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合集下载

犬伪狂犬病

犬伪狂犬病
维普资讯

5 0・
《 上海 畜牧 兽 医通讯》 2 0 0 6年 第 4期
犬 伪 狂 犬 病
皇 甫 和 平 杜 根 成 刘 向 东 张 朵 朵
(1郑州 牧业 工程 高等 专科学校 2河 南省兽 医院

河 南 郑州
4 0 1 50 1 401 5 0 1)
2 病 原 学
伪 狂犬 病 毒 属 于 疱 疹 病 毒 科 、 型 疱 疹 病 毒 亚 科 、 疱 甲 猪 疹 病 毒 I , 病 毒 只有 一 种 血 清 型 , 毒 力 却 有 一 定 的 差 型 该 但
6 病 理 变 化
犬 表 现 为体 表 局 部 的 抓 、 伤 , 水 肿 、 血 , 外 膜 出 咬 肺 充 心 血 , 包 积 水 。 中 枢 神 经 症 状 明 显 的 犬 脑 膜 明 显 充 血 , 脊 心 脑 髓 液量 增 多 。 组 织 学 变 化 主 要 是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 弥 散 性 非 化 脓 性 脑 膜 脑 炎 及神 经 节 炎 , 明 显 的 血 管 套 及 弥 散 性 局 部 胶 质 细胞 有 反 应 , 时 有 广 泛 的 神 经 节 细 胞 及 胶 质 细胞 坏 死 。 在 神 经 细 同 胞 和胶 质 细 胞 及 毛 细 血 管 内皮 细胞 内 , 见 核 内包 涵体 。在 可 常 规检 查 时 , 有 1 % ~2 %的 病 例 无脑 炎 变 化 【5。 约 5 0 4j .
鼠 、 猪 内脏 经 消 化 道 感 染 , 可 经 皮 肤 伤 口 感 染 。但 犬 与 病 亦 犬 之 间 、 与猫 之 间很 少 传 染 【 。 猫 4 】 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 主要 是 由 于 该 病 毒 对 低 温 的 抵 抗力较强。

规模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

规模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

规模化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新生仔猪感染后主要以体温升高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本文通过对某猪场发生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动物街种实验、防治净化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防治措施;净化1 伪狂犬病的现状由于伪狂犬病疫苗的普遍免疫,典型伪狂犬病的发生率降低;尽管大部分猪场进行了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但有些猪场仍存在伪狂犬病引起的危害,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及哺乳期仔猪的拉稀;保育猪及生长期、育肥期猪与伪狂犬病有关的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增高;种公猪已成为猪场伪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使种母猪群的野毒感染率随胎次的增加而呈线性上升[2]。

2 病原学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为双股DNA病毒,具有完整囊膜和轴突[3]。

主要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在发生败血症时存在于血液和实质器管,恢复后1 个月内带毒。

病猪带毒时间长,可垂直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带毒鼠类和病猪,病毒随病猪和带毒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尿、精液、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周围环境。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

伪狂犬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污染的猪舍的内能存活 1 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 星期以上。

病毒对热、烧碱等敏感,一般的消毒药都有效,如0.5%次氯酸钠、3%复合酚类消毒剂作用 10 分钟即可将其杀死,碘酊、季铵盐也能迅速有效地杀灭伪狂犬病毒。

3 流行病学3.1 易感动物猪是PRV惟一的自然宿主,能够引起猪临床、亚临床和潜伏感染等。

实验动物中家兔、豚鼠、小鼠都易感,人工接种可引起典型的发病症状。

PRV还可感染牛、羊、犬、猫、烷熊、鼠等,偶尔可以感染马属[4]。

虽然目前尚无人类感染PRV的报道,但有文献称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和绒猴对此病较敏感。

3.2 传染源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液中排出,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1年[5]。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1192018.8·1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1.1 病原特性猪伪狂犬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存活时间主要取决于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

在标准室温条件下,24 h 内可以降低50%的传染性。

紫外线、干燥或干旱条件下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

然而,在ph14~12的范围内病毒相对稳定,甚至pH 达到2.0和13.5时,完全让病毒失活还需要2~4 h 。

病毒相对耐热,在正常或者低温下稳定,在25℃、15℃和4℃下可分别保持6、9和20周活性。

在低温情况下可在几周之内让病毒失去活性,例如,-18~25℃和-40℃,猪伪狂犬病毒病毒可以保持稳定达数年之久。

在高温情况下,60℃60 min ,100℃1 min 可以迅速灭活病毒。

猪伪狂犬病毒对过氧乙酸、福尔马林、2%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碘消毒剂、1%~2%的季胺类化合物、次氯酸盐、氯制剂(双氯苯双胍己烷)等消毒剂都敏感[1]。

1.2 发病特点猪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为1~8 d ,时间长的能够持续3周。

该病主要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或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感染物,例如,污染的草甸和水源、肉制品、患病猪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感染的动物。

