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毕业答辩

合集下载

合成工艺优化毕业答辩PPT两分钟

合成工艺优化毕业答辩PPT两分钟

合成工艺优化毕业答辩PPT两分钟大家好,我是小杨。

非常荣幸又跟大家见面了。

感谢大家一路以来对我的支持,也谢谢大家对我的包容和信任。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现在答辩也快结束了,需要一份好看的答辩 PPT来作为答辩者和答辩人。

PPT是最常用的文档制作工具之一,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制作 PPT,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实用且好用的 PPT制作工具——合成工艺优化,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制作的话,就赶快来看看吧!首先要说的就是合成工艺优化这份 PPT制作是非常简单的,在选择好素材之后,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人并不是很喜欢这个方法,感觉做完之后还需要再调试一下才行。

1、在 PPT工具界面,找到“合成工艺优化”,选择需要的素材,点击“开始”,选择“合成工艺优化”,然后点击“添加页面”,打开并勾选“填充内容”,然后点击“合并页面”,选择需要的页面。

如果觉得效果不满意的话,可以再选一次,这样的话就可以完成合并了。

这个方法简单且快捷,很适合平时需要修改格式或者是需要写 ppt等等用。

这个方法我是用在答辩 PPT上面用的,很方便。

然后打开 PPT工具,选择需要的模板,进行一个调整。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就是把 PPT页面合并到一起,然后复制一份到 PPT文件夹中。

然后新建一个 PPT 文件,然后复制一个页面作为新文档,这个方法也很快,几分钟就完成了。

当然了,如果你没有足够经验,也可以用上述方法。

2、在新建的文章文本框内输入文字,点击“文字填充”-“引用内容填充”即可。

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图片的方式。

然后在新建标题框内输入一段文字。

“主题”为“工艺优化”,其他内容均为“工艺优化”。

接着在文本框内填充内容即可。

接着在空白文档内填充完成后,再在文本框内使用【设置文本大小】按钮进行调整即可。

最后在填充完毕后,就可以进行点击【文件】按钮,弹出【更改文件格式】对话框,勾选【格式】-【颜色】选项。

接着在弹出聊天窗口后,点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编辑文件】对话框中,将【文档格式】改为【颜色】。

关于有机合成的毕业论文

关于有机合成的毕业论文

关于有机合成的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 前言 .......................................................................................................................................... (22) (22)1.1 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概述 ......................................................................................1.2 国内外有关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研究进展 (4)1.3 选题意义 ....................................................................................................................................... (55)第二章 实验部分 .................................................................................................................................. (66)2.1仪器和试剂 ................................................................................................................................... (66) (66)2.1.1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 (66)2.1.2实验试剂实验试剂 .................................................................................................................................2.2 3,3',5,5'-四甲基联苯胺的合成与研究 (7)2.2.1合成原理 (77)合成原理 ................................................................................................................................. (77)2.2.2合成方法合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1010) (10)103.1 溴化反应 ..................................................................................................................................... (10)103.2 偶联反应 .....................................................................................................................................3.2.1 反应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1) (1212)3.2.2 原料配比对偶联反应的影响原料配比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12 (12)3.3 溴化产物的表征图谱 .................................................................................................................第四章 结论 ........................................................................................................................................ (1313)参考文献 ................................................................................................................................................ (1414)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机工艺合成 答辩

有机工艺合成 答辩

精细有机合成工艺学课题答辩一.、答辩题目二、目标产物的分解(1) (2)(3)三、总合成路线总反应分三步进行,首先:NHOONHMeNNNNHRCH 2CH 2OHNHRCH 2CH 2OHNNNHRCH 2CH 2OH HOH 2CH 2CRHN ClNH 2NO 2OO NHCH 3BrHN+NH 2NO 2NO 2O ONHCH 3BrHNNH 2N NNNHRCH 2CH 2OHHOH 2CH 2CRHNCl+NHHNOONHMeN NNNHRCH 2CH 2OH2CH 2CRHNN-酰化3.1 1-甲氨基-4-对硝基甲氨基蒽醌的合成:3.1.1 首先对反应物1-甲氨基-4-溴蒽醌的合成,总步骤如下:分两步进行:(1)第一步反应:1-硝基蒽醌和甲胺的反应 反应原理:反应类型:亲核取代反应反应原料:1-硝基蒽醌、甲胺、氧化钙(催化剂) 溶剂:甲苯反应温度和时间:120℃,4h 温度、时间的选择依据如下: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OONHCH 3HN +NH 2NO 2O 2NOONHCH 3BrONO 2O +H 2NCH 3甲苯ONHCH O3NCH 3ONHCH 3O可以看出:在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小时时,收率最高。

