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吊脚楼

合集下载

重庆崖城古镇景点介绍

重庆崖城古镇景点介绍

重庆崖城古镇景点介绍
崖城,是重庆著名的古镇,它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崖城古镇由五座吊脚楼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吊脚楼,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它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因其地理位置独特,故有“一脚踏两省”之说。

这座吊脚楼是古代当地居民用于军事防御的重要建筑。

五座吊脚楼沿山势而建,依山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其中以“五龙桥”最为壮观。

桥长25米,宽2.5米。

桥面用石板铺成,石间的缝隙上长满了青苔。

桥底为直径5米的石洞。

在崖边有一条小河穿流而过,河上横跨一座石拱桥。

这就是著名的“五龙桥”。

站在五龙桥上往下望去,崖城的全景尽收眼底:左边是海拔700多米的崇山峻岭;右边则是巍峨的雪山和峡谷,景色十分壮观;站在桥上往下看:左边是苍翠挺拔的山林;右边则是奔流不息的乌江水,江面很宽、水流也很急……
—— 1 —1 —。

重庆吊脚楼-简介

重庆吊脚楼-简介

来历:自古以来,重庆就是巴人的聚居之地,在世代与自然的斗争中,巴人背倚山川,逐水而居,从陡坡峭壁上攀崖筑屋。

据东汉时期的《华阳国志》载:重庆“地所势刚险”,“皆重屋景居”,说明吊脚楼古已有之,历史悠久。

种类:1、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

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

2、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

3、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

4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

单吊双吊均适用。

、5、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

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

形态、内置: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特点:空为阴,实为阳,虚则柔,实则刚关键词:开始-发展-繁荣-(前)现代有意识保留(后)-现在运用:平阶重庆怪,怪得拽,三十层的高楼比平房还要矮,啷个的耶,一个在山脚脚,一个在山颠颠重庆十八怪房如积木顺山盖,三伏火锅逗人爱;坐车没得走路快,空调蒲扇同时卖;背起棒棒满街站,女士喜欢露膝盖;龟儿老子随口带,不吃小面不自在;光着膀子逛大街,街边打望好愉快;办报如同种白菜,崽儿打赌显豪迈;矮小伙高姑娘爱,摊开麻将把客待;公交车上摆擂台,宝气处处都存在;人名没得地名怪,丧事当作喜事办。

描写洪崖洞吊脚楼的作文

描写洪崖洞吊脚楼的作文

描写洪崖洞吊脚楼的作文
《洪崖洞吊脚楼》
整个洪崖洞就像是老重庆城的缩影。

在高达75米的悬崖上建造了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巴渝特色建筑——“吊脚楼”。

散布于各个楼层的雕塑,生动直观得再现了老重庆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

“城市阳台”上矗立着大型组雕《记忆山城》,在巨大的山体中融合了重叠交错的吊脚楼、狭窄的小巷、蜿蜒的石梯、陡峭的悬崖。

洪崖洞讲究古典的风格,它运用了重庆层层相叠吊脚楼的传统建筑风格,也让游览者置身于20世纪老重庆中。

古老的建筑足以体现了重庆人的才思与智慧。

在之前,吊脚楼一般是穿斗或捆
绑结构,容易松动,但它抵抗了洪水的侵袭、风雨的肆虐,仍然坚强挺立,慢慢就筑成了洪崖洞的景观。

如果说洪崖洞古典,那一定是在天黑之前,天黑之后便又是一个新景象。

当洪崖洞随山城灯海乙丙亮灯时,仿佛就像进入了百年后的世界,灯光盘旋在吊脚楼的角向上,突然灯光一遍遍将人从百年后拉回到了大唐时期,灯光配上古典建筑,或许这就是唐玄宗所建造的不夜大唐罢了重庆之美,而不仅仅是一个景点。