鼻腔黏膜和口腔是主要的入侵部位。

结膜感染可能导致猪只快速发病。

猪群之间的传染还有可能发生在繁殖期间,由于接触病毒污染的阴道黏膜或精液。

在母猪孕期,猪伪狂犬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

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病毒的情况下,猪伪狂犬病毒能够通过空气的流通进行短距离的传播。

处于病毒潜伏期或者疾病感染期的猪只在运输过程中具有疾病传播的高风险,感染猪散落的病毒可以快速感染新的猪群。

通常情况下,除了仔猪外,使其他动物感染都需要高质量的病毒,因此,猪伪狂犬病毒并不具有强的感染性。

接种试验中口服接种比鼻腔接种更能获得大量的病毒。

病毒的传播主要靠猪与猪的直接接触,或是与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感染物相接触,例如:污染的草甸和病源、肉制品和老鼠的尸体、浣熊、猪和其他感染的功物。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兽医学论文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兽医学论文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兽医学论文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张永忠/ 重庆市铜梁区大庙畜牧兽医站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的一种可感染多种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更是已经超过猪瘟,成为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大敌,是OIE 法定报告的B 类动物疫病,也是我国法定的二类动物疫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

成年猪多数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则多发生流产、死胎现象;新生仔猪除表现发热和神经症状外,部分还表现为呕吐、腹泻症状。

近几年猪伪狂犬病在我国多个省(市)的猪场均呈暴发流行趋势,已成为我国养猪业不可忽视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每年给养猪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猪伪狂犬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 一) 发病情况2014 年11 月,铜梁某养殖场养殖的繁殖母猪8 头出现产死胎、早产、流产和产弱仔的现象,怀孕的母猪在怀孕一个月之内流产了4 头,还有2头产了木乃伊胎,有2 头产的仔有死胎,产出的弱仔一般在一周内全部死亡。

存活下来的5 只仔猪有抽搐、身体发抖、后肢僵直等表现。

同时还有2 窝12 头哺乳期的仔猪,出现精神萎靡、呕吐、腹泻等症状后死亡8 头。

保育猪也有16 头发病,死亡10 头,但育肥猪和生产公猪没有发病的。

( 二) 临床症状日龄小的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5℃~41℃)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废绝,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呼吸困难,眼睑和嘴角水肿,呕吐或腹泻,后肢僵直,部分仔猪还出现肌肉震颤,抽搐,四肢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哺乳期的仔猪症状较刚出生的仔猪症状较轻些,但也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短促,被毛粗乱,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伴有呕吐和腹泻,四肢僵直( 尤其是后肢) 全身发抖、行走困难,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

母猪一般很少死亡,主要表现为产下弱仔、死胎、木乃伊胎或流产,流产前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废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但流产后症状会减轻。

( 三) 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猪可见肺水肿;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点;肾脏有很多针尖状出血点;心内膜有出血点、心包液增加;眼结膜水肿、潮红;鼻咽部充血;扁桃体水肿;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明显水肿并有坏死病灶;有神经症状的猪剖检后发现有明显的脑膜充血和水肿,脑骨髓液也有增加。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2、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针对特定发病个体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发病猪场 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猪伪狂犬病的 实际发生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研究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动 物实验可以模拟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可 靠的实验依据。细胞实验可以研究病毒与细胞的关系,探讨病毒的增殖、毒力及 免疫损伤机制等。
结论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虽然在疫苗、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 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疫苗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和持续时间,同时 需针对不同毒株进行疫苗筛选和优化;诊断方法需进一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以便更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病原体;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仍需深入进行,
以探讨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综合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进一步加强,以减少该病 的发生和传播。因此,需要继续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猪伪狂犬病研究的全面发 展。
猪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研究结果
引言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 严重威胁。该病可导致母猪流产、死胎和公猪不育,以及仔猪的神经症状和死亡。 本次演示将综述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不足,以期为进 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4、治疗研究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猪伪狂犬病的方法。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 少继发感染,减轻症状。此外,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可提 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直接杀死病毒,只能作为辅 助措施,减轻病症,降低死亡率。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

