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示范教案(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示范教案(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第三节城市化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及案例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认识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环境污染,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教师也可利用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产生更深切的感受。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l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学校放眼四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可是八年前我们学校刚刚搬迁到这里时,周围是一片农田,夏天晚自修的时候,还能“听取蛙声一片”。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究的——城市化。

(课件展示课题:城市化)

师: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板书)一、什么是城市化?

师:究竟什么是城市化呢?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

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

师: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师: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这么迅速呢?

生:因为在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城市化的进程。

师:对!由此可见,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合理的城市化也有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引导学生阅读图2.18,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师:对!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师: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呢?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师: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

的。请同学们先阅读图2.20。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2.20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4案例4完成P35活动题。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师:在图2.20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为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请同学们读取图2.20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各段曲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某些阶段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什么问题?

生: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力Ⅱ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什么阶段?我国2002年城市人口比重为39.10%,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

生:加速阶段。

师:对!根据以上的讨论,在城市化进程的这一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要加强引导城市化的合理发展,防止各种城市化问题的产生。

师:说得不错!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活动”,思考下列问题)

l.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显现出怎样的特点?

2.英格兰城市带是怎样形成的?

3.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伦敦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伴随着这一现象,城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l:在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鲜明的变化: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生2: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如图 2.23。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这就是英格兰城市带。

生3: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这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所以人们纷纷迁往城市以外的乡村或小城镇。

师: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另外两个原因是: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空洞化等现象。

师:案例4是图2.20的具体实例。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体现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下面我们结合图2.20和案例4,归纳、概括不同城市化阶段的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和出现的常见问题。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结合读图分析,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25%~30%以

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

混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30%~70%,较

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

恶化、住房紧张

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

洞化、逆城市化

等师:现在,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处于哪一个阶段?

生: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请同学们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读图2.19和图2.21,思考图后的三个思考题) 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

(提示学生读取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回答该题) 生:在2000年,发达国家平均城市人口比重已经高达7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却只有40%左右。显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高发展中国家。

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生: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

师: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

(提示学生比较1950年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变化,回答该题)

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提示学生结合P33阅读内容,完成该题)

生: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对此结合教材P33图2.20加以思考。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P34活动

参考答案: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日本于189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未来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二、读“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D到E,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战以后发达国家都加快小城镇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由于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外移动

(3)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郊区城市化

(4)①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工业和建筑业。②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和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③有利于扩大就业,妥善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④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⑤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1Myday(第3课时)教案人教PEP版

Unit 1 My day 第三课时 一、课时内容 教科书第7页:B.Let’s try Let’s talk 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 二、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依然围绕“My day”这个话题展开内容。包括Let’s try,Let’s talk和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三个板块。 Let’s try是听力训练,是为Let’s talk部分做铺垫的。Let’s talk是围绕本单元的总话题My day展开的第一个对话场景,即Sarah与Shopkeeper谈论有关Sarah的周末活动的对话,呈现了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的句型。通过shopkeeper询问Sarah 的周末活动情况,引出了Sarah对自己通常在周末一系列活动的详细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Sarah是一个很懂事、孝顺、善良、勤快、刻苦用功的好女孩,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形象,从而教育学生们在家一定要向Sarah学习,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务,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Ask the question and then pass it on.是为专项训练句型When do you…?创作的问答表演活动,用以巩固重点句型的熟练程度。 本课时是整个单元B部分的首课时,在本单元B部分中起引领与铺垫作用,重点掌握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的问答句型和一些常用动词短语。对话中呈现了一个问句多个回答的对话情景,加深了学生对该句型的认知度, 接下来是一个活动版块,学生们以拉火车的形式进行传递式问答活动,如此这样,每个同学既能练习到回答句型,又能练习到询问句型,一举两得,并且增进相互了解与学习友谊,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学习的氛围。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三、四年级的学习英语的经历,具备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并且在学习A部分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我准备依然采用多次呈现对话情景动画,通过声形并茂的方式,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新授之前,就可以了解对话内容,再鼓励学生模仿表演对话,感知新句型的应用功能,最后再提炼重点句型,通过游戏活动加以巩固。 三、课时目标 1.能够在PPT课件与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的大概意思。 2.能够根据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朗读对话,并且能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 3.能够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针对周末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适当运用频度副词回答问题。 4.能够正确理解Why are you shopping today? 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 You’re so busy! You need a robot to help you! 的意思,并且能够正确朗读。 四、课时重难点 1.重点 (1)能够在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针对周末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适当运用频度副词回答问题。 (2)能够正确理解Why are you shopping today? 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 You’re so busy! You need a robot to help you! 的意思,并且能够正确朗读。 2.难点 (1)能够根据正确的语音、语调、意群朗读对话,并且能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 (2)能够在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针对周末活动提出问题,并且能适当运用频度副词回答问题。

