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任务教学法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英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如:What’s this?/It’sa.../What are these?/They are...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核心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2.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任务卡片。
3. 小组活动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学生用What’s this?/It’s a.../What are these?/They are...等句型进行问答。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物品。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本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如:apple, banana, orange, pen, book等。
2. 学生跟读、模仿,掌握词汇和句型。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任务型教学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任务卡片。
2. 任务卡片内容:每组需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卡片上的物品,并完成一个小对话。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4. 各小组展示任务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核心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学生进行拓展练习,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家里的物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和回答。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本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如:What’s this?/It’sa.../What are these?/They are...等。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模式(TBL)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
这种方法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以下是一个TBL教学法案例。
主题:环保。
步骤:
1.学生分为小组(建议4-5人一组);
2.给每组分配一个环保问题,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
3.给每个小组提供资源(书籍、杂志、文章、视频等)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研究;
4.每个小组应该讨论并归纳他们的研究发现,并制作一个展示以便与其他小组共享;
5.每个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内展示他们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6.教师鼓励讨论和分享,评估小组表现。
评估:
评估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小组展示的质量和互动;
2.小组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的积极性;
3.在研究和展示过程中的个人表现。
优点:
1.TBL强调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
2.学生在TBL中可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知识;
3.TBL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
不足之处:
1.这个方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准备和实施;
2.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更多的复杂的评估;
3.学生需要适应分组和固定时间表的任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动力。
任务一:情景导入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情景,比如让学生假装是一名导游,向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
任务二:信息搜集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和收集与中国的名胜古迹相关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等内容,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任务三:合作交流学生分成小组,将各自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便对全面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任务四:任务解决每个小组选择一座中国的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景点介绍、旅游路线规划等,并设计一份详细的旅游手册,为外国朋友提供参考。
任务五:结果展示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设计的旅游手册,并介绍所选择的名胜古迹的特点和魅力。
任务六:反思总结学生回顾整个任务过程,思考自己在团队合作、信息搜索和整理、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教学材料及方法:1. 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资源;2. 分组互动讨论的方式;3. 展示板或投影仪等展示方式;4.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评价与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观察学生合作的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2. 对学生设计的旅游手册进行评分,评价其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改进计划。
通过以上的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将在实际任务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
这种任务型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任务群教学的经典案例

任务群教学的经典案例
任务群教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或角色来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协调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介绍几个经典的任务群教学案例:
1. PBL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把一个真实世界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并协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长。
2. 任务型课堂:任务型课堂是指根据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具有明确任务的学习活动。
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3.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是一种将现实情境转换成虚拟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是指通过在小组中研究一个特定领域的问题或课程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并分享成果。
5. 互助小组:互助小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同学之间相互协助、合作,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经验和技巧,互相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
这些任务群教学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经典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案例

任务实施过程
任务准备
教师介绍任务背景和要求,提供必要 的语言支持和资源。学生准备任务所 需的信息和材料。
任务实施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任务,进 行语言实践和交流。教师提供必要的 指导和监控。
任务汇报
学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展示成果。 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任务总结
教师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语言要点 和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语言应用能力。
文化内容融入
将文化内容融入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如国 际交流项目、语言交换等,提供真实 的跨文化语境,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语 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整合
与交际教学法的结合
将任务型语言教学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
05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未来发展
技术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融合
人工智能辅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智能 化的支持,例如自动评分、个性化推荐学习资源等。
在线学习平台
结合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境,促进学生在 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跨文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和 案例
•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述 •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 •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案例分析 •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未来发展
01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 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完 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的案例。
比如说有一次在课堂上,咱就设计了这么个任务。
咱让学生们分组,模仿在超市购物的场景,这就是个超级有趣的任务!一个学生当顾客,另一个学生就扮售货员。
“嘿,这个多少钱一斤呀?”“哎呀,便宜着呢,可划算了!”你看,学生们说得可起劲儿了,就跟真在超市一样!这不就把语言知识都用上了嘛。
还有一次呢,我们搞了个关于旅行计划的任务。
让学生们自己商量想去哪儿旅行,怎么安排行程。
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我想去北京看故宫!”“那咱们第一天去天安门,第二天再去长城呗。
”哇,看着他们那兴奋的样子,真觉得这任务型教学法太棒了。
再想想看,这不就跟搭积木一样吗?一个个小任务就是一块块小积木,最后搭建成了学生们牢固的汉语知识大厦。
这种教学法不是死板地让学生背单词、记语法,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多有意思呀!
我觉得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真的太有效了,就像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汉语世界的神奇大门,让他们在快乐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
难道不是
吗?它让学生们不再害怕犯错,而是大胆去说、去尝试。
这可比生硬地灌输知识好多了吧!咱就是说,真的要好好推广这种教学法呀,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的设置
和完成,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下面以一则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为例,来详细介绍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任务,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英
语口语对话,描述一次旅行经历。
这个任务可以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旅行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旅行经历,并且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对话内容;最后,学生可以进行口语表达,展示他们设计的对话内容。
其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的指
导和帮助,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对话内容,相互学习交流,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另外,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
设置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程度、语法和词汇的运用等,以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最后,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
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从而更
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通过上述英语任务型教学法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希望能够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案例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一)教学原则 …… 5 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 教育教学方式
…… 在教学活动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 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 使学生有机 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可以根据不同学 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 使所有学生都 能进步。
2. Study the example and then comb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similar way. Example: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It cost me 20 yuan. 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which cost me 20 yuan. 1. Jim is my best friend.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me. 2. I wanted to borrow a book from a library. It was written by Henry Smith. 3. I lost my new watch. I bought it just last month.
任务的定义
Tasks are activities that call for primarily meaning-focused language use. 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 用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型教学法案例
一、开篇引入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英语日常用语对于提高沟通能力和交流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以英语日常用语为例,介绍如何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来学习和掌握英语日常用语。
二、设置任务
为了让学生在课程中充分参与,并能够真实地运用英语日常用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在一周时间内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日常生活交流,并记录下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英语日常用语。
三、预习任务
在开始任务之前,学生需要进行预习任务,包括查找和学习常用的英语日常用语,例如问候语、道别语、感谢语、请求和建议语等。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资源,如教科书、网络词典、学习应用程序等来进行预习,并准备学习笔记。
四、任务指导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他们预习任务的学习笔记,并与他们分享他们收集到的常用英语日常用语。
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熟悉如何使用这些英语日常用语。
例如,学生可以练习问候和介绍自己给他们的英语说话朋友。
五、实践任务
学生在完成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进行实践任务。
他们可以与外国友人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交流,并尽可能地使用他们学到的英语日常用语。
在
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下使用的英语日常用语,并注意表达的方式和语境。
六、交流分享
在完成实践任务后,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
每个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演示他们与外国友人的英语日常用语交流,以及他们记录下来的使用情况。
其他同学也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七、反思总结
学生在交流分享之后,可以进行反思总结。
他们可以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在交流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他们在使用英语日常用语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以及他们是否感到交流更加顺利等。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学习经验,并促进他们对于英语日常用语的理解和掌握。
八、拓展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日常用语能力,可以设置一些拓展任务。
例如,让学生创建一个英语日常用语手册,包括各种场景下常用的英语日常用语;或者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英语日常用语的小短文等。
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九、评价反馈
在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
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和记录,评估他们在任务中的表现,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出建议和指导。
学生也可以对整个任务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个任务型教学法案例以学习和掌握英语日常用语为例,通过设置任务、预习、实践、交流分享、反思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
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日常用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种教学法通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