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狂犬病流行现状与防治

合集下载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摘要:本文概述了狂犬病的流行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控制狂犬病发生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现状;措施一、狂犬病在我国流行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1)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关注的重心转移,狂犬病防控机制的意识转变上世纪80 年代,由于我国人狂犬病出现过严重流行,每年死亡人数5 000~8 000 人,国务院为此成立了由各不同部门参与的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通过管、免、灭(包括捕杀、免疫、限养)等措施,到90 年代初,人的狂犬病例只有零星发生,可以说得到了初步控制。

其中,犬群数量的降低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后几年内由于狂犬病得到了初步控制,已经不再是当时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主要矛盾。

近些年,非典、禽流感、H1N1 型流感的暴发流行,防控的重心转移到这类传染病上来,因此有关犬和狂犬病防控的管理规定在我国范围内被不同层次的人群逐渐淡忘,各级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逐步撤销或自行解散。

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是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2)狂犬病流行规律复杂,不易消灭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与温血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主要通过狂犬咬伤后感染发病。

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功能障碍,临床上以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流涎和咽肌痉挛为,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人畜为偶然宿主。

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毒后,如狐、狼、豺类、熊、臭鼬、鼠、猫鼬及一切啮齿动物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就国内来说,狂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带病毒的犬猫等。

近十多年来查到狂犬病毒有隐性感染的现象,受感染的动物不一定都发病死亡,有的是无症状的带毒动物,即“健康”带毒动物,已成为狂犬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

(3)养犬、猫数量增加而免疫接种率低下成狂犬病流行主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养犬的热衷程度日渐高涨,城市宠物饲养也逐渐增多,犬、猫的数量急剧增多。

《狂犬病流行现状》课件

《狂犬病流行现状》课件

目前,狂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患者在暴露后及早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狂犬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预防疫苗
疫苗的出现大大减小了狂犬 病的发病率。
动物控制
控制野生动物和干净的个人 和社会环境有助于防止疫情 的发生。
跨国合作
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 情和采取科学的疫苗预防措 施。
结论和要点
1 狂犬病的传播范围广泛,野生
广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感染动物
城市传播
野生动物是主要的感染来源。
城市中也有狂犬病的传播风 险。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的唾液
当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时,唾液有病毒。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也可以有狂犬病并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
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时受感染的风险最高。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疫苗注法。
2
隔离治疗(控制)
为了控制疫情扩散,必须对患者和动物进行隔离治疗。
3
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
避免被动物受伤,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域。
狂犬病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食欲减退、不安或兴奋、咬人咬物 瘫痪和呼吸衰竭 死亡
取样检查血清或脑髓液中的病毒 病理组织学检查
《狂犬病流行现状》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 题。
狂犬病的定义和病因
1 病因
由病毒引起,通过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
2 定义
一种病毒性疾病,针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3 传播途径
动物或人被受感染的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时,病毒进入体内。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传播范围
动物是主要的感染来源。

狂犬病的流行趋势

狂犬病的流行趋势

狂犬病的流行趋势
狂犬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狗或其他疫源动物的咬伤传播给人类。

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但在不同地区的流行趋势可能会有所不同。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的流行趋势正在逐渐下降。

这部分归因于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如免疫狗只、提供狂犬疫苗和加强宣传教育。

此外,通过采取狂犬病的控制和消除计划,一些国家已经成功消灭了狂犬病,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面临狂犬病的严重问题。

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一些贫困和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疫苗和公共卫生措施,狂犬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些地区的流行趋势可能仍然呈上升态势。

此外,近年来全球旅游的增加也增加了狂犬病传播的风险。

旅行者可能接触到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如果未及时接种疫苗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可能会感染狂犬病。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狂犬病的流行趋势是在一些地区下降,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或呈上升趋势。

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宣传的加强对于控制和消除狂犬病至关重要。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总结引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犬类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咬伤传播。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狂犬病的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狂犬病流行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狂犬病预警与监测、应急响应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今后的狂犬病防控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狂犬病流行情况根据我国狂犬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____年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疫情7552例,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部分中西部地区,其中城市地区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和山区疫情相对较轻。