预设工艺条件如下:操作压力:0.24Mp物质量之比:n(1-硝基蒽醌):n(甲胺):n(氧化钙)=1.0: 1.6:1.0加料方式:混合,一起加入可能的副产物:1一羟基蒽醌分离过程过程:反应完成后,过滤;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干燥实验操作:将1一硝基蒽醌101.2g(0.4mo1)、碳酸钙22.4g (0.4mol)、尿素24g、甲胺水溶液(2 5~30%)54mL、甲苯100mL 混合,倾入2L高压釜中,封釜,加热至120℃,保温4小时,此时压力为0.24MPa,开釜,过滤,水洗,干燥得红色固体。

(2)第二步反应:1-甲氨基蒽醌和溴的反应反应原理:反应类型:亲电取代反应 反应原料:1-甲氨基蒽醌、溴素 溶剂:二氯乙烷 预设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时间和温度:-6 ~ -5℃;1.5h 操作压力:常压物质量之比:n(1-甲氨基蒽醌):n(溴)= 1 .0: 1.1 加料方式:将溴素滴加到反应体系中 可能的副产物:和少量分离过程: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滴加亚硫酸钠饱和溶液50ml , 温度控制在0℃以下,此时测定反应体系pH 值应为中性。

有机合成-毕业答辩

有机合成-毕业答辩

N N
KVD
C(CH3)3
KVD是一种新型的抗紫外线染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紫外 线能使胶片感光,具有较强的荧光作用,还能够杀菌消毒,使金属 产生光电效应等。但是,过量的紫外线能够对于人的真皮层产生巨 大的伤害,可以引起皮肤红斑、炎症、老化,甚至引起皮肤癌症。 随着大气污染的逐步加重,臭氧层破坏越来越严重,对于皮肤的保 护就显得愈加迫切。所以,抗紫外线染料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及应用价值。
(3)盐效应:偶合反应是重氮盐和偶合组分离子间发生的反应。偶合 时加入电介质,它对反应速度有影响,在食盐存在下进行偶合,若重 氮盐及偶合组分所带电荷相同,则能加速偶合的速度。偶合时加入食 盐,可减少反应时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五:副产物没有
六:偶合反应的分析控制
偶合反应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测定重氮盐和偶合组分来实现,一般要求 在反应终点重氮盐消失,偶合组份只有微量。
H
H


Ar N + N N
N-亚硝化
-H2O
H
H
由历程可以看到,在稀硫酸中,亚硝酸酐中,重氮化反应速率较慢 ,所以选择在盐酸中进行。
反应原料: 4-羟基-7-氨基-2-萘磺酸(J酸),稀盐酸,质量分数30%-40%亚硝酸钠水溶 液,氢氧化钠
溶剂:氢氧化钠
工艺流程:
正法重氮化 将芳伯胺悬浮在水中,加入微过量的氢氧化钠,使其转 变成钠盐而溶解,然后加入稀盐酸使芳磺酸以很细的颗粒沉淀析出, 接着加入过量2%的亚硝酸钠水溶液,在20℃-30℃时重氮化,反应终 点做渗圈实验确定,用对N,N-二甲基氨基甲醛溶液检测。当有氨基存 在时显淡黄色。反应过程中要加入冰块冷却,以保持温度在20℃-30℃
OH
HO3S

有机合成答辩第五题

有机合成答辩第五题

有机合成答辩考试第五题:合成7-氯-2-氧代庚酸乙酯组长:于盼副组长:余路路评委:于晓讲解:许晓辉、张环成员:于盼、余路路于晓、许晓辉张环、张凯乐肖文、占珊珊7-氯-2-氧代庚酸乙酯的制备方法一:格氏试剂法第一步:格氏试剂的制备●反应机理:由表面镁到相邻的RX的单电子转移引发的,然后形成和表面镁自由基阳离子结合的阴离子,也认为自由基R·在某个地方先形成,然后生成RMgX和R2Mg。

