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制动器的设计计算、各种制动阀类的功能和匹配、以及制动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合用于天龙系列车型制动系统的设计。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者强制)范围之内对制动系统的零、部件进行设计和整车布置。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在设计制动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先从《产品开辟项目设计定义书》上获取新车型在设计制动系统所必须的下列信息。
再设计制动器、匹配各种制动阀,以满足整车制动力和制动法规的要求。
确定了制动器的规格和各种制动阀之后,再完成制动器在前、后桥上的安装,各种制动阀在整车上的布置,以及制动管路的连接走向。
3.1 车辆类型:载货汽车、工程车、牵引车3.2 驱动形式:4×2、6×4、8×43.3 主要技术及性能参数:长×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整备质量、额定载质量、总质量、前/后桥承载吨位、 (前/后)桥空载轴荷、 (前/后)桥满载轴荷、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
3.4 制动系统的配置:双回路气/液压制动、弹簧制动、鼓/盘式制动器、防抱制动系统、手动/自动调整臂、无石棉磨擦衬片、感载阀调节后桥制动力、缓速器、排气制动。
本规范仅对鼓式制动器的各主要元件和设计计算加以阐述,盘式制动器的选型和计算将暂不列入本规范的讨论范围之内。
4.1 鼓式制动器主要元件:4.1.1 制动鼓:由于铸铁耐磨,易于加工,且单位体积的热容量大,所以,重型货车制动鼓的材料多用灰铸铁。
不少轻型货车和轿车的制动鼓为组合式,其圆柱部份用铸铁,腹板则用钢压制件。
制动鼓在工作载荷下将变形,使蹄、鼓间单位压力不均,带来少许踏板行程损失。
制动鼓变形后的不圆柱度过大,容易引起制动时的自锁或者踏板振动。
所以,在制动鼓上增加肋条,以提高刚度和散热性能。
中型以上货车,普通铸造的制动鼓壁厚为 13~18㎜。
刹车优先标准

刹车优先标准
一、刹车系统设计
刹车系统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安全系统,其设计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在设计刹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车辆的重量、速度、轮胎尺寸、道路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刹车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刹车响应时间
刹车响应时间是指从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到刹车系统开始产生制动力矩的时间。
这个时间必须尽可能短,以保证车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减速停车。
刹车响应时间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和用途来确定。
三、刹车压力调节
刹车压力调节是刹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制动力矩的大小和分布。
刹车压力调节应当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和行驶状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制动力矩的适当和均匀分布。
四、刹车性能检测
刹车性能检测是确保刹车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
应定期对刹车系统进行检测,包括刹车响应时间、制动力矩、刹车片磨损情况等,以保证刹车性能的可靠性。
五、刹车安全性评估
刹车安全性评估是对刹车系统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性
能进行评估。
评估应包括在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制动方向稳定性等方面,以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停车。
六、刹车配件选择
刹车配件的选择对刹车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选择高质量的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油等配件,可以保证刹车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七、刹车系统保养与维护
为了保持刹车系统的良好性能,应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
这包括更换刹车片、清洗或更换刹车油、检查制动管路等,以防止制动失灵、制动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在维护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汽车制造商提供的维护指南和推荐程序,以确保安全和性能。
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制动系统设计规范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制动系统设计规范的一些考虑因素。
1.制动力量:制动系统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动力量,以便在各种条件下可靠地将车辆停下来。
制动力量应根据车辆的质量、设计速度、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确保能够适应各种道路状况和紧急制动情况。
2.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制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车辆行驶时的灵敏度。
制动踏板应有适当的行程和力度,以确保驾驶员能够精确地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3.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制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稳定性。
制动力的分配应均匀,以防止车辆在制动时出现不稳定或抱死现象。
此外,制动系统的热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以确保长时间高强度制动时不会出现制动衰减或失效。
4.制动信号传递的可靠性:制动系统的信号传递应能够准确可靠地反映制动操作的实际情况,以保证驾驶员和其他车辆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制动操作做出反应。
传感器和传输装置的设计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湿度、振动等。
5.制动系统的耐用性:制动系统的设计应具备耐用性,以适应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
制动片和制动盘的材料选择应具有较高的磨擦耐久性和热稳定性,以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6.制动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动系统也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制动系统设计应考虑集成各种智能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以提高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确性,使得制动操作更加方便和安全。
7.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设计应确保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完全可靠和安全。
例如,制动系统应具备防止制动衰减或失效的措施,如制动助力器、制动液液位警告装置等。
总之,制动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列的因素只是设计规范的一部分,实际的设计规范还需要涵盖更多方面,以满足不同车型和使用环境的需求,并不断适应科技的发展。
带式输送机“十三大保护装置”安装标准