二、疫苗接种情况我国在狂犬病防控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普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和加强犬类管理等。

截至____年底,全国范围内完成了1.6亿剂次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覆盖率达到85%,较上年有所提高。

其中,农村和山区疫苗接种率仍有待提高,应加大宣传力度和组织力度。

三、狂犬病预警与监测预警与监测是狂犬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____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狂犬病的监测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发展动态。

同时,加强了对疫情爆发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提前采取控制措施,有效减少了疫情的蔓延。

四、应急响应与控制措施面对狂犬病疫情,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响应和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抢救接种、隔离观察和病例溯源等。

同时,加强了犬类管理,严格控制散养犬和野生动物的流动,减少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结论: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和山区的疫苗接种率仍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

其次,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最后,加强犬类管理和野生动物管控,是解决疫情传播的关键。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和疫苗接种率;加强犬类管理和野生动物管控,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加强预警和监测工作,提前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狂犬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狂犬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野生食肉动 物
狐狸 臭鼬 獾 狼
2- 家畜动物
家畜型 食肉动物
狗 猫
人类狂犬病
人 类 人类
人类
翼手目动物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家畜型 食草动物 奇蹄动物
牛 绵羊 山羊
带毒动物咬伤(最主要途径) 带毒犬的唾液舔舐伤口 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 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性小)
陕西继2010后继续上升,报告45例,较2011上升 7.14%
北京市报告13例,较2011上升160%。
报告发病数

(例)
160

报告发病率 (1/10万)
0.30
140
0.25
120
100
0.20
80
0.15
60
0.10
40
20
0.05
0 0- 5- 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年0龄.00组
瘫痪期:持续6~18小时 –迟缓性瘫痪症状,尤以肢体软瘫较多见,眼肌、颜面部及咀嚼肌瘫 痪,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恐水症状
50-80%狂犬病患者可出现恐水 是狂犬病最特异的临床表现 吞咽时,咽部肌肉和呼吸机收缩、痉挛(持续5-15
秒) 形成条件反射,反应不断加强 由于病毒选择性感染控制呼吸肌的神经元所致 保护呼吸道的防御性反射增强(Warrell, 1976)
致伤动物及暴露部位
咬伤动物 收集到所有病例个案共134份。病例的致伤动物以犬为主, 占90%,其次为猫,占3.7%,其余不详 。
的134例病例中,暴露部位为上肢的最多(62.7%),其次为下肢 (17.9%),头面部较少(6.0%)

狂犬病的全球流行趋势

狂犬病的全球流行趋势

狂犬病的全球流行趋势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感染后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最终导致死亡。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且呈现出不同的流行趋势。

本文将介绍狂犬病的全球流行趋势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一、狂犬病的全球分布狂犬病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狂犬病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这些地区占全球狂犬病病例的95%以上。

二、狂犬病的流行趋势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一些地区,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另一些地区,狂犬病的病例数在上升,甚至出现了疫情。

1. 狂犬病的下降趋势在一些地区,狂犬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得益于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欧洲地区,随着普及狂犬疫苗和改善犬只管理等措施,狂犬病的病例数逐渐下降。

例如,2019年法国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数与1989年相比下降了93%。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北美等地区,也通过加强犬只管理和鼓励动物主人注射疫苗等措施将狂犬病的病例数降至极低水平。

2. 狂犬病的上升趋势然而,在一些地区,狂犬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例如,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狂犬病的病例数仍然很高,甚至在某些地区有增加的趋势。

在印度,尽管政府已经展开了很多预防和控制措施,但是由于该国的人口多、地广人稀,以及狗只管理的不力,狂犬病的病例数依然很高。

狂犬病经常导致该国每年的数千人死亡。

在非洲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设施,以及狗只管理的不力,狂犬病的病例数也在上升。

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狂犬病可能迅速蔓延。

三、狂犬病流行趋势背后的原因1. 狗只管理不力狗只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管理狗只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一些地区,狗只管理不力导致狂犬病的病例高发。