游重庆洪崖洞吊脚楼作文

游重庆洪崖洞吊脚楼作文

游重庆洪崖洞吊脚楼作文《游重庆洪崖洞吊脚楼》听说重庆的洪崖洞吊脚楼特别有名,我就拉上朋友去凑个热闹。

这一去,可真让我大开眼界。

刚到那附近,人就多得不像话。

我和朋友就像两只小蚂蚁,在人群里挤来挤去。

好不容易挤到能看见洪崖洞的地方,那景象,就像动画片里的魔法城堡一样。

这些吊脚楼层层叠叠的,从下往上看,那屋檐就像波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想找个更近的地方仔细瞧瞧。

那墙上的石头啊,摸起来糙糙的,感觉都能写出它的历史来。

有一些石头的缝儿里还长着小野草,在风里摇来摇去,也不知道谁把它们的种子带到这儿的。

我和朋友就打赌,看哪根草坚持到最后不从缝里掉出来。

朋友选了一根瘦瘦的,我选了根看起来壮实点的。

这时候旁边一个大叔听见我们说话,还挺乐呵,跟我们说“你们这些娃娃还挺有闲情逸致”。

再走近点,就看见那些木质的结构了。

木头颜色有些深,走在下面能闻见一点淡淡的木头香味,就像小时候去爷爷家的老房子闻到的一样。

那些木柱子粗粗的,感觉已经在这立了很久很久了。

有些地方被游客摸得多了,都变得有点发亮。

我忍不住用手敲了敲,发出一种闷闷的声音,还挺结实。

这楼下面还有好多小店呢。

我走进一家卖小饰品的店,里面各种小玩意看得我眼花缭乱。

有一个小梳子,刻着很精致的花纹,我拿起来看,结果手一滑差点掉地上。

这儿的小老板心眼可好了,笑着跟我说“小心点哦,这些小物件就跟娃娃似的,娇贵着呢”。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把梳子放回原处。

当我们开始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了。

洪崖洞的灯一盏盏亮起来,那灯光映照着吊脚楼,让整个地方像是从白天一下子就跨进了另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我和朋友站在那又看了半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一趟游洪崖洞吊脚楼啊,可真是给我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再游洪崖洞吊脚楼:发现新趣》上次游了洪崖洞吊脚楼后就一直念念不忘,这不,又拉着朋友来了一次。

这次就跟回老地方见老朋友似的。

到了那还是人山人海的,不过咱有经验了,顺着人少点的边儿往里面钻。

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研究

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研究

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研究重庆,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以其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其中,吊脚楼建筑作为重庆独特的文化符号,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的魅力。

吊脚楼建筑起源于汉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吊脚楼建筑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

在重庆,吊脚楼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和嘉陵江流域,这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重庆地形复杂,多山地和丘陵,为了适应这样的地形,吊脚楼应运而生。

从建筑风格来看,重庆吊脚楼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传统的吊脚楼建筑以木材和竹子为主要材料,采用悬空和半悬空的建筑手法,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而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

吊脚楼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重庆吊脚楼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巴渝文化内涵。

巴渝文化是重庆地区特有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吊脚楼建筑正是巴渝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承载着重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反映了重庆人民热爱自然、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

如今,吊脚楼建筑已经成为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重庆市区,游客可以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洪崖洞、罗汉寺等吊脚楼建筑群,领略重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魅力。

在重庆市周边的区县,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建筑,这些地方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重庆文化的机会。

在总结本文时,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吊脚楼建筑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

吊脚楼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地理、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更承载了丰富的巴渝文化内涵。

通过对吊脚楼建筑与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重庆的历史和文化,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吊脚楼建筑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为重庆的旅游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重庆的民居特色

重庆的民居特色

重庆的民居特色:巴渝文化遗产--重庆的吊脚楼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

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

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

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

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

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

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石板坡旧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阳台等等,无不体现出重庆吊脚楼的魅力和文化.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

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重庆石板坡吊脚楼是重庆吊脚楼群保存较好的,现在又修葺一新。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能体会他的意义,但一些老年人却会对他倍感亲切。

