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

合集下载

虚拟企业运营模型及应用分析

虚拟企业运营模型及应用分析

四. 建模实现步骤
虚拟企业建模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如图模型 虚拟企业建模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如图模型 研究构架右边部分所示 右边部分所示: 研究构架右边部分所示:
•市场战略制定与合作伙伴企业选择 市场战略制定与合作伙伴企业选择 •实体企业局部模型的建立 实体企业局部模型的建立 •虚拟企业全局模型的建立 虚拟企业全局模型的建立
如:
• 企业应变力变差; • 企业组织的核心能力呈现模糊性和多元性; • 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 ……….
生产模式
营销模式
虚拟经营 模式
虚拟企业的诞生 是非常必然也是 非常必要的。 非常必要的。
一. 虚拟企业运营模式概述
1.1 虚拟企业的概念
概念: 虚拟企业是企业多种 是企业多种合作 概念: 虚拟企业是企业多种合作 模式中的一种,又称动态联盟, 模式中的一种,又称动态联盟,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组成的 一种有时限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组织, 一种有时限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组织,能以最小的 投资、最快的反应速度把握市场机会。 投资、最快的反应速度把握市场机会。
2.1.1生命周期维
• 生命周期维提供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建模 支持,由需求定义、设计说明、实施描述、 支持,由需求定义、设计说明、实施描述、运行 维护和联盟分解五个建模层次组成, 下图所示 所示: 维护和联盟分解五个建模层次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 企业模型描述框架的生命周期
2.1.2视图维
视图维由过程、功能、信息、资源、 视图维由过程、功能、信息、资源、组织 五个视角从不同角度描述企业结构, 五个视角从不同角度描述企业结构,是观察和控制 虚拟企业的不同窗口。 虚拟企业的不同窗口。
东软集团的虚拟制造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两头在内,中间在外”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虚拟企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虚拟企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虚拟企业发展问题及建议作者:张英杰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0期【摘要】为了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实现自身资源最大效用化以及最终利润最大化,虚拟企业应运而生,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虚拟企业拥有优势互补、低成本、高效率、灵捷的动态联盟优势,并在虚拟市场发挥作用。

虚拟企业将无可置疑地成为未来十分重要的主流企业组织形态。

但由于我国体制方面等的不成熟,虚拟企业有很多问题和缺陷有待发现和解决。

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虚拟企业进行分析,衡量了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市场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给予分析对其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虚拟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企业联盟;SWOT一、虚拟企业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指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应对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信息、分担费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联盟体。

1991年“美国21世纪制造战略报告”中首次提出“敏捷制造”的概念,强调制造企业具有快速、灵活和协同的能力,企业各部门间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要求扩大到企业之间,以实现跨地区、跨企业的合作。

进而提出虚拟企业是实现“敏捷制造”的生产组织模式,尽管其成员在地域上是分散的,但每个成员有各自的组织系统和管理机构,以满足网络市场的需求。

而虚拟企业本身又只是公司间的一种暂时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随着联盟目标的完成而解散,为了新的战略和目标,新的合作者又可能组成新的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如虚拟生产、虚拟开发、虚拟销售、虚拟管理企业等。

而虚拟生产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

二、SWOT分析虚拟企业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使用最普遍的企业内部分析方法。

它主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通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以及威胁)threat)四个方面的分析来进行企业定位和战略选择。

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本质及模式创新

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本质及模式创新

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本质及模式创新【摘要】高职校企合作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双方都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从合作中实现彼此的利益,因此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科层和市场的中间组织形态,它具有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生命周期和契约特征等。

从合作想法萌芽到合作模式成熟,一共要经历接口、发展、深入、成熟和整合5个阶段,即高职校企合作的ipdmc 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中间组织形态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合作模式和选择相应的合作重点,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属性创新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虚拟企业;ipdmc模式;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各利益相关者从这种合作模式中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最大化。

本文借用企业组织理论中的虚拟企业理论来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产生条件、本质特征、成长阶段及模式创新等问题。

一、研究现状和典型观点以中国知网(cnki)所收集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先以文章题名中含有“校企合作”为条件进行第一次文献检索,截至2012年1月共有5754篇相关文献;然后在这5754篇文献中,以题名包含“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为条件进行第二次文献检索,共得文献1178篇(含报纸,其中有4篇为2012年1月入库)。

以下是从文献主题、文献发表时间和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的情况。

(一)研究主题的分布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结果看,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

