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的位置与范围;2.掌握我国的行政区划;3.掌握我国的人口、民族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的位置与范围;我国的人口、民族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的行政区划。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航拍中国视频的开头部分,激发学生对中国名山大川的向往,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热爱,引出中国地理的学习。
2.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2)经纬度位置:最东端135°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73°E,新疆帕米尔高原,最北端53°N,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4°N,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海陆位置: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背靠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4)相邻位置:陆上邻国14个: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对中国的地理位置的评价:有利:有寒暖适宜的气候;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条件;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海陆各国往来;东部雨量丰沛,利于农业生产。
不利: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大;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
3.疆域:我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我国还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
陆界线:从中朝边界鸭绿江口到中越边界北仑河口,长2.28万千米。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临海(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自北向南)、太平洋。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钓鱼岛等5000多个。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展示复习任务目标:(学生读)1、记住我国的地理位置并会评价其特点;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和疆域范围、濒临海洋、内海、半岛、岛屿和海峡、邻国;3、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4、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位置;5、记住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6、知道我国的人口密度及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7、理解我国人口政策;8、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9、知道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环节一:1、幻灯片出示地图由学生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强调学生注意几条特殊经纬线)2、由学生回答我国四个端点展示我国的疆域辽阔;3、用两组图片反应我国跨经度广和纬度广所展现的不同景观(时差和气候的差异)4、我国陆地面积广阔960 万平方千米,同时我国也是个海洋大国。
由学生在幻灯片上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海峡、主要的岛屿、半岛。
(注意两个内海、钓鱼岛、南海的三沙市)5、由我国陆疆2 万多千米,海疆1.8 万多千米引出我国邻国众多,让学生指出我国的陆上和海上邻国。
(注意位置)6、我国的疆域辽阔,为了更好的管理划分了行政区划,要求学生介绍划分了几级行政区划,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
7、检查学生对行政区划的掌握情况(检查方向: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和轮廓)老师指学生说和老师说学生指。
8、由图分析出我国人口信息,并回答问题: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 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请分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慢的原因?(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和二胎政策)9、人口的分布,出示人口密度分布图幻灯片(学生回答,人口密度的公式,人口分界线)10、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生回答后展示幻灯片)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11、人口政策和民族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检查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1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是选自湘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
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
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单元设置了四节内容,“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中国的民族”。
本单元设计把这四部分内容整合为两个专题,专题一:中国的疆域及行政区划;专题二:中国的人口及民族。
专题一——“中国有多大?”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生借助地图、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对比、量算、交流,理解我国疆域的特点及优越性。
通过拼图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国疆域的划分方法,省级行政单位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专题二——“中国有多少人?”利用资料、统计图等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通过搜集图片、资料、观看幻灯等形式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组成及分布特点。
二个专题围绕中国的人地关系展开。
预期学习效果:本单元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涉及众多的地名及其空间位置。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挂图、地图册、幻灯片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运用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学习法、读图指导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要让学生从读图中获得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他们读图、识图、析图、用图、动手作图等多种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政区、人口与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图中找出我国四至点。
3.了解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疆域与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疆域与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关系。
(3)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地图、统计图表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生活,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尝试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解释其原因。
3.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4.设计一项实践活动,可以是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或网络搜索,主题为“探寻身边的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要求学生将活动过程和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地图实践: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我国疆域四至点、行政区划、人口分布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疆域、人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人口观。
5.课后作业:布置与疆域、人口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地理学科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如使用地图、简单数据分析等。但在对我国疆域与人口的理解上,大部分学生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疆域的概念、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给出以下讨论题目:
1.请结合地图,分析我国疆域四至点的地理位置及意义。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与反思-星球版

1、使用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演示。2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或小组活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今天开始学习我国的情况。
简单回忆上一学年内容
1、(拿出地球仪)请同学们参考地球仪和以前所学内容,分析我国的位置,从海陆和纬度两个方面。
2、对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蒙古、日本,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板书:一、优越的地理性
讲解:我们的国家海陆兼备,纬度适中,是一个位置优越的国家。
读5页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分析其南北和东西的距离。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分析海陆位置,找出我国临的大洋河所在的大洲。另外一个分析纬度位置,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所处了温度带。
分成两个小组,一个找海洋,包括临海和内海。另外一个找国家,说明分别位于东面还是东南。
上黑板给同学们指出并说明。
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强化知识的运用。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重视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多样的学习方式,注意应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环境尤其是问题情景的创设教学用具的使用等有针对、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 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 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三、学习者特征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不好,主要是在读图方面较弱,部分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所以加强读图练习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2、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无少数民族?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 的省、市、自治区?