【教案】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第三课时

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learn Match and say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围绕How heavy are you?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词汇bigger, smaller, stronger, thinner, heavier及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kilograms. You’re ...than me.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注意合理的膳食和运 动,保持身体的健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 在第二课时中学习了句型How tall is…? It’s...为本课时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时的重点是四会单词的掌握以及能够运用四会单词描述人物的外貌特点。 本课时包括Let’s learn 和Match and say两个板块。Let’s learn呈现了Mike 和同学 们去郊游,John和Jim比较体重,Mike 和吴一凡比较脚的大小,张鹏比Sarah强壮,帮助Sarah背书包的情景,呈现了单词比较级的词性和意义。此板块呈现的对话情境是John通过问Tim体重,得出了Tim更重的结论。此情景是发生在公园里,一帮同学去郊游,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Match and say 板块是用于操练B Let’s learn 板块中的形容词比较级。通过学生的描述并比较小朋友调到的鱼的特征,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本课时虽然是新授课,但是四会单词的原级已经学过,所以学生接受新知会很容易。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动手操作、玩游戏、小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课时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tronger, thinner, heavier, bigger, smaller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单词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3.了解部分形容词变比较级,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r或变y为I, 加-er. 4.能够听、说、运用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kilograms. 5.引导学生关心他人,注意合理的膳食,多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时重难点 1. 重点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tronger, thinner, heavier, bigger, smaller (2)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单词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3)了解部分形容词变比较级,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加er或变y为I, 加-er. (4)能够听、说、运用句型How heavy are you? I’m…kilograms. 2. 难点 (1)能够正确运用上述单词描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精品】Unit1第三课时(教案)译林版(三起)-三年级英语下

【精品】Unit 1 In class Sound time Rhyme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 (教案)译林版(三起) 三年级英语下 【教学内容】 Sound time, Rhyme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door, window , open, close,book,the。 (2)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能会读、会说小诗open the window (4)了解辅音字母b在单词中的发音 2.能力目标: 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door, window , open, close,book,the。 (2)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能会读、会说小诗open the window (4)了解辅音字母b在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 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设计新颖,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Teaching aims: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door, window , open, close,book,the。(2)能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please…. Come in/和日常交际用语I’m sorry (3)能会读、会说小诗open the window (4)了解辅音字母b在单词中的发音 2.Let’s act 四人一小组表演对话,比一比哪组表演的最棒噢! 2.Play a game 游戏规则:快速说出出现的图片是什么,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噢! Step2 Presentation 1.Rhyme time (1)Let’s read Open the window Open the window, open the door. Open your book and say “Hello!” Close the window, close the door. Close your book and off we go! Teach: your 你的;你们 say 说 off we go 我们出发 (2)Watch and repeat 观看视频动画跟读Rhyme time内容 2.Checkout time (1)Look and say 呈现Checkout time中的七幅图片,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再呈现答案。Please open the window. Please come in. Please stand up.

牛津英语1A Unit 1 my Classroom(第3课时)教学设计

牛津英语1A Unit 1 my Classroom(第3课时)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Oxford English 1A unit 1 my classroom (Session 3)

牛津英语1A Unit 1 my Classroom(第3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1.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nouns to identify common classroom objects 2.to make the students pronounce properly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to learn the words: pen pencil book bag ruler rubber 教学难点:to make the students connect the words with the objects 教学准备:objects word pictures cards cassette player 教学过程预设: step 1: warming up t: class begins s: stand up, please. t: good morning.

