与。

及况卒,晖送金三斤。

人问其故,晖曰:“前不与婢者,恐以财货污府君耳。

今重送者,以明己心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辟.朱晖为掾,正月旦,将军当奉璧贺。

故事,少府..给璧。

时阴就为少府,吏甚骄慢,求不可得。

晖遥见就主簿持璧,谓曰:“我数闻璧,未尝见,借观之。

”主簿授晖,晖授令史。

主簿遽白,就曰:“朱掾义士,勿求之。

”苍罢朝,谓晖曰:“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再迁临淮太守。

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

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岁常丰熟。

吏民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

吏畏其戚,民怀其惠。

”建武十六年,四方牛大疫,临淮独不疫,邻郡人多牵牛入界。

坐考长吏囚死狱中,州奏免官。

朱晖同县张堪有名德,每与相见,常接以友道。

晖以堪宿望盛名,未敢安之。

堪至把晖臂曰:“欲以妻子託朱生。

”晖举手不敢答。

堪后仕为渔阳太守,晖自为临淮太守,绝相闻见。

堪后物故,时南阳饥,堪妻子贫穷,晖乃自往候视,见其困厄,分所有以赈给之。

岁送谷五十斛,帛五匹以为常。

(节选自《东观汉记·朱晖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B.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C.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D.贼操兵弩/欲倮夺妇女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遇群贼”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字含义相同。

【高中古诗词阅读】“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

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

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周泰的后裔周泰是汝州的统治者。

黄武元年,魏朝派大司马曹任骑着几匹万象去润胡子。

任正非想出兵攻打国家。

傀儡首先提高了声音,想要攻击东部的仙溪河。

桓公的军队将前往仙溪。

袭击发生后,士兵们将带着仁慈行军,拒绝被要求走70英里。

Huan派使节去追捕钦佩席的士兵。

士兵们还没来得及赶到,任燕芝就赶到了。

石桓和他的军队手下有五千人。

所有的将军都害怕,桓宇说:“两军对决,胜负由将领决定,而不是多数人。

听说曹任用兵力统领师,这和桓公的罪恶是一样的吗?兵法叫客时,师傅是一半。

据说他们都在平原上,没有城防学者们勇敢而胆小。

今天,人们既不聪明也不勇敢,他们的士兵非常胆小,他们走了几千英里。

人和马不再被困。

桓和军队共同占领了高城,南临河流,北临山陵。

他们轻松地等待工作,这也是赢得每一场战斗的趋势。

虽然曹丕子还不够担心,但是狂人和其他邪恶!“桓彦旗鼓示弱,以图博取仁爱。

仁国派其子泰攻入汝州城,派常调将军督诸葛迁、王爽用油轮攻打中州。

中州也是这一事件的妻子所在地。

仁国在留万人于藁本高后,返回唐朝,拒绝了海兰。

环部士兵会攻击油轮,或者不攻击鹰。

华网等人拒绝泰国,烧毁营地并撤退,于是小调生下两名囚犯,被送往武昌,并杀害了一千多人。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

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

及桓疾困,举营忧戚。

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

吏士男女,无不号慕。

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摘自《三国志》第56卷)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兵们没有到达,但是仁慈来了奄:讨伐b、又走了一千英里,人和马都累了罢:疲劳c、不要用油轮攻击中州别:另外d、适度的自由是不被允许的,愤怒往往会被激起恚:发怒6.以下句子中“易”一词的用法与“以柔诱仁”相同(3分)a.仁欲以兵袭取州上b、因此,《孙子兵法》被称为“客时主半”c.以逸待劳d、给盐和五千石斛的权利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养蒙金鉴重点

养蒙金鉴重点

养蒙金鉴(清)林之望撰●卷上【一岁】《旧唐书》曰:白居易,字乐天。

尝与元稹书曰:“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

”《金史》曰:王庭筠,字子端,河东人。

生未期视书识十七字。

【二岁】《宋史》曰: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

父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

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提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它无所视,人皆异之。

《涌幢小品》曰:张扆,二岁从父官上党,所过山川、道里、厩置、若城郭、廨宇、园亭久而不忘。

【三岁】《北史》曰:颜之仪,字升。

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

《唐书》曰: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生三岁自知读书,日记数十百言。

又曰:权德舆,字载之。

生三岁知变四声。

又曰:许法慎,沧州清池人。

甫三岁已有知,时母病,不饮乳,惨惨有忧色。

或以珍饵,诡说之辄不食,还以进母。

《宋史》曰:徐积,字仲车,楚州淮阴人。

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

《辽史》曰:铎卢斡,字撒板。

三岁失母,哭尽哀,见者伤之。

《元史》曰: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

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

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又曰: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

