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

合集下载

可溶性糖的测定

可溶性糖的测定

实验1 可溶性糖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总糖是指样品中的还原单糖及在本法测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单糖的蔗糖、麦芽糖和可部分水解为葡萄糖的淀粉。

蒽酮比色法是测定样品中总糖量的一个灵敏、快速、简便的方法。

其原理是糖类在较高温度下被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或糖醛衍生物后与蒽酮(C14H10O)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溶液含糖量在150μg /ml以内,与蒽酮反应生成的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

蒽酮不仅能与单糖也能与双糖、糊精、淀粉等直接作用,样品不必经过水解。

三、实验器材1.试管(或具塞试管)2. 吸量管及试管架(1 ml、10 ml)3.沸水浴 4. 冰浴5.721型分光光度计6.蒽酮试剂称取100 mg蒽酮溶于100 ml 98%硫酸溶液(A.R)中,用时配制。

7.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200 ml精确称取100 mg干燥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8.样品溶液200 ml 可自选待测物制成样品溶液。

举例:称取500 g市售白薯(或淀粉),洗净切碎后用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磨成浆,4层纱布压滤、弃滤液溜渣,将渣放于烘箱内80~85℃烘干后,再用植物粉碎机(微型)研细,过筛,取100目筛下物为待测样品。

取样品在烘箱内105℃烘干,恒重后,精确称取1~5 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80 ml沸蒸馏水,放入沸水浴。

不时摇动,提取0.5 h。

取出立即过滤,残渣用沸蒸馏水反复洗涤并过滤,合并滤液。

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

9.白薯。

四、实验步骤:每管加入葡萄糖标准液和水后立即混匀,迅速置于冰浴中,待各管都加入蒽酮试剂后,同时置于沸水浴中,准确加热7 min,立即取出置冰浴中迅速冷却。

待各管溶液达室温后,用1 cm厚度的比色皿,以第一管为空白,迅速测其余各管的光吸收值。

然后以第2~7管溶液含糖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OD620)为纵坐标,画出含糖量与OD620值的相关标准曲线。

第二章实验四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_蒽酮比色法

第二章实验四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_蒽酮比色法
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认知目标:了解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 的品质性状。 能力目标:掌握蒽酮与可溶性糖反应的原理,蒽酮法 测定可溶性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引导学生 树立安全的实验意识。
一、实验背景
蒽酮(Anthrone),淡黄 色针状晶体。不溶于水, 溶于乙醇和热苯。 分子式:C14H10O
四、结果计算
3. 数据计算:
W=(CV/m)×100%
W—糖的质量分数(%) C—标准曲线查出的糖含量mg·mL-1 V—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 m—样品的质量(mg)
五、注意事项
样品中含水量不能太多,试管应该干燥无水, 否则蒽酮会在测定液中析出而影响测定。
不同显色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吸光度影响较 大,沸水浴时间过长会破坏糠醛衍生物的结 构,颜色会消退。
浓H2SO4
戊糖
糠醛
蒽酮
浓H2SO4
己糖
羟甲基糠醛
蓝绿色
糠醛衍生物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材料 植物叶片、水果果实等 2、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具塞刻度试管、移液管、容量瓶、 定性滤纸等 3、试剂 浓硫酸(比重1.84)、分析纯蔗糖、分析纯蒽酮、乙酸 乙酯 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 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周,用时微热 溶解结晶。
分子量:194.23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是农产品的品质评价的重要 内容,常以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作为重要指标。蒽 酮比色法是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糖在浓硫酸 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糖醛,生成的糖醛或羟甲 基糖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糖醛衍生物,在一定 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糖类与蒽酮 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30 nm, 可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实验8-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8-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9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强酸可使糖类脱水成糖醛或羟甲基糖醛,生 成的糖醛或羟甲基糖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 糖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30nm处有 最大吸收。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 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μg 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三、实验器材
1、仪器: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蔗糖标准液:P110 100ug/L蔗糖标准液:P110 浓硫酸; 蒽酮乙酸乙酯试剂:1g 蒽酮溶于50 mL 乙酸 乙酯中,贮藏在棕中可溶性糖的提取与测定 (1)可溶性糖提取:将干净植物叶片剪碎混匀,准确称取0.10 克-0.30g3份(三个平行),放入刻度试管中,管内加入510ml蒸馏水,盖上塞子,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液过滤至 25ml容量瓶,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2)测定:吸取0.5ml提取液于大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5ml,加 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ml和5ml浓硫酸,混匀,盖上塞子, 沸水浴中准确保温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 下比色。
2、蔗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1)取6支大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 的蔗糖溶液:
管号
水(ml) 蔗糖含量(μg)
0
2 0
1
0.2 1.8 20
2
0.4 1.6 40
3
0.6 1.4 60
4
0.8 1.2 80
5
1.0 1.0 100
100ug/L蔗糖标准液(ml) 0
(2)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ml 和5ml浓硫酸,混匀,盖上塞子,沸水浴中准确保温 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下比色。 以标准蔗糖含量作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作标 准曲线。

