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节点原理和方法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原则

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建筑结构之一。

在这种结构中,梁和柱之间的连接节点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们不仅要承受着梁和柱之间的力学载荷,还要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结构的整体性。

连接节点应该能够充分地与梁和柱进行良好的结合,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梁柱的尺寸、形状、布置方式等因素,以确保节点连接的有效性。

其次,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应该符合力学原理。

连接节点应能够传递梁和柱之间的力学载荷,并在不引起结构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和传递这些载荷。

为了实现这一点,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的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合理选择梁柱连接节点的类型和连接方式,以确保力学性能的充分发挥。

此外,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效率。

连接节点的施工不仅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使用,还需要考虑施工进度和造价等因素。

设计师应该遵循简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合理选择连接节点的形式和构造,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另外,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计还应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连接节点的设计应该遵循能源消耗最小化和材料循环利用的原则,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师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材料和建筑技术,以提高连接节点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

除了上述原则,还有一些其他值得考虑的因素。

例如,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应考虑设计寿命和使用要求,以便能够适应不同的结构需求。

此外,应考虑地震和风荷载等自然灾害因素对连接节点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钢筋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良好的连接节点设计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

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

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目录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 (1)§8-1 节点设计的原则 (1)§8-2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节点 (2)次梁与主梁铰接 (3)次梁与主梁刚接 (4)§8-3 梁与柱的连接节点 (4)梁与柱的铰接连接 (6)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7)梁与柱的半刚性连接 (11)§8-4 桁架与柱的连接节点 (12)桁架与柱的铰接连接 (12)桁架与柱的刚性连接 (16)§8-5 变截面柱的节点构造 (18)§8-6 柱脚节点 (23)柱脚的形式与构造 (23)轴心受压柱的柱脚计算 (26)框架柱的柱脚计算 (31)§8-7 支座节点 (46)支座节点的形式 (46)支座节点的设计 (50)§8-8 直接焊接管节点 (52)直接焊接管节点的构造形式 (52)相贯焊缝的计算 (55)直接焊接管节点的承载力计算 (57)第8章节点设计原理§8-1 节点设计的原则整个结构是由构件和节点(connection)构成的。

单个构件必须通过节点相连接,协同工作才能形成结构整体。

即使每个构件都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如果节点设计处理不恰当,连接节点的破坏,也常会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

可见,要使结构能够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正确的节点设计与构件设计,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由于连接节点受力状态较为复杂,不易精确地分析其工作状态。

所以,在节点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连接节点应有明确的传力路线和可靠的构造保证。

传力应均匀和分散,尽可能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在节点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节点构造的实际受力状况,选择合理的结构计算简图;另一方面节点构造要与结构的计算简图相一致。

避免因节点构造不恰当而改变结构或构件的受力状态,并尽可能地使节点计算简图接近于节点实际工作情况。

(2)便于制作、运输和安装。

节点构造设计是否恰当,对制作和安装影响很大。

钢结构节点连接手册

钢结构节点连接手册

钢结构节点连接手册摘要:一、引言1.钢结构节点连接的重要性2.手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二、钢结构节点连接的基本原理1.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类型2.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性能要求3.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构造方法三、常见钢结构节点连接技术1.焊接连接a.焊接连接的优点b.焊接连接的适用范围c.焊接连接的注意事项2.螺栓连接a.螺栓连接的优点b.螺栓连接的适用范围c.螺栓连接的注意事项3.铆接连接a.铆接连接的优点b.铆接连接的适用范围c.铆接连接的注意事项四、钢结构节点连接的设计与计算1.设计原则2.设计方法3.计算公式及示例五、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施工与验收1.施工准备2.施工工艺3.验收标准及方法六、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维护与检修1.维护保养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定期检查与评估七、案例分析1.案例一:焊接连接在钢结构桥梁中的应用2.案例二:螺栓连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3.案例三:铆接连接在重型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八、总结与展望1.钢结构节点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2.未来研究方向与创新点正文:一、引言钢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钢结构节点连接作为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影响到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此,本文针对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类型、性能要求、构造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及检修等环节,旨在提高钢结构节点连接技术水平,确保钢结构工程质量。