性颖悟,生三岁,家人示以书帙,辄识“风”、“丁”二字。

母刘氏授以《千字文》,再过目即成诵。

又曰: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

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

又曰:陈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人。

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辄成诵。

《明史》曰:西河王奇溯,定王曾孙,三岁而孤,问父所在即恸哭。

长,刻旃檀为父顺简王像祀之。

又曰:邵宝,字国贤,无锡人。

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

《十国春秋》曰:南唐后主次子仲宣,三岁读《孝经》不遗一字,闻奏乐辄审音调。

《文献通考》曰:“《王氏挥麈录》曰:‘真宗召试神童,蔡伯俙年方三岁,并赐御制诗云: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

《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

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

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

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

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

渔阳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实。

浮性矜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宠亦很强,歉负其功,嫌怨转积。

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

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

浮以书质责之,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

明年,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

时二郡畔戾,北州忧恐,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

浮城中粮尽,人相食。

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

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帝不忍,以浮代贾复为执金吾,徙封父城侯。

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

六年,有日食之异,浮因上疏曰:“......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自呆,各自顾望,无自安之心。

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斯皆群阳骚动,日月失行之应......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简。

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者,显宗大怒,赐浮死。

(节选自《后汉书•朱浮传》)译文: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

最初跟随光武帝任大司马主簿。

改任偏将军,跟随光武帝攻下了邯郸。

光武帝派吴汉刺杀了更始政权幽州牧苗曾,任命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镇守蓟城,负责征讨北方。

读书训

读书训

荀慈明①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②为之语曰:“荀氏八龙③,慈明为最。”
【注释】
①荀慈明:名爽字慈明,东汉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与王允等欲图董卓,未成病卒。②颍川:指东汉名士陈(104—187)。③荀氏八龙:东汉荀淑有子八人皆贤,《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敷,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
【注释】
①董遇:三国魏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字季直。史书载:有人说读书无空闲,董遇说,可以利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也就是说,冬天、夜晚、雨天,不便干活,正好用来读书。②:音lǔ,芋。
【译文】
董遇生性质朴木讷,喜爱读书。汉末兴平年间,关中地区战乱,董遇与兄季中采山芋贩卖,还常常带着经书,一有空闲就加以习读,季中嘲笑他,但他不改。董遇喜爱《老子》,并为之作训注;又喜爱《左传》,并用朱墨二色将经、传加以区别。有人师从董遇,董遇认为书当先读百遍,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译文】
梁元帝在会稽的时候,刚刚十二岁,就知道爱好学习。当时他正患疥疮,手和腿都不能弯曲,只好在书房里挂上葛布帏帐以避蚊蝇,闭门独坐,不时地喝些贮存的山阴甜酒,用来缓解疼痛。随意翻阅史书,一天读二十卷。那时他还没有延师讲授,有时一个字不认识,或一句话不能理解,都要由自己不知厌倦地加以深究。
【译文】
沈麟士一边织帘一边读书,口与手都忙个不停,家乡人都称他为“织帘先生”。
董遇①性质讷而好学。兴平间,关中扰乱,与兄季中采②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喜《老子》,作训注;又喜《左氏传》,更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必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自见也”。

专题16+《张衡传》-备战高考高三语文预热文言文梳理+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6+《张衡传》-备战高考高三语文预热文言文梳理+Word版含解析.doc

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能对文章进行断句2.能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3.能辨析重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能解释文中出现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和句式5.能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6.能判断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正误。

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

用/给下面文章断句然后完成后面题目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C.其牙机..巧制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政理:政治管理。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论盛孝章书》孔融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论盛孝章书》是东汉末文学家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

在信中,孔融叙述了好友士盛孝章的危因处境,呼吁曹操对他加以救助。

信中引经据典,讲说道理,举了燕昭王招贤纳士的例子。

把救助朋友与招揽贤才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

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恳切,词意委婉动人,十分感人。

作品原文岁月不居(1),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2)为始满,融又过二(3)。

海内知识,零落(4)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5)困于孙氏,妻孥(6)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7)矣!《春秋传》(8)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9)。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10),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11),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12)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13)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14)之使,加咫尺(15)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16)为有天下大名,九牧(17)之人,所共称叹。

燕君市骏马之骨(18),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19)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20)将绝,又能正(21)之。

正之之术,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22),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23)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24),竟能发明主之至心(25),故乐毅(26)自魏往,剧辛(27)自赵往,邹衍(28)自齐往。

向(29)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30)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31),自(32)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33)斯义也。

因表不悉(34)。

(1)居:指停留。

(2)公:指曹操。

始满:刚满。

这里指刚满五十岁。

(3)过二:超过两岁。

(4)零落:凋落。

这里指死亡。

(5)其人:指盛孝章。

孙氏:指东吴孙氏政权。

孙策平吴后,对英豪多所杀戮,盛孝章为当时名士,孙策也很忌恨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

年五岁,便有孝称。

及壮耽学,锐意讲诵。

初举孝廉。

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执地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奏记劝冀曰:“愿将军申纳诸儒,亲其忠正,绝其姑息,专心公朝。

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

”举穆高第,为侍御史。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

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

梁冀骄暴不悛,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昔秦政烦苛,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

