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及应用

合集下载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02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 领域
医学研究
01
02
03
细胞分化研究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 向分化能力,可以用于研 究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过程。
药物筛选
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 行药物筛选,可以更准确 地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效 果和安全性。
疾病模型建立
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 以建立各种疾病模型,为 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有 力工具。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 ,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 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 茨海默病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0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不断优化,使得细胞产量和活性得到提高。
透明度与公开性
加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 和误导。
应对争议与挑战
积极应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 用中出现的争议和挑战,促进科技健 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前景
1 2 3
高效分离与扩增技术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的分离和扩增技术将更加高效,提高细胞产量 和纯度,降低成本。
性得到验证。
针对特定疾病的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为临床应
用提供更多选择。
技术创新与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的引入,使得脐 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改造成 为可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定制 化解决方案。
微载体、微囊泡等新型细胞培 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脐带间 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效率和 活性。
开发出新型的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载体和注射方法,降低治疗 难度,提高治疗效果。

脐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功能

脐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功能

脐血干细胞的功能脐血干细胞即脐血中具有的能自和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是脐血中的原始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为人体各种细胞的潜能,有抗衰老的作用。

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更新换代和发育分化是生命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细胞是健康和衰老的重点。

衰老涉及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从细胞角度来研究抗衰老的措施是最佳途径。

干细胞是各种组织细胞更新换代的种子细胞,从干细胞的角度进行抗衰老治疗和保健是最有效的办法。

干细胞抗衰老就是让单个核细胞(MNC)进入全身各组织,系统性提高全身细胞更新换代的能力和活性,全面改善组织器官功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延缓衰老,延长生命。

一、人体衰老的机制生命都经历过发育、成熟,逐渐走向衰老,这是由于体内干细胞不断增殖和分化,必然导致干细胞族群的老化和减少。

老化的干细胞虽然保留了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但这时所分化出的细胞种类逐渐减少、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不如早期阶段所分化出的细胞。

于是在细胞衰老需要更新时,新生的细胞补充不足,衰老细胞不能及时被替代,体内细胞的稳态更新则受到破坏。

由于细胞动态失衡,体内衰老的细胞越积越多,细胞总体发生老化,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及时的修复,生理功能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反映出人体的衰老。

干细胞老化导致人体衰老这一自然现象,靠我们自身是无法改变的。

二、移植脐血干细胞,抑制衰老,延长生命既然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是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分化能力降低,那么只有通过体外移植干细胞,从而增加体内干细胞的数量、恢复干细胞的早期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衰老,有效延长生命时间。

移植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进入人体后,将根据机体需求,增殖、分化出大量的年轻细胞,替换体内衰老的细胞,使机体重新获得细胞的动态平衡,各个组织和器官得以及时的修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迅速提高。

年轻的细胞增多,衰老的细胞减少,那么人体也必然回归到年轻状态。

从分化功能上讲,移植越早期的单个核细胞(MNC),细胞分化能力就越强,更新速度就越快,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人体内细胞的总体衰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于雷;高俊玲【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64-168)【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作者】于雷;高俊玲【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isct_间充质干细胞_鉴定标准_理论说明

isct_间充质干细胞_鉴定标准_理论说明

isct 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间充质干细胞(ISCT)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资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ISCT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干细胞来源。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和规范的鉴定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ISCT进行深入探讨,并重点介绍其鉴定标准的理论说明。

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ISCT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理论说明、实践应用与挑战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关于ISCT鉴定标准的理论知识,并探讨该领域面临的实践应用和挑战。

通过对ISCT表面标记物使用、功能性特征评估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应用等方面原理的介绍,希望能够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的理论基础,并展望ISCT鉴定标准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于临床转化前景展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等方面也将进行讨论。

以上是本文“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该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

接下来将继续展开描述ISCT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标准相关内容。

2. ISCT间充质干细胞2.1 定义与特征ISCT(国际干细胞治疗学会)定义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类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这些细胞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得,包括骨髓、脐带血、脂肪组织等。

ISCT认为,MSCs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标准:1) 在培养条件下,MSCs应具备黏附能力;2) MSCs应表达特定的表面标记物,如CD73、CD90和CD105,并且在同时应该缺乏(或仅有极低水平)CD34、CD45、HLA-DR等造血和免疫相关标记物;3) MSCs应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不同种类的细胞。