实验8-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8-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8-可溶性总糖的测定(蒽酮法)实验目的:2. 了解可溶性总糖在不同食品中的含量。

实验原理:蒽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的原理是: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中的可溶性总糖利用酸性条件水解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与蒽酮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产物,在545nm处比色,通过测量产物的吸光度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1. 预处理样品称取25g待测样品,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煮沸5min,冷却至室温,定容到500mL。

2. 酸水解取10mL待测样品,加热至沸腾,加入10mL 0.6mol/L HCl,再加入2mL 66% L-酒精溶液,沸腾10分钟,冷却至室温。

3. 测定葡萄糖含量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20mL 蒸馏水,加入0.5g硫代硫酸钠,加1mL4%酚酞酸指示剂,用0.5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颜色从紫红色变成淡黄色,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记下滴定所需的NaOH体积V1。

4. 去色取剩余的水解溶液(约50mL),加45mL蒸馏水,加入0.5g氯化钠,用3.48×10^-3mol/L 二硫代磺酸钠溶液滴定至橙色转变为淡黄色(V2)。

5. 比色取2mL去色溶液,加0.50mL 1%蒽酮溶液,加0.50mL 4%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杯中,隔水加热沸腾5分钟,冷却后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掉定至颜色由深红色变成粉色(V3)。

6. 计算结果计算样品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y):y=(V1-V2)×1000/6.9×V3 (单位:g/100g或mg/L)实验提示:1. 为了减小误差,应使用称量精度较高的电子天平。

2. 滴定时应慢慢加入标准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直到指示剂颜色变化停止。

3. 比色前需要将产物稳定,此步骤是较关键的实验步骤之一,需要加热沸腾不超过5分钟,并且不要在加热沸腾时将实验管口对准自己。

实验结果:利用蒽酮法测定了不同食品中的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样品1(西瓜)为0.58g/100g,样品2(草莓)为0.67g/100g,样品3(苹果)为0.49g/100g,样品4(香蕉)为0.59g/100g。

实验十蒽酮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实验十蒽酮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实验十蒽酮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一、实验目的掌握蒽酮法测定总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蒽酮比色法是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

酸可使糖类(如已糖基,戊醛糖及已糖醛酸)脱水生成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烃甲基糖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20nm处有最大光吸收值。

在10~100ug范围内其他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蒽酮也可以和其他一些糖类发生反应,但显现的颜色不同。

当存在含有较多色氨酸蛋白质时,反应不稳定,呈现红色。

而对于上述特定的糖类物质,反映较稳定。

多糖和寡糖可用酸水解成单塘和蒽酮试剂反应,因此利用蒽酮法可测组织中总糖和可溶性糖。

这一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ug左右时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作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1)分光光度计;(6)漏斗,漏斗架个6个(2)电子天平;(7)容量瓶:50ml2个;(3)三角瓶:50ml2个(8)移液管;(4)刻度具塞试管;10ml13支;(9)水浴锅。

(5)试管架,试管夹各2个;2.试剂(1)葡萄糖标准液:100ug/ml;(2)浓硫酸;(3)蒽酮试剂:0.2g蒽酮,溶于100ml浓流酸中,现当日配制使用。

3.材料小麦幼苗分蕖节或其植物的幼嫩组织(大白菜心)。

四、操作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试管,按下表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管号1234567葡萄糖标准液/mL00.10.20.30.40.50.6蒸馏水/mL 1.00.90.80.70.60.70.8葡萄糖含量/ug0102030405060在每支试管中,加入蒽酮试剂4.0ml,迅速浸入冰水浴中冷却。

各加完后一起浸入沸水浴中,管口加盖玻璃球,以防蒸发。

自水浴重新煮沸起,准确煮沸10min取出,用流水冷却,室温放置10min,在620nm波长下比色。

以标准葡萄糖含量(ug)做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做出标准曲线。

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

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

实验三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糖醛,并能进一步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糖醛衍生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浓度大小成正比。

二、材料与仪器
植物叶片、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漏斗、容量瓶、烧杯
三、步骤
1、取植物叶片0.15g,放入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

