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况研究描述性研究

合集下载

做描述性研究的现况研究注意事项

做描述性研究的现况研究注意事项

做描述性研究的现况研究注意事项如何快速把握住描述性研究的学习要点?相信这是很多考生非常关注的话题。

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掌握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学习要点,特写下此文,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三类。

可以认为描述性研究是其它两种研究的基础,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提出病因,而分析性研究是检验病因,实验性研究是验证病因,它们的论证强度是依次加强的。

要想学好描述性研究,当然首先最应当掌握其定义,这是最关键的,所谓掌握定义,并不是指将其一字不落的背下来,而是要理解它的含义和特征。

如果您理解了其含义,那么这个知识点您已经掌握了一半了。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特点和用途为:①以观察为主要研究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干预措施;②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③从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三个方面描述疾病或者某种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发生发展的规律;④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这一点很重要哦)。

以上四点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

描述性研究主要包括现况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随访研究和生态学研究。

而我们只需要掌握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即可,掌握程度就是要能够判断所给出的材料究竟是属于哪种研究,二者有着描述性研究的共同特征,同时有着各自的特点。

(1)现况研究:所收集的暴露或疾病资料通常为特定时间断面上(某一特定时点上或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状态,仅为暴露与疾病建立因果联系提供线索,而不能据此做出因果推断。

同时它所得到的是患病信息,而不是发病信息。

现况研究中需要掌握的其它知识点有:①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目的及优缺点;②五种随机抽样方法。

它们的区分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主要是了解各自的特点,然后对比去记忆。

它的优缺点和局限性主要是以熟读理解为主。

(2)生态学研究: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是以群体而不是个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牢记,生态研究是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这也是对于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的原因。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

流行病学一.三大研究的特点(一)描述性研究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1队列研究:(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

(2)设立了对照组(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①属于观察法;②设立对照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一)病例对照研究优点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局限性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流行病学)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流行病学)

⼀、现况调查的概念
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调查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等情况,从⽽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情况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

现况调查因所收集的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的资料都是调查当时的情况⽽得名。

之所以⼜称为横断⾯研究或横断⾯调查,是因为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时点或⼀个较短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上反映了这⼀时点疾病的分布以及⼈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个横断⾯。