年进 行 鲁 氏菌 病 、结核病 检疫 ,检 } n 的病 牛应予 以隔
离饲养或淘汰处理 。 2 . 3 其他方 面 母 牛在 分娩 时所排 出的胎水 中禽 有类似 垂体 后叶素 的物质 , 并且 在 胎 水 巾 的 含量 随 着 妊娠 期 的推进 而 增
择 合适 的公牛 品种 ,防』 匕 胎 儿过 大而 母牛个 体较 小而 引 起 的难产 。( 4 )分娩前 1 5 d 开始每 隔5 d 肌 肉注射VA D 注射
要 手 段 之 一 ,接 种 疫 苗 _ u 丁 以 阻 止 猪 临 床 发 病 、 降 低 强 毒
排 景 ,缩短 强毒排 出时问 。统计 分析 白2 0 0 0 年 以米我 国发现非 免疫猪 群 的野毒 感染 抗体5 I 均水 l z 相对较 高 , 接近3 0 %,而免疫猪群 则为 1 7 . 5 2 %;非免疫猪场平均 l j } 1 性
率达7 4 . 3 4 %, 显著 高于 免 疫 猪 场 。表 明 ,只 有 加 强管
理、坚持 免疫 刁 能较好的预防控 ̄ ] I P R的发 。
l 我国猪伪狂犬病感染的特点
1 . 1 流行范 围广 自1 9 4 7 年我 国首 次报道 以米 , 已有2 0 多个 省、市 、 自治 区相继 报道过 本病 。虽然 各地 的发 病 情况 有所不 同,但P R 在 全国各 地猪群 巾仍广 泛存在 ,表
法。国 内、外均 已建立 了多种榆测执 体的办法 ,应用最
守操 作规程 ,避 免造成人 为 污染 ,导致 阴道 炎 、子 宫疾 病 的 发 生 。( 3 )配 种 时 防l } : 初 配 年龄 过 小 ,一 般情 况
下 ,2 周 岁配 种 比较 合 适 。 另 外 ,要 根 据 母 牛 个 体 情 况 选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在除猪外其它动物呈散发形式,但往往呈致死性 感染。
一、发生与危害(2)
●我国上世纪90年代,许多规模化猪场发生严重的 流产、死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有的猪场一个 产仔季节死亡仔猪达6000多头,死亡数百头至数 千头的猪场几乎是常事。 ●伪狂犬病毒是属于高度潜伏感染的病毒,而且这 种潜伏感染随时都有可能被机体内外和环境变化 的应激因素刺激而引起疾病爆发。
猪伪狂犬病病理变化(5)
肺的白色坏死灶
肺脏白色坏死灶
五、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目前已完成全
基因组测序,多种与毒力和免疫原性相关的基因
均已被定位,如TK、gG、gE、gB、gC、gD、gI等,
其中TK为该病毒主要的毒力基因。
易感动物:可自然感染猪、牛、羊、犬、猫、貂 、狐狸及鼠类等各种动物。 传染源: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 传染源。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染、经皮肤 伤口、呼吸道也可传播PRV。 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妊娠母猪感染PRV时,常可 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等。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随日 龄增长而下降。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产死
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 率为100% 。 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20-40%,死亡率 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 等。
• 母猪不发情、返情、屡不孕等。 • 公猪不育、发生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 能力。 • 育肥猪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增重迟缓、 饲料报酬降低、推迟上市的时间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1)
猪伪狂犬病:死胎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2)


新生仔猪死亡
左:1日龄仔猪死亡 右:3日龄仔猪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核心提示: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
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
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同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
阳性对于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同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阳性对于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

海博莱实验室近年来对我国规模猪场猪伪狂犬感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监测与分析。

2006年监测中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的结果显示(本报告发表于《猪业科学》2007年第11期),约有超过一半的(52%)的规模猪场伪狂犬野毒阳性。

样品阳性率为16.9%。

全国种猪感染率为18.2%,阳性场种猪的感染率为33%。

在2007年所检测的131个规模化猪场中,81个猪场为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阳性率63.4%,在7445份血清中,总样品阳性率为14.8%。

2007年所检测的所有猪场3620份种猪样品中,18.2%的种猪为野毒抗体阳性,伪狂犬阳性场中,阳性种猪比例为27.2%(本报告发表于《猪业科学》2008年第10期)。

2008年我国11省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共119个规模化猪场中,超过一半(57.1%)的猪场为野毒阳性场,在共6785份样品中,野毒血清阳性率为11.7%。

2008年所检测的119个规模化猪场3860份种猪样品中,14.0%的种猪为野毒抗体阳性,伪狂犬阳性场中,阳性种猪比例为22.9%(本结果发表于2009年《养猪》杂志)。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后主要表现为不育、返情率高和屡配不孕。

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

且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

公猪可引起睾丸鞘膜炎,表现为睾丸肿胀、萎缩等,致使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病情极为严重,可发生大批死亡,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发病仔猪表现体温上升达41℃以上,食欲废绝,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精神极度颓萎、昏睡、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流涎、呼吸加快、叫声嘶哑、腹泻,有的病猪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运动。

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后退,最后昏迷衰竭死亡,极少康复,病程1-2天。

断奶前后仔猪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拉稀和呕吐等。

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新生仔猪,发病率一般为20%-40%,死亡率约为30%左右。

而猪的搔痒症状却不明显。

成年猪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即使表现症状也极为轻微,只表现一过性发热,精神沉郁等轻微症状,有的病猪出现呕吐、咳嗽,一般多于4-8天后康复。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育肥猪感染伪狂犬病通常导致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往往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育肥猪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和日增重下降,实验表明,在伪狂犬病污染猪场对断奶后的育肥猪进行伪狂犬病基因
缺失弱毒疫苗接种和非接种的增重试验,结果50天内疫苗接种猪比非接种猪平均每头多增重3.2kg,这充分表明伪狂犬病严重影响猪的日增重,使饲料报酬降低、经济效益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