今百姓戚戚,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

”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

永兴元年,河溢,百姓荒馑,流移道路。

擢穆为冀州刺史。

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

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玙璠、玉匣、偶人。

穆闻之,下郡案验。

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

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

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

帝览其奏,乃赦之。

居家数年,征拜尚书。

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志欲除之。

乃上疏曰:“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

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

自延平以来,权倾海内,放滥骄溢。

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

”帝怒,不应。

穆伏不肯起,良久乃趋而去。

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
之。

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

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

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

公卿共表穆立节忠清,宜蒙旌宠。

追赠益州太守。

(《后汉书·朱穆传》)
【注】冀:东汉时期外戚梁冀。

其妹为顺烈皇后。

奏记: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

输作左校:去左校服劳役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B.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C.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D.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是汉代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

明清时期是对举人的雅称。

B.临朝,指天子或太后上朝廷处理政事,后来特指因皇帝年幼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

C.玉匣,又被称为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
服,用缕联缀玉片而成。

D.中官,又称内官,宫廷内侍奉帝王以及重臣的官员总称,东汉后由阉割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穆孝敬父母,待人忠诚。

年仅五岁时,他就有孝顺之名声;梁冀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担心梁冀招致祸患,多次劝谏。

B.朱穆关心世风,力矫时弊。

他常感时风俗浅薄,慕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以便矫正当时的弊端。

C.朱穆秉性刚直,嫉恶如仇。

朝廷提拔他为冀州刺史时,他因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而触怒皇帝,被捕关押在廷尉狱。

D.朱穆为官清廉,为国举才。

他的节俭朴素堪称表率,受到了吏部的肯定;朝廷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2)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

10.C
11.D(应为“帝王及其家人”。


12.C(“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错。

朱穆本人并没有严惩宦官,是因为朱穆手下官吏行为不当导致皇帝大怒。


13.(1)梁冀一向听说朱穆美名,于是征招来朱穆,让他主持军务,很受(被)亲近和重视。

(素、辟、典、见各1分,流畅1分)(2)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开坟墓破开棺材,搬出尸体,
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他的家属。

(畏、发、剖、收各1分,流畅1分)
参考译文
朱穆,字公叔,是南阳郡宛县人。

五岁时,就有孝顺之名。

等至壮年,热衷讲授诵读。

开始被举为孝廉。

梁冀常听说朱穆美名,于是招来朱穆,让他主持军务,很受亲近和重视。

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听政,朱穆认为梁冀势大权重,希望他有心扶持王室,于是就写一篇奏记劝梁冀说:“希望将军认真采纳儒者的意见,亲近忠正之士,断绝助长小人,专心朝政。

您应替皇帝选择安排师傅和侍讲,找些谨慎忠厚、尊崇礼教之人,将军和他们一道,共同劝勉讲授礼法,学习圣贤,师法古人。

”粱冀举荐朱穆,经过考核,朱穆名列前茅,担任侍御史。

朱穆常感到当时风俗浅薄,崇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

又著一篇《绝交论》,也是矫正时弊的作品。

梁冀骄横暴虐,不知悔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因为是他原来的下属,怕他累积恶行招致祸患,又写奏记劝谏说:“从前秦朝廷政令繁杂苛细,陈胜奋臂一呼,天下纷纷响应。

现在百姓内心忧惧,应当及时更换不称职的人,减少宅第园池的费用,拒绝郡国奉送的财物。

”梁冀没有采纳,而且放纵得一天比一天更加厉害,还贿赂太后身边的人,交结宦官,任命自己的子弟、幕僚作州郡的要职。

朱穆又写奏记极力劝谏,梁冀始终没有觉悟。

梁冀一次答复说:“都像这样,我就没一处好的地方么?”朱穆言辞严厉,但梁冀也没有加罪他。

永兴元年,黄河涨水,百姓饥荒,流亡的人充塞道路。

朝廷提拔朱穆作冀州刺史。

冀州的县令听说
朱穆已渡过黄河,解下印绶离去的有四十多人。

有个宦官赵忠死了父亲,回到安平埋葬,僭越使用玙璠、玉匣、偶人陪葬。

朱穆听到,下郡调查验证。

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坟开棺,搬出尸体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宦官的家属。

皇帝听了大怒,下诏关押朱穆在廷尉,去左校服劳役。

太学书生刘陶等几千人到朝廷上书。

皇上看了奏章,就赦免了朱穆。

朱穆在家住了几年后,朝廷征召担任了尚书。

朱穆非常憎恶宦官,到了台阁后,立志想除掉他们。

于是他上书说:“按汉朝旧例,中常侍参加选拔官员。

建武以后,才全部任用宦官。

从延平以来,权倾天下,放纵无度,骄横无比。

我认为可将这些人全部罢免,恢复当初的制度。

”皇帝大怒,不答应。

朱穆匍匐在地不肯起来,很长时间才起身快走离去。

从此以后宦官多次借着事端称诏诋毁朱穆。

朱穆秉性一向刚强正直,为官不称心,过了不久,因愤懑毒疮发作。

延熹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做官几十年,他吃粗粮,穿布衣,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应该受到表彰尊崇。

追赠益州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