二、钢结构节点连接的基本原理1.钢结构节点连接的类型钢结构节点连接主要有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铆接连接等。

各种连接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场合。

2.钢结构节点连接的性能要求钢结构节点连接应具备以下性能:(1)连接强度高,能承受设计荷载;(2)连接稳定性好,不易产生疲劳破坏;(3)连接变形小,有利于保证构件尺寸精度;(4)耐腐蚀性能好,延长连接件使用寿命。

电路原理 (1.6.1)--节点法,回路法

电路原理  (1.6.1)--节点法,回路法

支路。
iS3
un1 1
R3
un2 2
iS1
R1
iS2
R2
R4
R5
0
?× ( 1 R1
+
1 R2
+
1 R3
+
1 R4
)un1
-
(
1 R3
+
1 R4
)un2
=
- iS1
-
iS2
+
iS3
节点 1 与节点 2 之 间 的
互电导,等于接在 节
G21un1+G22un2 = isn2 un1 1
iS3 i3
R3 u2n2
iS1
i1
R1
iS2
R2
i4 i2
R4
i5 R5
0
Principles of Electric Circuits Lecture 6 Tsinghua University 2013
16
一般情 (n况个 独 立 节 点)
G11un1+G12un2+…+G1nunn=iSn1 G21un1+G22un2+…+G2nunn=iSn2

Gn1un1+Gn2un2+…+Gnnunn=iSnn
其中 Gii 自电导,等于接在节点 i 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 和。
Gij = G自ji 电互导电总导为,正等。于接在节点 i 与节点 j 之间的 所有
15
(
1 R1
+
1 R2
+
1 R3
+
1 R4
)
un1
-

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快速连接施工工法 (2)

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快速连接施工工法 (2)

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快速连接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现代建筑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变革,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快速连接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法特点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快速连接施工工法是通过预制加固节点,在现场快速拼装完成的一种建筑结构连接方式。

该工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 施工效率高:该工法采用预制件和现场拼装的方式,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2. 结构加固性能好:预制件可以在加固节点上进行预处理,提高了结构的加固性能。

3. 适用范围广:该工法适用于复杂劲性结构的梁柱节点连接,对于很多建筑结构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4. 施工成本低:该工法可以减少重复施工、缩短工期等,因此在经费方面具有优势。

三、适应范围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快速连接施工工法适用于建筑、桥梁、隧道、地铁等结构中的复杂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处。

由于该工法可以在加固节点上进行预处理,因此适用于多种结构类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预制加固节点,在现场快速拼装完成建筑结构的连接。

预制节点需要提前进行设计、制造和检测,并在节点处加固。

节点的预制通常采用混凝土、钢板和钢筋组成,预制件安装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固。

该工法的核心技术包括预制节点的制造和现场拼装,实现快速、精确、安全的结构连接。

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 设计精准:预制节点的设计需要精确地计算节点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参数。

2. 制造质量高:预制节点需要在工厂中进行生产,因此需要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

3. 拼装精确:节点拼装需要准确的定位和对接技术,以确保节点与构件的连接正确无误。

五、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确定节点位置、清理现场、设置安全措施等。

网络连接的原理

网络连接的原理

网络连接的原理网络连接的原理是指通过物理链路或无线连接将计算机、设备或其他网络节点互连起来的过程和方法。

它是现代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基础,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和设备能够互相通信和共享信息。

网络连接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和原理:1. 物理链路:网络连接的实现首先需要通过物理链路将不同的计算机或设备进行连接。

物理链路可以是有线的,比如常见的以太网线,也可以是无线的,比如无线局域网(Wi-Fi)或蜂窝网络(4G/5G)。

2. IP地址:每个参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或设备都需要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能够在网络中找到对应的节点。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其中IPv4采用32位地址,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使得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和应用。

