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计算
(完整版)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根据公式: []N f Aσϕ≤=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 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l 0-计算长度,l 0=kμh =1.155*1.5*1.2=2.15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塑料支架计算单位

塑料支架计算单位
一、塑料支架是用来进行10mm以上的管道的支撑的,主要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计算用量的方法是:
1、先按管径的大小确定支架的距离。
2、根据管道距墙面距离+管道外径+安装管卡距离(管支架另加5cm)算支架长度。
3、立管支架=支架长度*3算出一个支架的型钢长度*支架数量。
4、吊式的干管支架=支架长度+吊筋长度算出一个吊架长度*吊架数量.
二、塑料支架的重量,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确定。
计算用量的方法是:
1、一般DN80以下用30*3的角钢,DN80以上用40*4的角钢。
2、现场确定一下每个支架使用角钢的长度。
30*3的角钢米重1.373KG/M , 40*4的角钢2.422KG/M ,算出每个支架的重量。
3、支架个数*每个支架的重量=支架重量。
支架计算公式范文

支架计算公式范文
一、支架力学性能的计算
1.支架的静力学平衡方程:支架的平衡条件是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在计算支架承载能力时,需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确定支架所受载荷,然后根据力学平衡条件计算出支持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2.支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支架材料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会产生应力和变形。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可以利用弹性力学公式来计算支架所受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3.支架的稳定性计算: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支架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即会发生失稳破坏。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支架的稳定性计算,以保证支架的工作安全。
二、支架尺寸的计算
1.支架高度计算:支架的高度主要由工程设计要求和支撑物的高度决定。
一般来说,支架的高度应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并保证支架的稳定。
2.支架底座尺寸计算:支架底座尺寸的计算需要考虑支架的受力情况和所处的土质条件等因素。
一般来说,底座尺寸应能够满足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要求,并且能够承受支架所受的载荷。
3.支架立杆、横撑和连接件的尺寸计算:支架立杆、横撑和连接件的尺寸计算需要通过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来确定。
强度计算主要是为了保证支架的强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而刚度计算主要是为了保证支架的刚度满足工程要求。
以上只是支架计算公式的一部分,具体的计算公式还会根据具体情况
和设计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
和具体条件来选择适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支架的设计和使用安全可靠。
管道支架计算经验公式

管道支架计算经验公式管道支架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计算,它关系到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管道支架计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管道的重量、材料的强度、连接方式、环境条件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管道支架计算的经验公式。
1.支架间距计算公式管道的支架间距是指相邻支架中心之间的距离,它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L = ka * (D + W)其中,L为支架间距,ka为经验系数,D为管道外径,W为管道和介质的总重量。
经验系数ka的选择与管道支架类型有关,通常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值:- 单一管道支架:ka取2.5-3.5- 多管道支架:ka取2.0-3.02.支架高度计算公式支架高度是指支架底部到管道底部的距离,它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H=K*D其中,H为支架高度,K为经验系数,D为管道外径。
经验系数K的选择也与管道支架类型有关,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值:-线性支架:K取0.75-1.5-点式支架:K取1.5-3.03.支架间隙计算公式支架间隙是指支架上下或支架侧面与管道之间的距离,它的计算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G=a*D其中,G为支架间隙,a为经验系数,D为管道外径。
经验系数a的选择与支架类型和环境条件有关,可以参考以下经验值:-简单支架(干式):a取0.04-0.08-简单支架(湿式):a取0.08-0.12-复合支架:a取0.25-0.34.支架材料选择公式在管道支架计算中,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也非常重要。
材料的选择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σc≤R其中,σc为支架材料的屈服强度,R为管道和介质的总载荷。
根据以上经验公式,可以根据管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条件,确定合适的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间隙和支架材料。