2、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提取30min。

3、将提取液过滤,定容于25ml容量瓶。

4、取0.5ml提取液,依次加入1.5ml蒸馏水、0.5ml蒽酮乙酸乙酯溶液和5ml硫酸。

5、沸水浴保温1min。

6、630nm波长下,测定溶液吸光度值。

四、结果计算
可溶性糖含量(mg/g)=217.37X−3.0742∗25
w∗1000∗0.5。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仅供参考]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仅供参考]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一) 实验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吸收峰为630 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设计1 材料12种源砂生槐叶片,2种处理,4个重复,共96个样。

2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20 ml刻度试管,5 ml和1 ml刻度吸管,5 ml和1 ml的移液枪,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3 试剂(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 g,溶于50 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周,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100 ug/L蔗糖溶液:1%蔗糖标准液:精确称取蔗糖1.000 g,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加0.5 ml 浓硫酸,定容至刻度线。

100 ug/L蔗糖溶液的配制:用移液枪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 ml,加入到100 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

(3)浓硫酸(比重1.84)(三)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准确保温1 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 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管号试剂0 1,2 3,4 5,6 7,8 9,10100µg.1-1蔗糖0 0.2 0.4 0.6 0.8 1/ml水/ml 2 1.8 1.6 1.4 1.2 1 蔗糖量/µg 0 20 40 60 80 1002.取样取不同种源砂生槐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随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将叶片切下,用锡箔纸包住,放入液氮中冷冻。

取完后将样品放入-80℃冰箱中保存。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四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四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注意一切与浓硫酸操作有关的安全 !!!不要吝啬用水和卫生纸!! !
作业
得出实验结果后,根据标准曲线算出的含糖量 ,写于实验报告上。(之前问题)
管号
0
1
2
345
Hale Waihona Puke 100mg/L葡萄糖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水(mL)
2 1.8 1.6 1.4 1.2 1.0
蔗糖含量(μg)
0 20 40 60 80 100
(2)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mL和
5mL浓硫酸,用玻棒混匀,沸水浴中准确保温1min取
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从标准曲线查得的糖含量(μg)
植物样品含糖量(%)=
(C× VT× N) × 100
(Vs× W× 106)
C-从标准曲线查得的糖含量(μg)
VT-提取液体积(ml) VS-吸取样品液体积(ml) N-稀释倍数(根据实际情况)
W-样品重(g)
注意事项
加浓硫酸时应缓慢,以免产生大量 热量而爆沸,灼伤皮肤,如出现上 述情况,应擦干后迅速用自来水冲 洗。
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下比色。以标准蔗
糖含量作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实验步骤
2. 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其他组做,数据共享) 将植物叶片剪碎混匀,准确称取0.3g3份,加入研钵中,
再加入2-3mL水和少量石英砂,研磨后转入试管中,用 水再洗涤2次,均转入试管中。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提取 30min,提取液过滤至25mL容量瓶,反复冲洗试管及 残渣,定容至刻度。 3. 显色测定(同上): 吸取0.5mL提取液于试管中,加水1.5mL,蒽酮乙酸乙酯 试剂0.5mL和5mL浓硫酸,混匀,沸水浴中准确保温 1min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在630nm波长下比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
(一) 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吸收峰为630 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设计
1 材料
12种源砂生槐叶片,2种处理,4个重复,共96个样。

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20 ml刻度试管,5 ml和1 ml刻度吸管,5 ml和1 ml的移液枪,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3 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 g,溶于50 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周,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100 ug/L蔗糖溶液:
1%蔗糖标准液:精确称取蔗糖1.000 g,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加0.5 ml 浓硫酸,定容至刻度线。

100 ug/L蔗糖溶液的配制:用移液枪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 ml,加入到100 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

(3)浓硫酸(比重1.84)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准确保温1 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 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管号
试剂
0 1,2 3,4 5,6 7,8 9,10
100µg.1-1蔗糖
0 0.2 0.4 0.6 0.8 1
/ml
水/ml 2 1.8 1.6 1.4 1.2 1 蔗糖量/µg 0 20 40 60 80 100
2.取样
取不同种源砂生槐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随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将叶片切下,用锡箔纸包住,放入液氮中冷冻。

取完后将样品放入-80℃冰箱中保存。

3.可溶性糖的提取
将样品从冰箱中取出,称取0.20-0.30 g,记录重量,使用镊子将样品夹入刻度试管中,加入10 mL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 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 ml 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4.显色测定
吸取样品提取液0.5 ml于20 ml刻度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1.5 ml,然后加入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准确保温1 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切勿忘掉对照)。

在630 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测定样品的光密度。

5.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计算公式:
C×V总×D
样品含糖量(%)=─────────────×100%
W×V测×106
其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的糖含量(µg),
V总——提取液总体积(ml),
V测——测定时取用体积(ml),
D——稀释倍数,
W——样品重量(g),
106——样品重量单位由g换算成µg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