Unit1第3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Unit1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型谈论校园设施和场所的具体情况。 2.能听懂并会用Howmanyclassroomsarethere?Istheplaygroundbig?等句型进行问答对话和交流。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内容 1.词汇:manybehind 2.句型:Therearemanyclassroomsinmyschool. Thereisamusicroom,abigcomputerroomandanartroom. Thereisanicegardenbehindtheplayground. Istheplaygroundbig? 三、教学活动 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本课学习内容一个人提问,另一个人对提问做出反应,两人轮流进行问答对话。挑选表现好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可评选出“最佳组合”。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需要准备音频(教师可在优教平台直接下载使用)。 五、教学过程 1.任务5的教学: (1)让学生浏览Listen,readandtick的内容,先大致了解内容,知道其大意。 (2)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Listen,readandtick 的录音,注意分别听到了校园中哪几个场所和设施,并记下所听到校园场所和设施的名字。 (3)在学生基本听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Listen,readandtick的内容。朗读可以采用录音读、教师带读、学生齐读,或分组轮流朗读等形式。 (4)在学生熟读Listen,readandtick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在方框中判断a,b和c三句话是否正确。如果句子正确,在True 后的括号内打√;如果不正确,在False后的括号内打√。(学生写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核对或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语言点解释 ①therebe后是复数名词时,be应用复数形式are;therebe后有几个

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1Myschool(第3课时)教案人教PEP版

Unit 1 My school 第三课时 一、课时内容 A.Let’s spell B.Let’s sing 二、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义务教育灵通版(pep)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本课时围绕单元主题展开课题,包括A.Let’s spell B.Let’s sing两个板块。 A.Let’s spell 板块分为Read ,listen and chant ; Read,underline and say 以及Look,listen and write 三部分。Read ,listen and chant 呈现了er 在单词中发/?/音的规则;Read,underline and say通过读单词、划出发音相同的字母组合、跟读例词的活动强化记忆er 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根据er的发音规则读出新词,巩固学习er 的音形对应关系;Look,listen and write 则是通过看图、听音、写单词活动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单词,补全短语和句子。 B.Let’s sing板块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灵活运用于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新学语言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同时调节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教学是在学生跟随录音有节奏的吟唱歌谣时掌握er的读音规则,根据以上任务,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时刻关注学生er的发音是否到位,并加以训练。在教学第二段歌曲时,歌曲中的classroom 可以换成本单元的其他核心词汇替代,学生在歌唱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改编歌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课时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water ,tiger,sister,dinner,computer。 2.学习字母组合er 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3.会唱英语歌曲《our school》 4.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观察,感知,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学习字母组合er 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⑵会唱英语歌曲《our school》。 2.教学难点 ⑴记忆单词computer。 ⑵归纳出er在单词末尾发/?/音的规则。 五、教学准备

unit1 第三课时练习 牛津英语

9A Unit1 Know yourself 第三课时练习(语法部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 )1. Try your best ,______ you’ll make more progress(进步)。 A. and B. but C. or ( )2. Now we have no time _____ money. A. so B.and C. or ( )3. I failed again, ______ I won’t give up. A. and B. but C. so ( )4. This is my first lesson, ______ I don’t know your names. A. and B. but C. so ( )5. Don’t lose heart, ______ you’ll lose all. A. and B. so C. or ( )6. It’s getting warmer _______ warmer. A. and B. but C. or ( )7. Nora was ill last weekend,_______she didn’t go swimming _______go shopping. A. but; and B. but,or C. so;and D. so; or ( )8. Both Peter and I ________ going to Guangzhou. A. are B. is C. am ( )9. Not only Tom but I ______ going to give the talk. A. am B. is C. are ( )10. Either noodles or rice________Ok. I am hungry. A. are B. is C. / ( )11. Neither I nor my parents ________ to tell you the truth. A. wants B. want C. is going to ( )12. —Can I park my car here?—Yes,you can park on ________ side of the street. A. either B. neither C. both D. all ( )13. We asked John and Henry some easy questions,but ________of them could answer them. A. none B. both C. all D. neither ( )14. —Which is more useful,biology or chemistry?—I think ________ them are useful. A. either of B. none of C. both of D. all of ( )15. —I hear ______ your grandpa ______ your grandma like watching Beijing Opera. —Right, just as many old people do in our city. A. both; and B. either; or C. neither; nor D. not only; but also ( )16. _____Lily ______Lucy may go with you because one of them must stay at home. A. Not only;but also B. Neither;nor C. Both;and D. Either;or ( )17. ____my father ____ my mother is able to drive a car. However, they are going to buy one. A. Neither; nor B. Both; and C. Either; or D. Not only; but also ( )18. Qian Xuesen won high praise ____all his people because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___science. A. from,to B. from;over C. by; to D. by; over ( )19. The high-speed railway _______Shanghai_______Nanjing makes our travel much quicker. A. connects B. connecting; to C. connects; from D. connecting; from ( )20. Young people must be ready ______take ______new challenges. A. for;with B. to; on C. for; for D. to ; by 二. 用and , but, or或so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 We went there by taxi, _______we got there on time. 2. 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_______bananas ? 3. I want to go traveling , _______ I haven't got enough money . 4. You can find some news________ interesting stories on the Internet.

