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分析

引言概述:在一部小说中,主要人物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焦点,而次要人物则在剧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有时候可以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有时候可以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次要人物的背景阐述1.次要人物的生平和经历2.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关系3.次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性格描写二、次要人物的辅助作用1.提供故事背景信息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主要人物形象4.配合主题和主要情节5.引起读者共鸣三、次要人物的对比角色1.对比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2.呼应主题和情节发展3.加强情感冲突和张力四、次要人物的形成和展现手法1.通过描写细节塑造形象2.利用对话和言行展现性格3.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4.结合背景环境突出次要人物的重要性五、次要人物的角色转变和发展1.分析次要人物的动机和目标2.研究次要人物的成长和转变过程3.讨论次要人物对故事走向的影响总结:通过对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故事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次要人物的背景阐述为故事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同时他们的辅助作用在推动故事发展和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次要人物的对比角色更加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同时加强了情感冲突和张力。
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形成和展现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
次要人物的角色转变和发展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主要人物的表现,还要仔细思考和品味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记住次要人物对文章主要人物、故事情节、 环境背景、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
2、会运用知识分析文章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作者着力刻画,表现主题思想,体现 作者写作意图的对象。
次要人物:着墨不多ຫໍສະໝຸດ 常常被我们疏忽,或没有 给予足够关注的人物。
另一个角度看出了菲利普一家经济的拮据,表现 了小人物生活的心酸,丰富了小说的主题;也从 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 钱关系,从而突出主题。
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正衬或反衬)作用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是一个有同情心、 有正义感的人,他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 他的纯真善良反衬出菲利普夫妇的丑陋。
2、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发展中制造波澜;为下文 某一个情节做铺垫;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例:《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和《孔乙己》中的 小伙计都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他们的所见 所闻组织材料,结构全文。
3、交代环境背景或暗示社会环境
《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乡邻们对他漠然置之,中举后乡 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款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寻觅范进,悉心 照顾他。小说通过对这些邻居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有 钱有势的人竭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
4、突出/深化/丰富主题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女儿女婿,让我们从
高考阅读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考情分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次要 人物是小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成为考查的重 点。
【提问方式】 (1)小说写某人,对写主人公有什么作用?(限定 角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小说用了大量笔墨写某人,结合全文分析这 样安排的理由(综合角度) (3)探究小说中某人在文中的作用。(综合角度) (4)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综合角度)
课堂演练 小说《老爱情》中的“女儿”这个形象有何作用?
①推动情节发展,老妇人的猝死与女儿的吵 闹密切相关。(或 女儿的吵闹导致母亲猝 死) 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以女儿的不孝顺和 自私反衬老夫妻的宽容和仁慈。
2013年南京、淮安二模《开小差》(《步步高》
请结合全文探究“朋友”这一的作用。
(1)以朋友的空想反衬斯莱戈的敢想敢做, 以朋友的迟钝反衬斯莱戈的机智; (2)通过朋友和斯莱戈的对话,引出打赌和 斯莱戈开小差的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3)以朋友的沮丧深化小说厌战的主旨。
《绝
作用。 答案
鉴》(《步步高》)
简要分析冯有为、法缘和尚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
从人物形象刻画上看,作为次要人物,此二人衬
托出陈若尘淡泊名利、不阿附权贵的品格;
从情节安排上看,冯有为的存在引出了下文陈若
尘与县委书记的交往事件,法缘和尚的话预示了
小说的结局,使小说情节发展更合理。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 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作用。 • 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 ③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 的坚忍、乐观的形象; • ④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人应该 有希望的活着。
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营长说:“这个白宝宝在新兵训练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 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参加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 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有归队。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 火车站逮住这小子。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白建国急 了,拍着床板叫:“我立即过来处理!”白建国说完,打电话 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返回
白建国本想亲自送白宝宝返队交差,但被白宝宝谢绝:“请部 长放心,我会安心服役!”白建国点点头:“如果不相信你,这次 也不会带你回来。”白宝宝临上车时,两腿并拢,双膝夹紧,啪地 敬了个军礼!白建国也挺身立正,回了个标准的军礼!