此外,ISCT提出了额外的功能性特点来进一步确认MSCs。

这些功能性特点包括:1) 免疫调节作用:MSCs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并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来达到免疫调节作用;2) 细胞迁移能力:MSCs具有从注射部位向受损组织迁移的能力;3) 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MSCs可以产生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对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Human gene therapy, 2015, 26(8): 506-517.
MSCs have been shown to exert profound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n almost all the cells of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via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notably cytokine and chemokine secretion.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显著的免疫调 节效果,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几乎对固有免疫 和获得性免疫所有的免疫细胞都具有调节作用,最显著 的调节机制是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 Cytokines most commonly do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target cells but interact with other biologically active factor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immunosuppression. 细胞因子通常不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而是通过与其 它的生物活性物质相互作用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MSCs exert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by both cell-to-cell contacts and by secreting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growth factors,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以及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等行使其免疫调节的作用。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MSCs are jointly executed by both secretory factors and direct cell-to-cell contacts.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分泌生物活性 物质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两者联合来起作用的。

MSC功能和应用

MSC功能和应用

• 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损伤大鼠卵巢,导致大鼠卵巢功能受损(卵巢滤 泡变小),给予腹腔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后,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的细 胞生长因子(VEGF、IGF-1、HGF)直接修复损伤的卵巢组织,使得 损伤的卵巢功能得到恢复。
• 间充质干细胞也能阻断化疗药物(白消安)对雄性大鼠精子发生功能的 损伤,有效地恢复雄性大鼠的生育功能。
03
肿瘤常规治疗“三足鼎立”
放疗
化疗 手术
• 常见的毒副作用:
• 1.骨髓抑制:骨髓中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 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液中红细胞寿命短,需要不断补充, 放化疗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损, 造成骨髓抑制。
• 2.口腔、肠道溃疡: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 用,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破坏口腔黏膜组织更新,中性粒 细胞减少,引起口腔黏膜损坏。
Thank You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给大鼠腹腔放射性照射(放疗)后,大鼠出现腹泻、血便、肠粘连、肠溃 疡和疤痕组织增生、肠黏膜的绒毛组织收到严重破坏而不能自我恢复;但 是,给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肠绒毛组织修复良好、溃疡愈合,而且不 出现肠粘连,大鼠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注射的间充质干细胞也能迁移到照 射部位,促进放射性照射导致的皮肤烧灼伤的愈合。
应用
心梗、中风等各种炎症 GVHD、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移植排斥 各种炎症 移植排斥
02
临床研究: 对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作出评价。(未用 于人体) 临床应用: 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 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 全性。临床试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试 验对象是病人)

间充质干细胞流程

间充质干细胞流程

间充质干细胞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重潜能的成体细胞,在干细胞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细胞汇总

间充质细胞汇总

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源于中胚层的早期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支持造血,具备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医学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免疫调节、应用1 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就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成体间叶组织(如骨髓基质、脂肪、胎盘和脐带等)中留存下来未分化的原始细胞。

MSCs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少量存在于血液及其他组织中。

MSCs承担着支持造血系统细胞的使命,为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自我更新提供重要的微环境,还能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多种细胞。

此外,MSCs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

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

MSCs的这些特性,使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 MSCs的来源最常见的MSCs来源是骨髓。

外周血、脂肪和胎盘等组织也可进行MSCs提取。

此外,越来越多新的MSCs来源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如图1,为MSCs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供体。

a b图1.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

a :骨髓MSCs的提取;b :MSCs的新来源骨髓来源的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扩增和纯化,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干细胞特性,无免疫排斥,体外基因转染率高并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且能最终分化成骨、软骨和神经等组织。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脐血能分离得到MSCs。