如“整合一互动”模式、“订单”模式、“五位一体”模式、“六位一体”模式等。

二是校企合作内涵、性质、功能、产生的原因等方面。

如高职校企合作的经济学分析、战略模式、三重螺旋及高职院校在合作中的弹性扩张等。

三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模式。

如“三进三入”、“丰田t—tep”等。

四是合作模式的创新。

如从资源禀赋、合作属性、各利益相关者角度等多方面进行的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方法等。

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

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

(四)契约网络
知识网络、物流网络的形成,都离不开契 约网络
从契约角度研究,虚拟企业是通过大量间 续式双边规则的实际形态就是虚拟企业形 成的“契约网络”
信息网络、知识网络、物流网络、契约网络四 个平台构成了虚拟企业运作的整体平台
知识网络、物流网络的建立以信息网络、契约网 络为基础;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又使信息网络、 契约网络本身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契约网络的形 成也需借助信息网络
过彻底改造的企业。而虚拟产品是相对传 统产品而言的,“生产及运输等合成为效 益原则,费时短,且可以同时在许多地点 提供顾客多样化的选择;给一般人的印象 是速度,以致人们很容易忽略另一特点— —提供顾客的满足感”。
2.信息网络角度
信息网络是虚拟企业运行的技术基础,计 算机、网络技术专家从技术角度阐述虚拟 企业。组织结构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 以联结的企业组织,称为虚拟企业。网上 商店、银行等是虚拟企业的典型形态。
(五)从不信任和服从到信任和诚实的 转变
与实体企业相比,虚拟企业的优点分 析
1. 管理的高效性 2. 全球经营风险小 3. 先进技术的共享性 4. 市场反应快速化 5. 组织机构灵活化
虚拟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
1. 物流配送困难大 虚拟企业在信息流上享有绝对的优势,但在物流配送上却
面临极大的困难,一是配送成本高,二是仓储费用高,三是配 送渠道不完善 2. 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难 现代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已不 再是厂房、设备和产品自身,而是信息管理系统、创新能 力、企业文化等等 3. 消除用户的抵触难 电子商务的兴起在改变传统交易关系的同时,也使网络诈 骗变的轻松容易 4. 网上购物支付难 虚拟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必须涉及到支付问题,而我国 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网上货款支付难的问题,形成网上购 物容易但支付难的局面

机械行业专业名词解释

机械行业专业名词解释
B2B 一种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订货、销售、发货等全部交易行为均以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
企业信息化 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竟争能力。
CAM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计算机辅助制造
CAPP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
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简称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快速成型 是个由三维转换成二维(软件离散化),再由二维到三维(材料堆积)的工作过程。
三维造型 CAD的三维造型有三种层次的建立方法,即线框、曲面和实体,也就是分别对应于用一维的线,二维的面D世界
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换句话说,绿色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显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的振兴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有限元分析 将物体划分成有限个单元,这些单元之间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单元看作是不可变形的刚体,单元之间的力通过节点传递,然后利用能量原理建立各单元矩阵;在输入材料特性、载荷和约束等边界条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物体变形、应力和温度场等力学特性的计算,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显示变形后物体的形状及应力分布图。
行业专业名词解释

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

1虚拟制造简介80年代以来,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迫使制造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供优良的服务,以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些条件就使得信息技术不断地融合到传统的制造业中,并对其进行改造,这也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后,先进的制造技术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在原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即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和并行工程(CE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虚拟制造(VM即Virtual Manufacturing)、虚拟企业(VE即Virtual Enterprise)等概念。

其中“虚拟制造”近年来不断引起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成为竞相研究的热点。

虚拟制造的基础是虚拟现实技术。

所谓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外围设备,生成与真实环境相一致的三维虚拟环境,允许用户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来观看这个环境,并且能够通过辅助设备与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关联。

虚拟制造则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完成制造过程的技术。

采用此技术,在实际的制造之前,可以对产品的功能和制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测及企业各级的管理控制等,增强制造过程中各级的决策和控制能力。

虚拟制造与实际制造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虚拟制造与实际制造系统的关系Fig.1Relation between virtual manufacturingand actual manufacturing1.1虚拟制造的特点虚拟制造是集计算机辅助设计(CA 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于一体的技术,它是在计算机中完成制造过程的。