3. 协议:在网络连接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需要遵循特定的协议。

协议是一种规范或约定,定义了数据传输、验证、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方面的规则,以保证数据能够准确有序地传输。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4. 路由与交换:网络连接中的路由和交换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环节。

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负责将数据包从源节点转发到目标节点,并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

交换机则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传输,能够快速和准确地将数据包交换到目标设备。

5. 网络拓扑:网络连接的拓扑结构也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可以根据网络的规模、传输速率和设备分布等因素进行选择和优化。

通过以上技术和原理的应用,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包括互联网的全球通信、局域网内的共享资源、云计算和物联网等。

同时,随着网络连接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如5G技术和物联网的兴起,网络连接的速度、容量和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提升,为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电路节点法

电路节点法

电路节点法电路节点法是电路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电路中,节点是指连接两个或多个电路元件的交点或连接点。

节点法将电路中的各个节点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通过对节点处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电路的各个参数。

在电路节点法中,首先需要确定电路中的节点数目。

通常情况下,电路的节点数目等于电路中的交点或连接点的数目。

确定节点数目后,将每个节点进行编号。

编号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常可以按照电路的拓扑结构进行编号。

在分析电路时,首先需要根据电路中的元件和电源确定每个节点处的电流和电压。

为了方便分析,可以选择一个节点作为参考节点,将其电压定义为0V。

其他节点的电压则可以通过相对于参考节点的电压来表示。

在确定节点处的电流和电压后,可以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重要原理,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电路中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电路中沿闭合回路的电压之和等于零。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建立节点方程。

节点方程是通过对每个节点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得到的方程。

节点方程的数目等于电路的节点数目减去1。

通过求解节点方程,可以得到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

除了基尔霍夫定律,电路节点法还可以应用欧姆定律、功率定律等原理进行电路分析。

欧姆定律指出,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功率定律指出,电路中的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在应用电路节点法进行电路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节点,以便简化计算。

其次,需要注意节点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还需要考虑电路中的电源和元件的特性,以便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分析。

电路节点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通过对电路中节点处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电路的各个参数。

在应用电路节点法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参考节点、建立准确的节点方程、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等原理,并考虑电路中的电源和元件的特性。

yjk钢结构节点计算

yjk钢结构节点计算

yjk钢结构节点计算YJK钢结构节点计算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节点是连接构件的重要部分。

YJK钢结构节点计算是一种常用的节点计算方法,它可以确保节点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YJK钢结构节点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YJK钢结构节点计算的基本原理YJK钢结构节点计算是基于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

节点的计算主要包括节点的受力分析和节点的强度计算两个方面。

节点的受力分析是通过对节点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各个受力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平衡原理和力的平衡条件。

根据平衡原理,节点的受力必须满足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合力矩为零的条件。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节点各个受力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节点的强度计算是根据节点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强度特性,计算节点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节点的强度计算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计算和节点的承载力计算两个方面。

材料的强度计算是根据材料的强度特性,计算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参数。

节点的承载力计算是根据节点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强度特性,计算节点的最大承载力和临界承载力。

二、YJK钢结构节点计算的计算方法YJK钢结构节点计算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手算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方法两种。

手算方法是通过手工计算,根据节点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强度特性,计算节点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手算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直观,适用于小型和简单的节点计算。

然而,手算方法的缺点是计算过程繁琐,容易出错,适用范围有限。

计算机辅助方法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根据节点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的强度特性,计算节点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计算机辅助方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节点计算。

然而,计算机辅助方法的缺点是需要专业的软件和计算机技术支持,适用范围有限。

三、YJK钢结构节点计算的应用YJK钢结构节点计算在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9 /29(包括抗震规范)的要求,甚至比现浇结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结构体系。

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来看,可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体系。