总之,管道支架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计算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通过经验公式进行合理的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因此,在进行管道支架计算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

抗震支架个数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安装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计算抗震支架的个数呢?抗震支架的个数计算公式如下:支架个数= (建筑物质量× 设计地震加速度) / (单个支架的承载能力× 抗震支架的有效高度)在这个公式中,建筑物质量是指整个建筑物的总质量,包括结构材料、设备、家具等。
设计地震加速度是根据当地的地震状况和设计标准确定的。
单个支架的承载能力是指每个支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抗震支架的有效高度是指支架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某个建筑物的总质量为1000吨,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3g,单个支架的承载能力为50吨,抗震支架的有效高度为5米。
那么,根据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建筑物需要多少个抗震支架。
支架个数 = (1000吨× 0.3g) / (50吨× 5米) = 6个所以,这个建筑物需要6个抗震支架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实际的设计和安装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支架的布置方式、支架的连接方式等。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抗震支架的选择和安装也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规范。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地震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抗震支架设计方案。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由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要求。
抗震支架的个数计算公式是一个基本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确定抗震支架的数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遵循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

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一、引言。
固定支架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各种设备和构件。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对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工况下的荷载,并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支架设计和计算。
二、固定支架的结构计算公式。
1.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Fcr = π²× E × I / (K × L)²。
其中,Fcr为支撑结构的临界荷载,E为支撑结构的弹性模量,I为支撑结构的惯性矩,K为支撑结构的有效长度系数,L为支撑结构的长度。
2. 支撑结构的强度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强度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σ = M / S。
其中,σ为支撑结构的应力,M为支撑结构的弯矩,S为支撑结构的截面模量。
3. 支撑结构的挠度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挠度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δ = M × L / (E × I)。
其中,δ为支撑结构的挠度,M为支撑结构的弯矩,L为支撑结构的长度,E 为支撑结构的弹性模量,I为支撑结构的惯性矩。
4. 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Nf = 10^6 / (2 ×σa) × (1 + (σm / σa)²) / (1 + (σm / 2 ×σa)²)。
其中,Nf为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σa为支撑结构的应力幅值,σm为支撑结构的应力中值。
5. 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计算公式。
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是支撑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其计算公式如下:f = 1 / (2π) ×√(k / m)。
其中,f为支撑结构的自振频率,k为支撑结构的刚度,m为支撑结构的质量。
支架承载力计算

支架竖向承载力计算:按每平方米计算承载力,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1*10=10KN ;活荷载标准值N Q = (2.5+2 )*1*1=4.5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10+1.4*4.5=18.3KN ;根据脚手架设计方案,每平方米由2根立杆支撑,单根承载力标准值为100.3KN ,故:P1=18.3/2=9.15KN<489.3*205=100.3KN 。
满足要求。
或根据中板总重量(按长20m 计算)与该节立杆总数做除法,中板恒载标准值:f=2.5*0.4*10*20*19.6=3920KN ;活荷载标准值NQ = (2.5+2 )*20*19.6=1764KN ;则:均布荷载标准值为:P1=1.2*3920+1.4*1764=7173KN ;得P1=7173KN<100.3*506=50750KN 。
满足要求。