(RMgX在R2Mg之前生成,两者快速达到平衡)。

R X MgR·+X·X·+Mg XMg·RX RMgX+X·●反应类型: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Cl Br+Mg Cl MgBr无水乙醚●原料与溶剂:原料:1-溴-5-氯戊烷、镁屑、溶剂:无水乙醚、溴甲烷或碘●反应简述:先减压抽真空,再通入氮气补充保护反应体系微正压,再把1-溴-5-氯戊烷和乙醚的混合液慢慢滴加到镁的乙醚溶液中,由溴甲烷或加入少量碘引发反应,温度35℃以保持乙醚缓慢回流,直至镁屑消失反应完成为止,然后密封冰存。

●注意事项:此步工艺必须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要在干燥的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低温进行。

镁屑不能有镁锈,一般情况下现用现制,若需提前,务必把制好的镁屑储存在干燥密闭的环境下。

滴加的顺序不能反过来,反应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副反应增多。

镁屑与1-溴-5-氯戊烷的摩尔比1.1-1.2:1为宜,观察确定反应引发后,就立刻开始搅拌和冷却水控温。

●副产物:烷烃,双格氏试剂●降低成本:反应引发前,纯醚作溶剂易于引发,反应引发后,溶剂不一定需要纯醚,可以用芳烃或烷烃代替,混合溶剂的使用降低了反应的成本,且不影响其回收和利用。

第二步:7-氯-2-氧代庚酸乙酯的合成●反应机理:O O+Cl(CH2)5MgBrO OMgBrEtO(CH2)5ClOEt-EtOMgBr O O2)5Cl在羰基中,O稍显电负性;在格氏试剂中,C-Mg相连,Mg稍显电正性,C 是亲核部位。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本科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自我介绍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X级X专业X班的姓名,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X,我的指导老师是X。

第2页PPT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我的论文,分别是研究背景;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

第3页PPT研究背景环丁烷类衍生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活性上,都具有很好的前景如图所示。

常因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发生开环、扩环、缩环等多种反应。

因此合成环丁烷类衍生物有重要的意义。

第4页PPT环丁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Shu-L. Y. 等人研究发现,吲哚分子内的脱芳构化,是基于通过能量转移机制实现了经过可见光来促进[2+2]环加成衍生物的制备,而此反应在热力学条件下通常是无法获得的。

反应拥有高收益率(最多99 %)以及具有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 20:1 dr)且条件温和。

该方法兼容多样化功能组和灵活的转换,是可见光诱导,构成吲哚官能化的罕见例子。

第5页PPTThe Meyer-Schuster Rearrangement反应研究Baire等人经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种条件温和的,分子内截获的Meyer-Schuster (M-S)重排反应。

用于从相应的顺式-6-羟基己-2-烯-4-醛合成2-酰基呋喃[15]。

发现该反应非常普遍,并且起始原料炔丙醇易于获得。

通过该方法,还可以分三步实现脱氧-去甲-喹吖嗪B (倍半萜)的首次合成。

并介绍了在M-S重排过程中添加两个亲核试剂的概念。

第6页PPT实验部分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在催化剂Na2S2O8,2 mL的二噁烷进行发生重排得到产率*的目标化合物。

第7页PPT我们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邻炔丙醇苯甲酸苄酯与二苯乙炔为原料,考察了不同的溶剂,催化剂,温度最后发现以Na2S2O8为催化剂,二噁烷作为溶剂的条件,产率达到*。

最终反应结果如下表所示:第8页PPT对目标产物氢谱进行归属如表 3.1所示,Ha的化学位移7.51到7.48ppm,Hb的化学位移5.20ppm, 甲基上的Hc的化学位移3.86ppm.化学位移7.94到7.00ppm为苯环上的氢第9页PPT对目标产物碳谱进行归属如表3.3所示,羰基碳化学位移192.67ppm,炔基碳C2化学位移87.10ppm,C3化学位移83.20ppm,C4化学位移化学位移83.20ppm 。