正因为如此,虚拟制造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摘要: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具有与传统企业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的可重构性;资源的互补性;管理重点转向横向协调;市场机遇的快速应变性;团结斗争、双赢性。

文章介绍了虚拟企业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国内典型的虚拟企业――美特斯?邦威的成功案例,提出核心竞争力是虚拟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完成虚拟企业任务的根本保障。

因此,核心竞争力是虚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将企业培育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塑造独具特色的虚拟企业文化;打造品牌,树立信誉;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化;保证执行力度是培育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模式bstract:The virtual enterprise is one kind of new manufacture pattern and management idea. As one kind of new organization form, the virtual enterprise has characteristic that entirely differents with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mainly displaying in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he structure can berebuilded; Resources supplementary;The key of management changes to the lateral coordination; Opportunity of market meets an emergency ;The unity struggle, double wins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and the core competenc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typical virtual enterprise―metersbonwe’ successful cases, proposing that the core compet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virtual enterprise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the basic safe guard of virtual enterprise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s. Therefor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virtual enterprise is the key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o cultivate a troop of personnel possessing of high level; to cultivate virtual enterprise into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to create an unique virtual enterprise culture; to build good trademark, establish credibility; to net e-business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e efforts of implementation in virtual enterprise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nurture the core competence.Keywords :the virtual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the core competence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

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
委托:过去,几乎所有的公司评测员工"业绩"的标准都一样--产品卖得好不好,这是以产品为中心的。从2000年11月1日开始,惠普公司启用新的评测标准。比如全面客户体验模式的一个指标是这样制定的:惠普委托一个顾问公司,在每个国家调查大部分客户,询问客户对惠普公司的总体感觉,并从1分到10分选择打分。这是一种全面的评估,而不是分别评估销售、产品或者服务。这种全面评估的分数就作为评测惠普公司在每个国家的分公司和部门的一个标准。
2.2 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的实施形式
联合: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企业往往可与其他企业,甚至与竞争对手建立起合作关系。AT&T等30个大型企业组织人才联盟。加盟企业可相互推荐即将下岗的熟练员工。人才联盟还采取标准化人才评估方法,为加盟企业选聘合格的员工。
购买:位于弗吉尼亚亚历山大的职业安置登记公司,将求职者的履历编制成数据库,然后放到一个计算机信息公司的网络上,所有同该网络连网的企业、服务性组织和政府机构都可以查询这些信息,已经购买了这种网络服务的企业大约有50000家。
(2) 随着独立组织日益成为与其他公司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虚拟组织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角色应该由某领域的专家转变为开阔战略视野的通才,他们应掌握大量信息,和内外部资源拥有者建立有良好关系,与掌握Know-What(理论原理)与Know-How(技术专长)方面的知识相比较,掌握Know-Where(资源所在)与Know-Who(由谁提供支持)方面的知识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他们自己都会更为重要。
此外某些人力资源子职能或活动的外包,大大增进了人力资源部门服务组织的效能,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特别是当人力资源部门无力、不善长或不便于满足某些要求时,将任务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则是必然选择。例如在招募员工时,当企业过去的经验显示,自己很难招募到足够而合格的工作申请人;某一特定的空缺职位必须立即有人填补;在招募活动的对象正在被自己的竞争对手雇佣的情况下,由就业介绍机构与他们联系更为方便。在这些情况下,组织就需要委托猎头公司一类的就业介绍机构为自己招募员工。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有多达77%—93%的公司将部分人力资源职能外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虚拟企业虚拟组织一词是由肯尼思·普瑞斯(Kenneth Preiss)、史蒂文·戈德曼(Steven·L·Goldman)、罗杰·N·内格尔(Roger·N·Nagel)三人在1991年编写的一份重要报告——《21世纪的生产企业研究:工业决定未来》中首先提出的,这份报告受到美国国会的重视,为国防部所采纳。

在这份报告中,虚拟组织一词被第一次提出来,当时该词的含义很简单,仅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企业系统化革新手段被加以阐述。

此后,虚拟组织概念得到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所谓的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虚拟企业的出现常常是参与联盟的企业追求一种完全靠自身能力达不到的超常目标,即这种目标要高于企业运用自身资源可以达到的限度。

因此企业自发的要求突破自身的组织界限,必须与其他对此目标有共识的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战略联盟,共建虚拟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关于虚拟组织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目前对虚拟企业的定义有三个角度:1.产品角度1992年威廉·戴维陶(Willan H·Davidow)与麦克·马隆(Michael S·Malone)合著的《虚拟企业》(The virtual Corporation)一书中,认为虚拟企业是指具备生产虚拟产品的……经过彻底改造的企业。