⼆、现况调查的⽬的
1.了解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地区及⼈群中的分布。

例如调查⾎吸⾍病、疟疾、丝⾍病等寄⽣⾍病的分布以掌握疫情。

也可以通过调查弄清疾病流⾏的全貌。

例如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流⾏时所开展的现况调查。

2.了解⼈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以逐步建⽴病因假设。

例如探索⼄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与⾎脂⽔平以及肝硬化或肝癌的关系。

3.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

在采取某项防治措施后,重复进⾏现况调查,根据患病率等指标的⽐较,评价措施的效果。

4.了解⼈群的健康⽔平,寻找卫⽣防疫和保健的⼯作重点。

例如⼉童发育、⼉童营养状况调查有助于开展⼉童保健⼯作。

5.为疾病监测和其他流⾏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第一节 概 述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是根据专门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或已有的各 种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 人群特征分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 布特点,为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 础资料。
常见的描述性研究类型包括:
4、抽样调查样本量的估计 (1)决定因素:
预期现患率 调查单位间的变异程度 精确度() 把握度(1- )
(2)样本量计算公式 计数资料计算公式:
当d=0.1P时: N=400 × Q/P 当d=0.15P时:N=178 × Q/P 其中 d:允许误差,P:预期患病率,
Q=1-P
计量资料计算公式:
调查表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一般性项目部分,即人口学资料, 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 职业、民族、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 第二部分为调查研究项目,包括所研究的疾病 指标和相关因素变量。 ➢ 第三部分为调查者部分(他评调查表中有此部 分),列出“调查者”和“调查日期”。
(三)设计原则 1.力求项目少而精 2.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 3.问题要有针对性 4.尽量选择能用客观指标描述的问题 5.避免诱导性和强制性提问 6.敏感问题一般放在调查表的最后 7.问题的答案应当设计完全,不要遗漏可能
(二)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 的分布。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 间的联系,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寻找病因 及流行因素线索。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 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 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的第二级预防的目的。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三)调查员培训
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计算患病率
A 检查核对:逻辑检错;补漏、纠错、删去重复 检查核对:逻辑检错;补漏、纠错、 B 整理分析:计算率(现患率、阳性率、检出率) 整理分析:计算率(现患率、阳性率、检出率) 进行三间分布的描述性分析 C 计算标化率,有比较组的做比较分析 计算标化率,
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二)调查表变量的规定 1、定义研究因素 、
概念定义 执行定义
2、设定测量尺度 、
二值尺度: 二值尺度:Yes No 列名尺度:无顺序,可分类。 列名尺度:无顺序,可分类。如血型 序列尺度:有顺序,可分类。 序列尺度:有顺序,可分类。如每日吸烟支数 区间尺度:有顺序,连续性。 区间尺度:有顺序,连续性。如身高
3)优缺点: )优缺点:
优点:普及卫生知识;早期发现病人; 优点:普及卫生知识;早期发现病人;设计技术简 单 适 缺点:调查质量差(人员多,漏调);花费大;不 缺点:调查质量差(人员多,漏调);花费大; );花费大 于患病率低或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抽样调查( ) 1)概念:是一种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统计量)来估 )概念:是一种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统计量) 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的现况调查方法。 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的现况调查方法。 2)原则:样本必须能够代表总体:抽样随机化;样本足够大。 )原则:样本必须能够代表总体:抽样随机化;样本足够):由某些不能准 (2)系统误差(偏倚;systematic error;bias):由某些不能准 )系统误差(偏倚; ; ): 确定量但恒定的因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离总体真值的误差。 确定量但恒定的因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离总体真值的误差。 来源: )受试者:抽样不随机; 来源:1)受试者:抽样不随机;受试者本身变异 2)观察者:倾向性暗示;个人技术偏差 )观察者:倾向性暗示; 3)仪器、试剂:仪器未校正,使用不当,发生故障; )仪器、试剂:仪器未校正,使用不当,发生故障; 试剂未标准化; 试剂未标准化; 4)非试验性外环境因素:气象;照明;震动;声响 )非试验性外环境因素:气象;照明;震动;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

描述性研究类型和特点概念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是指利用常规检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进行分组,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有关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特征,进而获得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是流行病研究工作的起点。

类型描述性研究常见类型主要有:现状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比例死亡比研究等。

特点1.横断面研究 /现状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prevalence study)在特定时间点与特定范围内,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描述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 )以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因素的分布特点。

(2)研究人群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或建立病因假设。

( 3 )疾病监测( 4)确定高危人群( 5)建立某些人体生理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1)普查:即全面调查,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调查。

目的: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确定一个人群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

优点:①理论上所有的病人多能查到,以便能及时治疗(三早)。

②无抽样误差。

缺点:调查质量不高,效益不高,费用高。

应用条件:疾病患病率高、检测方法简便、又有效的治疗措施、足够的人力等。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用一定方法抽出一部分研究对象作为样本,对样本人群进行调查,根据样本的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特征。

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样随机化、足够样本含量。

抽样方法包括随即抽样和非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非随机抽样: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某些对象进行试验。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
3.对于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缺点
1.生态学谬误
2.缺乏控制可疑混杂因素的能力
3.难以对非线性关系做出正确结论
最基本特征:以群体为研究单位
可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目的
1.根据对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某疾病的频率的比较、分析,产生病因学假设。
2.对人群中某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与某疾病频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人群
中某干预措施的效果
类型
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
优点
1.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2.提供线索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优点局限
(1) 可作为其他调查研究方法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2)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及调查精度较高
(3) 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普查要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被发现
(4) 不适用于变异较大的资料和需要普查普治的情况
(5) 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2.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3.所获得的资料能够较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情况
4.比较容易为公众所接受
5.没有抽样误差
缺点
1.工作量大,费用较高
2.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疾病
3.重复和遗
❀抽样: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
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2.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3.一般不设立对照组
4.提供病因线索,但不能验证因果关系
5.一般不用于病程较短疾病
目的
1.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临床研究的类型分类科研设计类别

临床研究的类型分类科研设计类别

临床研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临床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分别用于产生假设,检验假设,验证假设。