四目相对,一老一少两个兵哥眼里泪花闪烁。 (有删改)
返回(6分)
返回
[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小说标题是“武装部长”,说明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武装 部长白建国,而白宝宝是次要人物。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问次要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首先就要考虑其对塑造 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梳理小说内容,可以发现写白宝宝的 转变是为了衬托白建国;白宝宝当新兵逃跑是整个故事情节 的开端,有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白宝宝的转变 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通过他的转变,彰显了小说主旨。
白建国在次日中午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脸都没洗就去见 团领导。
中考专题复习--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

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答问题。 文中⑮到⑱段为什么要叙写长舌妇和她们的议论?请简要分析。
(泉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形象地展现卑鄙庸俗地虚度年华的人的模样;交代保尔觉 得这个小城变得陌生和无聊的原因;与保尔等为解放全人类而 斗争的行为形成对比。
3.阅读《一颗小白杨》,回答问题。
一、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案例1.《孔乙己》掌柜的、酒客 小说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
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咸亨酒店是当时(晚清时期)社会的缩影。 (1)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 (2)代表了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 立的社会,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背景。 (3)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4)为下文孔乙己被取笑的情节做铺垫。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描写杜雍和由“沉着脸” 到“装镇静”再到“不再乱发牌气”,并做出重要的表率 (“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最后得出重要“结 论”(“下蛋了,下蛋了……”),逐步把事情推向高潮。
评分说明:答出要点即可。
三、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蛮师傅》,回答问题。 “我”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
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
能锻炼人,出息人。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四、归纳总结
加油!
答案要点 (1)冷眼旁观,亲身经历,见证身份/特征/经历。 (2)线索人物,贯穿始终。 (3)揭示主题,用意深刻。 (4)亲切自然,真实动人。(第一人称本身的作用)
要点:见证身份/特征/经历 线索 主题 人称本身的作用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在赤壁之战前后,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 妙算,就通过次要人阁瑜的杰出的军事才能来 正面衬托他,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用了苦肉计、 反问计等,这些早已被诸葛亮看透。
而小说在突出周瑜的聪明才干时,又运用 了次要人物蒋干的自作聪明,实则愚蠢的行为 来反衬周瑜的聪明,这也间接地衬托了诸葛亮 的聪明。
2、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 串起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常常从次要 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常常从次要人物 的嘴里说出来。经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 地交融在一同,推进情节开展。他们的呈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 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3、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范进中举》对次要人的描写更是活灵活现,中举前乡邻们 对范进漠然置之,中举后乡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款待报录人, 又到集上寻觅范进,悉心照顾他。小说经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能够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竭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 人冷漠无情,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5、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小说中的“我”是第 一人称,就多了见证、增加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叙述人称作用)
1、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2、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反复出现串起情节 3、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4、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5、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叙述人称作用)
4、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呈现大众局面,这些局面中的大众,大多 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呈现为主要人 物的活动提供了详细环境,起到了渲染氛围、奠定感情颜 色基调的作用。(群众场面)
《变色龙》一文中,围观者先是起哄看繁华——“还有人叫喊:‘别放走 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周围很快就聚了 一群人,似乎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当厨师把狗领走后,他们居然 一下子对着首饰匠赫留金哈哈大笑。他们不敢讪笑警官的多变,而只敢讪 笑倒运的人——这样既让他们十分开心,又无丝毫的风险性。这样一群小 市民,固然脸谱各异,性情有别,但有一点是完整相同的,那就是麻木不 仁、愚蠢无知、荒唐无聊、奴性十足。他们既为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翻 云覆雨的性格提供了典型局面,也展现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中一 副真实的画面,深入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理想。
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解答小说次要人物作用题“5思考”1.思考“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思考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作用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3.思考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4.思考揭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
5.思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
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图示:[例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装部长大海白马镇武装部长白建国是在一个周末深夜十二点,被白宝宝所在部队营长的电话吵醒的。
营长焦急地告诉白建国:“出大事了,你们镇那个白宝宝想逃跑!”营长说:“这个白宝宝在新兵训练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参加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有归队。
