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摘要:1.701 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概述2.具体参考书目及作者3.参考书目的重要性和适用性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正文:【701 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概述】701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习701 生物化学的同学来说,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701 生物化学的参考书目,并简要介绍这些书目的特点及重要性。

【具体参考书目及作者】1.《生物化学》(第六版)王镜岩主编2.《生物化学》(第四版)陈家祥、黄辰主编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尔斯·加斯金斯著,陈润生等译4.《分子生物学》(第二版)詹姆斯·D·沃森著,杨焕明等译5.《生物化学实验教程》孟庆华主编【参考书目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上述参考书目均为生物化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和专著,它们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研究进展。

这些书目对于学习701 生物化学课程的同学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大家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面对众多参考书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呢?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1.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难度适中的书籍。

对于初学者,可以选择《生物化学》(第六版)王镜岩主编这样的入门教材,其内容较为基础,易于理解。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进阶书籍。

2.参考书目的出版时间和版本。

一般来说,最新版本的书籍会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理念。

但是,也要注意一些经典教材的版本更新可能并不频繁,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关注书目的口碑和评价。

可以向老师、同学或查阅网络评价,了解读者对各书目的评价,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

总之,选择合适的701 生物化学参考书目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提供的书目及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

国外生物化学优秀教材分析与思考

国外生物化学优秀教材分析与思考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84 学法教法研究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机体中生物活性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代谢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农林、综合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同样也是学生最难学透彻的课程之一。

教材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教材的合理选用与教学效果有着必然联系。

对比国内外教材可以发现,国外教材平均三四年更新一次版本,更新速度较快,能够及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国内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版本更新周期较长,教材插图比较少,且大多数直接引自国外教材,同时缺乏实验原始数据分析,以黑白印刷的原版彩图效果差强人意。

本文就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Biochemistry (6th edition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ition )》、《Biochemistry (8th edition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h edition )》、《Biochemistry (4th edition )》五本教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与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国际上生物化学教材的内容特色、发展趋势和教学方法,希望对国内生物化学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材简介表格一教材基本情况比较二、教材特点介绍1.《Biochemistry (6th edition )》该教材由弗吉尼亚大学Reginald H.Garrett 、Charles M.Grisham 两位教授主编,他们一位是生物学博士,另外一位是化学博士,他们以各自领域内的独特视角来看待生物化学这个共同的内容,完成了本教材的编写,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本教材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除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外,独立编写了第16章马达分子,详细的介绍了马达分子的结构性质等;(2)本版新增如:生化试剂盒的研制、低聚糖与蛋白质折叠、脂筏作用、超级呼吸复合体等;(3)书中穿插了很多实验室技术小box ,介绍了很多实验室常用的研究技术,意在使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4)知识覆盖全面,增加了生物化学在治疗疾病、改善公共卫生、改善环境污染,开发更廉价更安全的天然产品等这些与人类联系更加紧密的这些内容;(5)这本书的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邀请学生积极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激发他们对主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6)每章末均列出了部分相关推荐阅读文献,同时还有对本章重点内容的概括,全书最后附有章节习题解答。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Word文档]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Word文档]

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下面是生物化学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1]王晓东.蛋白质复合体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新策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2]李围.Akt1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鉴定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3]罗孟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及分子佐剂研究[D].武汉大学2010[4]吴志强.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手足口病重要病原体的基因表达与复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5]孙颖.冠状病毒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筛选平台及其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建立[D].武汉大学2013[6]李围.配合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及实施技术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7]詹蕾.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纳米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4[8]苏测洋.SARS冠状病毒nsp10/nsp16蛋白质复合体行使2'-O-甲基转移酶功能的结构和生物化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4[9]易昌华.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10]杨景晖.H3N2亚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减毒特性及假病毒评价中和抗体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11]刘娟.人呼吸道腺病毒55型的基因组学与病原学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12]喻正源.全基因组测序与病毒捕获测序技术探讨EB病毒进化及整合规律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3[13]陈晓庆.天然产物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性评价及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4[14]李康.抗流感病毒和EV71新靶标及新药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15]王君.白细胞介素-6受体介导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白细胞介素-32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16]鞠湘武.H5N1型禽流感病毒损伤细胞溶酶体的机制研究和南极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应激反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17]李围.Akt1蛋白质复合体的纯化鉴定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18]刘丹.乙型肝炎病毒Pol蛋白对NF-κB信号通路抑制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19]江淼.RNA结构在其诱导细胞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D].武汉大学2011[20]申彦森.基于内含子剪切的人工miRNA结构和靶向位点与基因沉默效率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9[21]金旭.冠状病毒N7甲基转移酶甲基化核苷酸GTP的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22]陶佳莉.SARS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4的结构功能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3[23]高国振.宿主因子CyclinT1和Sam68在Ⅰ型人免疫缺陷型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24]柳叶.阻断HIV-1辅助受体CXCR4的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25]刘宇.实验室研究化学物质主动释放形成的电离层空洞边界层的非线性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26]董岩.多氨基多硝基苯并氧化呋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27]刘进剑.多氨基多硝基吡啶及吡嗪氮氧化物含能配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28]赵国政.氮杂环硝胺化合物的理论设计与母体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4阅读相关文档:法律论文提纲格式范文国际金融毕业论文提纲格式生物科学课题开题报告模板中国法制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法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材料加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交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数字化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探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浅析油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探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实践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演讲致辞】【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党建材料】【常用范文】【分析报告】【应用文档】免费阅读下载*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总结前言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生物化学维生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维生素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功能,包括参与物质代谢、充当辅酶和抗氧化等。