而虚拟产品是相对传统产品而言的,“生产及运输等合成为效益原则,费时短,且可以同时在许多地点提供顾客多样化的选择;给一般人的印象是速度,以致人们很容易忽略另一特点——提供顾客的满足感”。

相对传统产品,戴维陶称它为“虚拟产品”。

“具备生产虚拟产品的……经过彻底改造的企业”称为虚拟企业。

显然,这类定义主要是从虚拟企业的运行的结果阐述虚拟企业定义的。

2.信息网络角度信息网络是虚拟企业运行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从技术角度阐述虚拟企业。

组织结构无形化、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称为虚拟企业。

网上商店、银行等是虚拟企业的典型形态。

波士顿尔菲集团董事长科勒普罗斯曾说:“我们坚信,虚拟组织这个概念,更多是出于技术方面的热情,而不是产生于正确的思维方式”。

3.运行方式角度虚拟企业是组织类型之一,可以从组织运行方式角度阐述其定义。

普瑞斯、戈德曼、内格尔在《以合作求竞争》一书中指出:“虚拟组织是由各种企业单位形成的一种集团,其中人员工作过程都来自于这些企业单位,他们彼此紧紧联系,相互影响和作用,为了共同利益而奋斗……,虚拟组织工作过程都仍然保持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现代虚拟组织关系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组织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把人力、资产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是一种有机的企业网络组织。

……虚拟组织是为了迎合明确的时间机遇或预期的时间机遇而产生的”。

从运行的方式角度定义,虚拟企业就是功能特点专长化,存在形式离散化、运作方式合作化的企业。

另外,虚拟企业的指代对象至今为止仍然是很含混的。

虚拟企业指的是通过虚拟关系运作在一起的企业集团,还是该企业集团中的某个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它的指代对象具有二元性。

称单个为虚拟企业,而单个实为整体的代称,称整体为虚拟企业时,总是以某单个观察对象的企业名称代称整体。

我们称某个企业为虚拟,不排斥把参与运作的“企业集团”也称为虚拟企业,只是作此称呼时,仍以某个企业为观察对象。

所以,我们所称的虚拟企业有时是参与运作的个体,有时是参与运作的整体。

[虚拟企业的特点虚拟企业使得传统的企业界限模糊化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联盟,组成虚拟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顾客,也可能是同业中的竞争对手。

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

虚拟企业具有流动性灵活性的特点。

诸企出于共同的需要。

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结盟,一旦合作目的达到,这种联盟便可能宣告结束,虚拟企业便可能消失。

因此,虚拟企业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虚拟企业的参与者也是具有流动性的。

虚拟企业正是以这种动态的结构。

灵活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虚拟企业是建立在当今发达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企业合作虚拟企业的运行中信息共享是关键,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使得沟通更为便利。

采用通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使所有参与聪明的企业都能共享设计。

生产及营销的有关信息,从而能够真正协调步调,保证合作各方能够较好合作,从而使虚拟企业集成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虚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运用并行工程而不是串行工程来分解和安排各个参与企业要做的工作虚拟企业在完成某一项目或任务时,项目或任务按照并行工程的思想被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促使承担分解任务的各方能够充分调动和使用他们的资源而不必担心核心技术或核心知识被泄露。

并且各个合作模块可以并行作业,项目或任务的主持者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手段在其间不断地沟通与协调,从而保证各个工作模块最终的互相衔接。

这样既缩短时间,又节约了成本,同时还促进了各参与企业有效地配置自己的资源,以及虚拟企业整体资源的充分利用。

虚拟企业一般在技术上占有优势由于虚拟企业是集合了各参与方的优势,尤其是技术上的优势而形成的,因此在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开发上更容易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使其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一点是任何单个实体企业很难相比的。

虚拟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网络该企业网络中的每个成员都要贡献一定的资源,供大家共享,而且这个企业网络运行的集合竞争优势和竞争力水平大于各个参与者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水平的简单相加。

虚拟企业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虚拟企业具有较强的适应市场能力的柔性与灵捷性,各方优势资源集中更催生出极强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

[编辑]虚拟企业的运作平台(一)信息网络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施,虚拟企业才能对顾客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