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火车站逮住这小子。
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白建国急了,拍着床板叫:“我立即过来处理!”白建国说完,打电话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课件

在赤壁之战前后,为了突出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就通过次要人阁 瑜的杰出的军事才能来正面衬托 他,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用了苦 肉计、反问计等,这些早已被诸 葛亮看透。
而小说在突出周瑜的聪明才干时, 又运用了次要人物蒋干的自作聪 明,实则愚蠢的行为来反衬周瑜 的聪明,这也间接地衬托了诸葛 亮的聪明。
1
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串起情节
01 次要人物的作用
02
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在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是红花,次要人物和配角就是绿叶,这是一种烘托的手 法。经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烘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到达塑造人物形 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能够将本来单调的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敏现, 凸现人物质量,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明晰。
自身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小说中的“我” 是第一人称,就多了见证、增加小说真 实性的作用。(叙述人称作用)
总结
01
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02
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反复出现串起情节
03
暗示围,奠定基调。
05
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叙述人称作用)
202X
次要人物的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能够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 描写的结晶,也是我们在课堂上破费大量时间赏析、品读的对 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常常被我 们疏忽,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其实,他们在侧面烘托、推 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方面占领着重要的位置。
01
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呈现大众局面,这些局面中的大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
恩格斯曾倡导“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
在一部小说中或是一部戏剧中主人公或主角就是红花,次要人物和配角就是绿叶,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
形象的效果。
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次要人物的着墨非常少,但他们却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文中的“我”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还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这说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
在这里通过对次要人物“我”的简单描写,就把
菲利普夫妇冷漠无情、虚伪自私的特点充分地衬托了出来。
在《变色龙》一文中,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叶尔德林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从端着一个“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的筛子到报告“好像出乱子了”,从给警官脱穿大衣到两次对狗的来历进行判断,既表现出他忠实而驯服,又从侧面衬托了警官的专横多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
这样,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来表
现人物性格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更有力。
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
功用。
如《孔乙己》,在酒店这样一个场景里,充分发挥小伙计“我”的作用,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和感受,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孔乙己的个性和悲惨遭遇。
由于“我”担当的是只管温酒这样一种清闲无聊的职务,心里很烦闷,因此就有机会观察顾客们的动静,作品通过“我”的眼睛,正面描写孔乙己在酒店里的几个生活片段,突出地塑造了他那迂腐可笑、屈辱自尊的性格。
作品又通
过“我”的耳朵,听人家在背地里议论,侧面写孔乙己的屡试不第、偷书挨打,概括地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份、遭遇、癖好,并点明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我”确实是个关键人物,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说出至关重要的话,做出重要的事,掀起轩然大波,把事件推向高潮。
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
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
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
《变色龙》一文中,围观者先是起哄看热闹——“还有人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当厨师把狗领走后,他们竟然一下子对着首饰
匠赫留金哈哈大笑。
他们不敢嘲笑警官的多变,而只敢嘲笑倒霉的人——这样既让他们非常开心,又无丝毫的危险性。
这样一群小市民,虽然脸谱各异,性情有别,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荒唐无聊、奴性十足。
他们既为奥楚蔑洛夫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性格提供了典型场面,也展示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中一副真实的画面,深刻地
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
在《孔乙己》中同样对“一群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孔乙己生活在众人的哄笑中,他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
“笑声”贯穿着全篇,这阵阵笑声中透露出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方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乐和取笑,只有孔乙己到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面上烘托
了欢乐的气氛,实际上是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悲凉的意味,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
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
服务的。
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写了菲力普的两个女儿、女婿。
这些次要人物的描写,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的每个毛孔里,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渗入了铜臭。
《范进中举》对次要人的刻画更是惟妙
惟肖,中举前乡邻们对范进漠不关心,中举后乡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寻找范进,悉心照顾他。
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
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