带式输送机“十三大保护装置”安装标准目录1.防跑偏保护装置 (1)2.防撕裂保护 (2)3.防打滑保护装置 (2)4.堵塞保护装置 (3)5.烟雾保护装置 (4)6.超温自动洒水保护装置 (4)7.沿线急停闭锁保护装置 (5)8.防逆止和制动装置 (6)9.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 (6)10.逆止制动装置 (7)11.欠电压过电流保护 (7)12.沿线保护装置 (8)13.局部过载保护 (8)1.防跑偏保护装置防跑偏保护装置在输送带发生跑偏时,应能使输送带自动纠偏;在严重跑偏时,应能使输送机自动停机。
防跑偏保护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跑偏保护应成对使用,左右对称安装,摆杆向里有倾角,距托辐外边缘不超20mm o(2)带式输送机机头、机尾IOm〜15m范围内应各安装1组跑偏保护。
输送机长度超过300m时,中间段至少设置一组防跑偏保护装置。
(3)带式输送机有坡度变化或拐弯时,应在变坡或拐弯位置各安装1组防跑偏保护装置。
(4)自动纠偏装置安装在主要带式输送机上的间隔应为上胶带50m一组、下胶带IOOm一组,其他可参照执行,纠偏装置须用夹板或螺栓可靠固定。
(5)防跑偏保护装置应用支架安装在带式输送机大架或纵梁上,严禁使用铁丝捆绑,胶带跑偏且推动传感器的导杆偏离中心线15°±5°时,跑偏开关应动作,并应发出跑偏语音报警;当延时2s后仍处于跑偏状态时,保护装置主机应自动切断电源。
2.防撕裂保护皮带输送机的防撕裂保护装置旨在防止输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撕裂,防止导致物料泄漏和设备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皮带输送机防撕裂保护装置:撕裂检测器:安装在输送带上的撕裂检测器能够实时监测输送带的状态,一旦发现撕裂现象,就会发出警报信号或采取自动停机等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坏。
撕裂传感器:安装在输送带上的撕裂传感器能够感知到输送带的撕裂,并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触发预警或停机保护措施。
撕裂监控系统:通过在输送带两侧安装摄像头、激光等设备,实时监测输送带的撕裂情况,将数据传输给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铁路制动系统规章制度最新

铁路制动系统规章制度最新1. 引言铁路制动系统是铁路运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列车的安全行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制定和执行一套规范的制动系统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铁路制动系统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制动系统基本原则铁路制动系统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2.1 制动力的准确控制铁路制动系统需要能够实现对列车制动力的准确控制,确保列车按照指定的速度适时停车。
制动力的控制需要根据列车的负荷、速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
2.2 制动装置的可靠性制动装置必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需要定期对制动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2.3 制动系统的统一标准制动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需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确保整个铁路网络中的列车制动系统的互通互用。
铁路制动系统的设备主要包括制动阀、制动缸、制动盘等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设备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的可靠性和精度制动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设备的精度也需要达到要求,以便准确控制制动力。
3.2 设备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制动设备在工作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制动力的均匀分布和稳定施加。
3.3 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对于有故障或者磨损的设备,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
4. 制动系统的操作要求铁路制动系统的操作要求涵盖了列车运行中制动系统的启动、调整和停止等方面的内容。
4.1 启动制动系统的要求列车启动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制动系统的启动。
首先需要对制动装置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启动制动系统。
在列车运行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动力进行调整。
这需要根据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负荷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操作,确保制动力的准确控制。
4.3 停车制动系统的要求列车停车时,制动系统需要确保列车能够按照预定的位置和速度停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80]交公路字2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80]交公路字259号](https://img.taocdn.com/s3/m/25a72f8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正文:---------------------------------------------------------------------------------------------------------------------------------------------------- 交通部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的通知(80)交公路字259号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局(厅),北京、上海、天津市公安局: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我部委托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的试验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提出了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于去年七月召开了审查会议,又加修改,现随文颁发试行,望认真贯彻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随时函告我部。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一九八0年二月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制动检验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需要,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汽车(包括于汽车带挂车和半挂车)、无轨电车、特种汽车、二、三轮摩托车和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等机动车辆,对手扶式拖拉机的制动装置也提出了适当要求。
第三条机动车的制动装置及制动性能,必须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要求。
对于汽车、无轨电车和牵引车带半挂车的制动性能要求,根据其总重量按小、中、大三种车型分别规定(详见表一和表二)。
第四条本规范由交通监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贯彻执行。
第二章制动装置第五条通行城镇街道和公路的机动车以及出厂的新车,必须装有行车和停车制动装置。
挂车和半挂车(包括新出厂的)必须装有行车制动装置。
两轴挂车至少在后轴两轮上装有行车制动装置。
手扶拖拉机拖带的挂车也必须装有可靠的制动装置。
制动装置应保持技术状况良好,操纵轻便,完整可靠。
乘用车行车制动国标与欧标对比