3、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交错分布) 4、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小组抢答,教师计分,适当给与提示总结 活动 4、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 (1) 各小组整理资料,选派代表上台。 教师适当补充民族内容,总结民族特点及民族政策 师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有 56 个兄弟姐妹。三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和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也 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灿烂的民族文化,一起分享了中 华文明的迷人魅力。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我们必 须了解尊重他们,共同缔造一个前途似锦的强国。
第二节就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以及人口问题做了阐述, 这是学生应了解的最基本的国情之一,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的最 基本的国策。
第三节仍然是人口问题的延伸,从民族构成上阐述我国是一个多 民族国家,从民族的数量、构成、分布以及民族政策等方面加以阐述。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 政中心。 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 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人口分布通过让学生绘制人口统计图,培养学生表、图的转换能 力,知道信息的表达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复习教学设计,主要涵盖了中国疆域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行政区划以及人口分布、人口政策等内容。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基本地理情况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疆域的边界、人口政策等细节内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概况;理解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大事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行政区划;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2.难点:我国疆域边界的具体位置;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疆域情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影响。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地理位置、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疆域的面积、边界等详细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及其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我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在疆域和人口方面的新政策及其意义。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材内容包括:疆域辽阔、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
本章通过介绍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范围、地理位置、邻国关系、行政区划以及人口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疆域和人口的细节知识掌握不牢,对于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
2.难点:疆域和人口的细节知识,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邻国、行政区划等。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增长趋势。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疆域和人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挂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状况。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图,让学生阅读并指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等,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主题: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教材分析: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是八年级地理的第一章,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宏观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让学生从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组成等方面认识到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与众多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在世界上不可被忽视的伟大国家。
要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章教材为了体现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在设计中注重采用“比较”的方法,如:通过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比较得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过与日本、蒙古的比较来体现我国在海陆位置方面的优越性。
本章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学习,同时,也要通过学习活动产生情感体验。
为了使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感受,教材中活动的篇幅很大,许多结论都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认识,一些记忆性的知识也是在活动中得到落实。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教材中注意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如:身份证号码、汽车牌照上的简称、邮政编码等。
本章分两节:
第一节“位置与疆域”,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疆域辽阔,海路兼备”和“三级行政区划”等内容。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包括“世界人口大国”、“56隔民族是一家”和“华人华侨共亲情”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训练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学习用四至点的方法界定一个国家的疆域。
2.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达到读图要快、准、精的目标,体会地理学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用各种方式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简称、行政中心等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记忆方法是多样的,体会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绘制人口统计图,培养学生表、图的转换能力,知道信息的表达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的疆域,包括位置、面积、相邻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2.课标要求在我国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上述两点内容都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知道的最基本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以后的地理系科的学习中,还是学习历史、政治等学科,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但由于记忆内容较多缺乏兴趣,因而成为教学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花较大的精力思考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后续的巩固性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落实好知识的教学目标。
3.我国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这部分的学习的难度在于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教师的引导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表现我国山川秀美、大河奔流、海域广阔,北国冰雪纷飞、南国椰树摇曳、东部鱼米之乡、西部沙漠绿洲的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祖国之美的感受更丰富和全面。
2.通过比较,认识和感受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同时,比较的国家更典型些,内容更丰富些。
3.联系根据语言的描述找到图上信息,根据图上信息用语言进行描述,训练学生描述地理位置的准确性。
4.利用教材上大量的活动和设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记忆的活动来进行教学。
教学实施:
本章安排5课时:
第一节“位置与疆域”:3课时
第二节“人口与民族”:2课时
作业以配套练习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