有机合成答辩ppt

有机合成答辩ppt

1.3、醋酸仲丁酯的应用
萃取剂
01
稀释剂
02
清洗剂
03
溶剂
04
医药
05
香料
06
反应介质
07
1.4、醋酸仲丁酯的发展
醋酸仲丁酯是一种环保性溶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涂料生产中曾使用过醋酸仲丁酯,后来因价格昂贵引起货源不足,改为醋酸正丁酯及其它混合物代替。 70年代以前,醋酸仲丁酯在国内外几乎均采用醇酸酯化法生产 。 70年代以后,形势有所转变,羰基合成工艺得到了不断改进,加之铑催化剂的使用,正构醇制备变得相对容易。使正丙酯又重新取代了醋酸仲丁酯,得到大规模工业生产。 到2000年,我国仍无工业用醋酸仲丁酯生产。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了用于醋酸仲丁酯生产的新型工艺,即采用正丁烯加成法制备醋酸仲丁酯。该工艺方法使得流程缩短、成本降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并且国内已拥有一些生产醋酸仲丁酯的大型企业,如湖南中创等,其产品也已投放至全国各地。
4.2、催化剂筛选
以原料酸醇比1:3,催化剂用量为醋酸的3%进行实验,得到产品进行分析。 经过图谱分析,皂化反应纯度分析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图表显示结论,同时由于工业中多采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因此选用浓硫酸进行下列实验。
4.3 反应时间对醋酸转化率的影响
图1 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转化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但是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转化率变缓,所以反应时间选择为100min。
正交实验方案 为确定其合成最优条件,设计一组L16(34)正交实验,考查醋酸与仲丁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及浓硫酸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见下表。(注:A:酸醇摩尔比 B:反应时间 C:催化剂的用量) 表1 正交实验方案表

高中化学 《有机合成实验答题模板》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有机合成实验答题模板》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实验答题模板》教学设计正自己的错误。

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讲评]就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目稍作讲评,指出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

听讲、思考、改正自己的错误。

指出学生一些比较常犯的错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有机合成实验答题模板。

在有机合成实验考查的内容有:仪器的名称;基本操作;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回忆、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一个总结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

七、教学评价设计八、板书设计:附件1:有机合成实验题解答模板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 沸点/℃水中溶解性异戊醇88 0.812 3 131 微溶乙酸60 1.049 2 118 溶乙酸异戊酯130 0.867 0 142 难溶在A中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