乘用车行车制动国标与欧标对比
乘用车行车制动的国标与欧标有一些区别和差异。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对比:
制动系统标准:国标和欧标在制动系统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
欧洲采用的制动系统标准主要是ECE-R13(ECE Regulation No. 13)标准,而中国采用的标准是GB12676-2014。
制动性能测试:国标和欧标在制动性能测试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欧洲标准主要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制动距离测试和制动效率测试,以评估车辆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性能。
中国标准则包括了制动距离测试、制动温度上升测试、制动平衡性测试等多项测试。
制动系统要求:欧洲标准对于制动系统的要求相对更为严格和详细。
例如,欧洲标准要求车辆配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以提高制动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而中国标准也有类似的要求,但可能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适用范围:欧洲标准通常适用于欧洲国家,而中国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汽车市场。
因此,根据不同的地区和市场要求,制动系统的设计和规范可能会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国标和欧标规范细节可能会因为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车辆制造商在设计和制造车辆时,通常需要遵守适用的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合
规性。
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建议参考相关的标准和法规文件,以获取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制动管路布置技术规范

制动管路布置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动管路布置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商用车气制动系统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020.2-2017双层卷焊钢管第2部分:汽车管路系统用管GB/T 3639精密管GB/T 18033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 16879制动软管的结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80道路车辆-气制动系统尼龙(聚酰胺)管3.术语和定义3.1 供能管路连接空压机和干燥器之间的制动管路;通常包括:高温软管、钢管或铜管、管接头及紧固部件。
3.2 制动软管连接干燥器、储气筒、各制动阀(制动总泵、继动阀、差动继动阀、快放阀、ABS电磁阀)之间的管路;通常包括:尼龙管、橡胶制动软管、管接头及紧固部件。
连接气室的制动软管需3C认证。
4.布置要求4.1 零部件布置的优先原则制动管路布置,优先考虑空压机、干燥器、储气筒及各制动阀的位置。
各零部件布置要方便后续管路布置。
管路走向平顺,不能打折、不能和周边件干涉。
在进行制动管路布置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各系统、各部件的关系。
各零部件模块化布置,方便车型拓展,各零部件布置后需检修方便。
4.1.1 空压机、干燥器布置要求a)空压机一般布置于车辆后部,安装位置要求通风良好(或安装在散热风扇附近)、远离热源(距离热源小于70mm需加装隔热板),并能防止雨水喷溅在机器上,加油、放油方便;有利于观察油镜和压力表。
b)干燥器布置于空压机附近,位置方便钢管连接空压机。
干燥器上方至少应有35mm以上空间,以便更换干燥罐。
干燥器下方不布置零部件,以免干燥器卸荷时排出油水污染零部件。
4.1.2 储气筒布置要求a)储气筒布置要求方便接管路,接头安装拆卸方便。
b)储气筒布置在车辆底部时,最低点应高于该位置最底部骨架,避免车辆运行中磕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制动系统设计规范
制动系统是一款车辆非常重要的安全系统,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制动性
能和行车安全。
对于制动系统的设计规范,下面将从设备选型、布置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保养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备选型
1.制动器选型:根据车辆的类型、质量和运行速度等因素选择适合的
制动器,确保其能够承受对应的制动力,并具有稳定的制动性能。
2.主缸和助力器选型:根据车辆的质量和制动需求选择合适的主缸和
助力器,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制动力,并具有快速响应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3.制动片/鼓选型:选择耐磨、散热性好、摩擦稳定的制动片/鼓,并
根据车辆使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布置设计
1.制动管路设计:设计合理的制动管路,确保制动力能够传递到各个
轮子,并且管路布置尽量简洁,减少制动力的损失。
2.制动助力器布置:助力器应设置在主缸和制动器之间,布置合理,
保证管路短连接,提高制动效果。
三、控制系统设计
1.制动系统电气设计:根据车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和线路
布置,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制动踏板设计:踏板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力度适中,操作感受
良好,能准确感知制动力大小和变化。
3.制动系统控制策略设计:根据车辆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制动
控制策略,确保制动力分配均匀、稳定。
四、保养与维护
1.定期检查制动系统的工作状况,包括制动片/鼓磨损情况、制动液
油位和油质、制动踏板行程、制动管路漏气等。
2.定期更换制动片/鼓和制动液,确保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3.检查和保养助力器,确保其功能正常,能够提供足够的助力。
以上是对13制动系统设计规范的详细阐述,设计和保养制动系统时
必须要考虑到车辆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保其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动
性能,保障行车安全。
同时,制动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也需要参考相关的法
律法规,以确保制动系统符合强制性标准,且能满足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