青砖墙、石板路、川东民居……重庆主城区建筑的“重庆味”越来越浓。

重庆吊脚楼

重庆吊脚楼
重庆廻龙寨
蚩尤九黎城
重庆彭水
黔江 龚滩古镇
秀山洪安古镇
其实现在的吊脚楼大都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坚固华美,接下来我 们看看老重庆的吊脚楼是怎样的吧。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 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 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 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 下面用木柱相撑。
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 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 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 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 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 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 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 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当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
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华灯初上,洪崖洞 民俗风貌区的5万盏装饰彩灯在夜色中将洪崖洞吊脚楼群勾勒成一个美仑美 奂的人间仙境。
除主城以外,重庆渝东南地 区(土家族,苗族主要聚居 地)还存有很多原生态的吊 脚楼群。
长江、嘉陵江从重庆城穿过,城区 就有了两江四岸的沿岸地区。于是, 在过去的年பைடு நூலகம்里,那江边悬崖上, 到处都有几根杉木杆子撑起的一幢 幢木楼,就是吊脚楼。一面临街一 面依山或是傍水,默默屹立在重庆 城市一角。
洪崖洞的吊脚楼,就是老重庆“码 头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洪崖洞曾 经是“下力人”的聚居地,他们住 的是吊脚楼、穿的是布衣,干的是 力气活。 如今的洪崖洞已是山城重庆着力打 造的一张旅游名片。那一幢幢吊脚 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谁见了 都会眼前一亮。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 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 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 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 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 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描写洪崖洞吊脚楼的作文

描写洪崖洞吊脚楼的作文

描写洪崖洞吊脚楼的作文
要说重庆有啥子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那洪崖洞的吊脚楼绝对能算一个。

当你第一次看到洪崖洞的吊脚楼,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那些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山坡上扎堆玩耍。

它们的样子可有意思啦!木头柱子就像坚定的卫士,撑起了整座楼的重量。

房子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像个大方盒子,有的像个弯弯的月牙。

而且哦,每一间房子都好像有着自己的小脾气。

走近了看,那些木头都带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给你讲述过去的故事。


户上的雕花精致得很,像是巧手工匠特意为它们打扮的。

到了晚上,洪崖洞的吊脚楼就像是被施了魔法。

灯光亮起,黄的、红的、
紫的,五彩斑斓,把整个楼群照得如同梦幻城堡。

这时候,你站在远处看,嘉
陵江的江水倒映着这一片辉煌,那景色简直美得让人合不拢嘴。

在洪崖洞的吊脚楼里穿梭,你能闻到各种美食的香味。

火锅的麻辣、串串
的鲜香,还有各种小吃的甜香,都在空气里打着转儿,勾着你的鼻子,让你忍
不住想去尝尝。

这里的人也是热热闹闹的,游客们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本地人则悠闲地
逛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总之啊,洪崖洞的吊脚楼就是重庆的一颗璀璨明珠,不管你来过多少次,
每次看到它,都会忍不住感叹:“这地方,真带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吊脚楼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

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

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

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

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

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

”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

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

与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气和安稳,与石库门建筑反映上海人的精细和开放,重庆的吊脚楼更能凸显出重庆人独特的精神魅力。

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我们祖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加设披顶,增建梭屋,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

这些吊脚楼不是穿逗结构就是捆绑结构,十分简陋。

远远望去,如果是独自一间,歪歪斜斜、晃晃荡荡,似乎风一吹就要倒下来。

如果是一排排的,则你挤着我我靠着你,手握着手,肩并着肩,体现着一种团队精神。

就是这样的吊脚楼,重庆人住了两三千年。

遇上洪水,大水淹漫;遇上滑坡,泥土冲埋;遇上风雨,风吹雨打。

年复一年,人们总是不断地与大自然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它,把吊脚楼修得更加牢固,更加坚强。

简陋的吊脚楼是千百年来重庆人在贫困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修建的栖身之处,最能体现重庆人的顽强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

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石板坡旧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阳台等等,无不体现出重庆吊脚楼的魅力和文化。

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

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

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代的楼房居住环境更加科技、舒适、优美,简陋的吊脚楼不可能再成为重庆人居住的房子,只能将其当作一种生态符号,供人们观赏回顾。

吊脚楼成为了重庆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古镇
石板坡
洪崖洞
老树.老房.老人
中山古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