1.观察性研究:研究过程中未对受试者施加人为干预措施。

观察性研究又分成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2.描述性研究:仅描述一个事件或现状,不能作为病因分析的直接证据,目的是产生假设,为进一步分析性研究提供参考。

没有对照组,可以是前瞻性也可以是回顾性研究。

论证强度较弱,可重复性差。

3.横断面研究:又称为现况研究,研究特定时期,暴露因素和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关系。

研究结果仅为因果联系提供线索。

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对一两个或多个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医学报告。

4.分析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不同的在于,分析性研究有对照。

包括病例对照研究(结局→暴露因素)、队列研究(暴露因素→结局)以及横断面研究。

用以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

5.病例对照研究:选定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群或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研究两组在过去暴露于某个危险因素的情况,进而判断暴露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强度。

是一种回顾性研究。

用于探索病因,筛选危险因素和检验假设。

6.队列研究:将人群按照暴露于或未暴露于某种因素(包括危险因素、致病因素等)分为两组,之后经过追踪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发病或死亡的结局,从而判断暴露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及强度。

是一种前瞻性研究。

用于检验病因假设。

7.实验性研究:研究过程中对受试者施加一定的人为干预措施,从而观察干预因素对于研究对象结局的影响。

也是一种前瞻性研究。

三大要素:对象、干预、结局。

五大原则:对照、重复、随机、均衡、盲法。

根据分组是否随机,分为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

8.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继而分别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的效应,并采取客观的指标衡量试验结果。

最常应用于干预性研究和药物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低发生率或少见的总体中进行抽样,如同性恋人群
22
样本含量估计
• 计数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用以样本率估计总体率的 样本含量计算公式
• 当总体率接近0.5(比如0.2~0.8)或当 n×p > 5时 时,可按正态近似原理,采用下式计算样本含量。
n a2 pq
d2
式中:
n为所需样本含量;
Simple random sampling
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
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两阶段抽样
Two-staged sampling
14
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 (SRS)
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诊断技术复杂的疾病 无应答率常常较高 质量不易控制
2.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概念:指从某人群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
个体(样本)进行调查,用这部分样本的调查结果推算出该 人群总体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这是以小窥大, 以局部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干预前后重复现况调查
早期发现病人
筛检 实现早诊断、早期治疗的二级预防目的
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有代表性的正常人群 均数及95%正常值范围
特点
一般不设对照组 关心的是某一特定时点或短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
露和疾病的状况或联系 不能确定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在现在暴露水平与既往变化不大或存在良好相关
从总体N个对象中,随机抽取n个对象
方法:抽签、随机数字表、电脑随机数字
是抽样理论的基础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工作量太大、实际工作中难以采用
15
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 单位
操作简单、容易明白 许多情况下可以高效率实施 重要假设:抽样单位排列与待测量值无关联
抽样方法:
概率(随机)抽样:每一名调查对象都有一个确定的抽中 概率
o 能够得出无偏结果(若没有无应答者) o 能够估算抽样误差 o 最常使用的一类抽样方法
非概率(非随机)抽样:无法确定调查对象的抽中概率
概率抽样调查 Sample surveys
按一定的概率,在人群中抽取一部分人来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注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 样本含量皆按上述公式计算。整群抽样由于抽 样误差大,需扩大样本含量以减少抽样误差, 故样本含量需在按以上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增加 50%。
现况研究资料的收集
1.资料来源:现况研究可收集的信息多种多样, 主要来自:
研究对象的各种特征:疾病、健康状况、行为 特征、心理特征、遗传学特征、人口学特征等;
o 如果有关联,抽样结果可能有偏差
16
分层抽样 Stratified sampling
将总体按某一特征分层
,在每层中进行随机抽