例如,印度的狗只数量众多,而且在该国文化中,狗只是“吉祥物”和“家庭宠物”的身份,很难让人们接受“堆积如山”、“杀狗”等措施。

由于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只能通过教育、鼓励注射疫苗等方式来控制狗只数量,进而控制狂犬病的传播。

2024年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工作总结2024年,狂犬病防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效。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了狂犬病的宣传教育、疫苗接种、犬只管控和人伤后救治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宣传教育工作在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各级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广告、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大众普及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和处理方法,提高了公众的防护意识。

同时,开展了多场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讲座、义诊、宣传咨询等,提供了狂犬病防治方面的准确资讯和专业指导,让人们真正了解狂犬病,知道如何预防和处理。

二、疫苗接种工作在狂犬病防治中,疫苗接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各级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了疫苗接种网络,扩大了疫苗接种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接种率。

通过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和宣传普及工作,加强了对疫苗接种意义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犬只管控工作在狂犬病的防治中,犬只管控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2024年,各个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犬只的管理,特别是对流浪犬的管控工作。

加强了对犬只饲养数量、饲养标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的监管,提高了养犬人的责任意识。

四、人伤后救治工作对于因犬咬伤等原因引起的人伤,及时的救治至关重要。

2024年,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了人伤后的救治体系,提高了救治的效果。

一方面,加强了医疗机构的协调配合,确保伤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抢救;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伤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后续处理,减少了家庭的负担和伤者的痛苦。

五、合作交流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交流合作。

在狂犬病疫苗研发方面,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加速了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在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经验交流方面,通过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形式,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促进了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作者:佚名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温血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病变的急性、接触性、高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危害人及家畜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者几乎100%死亡。

由于狂犬病病毒在犬类中传播迅速,危害性大,因此,随着城市、农村养犬数的增加,狂犬病疫情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1流行现状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普遍,发病区域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但是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贮主。

野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本病易感,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成为本病的危险疫源而长期存在,当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则可能传染本病。

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多种食虫蝙蝠、吃水果的蝙蝠和无尾蝙蝠以及南斯拉夫、德国和土耳其的食虫编蝠体内都曾发现过狂犬病病毒。

据中国卫生部报告:2000~2005年间,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见图1),死亡人数居人类各种疫病之首位或次席;病死率在97.2%~100%之间。

2004年,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和贵州5省区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

目前,狂犬病疫区由南向北扩展,据对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抽检,狂犬病隐性带毒率为10%~30%。

2疫情上升原因我国动物(犬)狂犬病防制的落后局面是人狂犬病高发状态的直接原因。

(1)缺乏养犬管理制度,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

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数量及密度明显增加,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管理失控。

(2)群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犬只免疫覆盖率低,老百姓不愿接受,兽医不愿实施免疫,70%~75%的免疫指标远远不能达到,更谈不上对犬的全面免疫。

(3)免疫观念意识不强,防疫主体不够明确,重人不重动物,重灭杀不重监管与免疫;动物疫情不详,各地流行情况不清,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即采取“灭火式”捕杀措施,缺乏持久性的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擦伤; Ⅲ级: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 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污染。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处置


I 级暴露者
无需进行处置
Ⅱ级暴露者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
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 处置
流涎,麻痹。病死率高(接近100%),病程短 等特征可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去脑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脑 神经细胞胞浆内的包涵体。此外还可以取脑组 织接种小白鼠进行动物试验。 活体检查,国外可用角膜触片,皮肤或组织切 片进行荧光抗体检查来检疫狂犬病。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
狂犬病的传染源
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携带狂犬病毒:
吸血蝙蝠
野生动物 狐狸、狼、臭鼬、浣熊
犬、猫
近年来学者发现了无症状带病毒的犬和猫
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
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口或肛 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被其唾液污 染手经伤口感染。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 通过消化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通过口 腔粘摸感染。 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出现抽 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狗、牛等 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
1950-2004年全国狂犬病发病、死亡情况
2009年全国狂犬病疫情分布
重点省份疫情现状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持续高发的西南地区报告病例数呈继续下降趋 势,其中,四川、云南和重庆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40.70%, 32.41%和27.75%;