脐血MSCs的形态、免疫表型和生长方式等生物学特征与其他来源的MSCs大致类似[1]。

Cheng等从十字交叉韧带中发现了MSCs,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处不在
牙髓
外周血
脐带
MSC
胸腺 羊膜
骨髓
脂肪
脐带血
富含MSC的人体组织
图片来自网络
年龄与骨髓MSC含量的变化
研究的里程碑
1,1995年间充质干细胞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 评价血液肿瘤患者使用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
研究的里程碑
2,1999年science发表文章,首次证明MSC的多 向分化能力!
2,每次患者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都伴随着输入少量的 间充质干细胞。 但从来没有证据证明输血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导致肿瘤的出现!
3,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药品,已经在国外上市,那是否意味着安全性已经 得到国外的认可?能否得到中国专家、医生、民众的认可?
安全性评价
临床使用安全性报道:
------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27 Suppl 2112-120
间充质干细胞 功能及临床应用
MSC简介 MSC安全性评价 MSC功能与应用 中国的政策
1#
间充质干细胞 简介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来源 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1968年MSC在骨髓中发现,后发现其具 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 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12;1(10):725-731
安全性评价
临床使用安全性报道:
------ Stem Cells Dev 2013;22(24):3192-3202
------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11;5(2):146-150
活化APC
活化T-cell
诱导免疫耐受
遗憾:当时没有明确涉及dangerous signals和safe signals的定义和内涵。
Danger Model
2001年Matzinger提出具体的“dangerous 应sig用n受al限s”
Signals
Dangerous siganls
(2001年)
MSC在免疫中的作用
MSCs是免疫系统“安全信号”的来源
应用受限
self-MSCs
safe signals
Cell Immunol. 2012;272(2):112-6
思考
人体含丰富 的MSC
MSC具有很 强的免疫调
节功能
为何还会出 现自身免疫
性疾病?
2#
间充质干细胞 安全性评价
“成瘤性/致癌”的担忧和恐惧是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
MSC药物
负面消息(包括无效)的特点
1,活性差、功能低的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不是monocytes)冒充间充质干细胞 (部分医院和企业) 3,干细胞制剂里添加各种药物(激素) 4,治疗方案没有经过优化 5,各种忽悠的干细胞类型,比如:外周血干细胞(外周血含有少量的间充质 干细胞,但目前无法扩增到临床所需的细胞数)、母乳干细胞(退一步说,即 使母乳里含有干细胞,但经过胃酸和肠道消化,早就死翘翘了)、植物干细胞、 心脏干细胞(专业上有心肌干细胞)等
MSC的新理解
MSC是机体免疫系统安全信号的来源!
Cell Immunol 2012;272(2):112-116
Danger Model
1994年Matzinger提出“danger model ”
核心:免疫系统只关心其是否受到损坏来启动免疫反应或诱导免疫耐受
signals
血液病
受到损坏(dangerous) 未受到损坏(not dangerous )
BM-MSC接种在珊瑚状羟基磷灰石微载体(3小时后的扫描电镜500X) ——Tissue Eng 2002;8(6):911-920
间充质干细胞
长满 4X
没满 4X
间充质干细胞
鉴定标准(最低标准):
• 贴壁生长 • 特定表面标志
阳性 (≧95%)
阴性 (≦2%)
CD105
CD45
CD73
CD34
分化
研究的里程碑
3,2002年Exp Hematol和blood 发表文章,首次 证明MSC具有免疫抑制能力!
免疫调节
研究的里程碑
4,2006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颁布了间 充质干细胞的定义(最低鉴定标准)。
统一的标准
研究的里程碑
5,2012年Osiris公司申报MSC作为药品上市得到 加拿大FDA的批准,MSC的临床应用达到一个历 史性高度!
担忧和恐惧的最早来源是胚胎干细胞的强致癌性,包括后来的iPS。 What about mesenchymal stem cell (间充质干细胞)? Think about hemopoietic stem cell (造血干细胞)! 不是所有的干细胞都具有成瘤性/癌变!
值得反思的三点
1,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包括外周血、骨髓、脂肪、所有组 织器官的基质( Ann Med 2005;37(7):469-479 )。 如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瘤性,那么肿瘤一定伴随着每个人的完整人生!
安全性评价
临床使用安全性报道:
8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发现MSC治疗组和对照 组的感染率没有差异,明确提出MSC治疗不会增加感染的风 险,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恶液质和成瘤方面没有差异。
J Invasive Cardiol 18: 552–556;Chin Med J (Engl) 117: 1443–1448; J Am Coll Cardiol 54: 2277–2286;Stem Cells 28: 1099–1106; Clin Pharmacol Ther 83: 723–730;Leukemia 22: 593–599; Zhonghua Xin Xue Guan Bing Za Zhi 34: 107–110(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11: 1277–1279 (Chinese)
endogenous: Hsp, DNA, RNA, TNF,CD40L exogenous: unmethylated CpG sequences in microbial
?? Safe signals
意义:能够解释更多免疫学现象,成功地解释了坏死细胞为何能诱导免疫应答反应。
chronic phase acute phase
CD90
CD14 or CD11b
CD79 or CD19
HLA-DR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 Therapy Cytotherapy, 8:315-317, 2006
Annu Rev Pathol 2011;6457-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