总体
分层变量:总体内主要 变异因素(例:医院层 别,居住地)
层1
层2
层3
当层间差异大,层内差
异小时最实用
随机抽取
17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其中随机抽取若干群, 对抽中的群中所有人进行调查
n ( a )2
式中:
n和α同前式 σ为估计的总体标准差 δ为允许误差,即允许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误差
例题2:拟用抽样调查了解某地健康成人白细胞 计数的平均水平,希望误差不超过100/mm³。 已知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标准差约1000/ mm³, 如定α为0.05,需查多少人?
n (1.96 1000)2 384.2 385(人) 100
2. 统计分析:
在了解事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要依赖各种推理方法, 科学地对资料加以分类、比较,以确认在两事件或多个 事件之间确实存在关联。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注意:现况研究的结论是事件之间在时间横断面上是否 存在统计学关联。这是推断因果关联的基础。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抽样调查的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 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
n 400 q p
例题1:某地欲了解其50岁以上人口中高血压病的 患病率,估计该人口的患病率p=25%,设α为 0.05,允许误差为0.1p,样本含量为
n 400 q 400 0.75 120(0 人)
p
0.25
计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用以样本均数 估计总体均数的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
例:在某省进行某项调查: o 第一阶段:随机抽取30个县(整群) o 第二阶段:每县抽取10个自然村(整群) o 第三阶段:每村抽取10名村民(SRS)
应抽取20-30个(最低不能少于15个)一级抽样单位 o 一级抽样单位是第一次抽样的单位;在上例中是“县”
20
各抽样方法的方差
V整群抽样 > V单纯随机抽样 ≥ V系统抽样 > V分层抽样
描述流行病学
描述性资料的来源:
专门设计的调查研究
现况研究 生态学研究 个案调查 暴发调查
常规记录资料
死亡报告 出生登记 出生缺陷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疾病监测等资料
现况研究
概念: 现况研究是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 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 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 述。
性,或已知其变化规律时,可用现在的暴露状态 来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暴露状态 多次重复可获得患病率的长期趋势 定期重复可获得发病率资料
Smoking prevalence in Britain 1948‐2006
现况研究的种类
1.普查(census)
定义: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进行全面调查
初衷是努力让样本有“代表性”,可能会带来很大偏差
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 ):随意选取(通常是容易找 到的)个体进行
o 例:选取前10名从某超市里走出来的人
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先对随机选择的一些被调查
者实施访问,然后再请他们推荐属于研究目标总体特征的调查 对象
普查目的:
对某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筛检 了解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
普查原则:
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不宜太低 检测手段和方法应简易而准确 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调查
普查优缺点:
没有抽样误差 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一次调查可观察多个因素和疾病的关系 是对群众的一次卫生宣教活动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流行病教研室
教学目的
掌握现况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各种抽样 方法的定义和优缺点以及样本量决定因素
熟பைடு நூலகம்现况研究的设计要点和实施方法 了解非概率抽样
描述性研究
指利用常规监测记录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的数 据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 征分组,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 素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疾病三间 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描述不同空间、不同特征人群中某事件或多个事件的分布 特征:此项工作的目的是找出某事件在不同地区、不同特 征人群中分布的差异,为进一步分析提供线索。
交待无应答率。 注意:“无应答” 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
调查对象的“无应答”率不得超过15%,否则将会出现无 应答偏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现况研究资料分析和结果解释
在进行资料分析前要做以下工作:
原始资料
查漏补缺 纠正错误
疾病或某种健康 状况进行归类
1. 统计描述:
描述资料的人口学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 构成,以介绍该资料所代表的总体。
计算有关统计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暴露率等频率指标; 有关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95%可信区间
① ②
1996
③ ④
⑤ ⑥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 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又因它得到的率一般是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 中的患病率,因而又有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之称。
注意:
现况研究强调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若调查的时间跨 度过大,会给调查结果的解释带来困难。
现况研究多适用于对病程较长、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进行研究。
用途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关联 relationship 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
供依据 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抽取的群数应尽量多(>15个)
o 群数太少可能造成统计计算的困难(方差很大)
优点:易组织、实施方便,易为研究对象所接 受,节省人力和物力
局限性:抽样误差大,通常要比其他方法增加 1/2的样本含量
18
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比较
Population of L strata, stratum l contains nl units
21
一些非概率“抽样”方法
选择性抽样(Judgment sampling):有意选择调查者认为能得 出准确结果的个体进行调查
例:选择一个大城市,一个城镇,一个乡村地区;进行探索性调研,如抽取深度访谈样本
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根据一定标志对总体分层或分类 后,从各层或各类中主观地选取一定比例的调查单位的方法
有来自同一群体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 有可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