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条件
温度:20-30℃ 压力:常压 物质量之比:芳伯胺:亚硝酸钠=1:1.02 盐酸用量: 2.5-4mol 加料方式:一次加料
副反应: 芳环伯胺和芳杂环伯胺的重氮盐一般可以溶解于水,成中性,
不溶于有机溶剂,但含有一个磺酸基的重氮化合物生成在水中溶解 度很低的内盐。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重氮盐与尚未反应的芳伯胺作用 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或氨基偶氮化合物。
反应过程如下:
OH
22
OH
NO2
33
OH
NH2
44
OH NHAc
C(CH3)3 HO3S
C(CH3)3 OH
C(CH3)3
C(CH3)3 OH
11
NH2 OH
Cl N2
SO3H
55
OH
反应经历了重氮化、硝化
HO3S
N N
NHAc 、还原、酰化、偶合过程
而得到最终产物。
KVD
C(CH3)3
下一页
第一步 重氮化
注意事项:
用Raney Ni做催化剂,可将2-硝基4-叔丁基苯酚氢化还原,重复实验 发现,无法达到要求。原因可能是,反应温度较高,氢气相对压力下 降,同时催化剂活性较低,因此,本实验采用5%Pd/c做催化剂,用 量本实验采用5%Pd/c做催化剂。
返回
第四步 酰化
OH NH2
OH NHAc
C(CH3)3
返回
组长:王博 副组长:罗仲文 答辩人:陈翔 宋浩 评委:孟小齐 杜昕
第一步:陈翔 宋浩 第二步:王鹏 张燕南 第三步:孟小齐 第四步:杜昕 第五步:王博 罗仲文
原料与溶剂:对叔丁基邻氨基苯酚、乙酸酐
反应工艺: 温度:30℃(温度=6.5
物质反应量之比:酰化剂用量为OB酚1.05个当量; 加料方式 (实验室为间歇操作、间歇加料。工业上采用连续加料生产)
工艺流程:(实验室制法) 称取50.0gOB酚(2-氨基-4-叔丁基苯酚)于适量大烧杯中,加入30.0ml 乙酸酐与20ml去离子水,控制pH=6.5,常温搅拌反应约8h(氨基检测剂 检验反应终点),抽滤,放入干燥箱并过夜,称量62.2g,收率99.2%, 含量98.7%。
(1)形成内盐
OH
(2)
OH
HO3S
O3S
OH
+
N2Cl HO3S
NH3
OH
NH2
HO3S
N N NH
SO3H OH
分离:形成的内盐不溶于水,过滤除去。生成的副产物是一个黄色 沉淀,也可过滤除去。
注意事项 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在稀盐酸中加入少量的溴化钠。
2、盐酸浓度不宜太高,否则易造成重氮盐分解:
KVD简介
OH
HO
NHAc
HO3S
N N
KVD
C(CH3)3
KVD是一种新型的抗紫外线染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紫外 线能使胶片感光,具有较强的荧光作用,还能够杀菌消毒,使金属 产生光电效应等。但是,过量的紫外线能够对于人的真皮层产生巨 大的伤害,可以引起皮肤红斑、炎症、老化,甚至引起皮肤癌症。 随着大气污染的逐步加重,臭氧层破坏越来越严重,对于皮肤的保 护就显得愈加迫切。所以,抗紫外线染料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及应用价值。
第五步 偶合
OH
OH NHAc
ClN2
SO3H
C(CH3)3
反应原理:
H2N
OH H
ClN2
+
C( CH3) 3
OH HO3S
N N
OH NHAc
C(CH3)3
SO3H
醋 酸 钠 pH(8-10)室 温
,常压
-HCl
OH
OH SO3H
N N
OH NHAc
C( CH3) 3
反应类型:亲电取代反应
原料与溶剂:原料为2-乙酰基-4-叔丁基苯酚、J-酸重氮盐酸盐;溶 剂为醋酸钠水溶液(价格低廉、不会产生副产物)
注意事项:
(1)偶合时把J-酸重氮盐酸盐水溶液放入到冷的含2-乙酰基-4-叔丁 基苯酚的水溶液中完成。
(2)反应要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因在弱碱性条件下2-乙酰基-4-叔 丁基苯酚生成2-乙酰基-4-叔丁基苯酚盐负离子,能使苯环活化,有利 于亲电试剂重氮阳离子的进攻。但碱性不能太大(pH不能大于10), 因碱性太强,重氮盐会转变为不活泼的苯基重氮酸或重氮酸盐离子, 而苯基重氮酸或重氮酸盐离子都不能发生偶联反应,最佳的反应条件 是以醋酸钠缓冲的弱碱性介质。优势:价格廉价、不会产生副产物。
工艺条件 温度:12℃-22℃
副反应:主要是氧化和间位硝化
减少副反应方法是控制酸的硝化能力,适宜的温度,两相 混合分散和搅拌效率多少
注意事项:
1、硝酸在乙酸酐中与酚醚作用可提高邻对位的比例(并且 硝酸可以和乙酸酐任意比例混合)(邻对位分离)
2、该反应也可用混酸硝化,但混酸硝化污染严重并且收率 低,用改方法采用稀硝酸乙酸酐做硝化剂,过量硝化剂可 以循环利用没污染并且提高产率 并且用混合溶剂结晶排除 下步合成邻氨基对叔丁基苯酚时减压蒸馏的危险。