Unit1第三课时教案-开心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开心学英语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1 Hi, Tony! Hi, Jenny! 教学设计 The third period 一、Teaching demands 1. Let’s check.听力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Let’s ch ant…通过说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学习与巩固本课所学的单词。 3. Let’s sing. 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所学的单词。 4. Let’s thin k. 通过联想,培养学生运用新单词的能力。 二、Teaching aims: 1.能学会本课的16个单词。(has, now, sit, shoulder, teeth, knee, finger, toe, wave, put, move, cage, giraffe, ginger, jeans, jump.) 2.能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本课的新单词。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三、Teaching tools 本课的单词卡片;图片;录音机;磁带。 四、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vision 1. Sing a song 2. Use the body ( say sentences) Step 2 Presentation

Activity Getting ready Have Ss look at the page. T: ( Point to the game board.) Look. This is a game board. Each space has a command. Let’s read them. Point and have indivdual Ss read the commands aloud. Every time a student reads a command, have all Ss do the action. Using the book Put Ss into pairs to use the page as a game board. Give Ss dice and paper tokens to play the game .Ss start on the Wave your hand. Space. S1 reads the command in the square and S2 follows the command. When a command is a completed, the pair covers the square with a paper token. Then S2 rolls the die and counts that number of space in any direction. Continue the game until Ss cover every space with a token. If Ss go back to a square that is already covered, uncovered square. Sounds and words Getting ready Write the letters and g and j on the board. T: Sometimes, these two letters have the same sound. Let’s practice this sound. Look at my mouth and repeat. T: / d3/. Ss: / d3/. Using the book 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Play the tape have Ss point to each word as the tape says it. T: Let’s listen again and this time, repeat. Have Ss repeat after the tape. After enough practice, point to the pictures randomly and have Ss say the words. Point out that the letter g is followed the letter e or I ( see pronunciation tips.) Listen and chant

(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1 第三课时

Unit 1 教学设计示例(3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学唱歌曲,复习打招呼用语:Hello! (二)能力 学会用英语向别人介绍各种文具; 学会唱英文歌曲; 通过Let’s do部分,锻炼学生听到英文口令的反应能力; (三)情感 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通过活动,师生、生生之间多进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四、教学媒体 1.教学课件 2.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教师卡片 3.学生用卡片 五、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2)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

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3)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3)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1)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2)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1)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unit 1 第3课时 学案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第3课时Section B 1a-2e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使用以下词汇、和短语: activity, decide, try, bird, bicycle, building, trader, wonder, difference top, wait, umbrella, wet, below, enough, hungry, hill, duck, dislike, feel like, because of. 2) 能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和不定代词的用法来询问及叙述假期活动和谈论度假的感受。—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 I went to New York City. — Oh, really? Did you go with anyone? — Yes, I went with my family. —What did you do? — I went to the Center Park. — How was your trip? — It was excellent. 能力目标: 1. 通过听力训练,能听出关于假期地点、活动、对事物的评价等信息,提高综合听说能力。 2. 能用思维导图完成听力文本内容复述,并能谈论自己的度假情况。 3.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如利用图片信息和文章标题进行预测并获取文章大意。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Lisa与Jane的旅行经历,了解国内外著名游览胜地,如:马来西亚、槟城山等,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意识。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不足中享受生活。 【学习导航】 一、自主学习 (一)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1. stay________ 2. study________ 3. stop________ 4. decide________ 5. write________ 6. feel________ 7. has________ 8. find________ 9. come________ 10. are________ (二)你能用英语写出下列词语吗? 可口的___________ 昂贵的___________ 令人兴奋的___________ 便宜的___________ 糟糕的___________ 无聊的___________ 有趣的___________ 友好的___________ (三)我要用英语写出下列词语。 1.到达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晨________________ 3. 决定做某事_______________ 4. 感觉像____________________ 5. 骑自行车去________________ 6. 在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喜欢做某事_______________ 8. 开始做某事_______________ 9. 等待______________ 10. 雨下的真地很大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学习 Task1:回答问题,认读单词 1.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s,read and review the words.