信息时代是信息和知识在社会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时代,衡量一个时代是否进入信息时代,通常有五个主要因素:1.劳动力结构已出现根本性转变,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占在业人员总量的50%以上;2.信息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以上;3.已经建立起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4.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5.社会生活已经信息化。

虚拟企业是准市场企业,兼具中等程度的企业与市场特性,通过大量的双边规则与其他企业发展联系,企业活动在很大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开展,需要高效快速传递,否则分散化的工作关系无法有效协调。

(二)知识网络知识是信息的内容,信息是知识的显化。

知识指人类对自身、社会及自然的经验、认识、记忆,以及思维方式、技能等,信息是知识的载体,知识通过信息化,才能被传输、商品化、社会化、人类共享。

知识网络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将各具核心能力的企业连接起来,构成“核心能力”网络。

虚拟企业既要利用企业内部的知识网络,更要将内部网络与其他虚拟企业的知识网络连接,形成一个全球范围之内的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出现,使传统的线创新模式被新的创新模式所取代,通过科学、工程、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之间的反馈环路和边疆的交互作用来创新,这种创新称之为交互创新。

创建知识网络的步骤包括:1.建立知识资料库,收集能与本企业形成能力互补的优秀企业的详细信息;2.与上述企业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互相向对方让渡各自核心能力使用的“期权”,形成“契约网络”;3.通过信息网络将契约网络内的企业联结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三)物流网络工业时代中,物流的承担者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其交易成本很高,运作速度也很慢。

在商品市场中,一般由商业流通系统承担市场的功能,通过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市商……零售商将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来从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这些信息首先由零售商从顾客那里得到。

再由它向上一级机构传递,一直到生产企业那里。

生产企业采取直销模式,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原来商品流通体系的影响。

在每次信息传递中,难免失真、失效,使得物流系统长期在低效率下运转。

虚拟企业有效运作是建立在物流网络基础上的,建立程序主要是:1.根据经济项目选择合作对象,形成暂时起作用的知识网络;2.根据该经济项目的客户对象主要特征,选择物流的核心企业,将它们纳入准备运转的知识网络;3.在知识网络内建立契约网络,从而形成物流网络。

(四)契约网络知识网络、物流网络的形成,都离不开契约网络。

虚拟企业既不是单纯企业,又不是单纯市场,而具有“半企业、半市场”的特征。

从契约角度研究,虚拟企业是通过大量间续式双边规则的实际形态就是虚拟企业形成的“契约网络”。

契约网络的建立是在对合作对象的核心能力是否具有互补关系的确认基础上,首先形成骨架性的契约网络即一级网络,然后,在此架构下再由任何一个企业向下继续发展次级契约网络来完成的。

契约网络的维护主要不是靠制度规范、再谈判等手段对契约进行适当调整,而是靠彼此之间的真诚信任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否则就难以保证虚拟企业低成本运作特征。

信息网络、知识网络、物流网络、契约网络四个平台构成了虚拟企业运作的整体平台。

知识网络、物流网络的建立以信息网络、契约网络为基础;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又使信息网络、契约网络本身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契约网络的形成也需借助信息网络。

四个网络具有一定的重叠关系,知识网络与信息网络有重叠,契约网络内含在物流网络与知识网络之中。

[编辑]虚拟企业的运作方式虚拟企业的运作方式是合作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合作化本身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揭示合作价值的源泉,益于合作方式创新。

美国国际性研究与顾问公司虎斯威(Huth Waite)总裁尼尔·瑞克曼(Neil Ratkham)与该公司两位成员在《合作竞争大未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Getting Partneting Right)一书中,阐述了合作价值来源于三个方面:重复与浪费的减少、借助彼此的核心能力、创新机会。

通过表21-1,可以看出,在合作模式下,供应商与装配公司都减少了活动量。

建立伙伴是虚拟企业合作成功的重要基础,合作是相对竞争而言的。

肯尼思·普瑞斯、史蒂文·L·戈德曼、罗杰·N·内格尔三人合著的《以合作求竞争》一书阐述了世界性竞争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更加开阔的竞争领域;(2)包括第三民世界国家在内的教育水平已大幅度提高;(3)机器化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仪器生产能力在过去要花几十万美元才能达到,现在只需花上几万美元就可达到;(4)现在世界各地都能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例如企业视屏生产系统的价格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从20万美元下降到2万美元,而且还提高了工作能力,并且目前要被价格低廉的PC计算机程序所替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