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公式:式中:N -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本工程取15.8kN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决定,本工程λ=136,故=0.367;λ-长细比,λ=l 0 /i= 2.15/1.58*100=136;[]N f Aσϕ≤=l 0-计算长度,l=kμh=1.155*1.5*1.2=2.15m;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 1.155;μ-单杆计算长度系数 1.55;h-立杆步距0.75m。
i-截面回转半径,本工程取1.58cm;A-立杆的截面面积,4.89cm2;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
σ=15.8/(0.367*4.89)=88.04N/mm2<[f]=205N/mm。
满足要求.支架水平力计算支架即作为竖向承力支架,也作为侧墙内撑支架,因此需计算支架水平支撑力,即侧墙施工时产生的侧压力。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为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支架是一种重要的结构保护设备,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护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
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其中包括支架的重量。
支架的重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重量计算。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准确地计算出支架的重量,从而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下面我们将介绍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
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如下:支架重量 = (支架本体重量 + 固定件重量 + 连接件重量) ×支架数量。
其中,支架本体重量指支架的主体结构重量,固定件重量指支架的固定部件的重量,连接件重量指支架的连接部件的重量,支架数量指需要安装的支架的数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支架类型和规格来确定支架本体重量、固定件重量和连接件重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震支架成套重量计算公式的具体计算方法。
1. 支架本体重量的计算。
支架本体重量通常由支架的主体结构和材料确定。
一般来说,支架的主体结构可以通过建筑物的荷载计算来确定,而支架的材料可以通过材料密度和体积计算来确定。
支架本体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支架本体重量 = 支架主体结构重量 + 支架材料重量。
其中,支架主体结构重量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得出,支架材料重量可以通过材料密度和体积计算得出。
2. 固定件重量的计算。
固定件通常包括支架的固定螺栓、膨胀螺栓等固定设备。
固定件的重量可以通过固定件的数量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出,固定件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固定件重量 = 固定件数量×固定件材料密度。
3. 连接件重量的计算。
连接件通常包括支架的连接螺栓、连接钢板等连接设备。
连接件的重量可以通过连接件的数量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出,连接件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连接件重量 = 连接件数量×连接件材料密度。
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出抗震支架成套的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上方木计算
上方木置于钢模板下方,沿桥轴方向每 60 厘米(拱脚附近)和 90 厘米布置一根,其承受 的荷载为本范围内的荷载。在垂直桥轴方向上,碗扣式支架按 120 厘米进行布置,故上方木 可偏安全地按计算跨度为 1.2 米的简支梁进行计算。 一、上方木的承载能力计算 上方木断面尺寸为 16cm(宽)×16cm(最小高度),不计三角部分。 其 w bh 2 / 6 1603 / 6 682667 mm3 ,取针叶松 A-3 类红松,则其顺纹受弯承载力为∶ 抗弯∶ M w 682667 12 8192000 N mm 8.2 kN 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心轴以下面积对重心轴的面积矩 S 6.9 (55 10.64 ) 2 / 2 6788.9 mm3 故其抗剪承载能力为∶
Q bI / S 6.9 264552 85 / 6788.9 22854.9 N 22.9kN
三、设计计算 布置方式∶钢模板的长度方向与桥梁中心线方向一致,其支承于上方木之上(考虑到上方 木的整体性,在上方木之间设置纵木进行连接);上方木方向与桥梁中心线垂直,其间距有两 种,即 60 厘米(拱脚两端附近)和 90 厘米,上方木支承于立柱托撑上。在纵向钢模板进行连 接成为一体。为安全计,这里钢模板为 60 厘米和 90 厘米的简支梁进行近似计算。 1、B-B 拱圈截面 ①荷载计算 钢模板自重∶ 05 . kN / m2 施工机具重∶ 2.5kN / m2 振捣混凝土荷载∶ 2kN / m2 混凝土自重∶ 13.36m 2 26 / cos 34 / 9 46.6kN / m 2 以上荷载合计为 51.6kN / m 2 ,取 30 厘米宽模板则有 q 51.6 0.3 15.5kN / m ②各项指标验算 此段钢模板跨度为近似取 60 厘米。
. kN / m2 钢模板自重∶ 05
施工机具重∶ 2.5kN / m2
4
振捣混凝土荷载∶ 2kN / m2 混凝土自重∶ 46.6kN / m 2 上方木自重∶ 015 . kN / m 故上方木承受的荷载为∶ q 51.6 0.6 0.15 31.11kN / m 跨中弯矩 M ql 2 / 8 31.11 1.2 2 / 8 5.6kN m M 8.2kN m 支点剪力 Q ql / 2 31.11 1.2 / 2 18.7 kN Q 32.4kN 5ql 4 5 31.11 1200 4 1.7 mm l / 400 3mm 挠度 f 384 EI 384 9000 54613333 2、90 厘米间距布置时 钢模板自重∶ 05 . kN / m2 施工机具重∶ 2.5kN / m2 振捣混凝土荷载∶ 2kN / m2 混凝土自重∶ 23.5kN / m 2 上方木自重∶ 015 . kN / m 故上方木承受的荷载为∶ q 28.5 0.9 0.15 25.8kN / m 跨中弯矩 M ql 2 / 8 25.8 1.2 2 / 8 4.6kN m M 8.2kN m 支点剪力 Q ql / 2 25.8 1.2 / 2 15.5kN Q 32.4kN 5ql 4 5 25.8 1200 4 1.5mm l / 400 3mm 挠度 f 384 EI 384 9000 54613333 三、结论 根据上述计算,上方木满足要求。并且由于上方木的连续性布置,所以其所受荷载没有 计算中的大,自然其挠度也没有那么大。如按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其挠度至多 0.8mm 左右。