病例数上升较明显的华北地区除北京外,其余省份报告病例数比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狂犬病临床表现
分为 5 期:
潜伏期 前兆期 急性神经期
昏迷
死亡
潜伏期
潜伏期因为个体差异导致时间差异大。大多数
在3个月以内发病,超过半年者占4%~10%, 超过1年以上者约1%,文献记载最长1例达19 年。平均20-90天。 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为 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较早)、 伤口深浅(深者发病早)、病毒入侵数量及毒株 的毒力、受伤后是否进行了正规的扩创处理和 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等。其他如外伤、受寒、 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发病。
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
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 尚有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 射部位的肌肉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处置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未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
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 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粘膜暴露者,应将被动免疫制剂滴/涂在粘膜上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过敏 试验
2
17 5 7 0.8 1 12
25,000
69,000 68,500 80,000 200,000 635,000 7,762,713
1,085
471 898 4,177 3,205 7,912 2,460
中国建国以来狂犬病报告发病情况
例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50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年 发病数 死亡数
起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 现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为主要 特征,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 的急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将狂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V)的形态和结构 1962年Almeida等发现RV呈子弹状,1970年国 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将RV确定为 弹状病毒科(Rhaboviridae) 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 弹状病毒科的命名主要根据病毒形态似子 弹或 杆状。
狂犬病再次暴露后处置


伤口处理
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
疫苗接种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再次暴露者,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
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 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 1剂疫苗 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全程接种疫苗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处置
疫苗接种
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禁忌症 轻微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反应较重,及时就诊 严重不良反应 ,更换另一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 冻干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处置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20IU/公斤体重,抗狂犬
病血清按40IU/公斤体重计算 按计算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 周围
体,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称Negri body(内基小
体)。多见于狂犬病
病死率
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 至今没有被证实有治愈的例子 上世纪70年代曾有3例被认为治愈的病例,但最终被否认, 其理由是:
1、其中2例认为是街毒致病,但无检测到狂犬病毒抗原的证
据,也无典型狂犬病症状;最后确认为由于注射粗制脑 组织和鸡胚疫苗的过敏反应。 2、另一例认为是兽医实验人员实验室气溶胶吸入固定毒所 致,事故前一月已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应归于治愈
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 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 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 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诊断标准

实验室检查
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
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
病例。
1997年全球狂犬病发病情况

35000
India
Pakistan Bangladesh Vietnam Philippines China Sri Lanka
206
Algeria Morocco S. Africa Ethiopia
153
Brazil Mexico Peru Ecuador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 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 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鱼 蝙蝠;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 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 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伤 者占3.3%。
昏迷和死亡
现代ICU治疗可延长存活时间
但是
100%死亡
如果一个狂犬病人被治愈,这只能说明是诊断错了。
狂犬病诊断
动物咬伤 + 神经系统症状
可疑病例通过下列方法确诊: • 狂犬病特异性抗原 • 在脑组织中存在Negri 体 •在脑组织或唾液中用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
死后诊断
结合本病有被病犬咬伤的病史,病畜出现兴奋,
去年略有上升,其中,河北的病例数增加最多,比去年上升了25
例,升幅22.73%;

其余高发省份的病例数与2008年相比,仅广东上升3.45%,广西、 贵州和湖南分别了下降12.90%,6.41%和12.66%;

全国所有报告省份中,海南降幅最明显,为56.60%,发病数由 106例降至46例。
狂犬病暴露定义
60,000
12,000 5,000,000 1,500,000 8,000 10,151 Unknown 62 5,000
455
1,071 3,959 1,474 38 1,827 Unknown 25 102
尼泊尔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斯里兰卡 泰国 越南 总计
00
99 03 00 00 03
43
2,490 284 107 48 30 37,272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
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 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 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对干 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在脑组织中室温或4C可持续1-2周。

Ⅲ级暴露者
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
犬病疫苗
狂犬病初次暴露后处置

伤口处理
彻底冲洗 20%的肥皂水 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 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 ,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 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 。 消毒处理 用2-3%碘酒(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关于缝合 伤口情况允许,应尽量避免缝合 ;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 后,应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 润注射,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 。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