反应工艺: 温度:低温,一般是在0℃,由于在苯环上带有磺酸基所以重氮盐比 较稳定,可在室温下保存,所以温度选在室温下比较方便。 压力:常压 时间:由于偶合组分空间位阻不大,所以反应较快。 物质反应量之比:N-乙酰氨基OB酚稍微过量 加料方式:实验室为间歇操作、间歇加料。工业上采用连续加 料生产。 PH=8-10:因为偶合组分为酚类,根据课件偶合过程注意事项可知。
6、 干燥芳重氮盐不稳定,受热或摩擦、撞击时易快速分解放氮而发生 爆炸,所以残留重氮盐必须清洗干净。但在水溶液中,低温比较稳定, 但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返回
第二步 硝化
OH
OH NO2
C(CH3)3
反应类型:亲电取代反应 反应机理如下:
C(CH3)3
OH
+ NO2
OH
慢 NO2
OH H NO2
C(CH3)3 OH
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于滤纸上,染料沉淀(预估染料是 沉淀)的周阿圈旁点一滴,也生成润圈。若有2-乙酰基-4-叔丁基苯酚 存在,两润圈相交处生成KVD的颜色。同样以2-乙酰基-4-叔丁基苯酚 试液检查,若生成KVD的颜色,则表示有J-酸重氮盐酸盐存在。如此 每隔数分钟检查一次,直至重氮盐完全消失,反应中仅余微量偶合组 份为止。注意事项:有时重氮盐本身具有深色,溶解度不大,而且偶 合很慢,若用一般指示剂往往得不到明确的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采 用更活泼的偶合组分如间苯二酚、间苯二胺作为指示剂。若生成的染 料溶解度太大,滴在滤纸上不能得到无色润圈,则可在滤纸上先放一 小堆食盐将反应液滴在食盐上,染料即会沉淀生成无色润圈。
C(CH3)3
反应类型:加成消除反应
反应原理
此步为N-酰化反应,N-酰化是制备酰胺的重要方法。被酰化的胺可以是 脂胺,也可以是芳胺;可以是伯胺,也可以是仲胺。
用羧酸或其衍生物做酰化试剂时,酰基取代伯胺基氮原子上的氢,生成羧 酸胺时的反应历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O
H
R C + N R'
OH
-HZ R C N R'
OH
HO3S
1
NH2
Cl N2
OH SO3H
反应类型:亲电反应 反应历程
NaNO2 + HCl ON OH + HCl
KBr + HCl
ON OH + HBr
ON OH + NaCl ON Cl + H2O HBr + KCl ON Br + H2O
在盐酸中活泼质点ON-Cl ,在硫酸中活泼质点是ON-NO2,但是 活泼性ON-Cl> ON-NO2.活泼质点显亲电性。
(3)盐效应:偶合反应是重氮盐和偶合组分离子间发生的反应。偶合 时加入电介质,它对反应速度有影响,在食盐存在下进行偶合,若重 氮盐及偶合组分所带电荷相同,则能加速偶合的速度。偶合时加入食 盐,可减少反应时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
五:副产物没有
六:偶合反应的分析控制
偶合反应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测定重氮盐和偶合组分来实现,一般要求 在反应终点重氮盐消失,偶合组份只有微量。
2HNO2 + 2HCl
2NO + Cl2 + 2H2O
反应过程中,保持PH<2
3、重氮盐在浓盐酸中的溶解度降低,同时浓盐酸与烟硝酸盐反应放出 氯气。
2NO2 + 2Cl + 4H
2NO2 + 2Cl2 + 2H2O
4、亚硝酸钠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过量亚硝酸盐会促进重氮盐缓慢分解 ,不利于重氮化进一步反应。在重氮化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尿 素使过量亚硝酸钠完全分解。可以降温搅拌,使分解为亚硝酸酐逸出 ,或加入适量尿素或氨基磺酸是亚硝酸分解。当亚硝酸盐过量过多时 ,也可补加少量的芳伯胺,消耗过量的烟硝酸盐。

C(CH3)3
π 络合物
NO2
+H
C(CH3)3
σ 络合物
C(CH3)3
反应活性因子是亚硝基正离子,亚硝基正离子进攻芳环生 成亚硝基化合物,随即被硝酸氧化成硝基化合物,同时又产生 硝酸。
反应原料:对叔丁基苯酚 硝酸(99%)在甲苯 小苏打 混合溶剂
工艺流程:(实验室制法)
把溶解70g对叔丁基苯酚的350mL甲苯溶液混合液地加入70g硝酸280g 乙酸酐水溶液组成的溶液中,控制温度在12℃到22℃范围内,剧烈搅拌, 滴加完后再保温30min,将混和溶液转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出下层稀硝酸, 用饱和小苏打溶液洗涤有机层三次,将洗涤后的有机层转入500mL烧瓶中, 并加入100mL蒸掉甲苯,分层后下层为棕红色液体。搅拌下将棕红色液体慢 慢加人600mL混合溶液中,温度50℃ 加好后冰水降低温度到5℃以下,结 晶1h 过滤 干燥得含量99%的淡黄色固体 收率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