第三章 碗扣式支架及下方木计算
第一节 计算说明
碗扣式支架置于上下方木之间,其顺桥向间距分别为 60 厘米和 90 厘米,其横桥向间距 为 120 厘米,竖向间距不大于 120 厘米。为方便说明,对每一个平台上的碗扣式支架进行编 号,从左到中间依次为 1~7 片碗扣式支架。 一、计算模型 根据碗扣式支架的构造特点,可将立杆按梁元处理(可承受剪力和弯矩),而由于碗扣 式支架试验结果知道, 其横杆受弯变形不满足要求, 故对水平杆、 斜杆等按杆元(仅受轴力)
2
惯性矩 I
1 1 6.9 553 6.9 55 (27.5 10.64 ) 2 2931 . 2.33 2931 . 2.3 9.49 2 12 12
264552 mm4
故其抗弯承载能力为(不计临时结构的应力提高系数)∶
. kN m M I w / y 264552 145 / (55 10.64) 864744 N mm 0865
α为本段拱体的倾角。根据平衡条件有:
N G cos T0 N T G sin
图 1 拱体受力分析
上式中 T 为下滑力。
1
如 T T0 ,即 tg 则说明摩擦力不足以克服下滑力,所以拱体下滑,根据平衡条件有:
R T T0
而传给模板和支架的力为 T0 和 N,此二力在水平和竖向的合力为:
2 2 1 跨中弯矩 M 1 8 ql 8 15.5 0.6 0.70 kN m M 0.865kN m 1 剪力 Q 1 2 ql 2 15.5 0.6 4.7 kN Q 22.9 kN
5ql 4 5 15.5 600 4 0.49mm 1.5mm 挠度 f 384 EI 384 210000 264552
如按两跨连续进行计算,显然弯矩为 1 8 / 12 0.58kN m M 0.865kN m 3、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说明钢模板强度用的比较足,其应力水平较高,所以应通过措施将其应 力水平降低。实际上施工中措施有二,第一在上方木之间设置纵木,起到支承钢模板作用; 第二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这样浇筑第二次混凝土时第一层混凝土已起作用,所以钢模板不 会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因此认为钢模板的布置是可行的。
2 2 1 跨中弯矩 M 1 8 ql 8 8.6 0.9 0.87 kN m M 0.865kN m 1 剪力 Q 1 2 ql 2 8.6 0.9 3.9 kN Q 22.9 kN
挠度 f
5ql 4 5 8.6 900 4 1.3mm 1.5mm 384 EI 384 210000 264552
5
处理。而且斜杆在 5 个纵面内布置,且最外侧采用钢管支架进行布置,以利安装;其余分别 设置在第三、第五及第七纵面内;在高度方向上按节间布置即可,具体要求见设计文件。 二、受力分析 拱圈混凝土浇筑分段进行,其强度自然也分段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与模板间的摩擦力 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粘结力和摩擦力。粘结力和摩擦力总是存在的,只是其值也相应增大 (到一定值后不再增加)。混凝土和模板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取 0.47(参考文献 8P110),为 安全计这里取 0.27。 拱体受力如图 1 所示。 图中 T0 为拱体与模板之间的静摩擦力;R 为下段拱体对本段拱 体的支撑力;G 为本段混凝土自重;N 为模板对混凝土拱体的反力;
洛三高速公路 K49+750 许沟特大桥 施工支架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章 设计依据与方案说明
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4、《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 新编 5、《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 6、《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拱桥》(上、下册) 7、《公路施工手册-基本作业》 8、《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 9、《铁道兵连队抢修手册》(桥梁部分) 10、洛三高速公路第 4 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第一分册)
H N sin T0 cos G cos (sin cos ) V N cos T0 sin G cos (cos sin )
. 160 160 1.9 / 15 . 32427 N 32.4 kN 抗剪∶ Q A / 15 . 46080 N 461 . kN Q 承压∶ P A ah 160 160 18
二、强度计算 1、60 厘米间距布置时
第二节 方案与计算说明
既有设计根据有关专家建议和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施工设计图(见 AMG 系列图纸)。 该方案采用制式器材组拼整个支架,碗扣式支架形成拱弧兼卸落设备。具体说明如下∶因军 用器材数量限制,拱脚两端 34 米范围内采用万能杆件组拼支架;中间大部分采用铁路六五式 军用墩组立支墩,两支墩墩顶设置铁路军用梁,支墩之间设置万能杆件纵系梁两道。在军用 梁和万能杆件支架上面依次布置下方木、碗扣式支架、上方木、模板等,形成整个现浇支架。 整个支架组立于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临时墩上,将荷载传于地基。 本次计算的有关结构参数取值依据 AMG 系列图纸,混凝土浇筑方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 的顺序,拱脚两端万能杆件支架上部分两段,每个军用墩顶留有混凝土湿接头,即全拱圈分 11 段对称分层浇筑合拢。为安全起,计算中按一次浇筑不分层合拢计算。 由于经过前面的两次计算,支架布置设计基本确定,因此本次设计计算基本上是进行检 算,所以文中不再按设计步骤进行,而采用直接检算的形式。 计算的有关材料取值如下∶ 1、钢材(Q235 或 A3 钢)
第二章 模板、上方木计算
第一节 钢模板计算
一、基本资料 钢模板的肋板厚度有三种标准,即 2.3mm,2.5mm,2.8mm 三种,从使用和安全角度出发 这里取最薄的一种计算,其断面尺寸 300×55 毫米,三个肋板厚度为 2.3mm。钢模板材料为 普通 A3 钢。 二、断面承载能力计算 根据规范规定,对于支架系统采用容许应力法计算。 断面面积 A 6.9 55 2.3 2931 . 1053.63mm2 重心位置 y (6.9 55 27.5 2.3 2931 . 115 . ) / 1053.63 10.64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