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全面介绍生物化学维生素的知识点。

正文什么是维生素?维生素是指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起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大多数不能被人体自身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得。

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可以按照溶解性分为两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储存,需要经常从食物中摄取,因为它们容易受热、氧化和光的影响而被破坏。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参与胶原蛋白合成等。

•维生素B族: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12(钴胺素)等。

它们参与能量代谢、神经传导和红细胞形成等。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

这些维生素在人体内能够储存,不需要每天摄取,但过高或过低的摄入量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维生素A:对视觉和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健康。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维生素的摄入途径维生素主要通过食物摄入。

我们可以从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肉类、乳制品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此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的复合营养素补剂,但应遵循适量原则,避免摄入过量。

维生素缺乏和过量维生素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缺乏:不同维生素缺乏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等。

因此,我们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各类维生素。

•过量: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以积累,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

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

2024年《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带附件)《生物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2)掌握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理解酶的催化作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的调控机制;(4)掌握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及物质跨膜运输;(5)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和途径;(6)掌握生物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7)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基本概念(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3)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2.生物分子(1)糖类(2)脂质(3)蛋白质(4)核酸3.酶(1)酶的概念和特性(2)酶促反应动力学(3)酶的调控机制4.生物膜(1)生物膜的结构(2)生物膜的功能(3)物质跨膜运输5.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2)细胞信号转导的途径6.生物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1)生物能量代谢(2)生物物质代谢7.分子生物学技术(1)基因工程(2)蛋白质工程(3)生物芯片技术三、教学安排1.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48学时(2)实验教学:16学时(3)小组讨论:4学时2.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实验法(4)小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网络资源(3)实验设备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1)课堂参与度(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表现2.结果评价(1)期中考试(2)期末考试(3)平时成绩五、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

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701生物化学参考书目中有许多经典而权威的著作,这些书籍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下面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书籍,它们以其生动的描述、全面的内容和有指导意义的特点而受到广大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1. 《生物化学(第8版)》- Jeremy M. Berg等人:这是一本经典的生物化学教材,内容系统且全面。

书中详细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信号传导,遗传信息以及基因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适用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

2. 《生物化学(第4版)》- Donald Voet等人:这本书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丰富,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方法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实际应用。

3. 《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第7版)》- Michael M. Cox等人: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内容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复杂的过程,并提供了许多案例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对于学习分子生物学和相关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导论(第2版)》- William H.Elliott等人: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插图介绍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书中还包含了一些计算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生物化学:原理、技术和应用(第2版)》- Keith Wilson等人:这本书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内容包括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方面。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有助于读者学习和实践生物化学的实验操作。

总而言之,上述推荐的生物化学参考书目是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资源,它们以其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内容而受到学生和研究人员的青睐。

《生物化学》人卫第七版(查锡良)最新总结

《生物化学》人卫第七版(查锡良)最新总结

脂类代谢 ............................................................................................................................................... 27 什么是脂类,包括哪些物质 ....................................................................................................... 27 甘油三酯合成的两种途径和甘油的分解代谢............................................................................ 27 脂肪动员的概念及特点 ............................................................................................................... 27 脂肪酸β氧化过程的特点 ........................................................................................................... 28 酮体生成过程的特点 ................................................................................................................... 28 脂酸的合成代谢 ........................................................................................................................... 29 几种多不饱和脂酸及重要衍生物 ............................................................................................... 30 磷脂概念、各类磷脂的结构特点及磷脂酶的作用特点............................................................ 30 鞘磷脂的代谢特点 ....................................................................................................................... 31 胆固醇的合成特点及转归 ........................................................................................................... 31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特点 ............................................................................... 32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经典笔记

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经典笔记

生物化学 王镜岩第三版 完整笔记
第一章 一、 糖的概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 (2 个或以上 ) 的醛类 (aldehyde) 或酮类 (Ketone)化合物, 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据此可分为醛糖 (aldose)和酮糖 (ketose)。 糖 糖
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 (triose),丁糖 (terose),戊糖 (pentose)、己糖 (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 (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 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 Cn (H2O)n 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 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二、 糖的种类 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 1)单糖: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 2)寡糖: 2-6 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 3)多糖: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 (壳多糖 ) 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 (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 ( 4)结合糖 (复合糖,糖缀合物, 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 (蛋白聚糖 )、糖 -核苷酸等 ( 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三、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 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红细胞表面 ABO 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静态生物化学时期静态生物化学时期静态生物化学时期静态生物化学时期1920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动态生物化学时期1950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年以前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辉煌时期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色谱技术等物理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生物化学从单纯的组成分析深入到物质代谢途径及动态平衡能量转化光合作用生物氧化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谢蛋白质合成核酸的遗传功能酶维生素激素抗生素等的代谢都基本搞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王镜岩、朱圣、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郭蔼光,《基础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罗纪盛、张丽萍等合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郑集,《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赖炳森主编,《生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6、张洪渊主编,《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7、张楚富,《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8、[澳]P.W.库彻等,《生物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9、古练权,《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0、[美]D.沃伊特等,《基础生物化学》(上、下册)
11、Lehningger AL,Nelson DL,and Cox MM.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nd ed). Worth,Publishers. Inc. 1998
12、Stryer L. Biochemistry(Third Edition). W. H. Freerman and Company/New York, 1988
13、Watson J D, Hopkins N H, Roberts J W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 (fourth edition).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10. 徐晓利、马涧泉主编,医学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11. 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2. 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3. 李建武等,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于自然、黄泰熙,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