结构中承重构件可以全部为预制构件或者预制与现浇构件相结合。

其中,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全预制剪力墙结构、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和适当降低结构性能要求的多层剪力墙结构(以下简称为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及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中的框架,梁、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承重构件之间的节点、拼缝连接均按照等同现浇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该结构体系具有和现浇结构等同的性能,结构的适用高度、抗震等级与设计方法与现浇结构基本相同。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可以结合预制外挂墙板应用,实现主要结构接近100%的预制化率,尽量减少现场的湿作业。

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主要指内墙现浇、外墙预制的结构,该结构目前在北京万科的工程中已经示范应用。

由于内墙现浇,结构性能和现浇结构类似,适用高度较大、适用性好;采用预制外墙可以与保温、饰面、防水、门窗、阳台等一体化预制,充分发挥预制结构的优势。

该体系的适用高度可参照现行现浇结构的有关标准并适当降低,是目前阶段较为实用的一种结构体系。

全预制剪力墙结构指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拼装装配。

预制墙体之间的拼缝基本等同于现浇结构或者略低于现浇结构,需要通过设计计算满足拼缝的承载力、变形要求,并在整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拼缝的影响。

该结构体系的预制化率高,但拼缝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难以保证完全等同于现浇剪力墙结构,目前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还不充分,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以上两种结构体系中,可以采用整块预制墙板,也可以采用预制叠合墙板;在抗震设防地区应优先采用预制叠合板。

参照日本和我国上世纪的经验,结合我国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可发展一种新型的多层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即预制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

该结构体系主要用于6层以下的建筑,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构造可不按照等同现浇要求,只连接部分钢筋,施工简单,速度快,适用于各地区大量的多层住宅建设。

当然,这种结构体系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和完善。

2.2结构布置要求与现浇结构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平面布置宜更加规则、均匀,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平面长宽比不宜过大,局部突出或凹入部分的尺度也不宜过大。

结构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竖向突变,承重构件宜上下对齐,结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

结构相关预制构件(柱、梁、墙、板)的划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能组装成形式多样的结构系列原则。

3、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研究3.1关键技术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是指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梁采用叠合梁、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的结构体系。

该结构也可与现浇剪力墙或者核心筒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

结构体系中,梁、柱宜采用简单的“一”字型预制构件,便于生产、运输及安装,梁、柱预制构件在节点区拼接成等同于现浇的整体。

该结构体系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1、框架梁柱节点的设计及构造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或者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存在节点或接缝,当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及施工方法保证这些节点或接缝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低于现浇结构,使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相同时,可将预制装配式结构称为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并采用与现浇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设计。

对于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应通过保证梁柱节点的性能使其与现浇结构等同;否则,结构设计分析方法将变得非常复杂,难以在设计单位推广应用,成为制约应用的最大问题。

梁柱节点的连接可分为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

采用干式连接法,可能实现承载力及刚度与现浇结构类似,但是其延性及恢复力性能难以与现浇节点等同,因此不能应用于等同现浇的预制框架结构中;采用湿式连接,即节点区主筋及构造加强钢筋全部连接,节点区采用后浇混凝土及灌浆材料将预制构件连为整体,才可能实现与现浇节点性能的等同。

构件的新型配筋设计技术研发高强及大直径钢筋的应用将减少构件中配筋数量,进而简化节点及拼缝处的连接构造,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对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在国外(如日本)已有成功应用经验,但在国内地震区基本没有应用经验,更没有经过强震的考验;而且由于预制板等构件在历次地震中有不佳的安全性表现,使国内学术界及工程界对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产生一定的担忧,也制约了该结构体系的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对结构整体的抗震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提出适宜的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

3.2研究进展目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均进行过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研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对预制框架结构的套筒浆锚连接技术、梁端摩擦剪机理、预制拼接叠合梁、预制拼装柱、预制拼装梁柱节点、预制叠合板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图1)。

图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系列试验研究以上试验中,所采用的构件及节点设计技术主要基于日本前田建设公司所采用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

所有试验均采用足尺试件,试件中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800mm×800mm,梁截面尺寸为350mm×600mm,板厚为预制层70mm+现浇层70mm。

通过试验研究,初步总结了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构件及节点受力性能、设计技术及构造要求。