unit 1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Y 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第四课时教案人教PEP

3 The fourth period(第四课时) Part B Let ’s talk & Let ’ s play ?教学内容与目标 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 Let ’s talk ·能够通过观察、谈论Let ’s talk 板块的图片,并在PPT 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 ·能够听懂、会说核心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Goodbye./Bye.”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答 ·能够用“Goodbye./Bye.”与人道别 Let ’s play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进行问答游戏 1.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s …”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答。 2. 能够用“Goodbye./Bye.”与人道别。 ?教学难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运用本课核心句型进行交际。 ?教学准备 1.预习《状元大课堂》《创优作业100分》《状元作业本》中本课时的相关内容。 2. 教学课件、课文录音、视频、人物头饰、面具等。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 Revision 1. Greetings. 2. Sing the song —ABC song. (课件出示:教材P6 Let ’s sing 板块的歌曲) Let students clap their hands and sing the song together. 3. Revision. T: Do you have an English name?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Who wants to try first?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the front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by using “Hello/ Hi, I ’m…” Step 2: Presentation 1. Teach the sentence structure “My name’s…” The teacher takes out different headdresses and wears the headdress of Chen Jie, then greets the class, “Hello, I ’m Chen Jie. I can also say that my name ’s Chen Jie.” Teaching purpose 通过唱歌活跃课堂氛围,进入课前准备。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既复习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Teaching purpose 通过戴头饰做自我介绍,引出本课核心句型,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自然引入新 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 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Part B 第三课时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1.能迅速在所给的几组字母中找出相同的字母,并能在一定数量的单词中找出各个单词的数量,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认知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听懂简短对话,并能看图连单词。 3.会唱歌曲“Hello!”。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找字母、找单词、听句子、看单词等基础性练习。 听听力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任务。 教学光盘、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Step 1:Warm-up (1)每位学生拿出相应的一样文具,并开火车运用句型“I have

a/an ...”来描述所拿文具。 (2)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如:“Open your pencil box.”“Close your book ...”。 Step 2: Presentation (1)完成“Start to read”部分的任务。 ①完成“Circle the same letters”的任务。 让学生仿照示例圈出其他组的相同字母,并算出各个字母的个数。 ②完成“Read and count”的任务。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的文具单词,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练习。(2)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任务。 ①完成“Listen and number”的任务。 展示该部分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讨论图中人物会说些什么,做好听力准备,播放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将图片标序号,核对答案,并全班同学再听一遍录音。 ②完成“Look and match”的任务。 根据所学单词完成连线,比一比谁连得既快又准。 (3)完成“Let’s sing”部分的任务。 教师播放歌曲“Hello!”,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旋律。听完后,让学生一起读出歌词中的人物姓名,学生跟唱歌曲,并学习歌曲,然后分男女生组比赛歌唱。 St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发一部分单词卡片,比一比哪个

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3 Part B 第三课时1_人教(PEP)

1.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重点句型“It is… It has…”,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能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简单描述一种动物。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3.能完成Let’s check版块听力和连线练习。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

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4.会唱本单元歌曲At the zoo。 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重点句型“It is…It has…”,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能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简单描述一种动物。 教学课件、教学光盘、单词卡片、教学挂图。 1.教师利用单词卡片复习所学过的形容词单词:fat,thin,tall,short,big,small,long,可以开火车朗读。 2.我说你做。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全班学生站起来,做错指令的学生就坐下,看看哪些能坚持到最后,成为最终胜利者。如: Be fat/thin/tall/short. Make your eyes big/small. Make your arms long/sho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