试验结果表明,梁柱节点可以基本实现等同现浇结构的要求,但在施工技术、构造措施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适应国内规范及现阶段施工技术水平等的要求。

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也做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不再赘述。

4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研究4.1关键技术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关键结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1、结构体系的研究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我国目前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其结构体系的研究应紧密结合住宅产业化的要求,吸收国外装配结构的先进理念,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外部叠合现浇墙和内部部分现浇剪力墙、外部挂板和轻质填充墙体系以及全预制装配或大部分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简化连接的多层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研究预制工厂加工的墙体单元率与墙体连接部位现浇率的合适比例关系,为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预制墙片节点及接缝连接设计技术研究与装配式框架结构相比,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存在更大量的水平接2010.09 /31缝、竖向接缝,这些接缝的受力性能直接决定结构的整体性能。

接缝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施工工法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

3、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在节点及接缝研究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研究。

结合大比例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模型、装配式剪力墙空间结构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基于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破坏机制、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变形恢复能力等抗震性能;开展新型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结构足尺装配单元墙体和节点模型、带楼板的剪力墙平面模型的性能试验研究,验证新型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的单元和局部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

研究适用于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体单元的耗能减震技术;基于大比例结构模型的拟动力试验,研究主体构件与填充墙体连接节点的耗能减震设置方案、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针对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研究其减震设计方法。

4、多层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研究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主要用于6层以下的住宅建筑。

预制墙板之间的拼缝构造可不按照等同现浇要求,进行简化。

这种结构体系类似于以前的装配式大板建筑,但是构造上有所区别,施工更简单,安全性、实用性和建筑物理性更好。

需要对这种结构体系的连接构造、结构性能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确定其设计方法和适用范围。

4.2研究进展国内已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预制剪力墙的部分技术研究(图2)。

通过试验研究,在结构体系的连接构造、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施工工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并编制了部分地方标准,在万科集团、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上海瑞安集团、黑龙江宇辉集团等的开发项目中开展了部分工程应用,不再赘述。

5、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连接设计5.1一般要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依靠节点及拼缝将预制构件连接成为整体。

连接节点的选型和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并通过合理的连接节点与构造,保证构件的连续性和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性和延性,以及良好的抗风、抗震和抗偶然荷载的能力,避免结构体系因偶然因素出现连续倒塌。

节点和连接应同时满足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在保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前提下,应力求连接构造简单、传力直接、受力明确;所有构件承受的荷载和作用,应有可靠的传向基础的连续传递路径。

承重结构中节点和连接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不宜低于同类现浇结构,亦不宜低于预制构件本身,应满足“强剪弱弯,更强节点”的设计理念;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满足耐久性和防火、防水及可操作性等要求。

5.2连接的传力机理及承载力设计节点、接缝压力可通过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或座浆直接传递;拉力应由各式连接筋、预埋焊接件传递。

不同的接缝具有不同的剪力传递途径:1、对于剪力墙竖缝剪力,弹性阶段(裂缝前),主要靠界面粘结强度及混凝土键槽或者粗糙面的抗剪强度传递,弹塑性阶段(开裂后),主要为连接筋、销键等传递。

当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高于构件本身混凝土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可视为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新旧混凝土可直接参与剪力传递。

2、剪力墙水平接缝及框架柱接头,轴压应力和弯矩产生的压应力的静摩擦力,是主要的剪力传递方式,连接筋、销键是保证节点、接缝具有较高剩余抗剪强度和延性的关键要素。

3、框架梁、连系梁接头,主要靠界面粘结强度及混凝土键槽或者粗糙面的抗剪强度、销键、连接筋及弯矩压应力的静摩擦力共同传递剪力。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接缝,应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

当节点、接缝灌缝材料(如结构胶)的抗压强度、粘结抗拉强度、粘结抗剪强度均高于预制构件本身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时,节点、接缝配筋又高于构件配筋时,可不进行节点、接缝连接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只需按常规要求验算构件本身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